方格精選

獻堂,你為什麼不回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月17日,年假剛結束的週日午後,我應臺灣戲曲中心之邀,與著名劇作家施如芳在臺北市「臺灣新文化運動館」有一場對談,促成這場對談的因緣是我曾從事林獻堂研究,而施如芳最近剛完成以林獻堂晚年留日不歸為主軸的戲劇《當迷霧漸散》,並將在3月底正式推出公演。1週後,2月23日我在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參加《臺灣文化之進路文集:莊萬壽及其文化學術》發表會。

臺灣新文化運動館原址是日治時期的北警署,抗日先驅蔣渭水曾被羈押在此。而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則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館」所在,戰後初期曾作為臺灣省參議會會址。

北警署、臺灣新文化運動館、蔣渭水、林獻堂、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臺灣省參議會,共同形成一組饒富象徵意義的關鍵詞,宛如解開臺灣近代史的一組神秘密碼。

1996年,我在莊萬壽教授指導下,以《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獲得臺灣師大博士學位,展開對林獻堂事蹟與作品的探索。2016年,由我撰寫的《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出版,試圖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勾勒林獻堂的生平故事,側重在他與臺灣近代史千絲萬縷的關聯,尤其嘗試挖掘他內在心靈的幽微與苦悶。2018年,施如芳接受臺灣戲曲中心委託,展開以林獻堂故事為題材的劇本寫作。

2019年1月,戲曲中心的許天俠與我聯繫,安排這場與施如芳的對談。施老師在給我的信件中談到《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一書給她的創作靈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而這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身為日治時期臺灣民族運動的領袖,林獻堂在戰後的1946年曾擔任臺灣省參議會議員,聲望崇隆,原本有意角逐議長,最後卻在詭譎險惡的政局演變下,不得不退出選擧,讓給當局屬意、而年齡輩分都小他一輪的黃朝琴。1949年9月,國府全面撤退來臺之前,他以治病為由搭機赴日,從此在日本度過他人生的最後7年,直到1956年9月客死異鄉。一生抗日,卻在所謂「祖國光復臺灣」後病逝日本,已成為臺灣近代史上極富象徵性的一幕悲劇。

施如芳的《當迷霧漸散》一劇,就從林獻堂晚年日本的住所自號「遁樓」的「遁」字發想,鎖定林獻堂最後7年在日本的孤苦悲涼心境為故事核心,並以劇作家的靈心善悟,巧妙融入李香蘭、臺語電影、霧峰北溝故宮、歌仔戲、京劇、崑曲等諸多元素,試圖突破戲劇的疆界,譜製成一齣以臺灣近現代史為主軸,具有史詩般大格局的創作。從中可充分看出其宏觀歷史的視野,試圖再現臺灣近現代政治激烈動盪、社會文化曲折演變的一頁滄桑史,使人低迴沉思,久久難以自已。

2月17日在新文化運動館的對談中,先由我透過日記與詩作,回顧林獻堂一生的奮鬥事蹟,以及晚年留日不歸的曲折心事。接著由施如芳老師娓娓道來編劇的心路歷程,當她引述吳叡人老師為我的書《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所寫的序言片段時,施老師突然悲泣失聲,停頓好幾分鐘無法言語,現場聽眾應該都對這眞情流露的一幕印象深刻,為之動容。她引述吳叡人的這段話是這麼寫的:

「做為一個臺灣人首先必須先和歷史搏鬥,存活下來了,我們才會有哲學。在夾縫中,在黑暗中,在稀薄的空氣中,我們首先想知道的不是形上學的命題,而是我們自己的身體與容顏,因為我們想呼吸,想要手舞足蹈,想掙扎,想移動到有光的所在,想要活下去,我們想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活下去,而我們又可以懷抱多少希望。還有,當我們絕望時,我們的身體與容顏又如何扭曲。」


就是這句「身體與容顏如何被扭曲」,施老師當天的一句話,始終迴盪在我腦海深處:「心靈的傷痕,身體會記得。」當在場聽眾忍不住追問:那,林獻堂究竟為什麼不回來?我想起他的詩作中曾多次談到:「獨在扶桑過佳節,菊花開遍是歸時」、「病體苦炎歸未得,束裝須待菊花天。」顯見他並非不想回來,而是對蔣介石統治下的黑暗臺灣徹底失望,使得不得不壓抑那百轉千迴的思鄉之痛,終究讓他成為異地的望鄉之人。下面這首詩,深刻道盡他的憂心、苦悶與無奈。

