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都用了哪些小心機讓你掏錢?|金錢心理學|心得|EP0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本書在說什麼

生活中充滿了金錢的決策,這本書就是從生活議題出發,揭露我們對於金錢常見的錯誤,我們將探討心理帳戶、付錢的痛苦、估值陷阱以及理財小建議。作者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這本書也是Amazon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適合這些人

  1. 想知道平常消費的心理學模型
  2. 想知道商家是怎樣誘使消費者消費的
  3. 想知道經濟學家如何給出用錢的建議
raw-image
raw-image

🔵心理帳戶與付錢的痛

❶ 心理帳戶

如果你發票中了$500 ,你會把它存下來還是犒賞一下自己?

理性來說,我們知道錢都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心理會把錢劃分成不同的類別。

從剛剛的例子來說,發票中獎的錢跟工作的錢都是錢,那好像把它存下來才是最理性的做法,但為什麼我們往往會覺得這是意外之財,所以稍微奢侈一下也是OK的呢?

同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方說都是咖啡,你會選擇去喝超商的咖啡而不是星巴克的咖啡,省那幾十塊,但是你出去玩的時候可能根本就沒有在省錢,因為你覺得自己是出來玩的人。

這其實就是生活費的帳戶跟娛樂稅的帳戶區別開來,但他們其實都是錢。

所以為什麼會有這些區別呢?就在於人很難保持理性,所以我們才要看這本書,意識到一些思維的謬誤,而不是自己是不理性的,卻以為自己是理性的。

raw-image

❷ 延遲/轉換付錢的痛

經濟學家做了這樣的實驗:讓人坐在電腦前面,電腦裡面可以玩遊戲、追劇,第一組先讓他玩,最後再收費;第二組先把錢換成娛樂代幣,可以用這些代幣換取遊戲或追劇,最後再兌現;第三組是用電子錢包的方式,購買時會跳出提醒詢問是否購買,就像Line Pay一樣。

最後實驗結果: ① 後付:18美分 ② 代幣:14美分 ③ 現付:4美分

所以

① 信用卡總是會讓你先享受後付款,因為付錢很痛苦,所以讓你晚一點再付錢。

② 賭場或線上遊戲,總是會把錢先轉成遊戲代幣/籌碼/鑽石等等,因為這樣子花下去的感覺就不會像花錢那麼痛。

③ 當下付款最痛苦,因為你會覺得自己的血汗錢就這麼花掉了,但其實這也是種心理的保護機制。


🔵兩種估值陷阱

薪水有限,慾望無窮,所以我們就會不斷地做出選擇,做選擇的時候,就會評估每個選擇的價值,但是商家也知道,然後會挖洞給你跳:

❶ 相對性

買五千元的球鞋,如果店家跟你說走個5分鐘路程的另外一家店購買,可以省$1000 ,那你會過去嗎?

買五萬元的家具,如果店家跟你說走個5分鐘路程的另外一家店購買,可以省$1000 ,那你還會過去嗎?

通常大家都是選擇球鞋會跑,但是家具不會,作者分析是因為球鞋這樣打八折,家具卻只是九八折,因為比例上幾乎微乎其微,所以大家不會選擇到另外一家店購買家具,但明明這些都是一樣的錢,這就是所謂的相對性誤差。

❷ 定錨

被非關鍵的資訊影響了決策。

① 從眾:別人怎麼樣,你就跟著怎麼樣。 比方說你周圍的朋友都用某牌手機,你就覺得自己也需要那牌的手機。

② 從己:對自己過去經驗所影響。 比方說你到新餐廳吃飯,然後你點了一盤咖喱炒麵,之後去那家餐廳,你都只敢點咖喱炒麵,不會再吃其他的食物。

❸ 應用

① 高級餐廳: 他們的菜單通常第一頁都是放最貴的,先嚇唬嚇唬你,然後再往下翻,看到中間價位跟低階價位的牛排,通常你就會選擇中間選項,這是不是一種定錨呢?

