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再論「振興三倍券」的心理帳戶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在6/4的雲論主筆專欄寫了這篇「『振興三倍券』看不出有『非花不可』的玄機」,分析了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帳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除了荷包這種實際帳戶外,在人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帳戶。人們會把在現實中客觀等價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比如,我們會把工資劃歸到靠辛苦勞動日積月累下來的勤勞致富帳戶中;把年終獎視為一種額外的恩賜,放到「獎勵」帳戶中;而把買彩票贏來的錢,放到「天上掉下的餡餅」帳戶中。

問題來了,「振興三倍券」所形成的心理帳戶到底為何?

以2009年的「消費券」為例,這像是天上掉下來的一筆財富,因為不是自己努力賺來的,也就不會特意注意該怎麼花這筆錢,即使花掉了也不會心痛,所以「消費券」很快就會兌換完畢,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所以,這個「消費券」的心理帳戶比較像是一種獎勵,因為是額外的一筆金錢,花掉對不會心痛。

但「振興三倍券」呢?如果抽掉了自費的一千元,這絕對是百分百縮了水的「消費券2.0」,但問題在於這自費一千元所帶來的心理帳戶效果,恐怕會完全改觀,從獎勵變成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那麼,原本只是自費一千元的效果,會因為用一千元購買的「振興三倍券」,心理帳戶歸因為原始帳戶,不再是獎勵帳戶。

有人分析,這一千元是排富效果,因為有錢人的機會成本過高,對於金錢的邊際效用過低,也就是隱性的排富,將「三倍振興券」留給有需求的人。但這是一種很弔詭的推論,當然,如果這是原始設計的話,那振興效果缺少了有錢人的消費,不就打了一個大折扣嗎?

即使因為機會成本排富了,然也有實際上介於完全付不起的人與剛巧付得起的人之間,這些族群對於花費是有價格彈性,這自費的一千元會變相成為漲價一千元,於是乎這群人也被排擠掉了。

「振興三倍券」去頭去尾捨掉兩群人,一群有錢花的人,一群對錢敏感的人。

篩選後,剩下的人可能是購券的對象,但完全無法排除替代消費與進口消費,加上會歸因為自己的錢,也就達不到亂花錢的前提,同樣的,消費效果有,但更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錢,而完全的替代消費。

從皮包掏錢很苦,不是嗎?所以,我認為這自費一千元,剛剛好扭曲了心理帳戶效應,與行政院預期的效果剛好背道而馳,結果會出現花一千元買券,感覺又再花三千元,結果得花四千元,而且是強迫在短期內消費。於是乎,不買券沒事,買了券事情就大條了,錢沒賺得更多,反而花得更多!

很多人反對我的推論,認為自費一千元會讓人民有不得不花的感覺,那是錯估自己的錢不是錢。

話說回來,基於實是(positive) 經濟,我並不是規範 (normative) 的「反對」「振興三倍券」,實是有什麼就說什麼,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但現階段絕大部分的評論都是規範式的評論(以贊成者居多),更多連基礎理論的分析也略了。