「歸臺何日苦難禁,高論方知用意深。底事弟兄相殺戮,可憐家國付浮沈。解愁尚有金雞酒,欲和難追白雪吟。民族自強曾努力,廿年風雨負初心。」

最近,德國作家施益堅與吳明益在臺北國際書展的一場對談中,談到「如何將歷史素材轉化成文學作品,讓讀者願意讀下去」的話題時,施益堅認為作家處理歷史素材與學者不同,他的任務「不是向大眾說明,而是邀請讀者參與一段文化脈絡」。

巧合的是,《當迷霧漸散》的導演李小平也在受訪時提及,劇場導演就像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們拋歷史問題不是要服從歷史,而是要問歷史,為什麼讓我們面對這些事情?這些對歷史的叩問,反映了從那個年代一直瀰漫到現代的一個問題:這塊土地和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換言之,如何讓當代人對歷史有感,文學與戲劇的轉化再現無比重要,文學與藝術形式的轉化,讓讀者或觀眾更容易融入歷史語境,進而設身處地感受:歷史與我們當下的處境環環相扣,我們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而前人對時代的叩問與追尋,依舊是我們必須勇敢面對、無可迴避的課題。

新書講座:
台南場
時間:2020年6月13日(週六)晚上7:00至8:30
地點: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台南政大書城
主講:廖振富(本書作者)
台中場
時間:2020年7月4日(週六)下午3:00至5:00
地點: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中央書局
對談:廖振富(本書作者)、劉克襄(作家)