② CP: 你買東西會找CP值最高的選項,店家也知道你會看這個,所以他可能就會故意去設計方案,他把真正想要賣的方案弄得看起來很划算,再把其他方案弄得CP值很低,這樣給你把你騙過去買。

③ 免費: 大家都愛免費,商家也知道,所以有的時候會用免費的方式吸引你過去,反正行銷也是錢,不然就某方面損失一點當行銷費。

或者更簡單就這樣:

還敢不比價啊,都會變成智商稅的啊

還敢不比價啊,都會變成智商稅的啊

🔵三個理財小建議

❶ 減少資訊落差

有的時候看到打折很興奮,但是貨比三家不吃虧,可能這邊的打折,只是其他家的原價而已。

❷ 跟未來的自己聊天

假設跟20年後的自己聊天,你覺得他會講什麼?可能他會說如果你這個時候每天少喝一杯手搖,他就可以買一台車了,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❸ 尤里西斯約定

raw-image

尤里西斯是一名船長,他知道行經某塊海域的時候,會有人魚在唱歌,但是那些歌聲會吸引人去跳海,可是他又很想聽,所以他就叫船員把自己綁在船頭上,然後叫船員帶耳塞,這樣子他就既能聽到歌聲,也不會跳海了。

所以我們也可以仿照這樣的做法,在我們理性時先預先處理好,讓不理性時候的自己也不會做錯事。

可能是薪水下來的時候,就自動地把錢分到娛樂帳戶、生活費帳戶、學習帳戶、儲蓄帳戶等等,然後你可以盡情地去花生活費帳戶的錢。



🟡個人想法

這本書閱讀門檻低,資訊密度低,好吸收,比較像是聽Podcast的感覺,作者是經濟學教授,在書末的參考文獻有一大堆論文佐證,具有學術的權威性。就是結構性不太強,很像是聽教授聊天。這本書的說例有大量的實驗,大家可以去看看。


🔴總結

  1. 心理帳戶:我們經常將金錢劃分為不同的心理帳戶,明明都是錢,但我們的行為卻有所不同。例如,獲得意外之財時,我們可能傾向於奢侈消費,而不是理性地儲存。例如面對娛樂費和生活費時,我們似乎難以保持理性。
  2. 花錢之痛:實驗顯示,不同的支付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當我們使用現金,會感到付錢的痛苦,因為是立刻看到自己的錢被花掉。也解釋了為什麼信用卡容易讓消費金額爆衝
  3. 估值陷阱:相對性誤差讓我們對比例進行評估,例如,我們可能會在購買五千元球鞋時節省1000元,但在購買五萬元家具時卻不這麼做。此外,定錨效應也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因為我們受到他人的選擇和自己的過去經驗影響。

最後,作者提供三個實用的理財建議,以幫助改善金錢管理:

  1. 減少資訊落差:不要盲目相信打折信息,應該比較不同選項。
  2. 與未來自己對話:想像未來的情境,這樣您可以避免後悔當下的金錢決策。
  3. 尤里西斯約定:在理性時預先處理金錢,以避免不理性時的錯誤決策。

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我們的金錢決策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本書提供了有關金錢管理的寶貴見解,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我們做出特定的金錢決策。透過遵循這些建議,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我們的金錢,降低金錢煩惱,並達到更好的金錢管理。