我說得很清楚,反正事後的行政院主計總處和監察院審計部的檢討報告中就會得到答案,在此,就先按下不表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克納米斯的臥底經濟學觀察誌
133會員
176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12/11
這一次,我將和AI機器人談《巷子口經濟學》中的一篇「一杯咖啡的價格」,比較中性的經濟分析,看看AI機器人會如何反應?首先,我請AI機器人扮演怡克納米斯的角色回話,它竟然接受,且以的怡克納米斯角色和我對話。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2/01/26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2021/12/27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生活中充滿了金錢的決策,這本書就是從生活議題出發,揭露我們對於金錢常見的錯誤,我們將探討心理帳戶、付錢的痛苦、估值陷阱以及理財小建議。作者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這本書也是Amazon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Thumbnail
生活中充滿了金錢的決策,這本書就是從生活議題出發,揭露我們對於金錢常見的錯誤,我們將探討心理帳戶、付錢的痛苦、估值陷阱以及理財小建議。作者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這本書也是Amazon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Thumbnail
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最早由2017年的諾貝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提出。塞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心理帳戶,通過該心理帳戶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經濟決策。通過心理帳戶,可以解釋人的不理性經濟決策。【來源:維基百科】
Thumbnail
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最早由2017年的諾貝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提出。塞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心理帳戶,通過該心理帳戶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經濟決策。通過心理帳戶,可以解釋人的不理性經濟決策。【來源:維基百科】
Thumbnail
有句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積極理財可能適得其反。 例如,得到一筆獎金,你會覺得這筆錢是「多出來的」、「自己辛苦的結果」,應該用來好好犒賞自己,所以獎金很容易被花掉,而不是存起來。
Thumbnail
有句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積極理財可能適得其反。 例如,得到一筆獎金,你會覺得這筆錢是「多出來的」、「自己辛苦的結果」,應該用來好好犒賞自己,所以獎金很容易被花掉,而不是存起來。
Thumbnail
政府繼去年三倍券後,準備發行五倍券,刺激經濟。 大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或是為什麼不直接發券,還得先花1,000元現金買? 這件事和  #乘數效果 和 #損失規避 這兩個經濟名詞有關。 而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和乘數效果有關。
Thumbnail
政府繼去年三倍券後,準備發行五倍券,刺激經濟。 大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或是為什麼不直接發券,還得先花1,000元現金買? 這件事和  #乘數效果 和 #損失規避 這兩個經濟名詞有關。 而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和乘數效果有關。
Thumbnail
自去年振興三倍券發行之後,乘數之亂的現象始終未謝幕,這裡由很簡單,政府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誘發出大筆的民間消費,這麼經濟魔術實在太誘人,雖然這個乘數的定義實在亂七八糟,經不起學術的檢驗,但百姓們哪知道政府倒底玩什麼把戲?
Thumbnail
自去年振興三倍券發行之後,乘數之亂的現象始終未謝幕,這裡由很簡單,政府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誘發出大筆的民間消費,這麼經濟魔術實在太誘人,雖然這個乘數的定義實在亂七八糟,經不起學術的檢驗,但百姓們哪知道政府倒底玩什麼把戲?
Thumbnail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Thumbnail
為什麼政府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卻不知道人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呢? 這篇文章再把三倍券的「效益」簡單再說清楚。
Thumbnail
我領到藝Fun券的600元購物金,有人說是「幾人歡樂,幾人愁」,但我好奇的是,歡樂什麼呢?意外中了600元,或許可以去看三場電影,買三本書,但這個本來就是日常消費,只是政府補貼了600元。這個分配雖然很名義上公平(有數學老師指出分配不公),但實際上分配可能不具效率性。
Thumbnail
我領到藝Fun券的600元購物金,有人說是「幾人歡樂,幾人愁」,但我好奇的是,歡樂什麼呢?意外中了600元,或許可以去看三場電影,買三本書,但這個本來就是日常消費,只是政府補貼了600元。這個分配雖然很名義上公平(有數學老師指出分配不公),但實際上分配可能不具效率性。
Thumbnail
今天在網路新聞看到三倍券開始預購的新聞,仔細看一下新聞上寫的內容,除了預購方式及領取方式外我還看到一條內容寫道: "三倍券讓民眾出一千、政府出兩千,合力發揮三千元的消費效果,還能夠帶動業者繼續加碼,創造更大的消費效益"(內容摘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
Thumbnail
今天在網路新聞看到三倍券開始預購的新聞,仔細看一下新聞上寫的內容,除了預購方式及領取方式外我還看到一條內容寫道: "三倍券讓民眾出一千、政府出兩千,合力發揮三千元的消費效果,還能夠帶動業者繼續加碼,創造更大的消費效益"(內容摘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
Thumbnail
我在6/4的雲論主筆專欄寫了這篇「『振興三倍券』看不出有『非花不可』的玄機」,分析了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帳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除了荷包這種實際帳戶外,在人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帳戶。
Thumbnail
我在6/4的雲論主筆專欄寫了這篇「『振興三倍券』看不出有『非花不可』的玄機」,分析了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帳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除了荷包這種實際帳戶外,在人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帳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