書名: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
作者:廖振富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山社出版公司的沙龍
37會員
61內容數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8
《黃昏市場》書中以黃昏市場主軸,講述生活中你我平凡生活不平凡故事。作家姜泰宇撰寫推薦序中表示這本書充滿了奇趣。這段旅程像走進隧道,我伸出我的手邀請你們與我一同,一跨進去就無法自拔的故事。由本書作者凌雲杉與《洗車人家》的作者姜泰宇對談,與大家聊聊這本小說的創作構想,也談談對於創作意念與想法。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7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故事從雪隧尚未開通的九○年代開始,刻劃宜蘭居民對於觀光開發的不適、困惑與矛盾,也以時代變遷下的瓦斯業生態映照出常民生活的轉變軌跡。本場次由本書作者郝妮爾與《餘地》的作者顧玉玲對談,與大家聊聊小說創作中的書寫脈絡、創作想法,以及創作者與虛構文學的距離。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2022/06/24
張正表示《八尺門的辯護人》內容豐富複雜又有趣味,本書作者唐福睿把台灣的外籍勞工議題,放到法律故事裡,且把外籍勞工跟原住民的處境,互相扣在一起,故事中還有很多的笑話。本場次由本書作者唐福睿,與撰寫此書書評的張正對談,談小說創作中,主角塑造與族群、體制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林義雄先生揹負臺灣的苦難,為民主的犧牲與奉獻,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會為之心疼與敬重。他的妻子尤素敏女士承受失去二個女兒椎心之痛,照顧重傷女兒的煎熬,為了說出真相,害羞內向的她堅定參選,在淒風苦雨的宜蘭,台下民眾悲傷不捨,台上的她就算泣不成聲,也要一字一句把事實說清楚。1991年他們捐出大部份家產,
Thumbnail
林義雄先生揹負臺灣的苦難,為民主的犧牲與奉獻,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會為之心疼與敬重。他的妻子尤素敏女士承受失去二個女兒椎心之痛,照顧重傷女兒的煎熬,為了說出真相,害羞內向的她堅定參選,在淒風苦雨的宜蘭,台下民眾悲傷不捨,台上的她就算泣不成聲,也要一字一句把事實說清楚。1991年他們捐出大部份家產,
Thumbnail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與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Thumbnail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與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Thumbnail
當初小結「本周音樂週」系列,剛好正逢 陳耀昌《島之曦》出版;在圖書館甫上架,就被快手快腳的我搶先閱讀。 後頭導讀有提到作者陳耀昌寫這本歷史小說「非常節制」,我自己也覺得,若非對那個時代十分著迷,會覺得這本書比較近似於將 「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背景與「林氏好」的一生,經過大量資料爬梳後進行簡潔的總結
Thumbnail
當初小結「本周音樂週」系列,剛好正逢 陳耀昌《島之曦》出版;在圖書館甫上架,就被快手快腳的我搶先閱讀。 後頭導讀有提到作者陳耀昌寫這本歷史小說「非常節制」,我自己也覺得,若非對那個時代十分著迷,會覺得這本書比較近似於將 「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背景與「林氏好」的一生,經過大量資料爬梳後進行簡潔的總結
Thumbnail
【用廣播救國!胸懷大志的少年林忠】曾經,林忠夢想用廣播連結全臺灣的人。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懷著這樣的心情,編教材、寫課程。
Thumbnail
【用廣播救國!胸懷大志的少年林忠】曾經,林忠夢想用廣播連結全臺灣的人。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懷著這樣的心情,編教材、寫課程。
Thumbnail
收音機沙沙地放送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玉音」。低品質的錄音及天皇低沉的聲音,令人聽不真切,拗口難懂的文言日語也難以理解。......隱隱地看似浪將要平息,雨過天青。接下來,還有什麼在等著我們?
Thumbnail
收音機沙沙地放送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玉音」。低品質的錄音及天皇低沉的聲音,令人聽不真切,拗口難懂的文言日語也難以理解。......隱隱地看似浪將要平息,雨過天青。接下來,還有什麼在等著我們?
Thumbnail
空白處該要放入什麼呢?重現已然褪色的過往,藉由個體的生命推演時代的樣貌,重歷同時代人的情境,回填林曙光身處時代消失的空白。這像是蒐集拼圖,一點一滴的拼湊時代背景、主角的人生境遇,才發現我們努力尋回的,其實就是這時代正漸漸消逝的事物......
Thumbnail
空白處該要放入什麼呢?重現已然褪色的過往,藉由個體的生命推演時代的樣貌,重歷同時代人的情境,回填林曙光身處時代消失的空白。這像是蒐集拼圖,一點一滴的拼湊時代背景、主角的人生境遇,才發現我們努力尋回的,其實就是這時代正漸漸消逝的事物......
Thumbnail
 2013年創立的海島演劇透過演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故事,讓觀眾了解、認識臺灣的歷史。 今年度人權遊臺灣的演出,主題是《那就唱歌吧—蔡焜霖》,透過政治受難者蔡焜霖的故事,帶我們重回那些個屬於快被忘卻卻不應該被忘卻的、臺灣歷史的時刻。
Thumbnail
 2013年創立的海島演劇透過演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故事,讓觀眾了解、認識臺灣的歷史。 今年度人權遊臺灣的演出,主題是《那就唱歌吧—蔡焜霖》,透過政治受難者蔡焜霖的故事,帶我們重回那些個屬於快被忘卻卻不應該被忘卻的、臺灣歷史的時刻。
Thumbnail
2月17日,年假剛結束的週日午後,我應臺灣戲曲中心之邀,與著名劇作家施如芳在臺北市「臺灣新文化運動館」有一場對談,促成這場對談的因緣是我曾從事林獻堂研究,而施如芳最近剛完成以林獻堂晚年留日不歸為主軸的戲劇《當迷霧漸散》,並將在3月底正式推出公演。1週後,2月23日我在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參加
Thumbnail
2月17日,年假剛結束的週日午後,我應臺灣戲曲中心之邀,與著名劇作家施如芳在臺北市「臺灣新文化運動館」有一場對談,促成這場對談的因緣是我曾從事林獻堂研究,而施如芳最近剛完成以林獻堂晚年留日不歸為主軸的戲劇《當迷霧漸散》,並將在3月底正式推出公演。1週後,2月23日我在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參加
Thumbnail
以下無雷,請安心服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Our Youth in Taiwan 2018台北電影街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以兩位奔走於社會運動的青年為紀錄對象,包括陳為廷、與積極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陸生蔡博藝,導演傅榆原先設定方向,兩岸三地青年是否能夠有更
Thumbnail
以下無雷,請安心服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Our Youth in Taiwan 2018台北電影街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以兩位奔走於社會運動的青年為紀錄對象,包括陳為廷、與積極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陸生蔡博藝,導演傅榆原先設定方向,兩岸三地青年是否能夠有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