🌐延伸閱讀

  1. 墨菲定律
  2. 多元思維
  3. 原子習慣
avatar-img
39會員
57內容數
PPA 耳邊聽書 專業書評說書人,致力於用閱讀改善生活與解決人生問題,並樂於分享與紀錄。白天是個工程師。然後,對,愛貓,愛讀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貓愛讀書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本看起來很硬,但實際上很好讀的書。 這是約100年前的暢銷書,這本書介紹如何與人相處,原本是作者開課的上課講義,後來出版成書,影響更多的人。而時至今日卡內基教育的機構遍布全球,講到卡內基,大家直覺的反應就是會聯想到溝通,所以不如一起來看看這本經典之作吧。
這本書是以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介紹自己一步步探索、達成夢想工作的過程,分成思考、行動、選擇三大主軸,環環相扣,因為任何卓越的成果都來自非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而本書就是在介紹具體如何兼顧這三個要素。
如果你想要帶著今天真是充實的感覺上床睡覺,那麼每天早晨就必須以堅定的決心起床。 而作者在這本書提出:在早晨五點起床,然後做六件事情就可以讓你的一天達到自信與平和、感恩與活力。而那六件事情分別是:肯定、觀想、冥想、閱讀、日記、運動。
對世界最基本認識就是掌握因果關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比方說:為什麼他高學歷但卻低薪水?原來是他的專業不被市場需要。不過世界畢竟是複雜的,沒有單純的因果。所以還必須加上一句:佛畏系統
作者艾爾文本身經歷豐富:不管是考研究所、擔任工程師、出版書籍、經營YouTube,皆獲得不俗成績。而為什麼能夠在不同領域間轉換自如,作者坦言其實就是習慣的力量,他養成了做事的系統,就能夠用最少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本書從腦科學跟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介紹符合人腦習性的學習方式應該如何做,對想改善自己學習效率的人是一本值得研讀的好書。
這是一本看起來很硬,但實際上很好讀的書。 這是約100年前的暢銷書,這本書介紹如何與人相處,原本是作者開課的上課講義,後來出版成書,影響更多的人。而時至今日卡內基教育的機構遍布全球,講到卡內基,大家直覺的反應就是會聯想到溝通,所以不如一起來看看這本經典之作吧。
這本書是以作者自身的經驗出發,介紹自己一步步探索、達成夢想工作的過程,分成思考、行動、選擇三大主軸,環環相扣,因為任何卓越的成果都來自非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而本書就是在介紹具體如何兼顧這三個要素。
如果你想要帶著今天真是充實的感覺上床睡覺,那麼每天早晨就必須以堅定的決心起床。 而作者在這本書提出:在早晨五點起床,然後做六件事情就可以讓你的一天達到自信與平和、感恩與活力。而那六件事情分別是:肯定、觀想、冥想、閱讀、日記、運動。
對世界最基本認識就是掌握因果關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比方說:為什麼他高學歷但卻低薪水?原來是他的專業不被市場需要。不過世界畢竟是複雜的,沒有單純的因果。所以還必須加上一句:佛畏系統
作者艾爾文本身經歷豐富:不管是考研究所、擔任工程師、出版書籍、經營YouTube,皆獲得不俗成績。而為什麼能夠在不同領域間轉換自如,作者坦言其實就是習慣的力量,他養成了做事的系統,就能夠用最少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本書從腦科學跟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介紹符合人腦習性的學習方式應該如何做,對想改善自己學習效率的人是一本值得研讀的好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心理帳戶的概念,解釋了人們如何將金錢依照來源及用途劃分為不同的心理帳戶,以及這對消費決策的影響。中獎、年終獎金和月薪的不同分配方式,反映了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上的預算原則。此外,心理帳戶也可以用於時間的分配,幫助人們更有效地管理日常生活及娛樂活動,避免過度消費。心理帳戶觀念也可用在時間管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衝動消費的原因和個人經驗,包括購物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網購的普及,人們面對衝動消費的誘惑日益增加,文章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反思消費行為的後果。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心理帳戶是指人們在經濟決策中將支出和收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這一現象影響消費和投資行為。然而,將心理帳戶應用於投資回報計算可能導致過度複雜化,忽視市場只關注現價的實際情況。本文探討心理帳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並指出其在投資回報計算中的誤用。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William Poundstone 探討了許多價格決策背後的心理學原理,這些原理不僅影響經濟行為,更滲透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其中,經常被學者用來進行實驗的一個經典經濟遊戲「最後通牒賽局」,可以用來檢測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態,特別是對「公平」的感覺與回應,而感覺「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Thumbnail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先管好自己的錢包,就得先知道錢是如何流失的。理解自己的弱點,你就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本來想下標「達成財富自由」看看能否騙取一些點閱,但摸著良心說,實在是過於誇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心理帳戶的概念,解釋了人們如何將金錢依照來源及用途劃分為不同的心理帳戶,以及這對消費決策的影響。中獎、年終獎金和月薪的不同分配方式,反映了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上的預算原則。此外,心理帳戶也可以用於時間的分配,幫助人們更有效地管理日常生活及娛樂活動,避免過度消費。心理帳戶觀念也可用在時間管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衝動消費的原因和個人經驗,包括購物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網購的普及,人們面對衝動消費的誘惑日益增加,文章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在購物前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反思消費行為的後果。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心理帳戶是指人們在經濟決策中將支出和收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這一現象影響消費和投資行為。然而,將心理帳戶應用於投資回報計算可能導致過度複雜化,忽視市場只關注現價的實際情況。本文探討心理帳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並指出其在投資回報計算中的誤用。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William Poundstone 探討了許多價格決策背後的心理學原理,這些原理不僅影響經濟行為,更滲透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其中,經常被學者用來進行實驗的一個經典經濟遊戲「最後通牒賽局」,可以用來檢測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態,特別是對「公平」的感覺與回應,而感覺「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Thumbnail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先管好自己的錢包,就得先知道錢是如何流失的。理解自己的弱點,你就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本來想下標「達成財富自由」看看能否騙取一些點閱,但摸著良心說,實在是過於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