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09: 美國公務員的生活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2017–2019我跑到州政府的單位下去當工程顧問,我室友本身也是在聯邦政府轄下擔任研究學者,美國目前聯邦轄下大約有300百多萬公務員,下到州、郡、市級甚至原住民部落都有為數不少的公務員。美國不像台灣公務員徵選其實就跟一般私人機構徵人過程相差無幾,但是他們很傾向於錄取之前單位的實習生,或是已經跟單位有合作過的人選;想要當公務員,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去哪邊找這些單位的徵人廣告,通常在GovernmentJobs,或是各州的求才網頁譬如:NCCAWANV。大部分這些網站列出來的求才廣告看起來如下:

raw-image

第一個重點當然是薪水的分布,以這個職位為例,目前這個職位的薪水cap在$67K,這個薪水區間通常會每年隨CPI調整,而人事處會把薪水分成幾個不同的分級,以北卡為例分成五個等級,人事部會傾向於把州內同相職位的薪水弄成正態分布,你會落在哪個等級,完全取決於你的學經歷,你的skills,但是重點是,recruitment range以這個例子來講,最高你一開始能拿到的薪水是$47K,最後幾乎各級政府員工,都會有的就是pay grade,以北卡來說,調整的機會很小,除非你申請更高pay grade的工作,否則你的薪水會一直被這個pay grade cap綁住;但是我知道有些聯邦政府使用GS來當pay grade,每個GS之間又會有10個levels,員工會每年微幅調升GS(譬如說GS13level1到GS13level3),當然到越高升職的幅度會越小,通常GS13要升GS14還需要書面報告,委員會審核,其實跟大學在評tenure的機制差不多複雜。

再來就要討論到申請的程序,雖然不像台灣公務員有實際的考試,但是大部分這些專業公務員,在投履歷的同時,也必須回答職位相關的專業問題,可能是申論題或選擇題,主要是問你的經驗跟職位的相關性,都沒有"正確"或是具體答案的問題,順便檢視你的英文寫作水準,專業公務員通常都需要大量英文寫作,但是坦白講我的英文寫作就是普通,對於科學寫作問題不大,但絕對不是英文寫作底子很強的人,我跟我前老闆討論過這個問題,他是說他們在找的人不是要有華麗文學技巧的人,但是必須要的就是能夠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對於非英語使用者,他們會對句子的精鍊程度,用字的精確性有比較大的容忍度,如果你有寫過英文論文,這不會是太難的部分。

我不講太生活化的部分,已經有人在mobile01討論過了美國公務員的生活大概是什麼樣子,我在學界工作[1]過三年(不算博後80%研究,20%行政,要自提計畫),州政府工作[2]過兩年(40%研究,20%行政,40%例行計畫),現在又到私人公司[3]半年(20%研究,80%各種不同性質工程顧問計畫),我想跟大家講一下三個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背景是,大氣科學跟空氣汙染,三個位置都算研究職位:

raw-image

薪水來說[3] >>>[2] ~ [1],我新職位的薪水大約是之前州政府的1.35倍,但是我的情況比較特殊,我的總公司在加州,我是直接work remotely,我的薪水是灣區約九折的價格,但是這個價格算到RTP, NC還是相對來說很高的水準,如果只是使用當地的私人公司來比較大約州政府相近職位薪水的1.15-1.2倍。有趣的是,我室友是附近的聯邦政府研究學者終身職,我們學經歷幾乎一樣,只是她有進入該機構的博後位置,我們同一間學校博士,但是她提早我一年畢業,我們兩個目前的薪水相差無幾,我大概高$1K吧,所以也不能完全說公務員的薪水就比較低,聯邦政府就能給出不錯的薪資。在學界的部分比較不一樣,如果你自己有計畫主持人經費,你可以多拿一點薪水,這個部分我在之前的文章提過在這邊不多贅述,不過學界研究職位的薪水到頂,應該也是跟我目前的薪水相去無幾,如果想要更高的薪水還是勢必要進入到faculty職位。

raw-image

工作自由度 [1] > [3] > [2],公務員work from home的選擇性小,就像01的那篇文章提到,雖然不用打卡,但是要申請WFH的限制不少,之前工作每星期我只獲准八小時WFH,雖然很多同事都9-10 am才進辦公室,我group leader更是每天都10:30才進辦公室,辦公室6:00pm清場,我大部分時間還要被綁定在我的辦公室裡面,我其他兩個工作WFH都是很隨興的;聯邦政府的WFH制度也是很寬鬆,我室友很多年資比較長的同事,一星期只需要進辦公室兩天。

我的主要工作是數學模型跟數據分析,州政府可以使用的cluster問題不少,申請過很多次把工作放到AWS,十四個月還是被打槍,太多資安的問題跟州政府資金運用的問題,除此之外,政府的研究方向、發期刊文章、分享數據限制太多,例行公事又不少,很多的政策科學分析都只是在真正的象牙塔裏,很多的政策決定都不是根據這些分析,而是政治角力,這使我真正萌生離開州政府工作的念頭。在聯邦政府,如果你的職位是純研究職位,你的工作自由度會相對大很多,如果有身兼行政職,那就跟我之前的州政府工作差不多。

raw-image

工作時間 [3] ~ [1] >> [2],在學界或是私人公司,大部分的計畫變化性都很高,當然你在轉換"計畫的時候,你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就會多一點,而且私人公司不怕你加班,問題是non-exempt position加班薪水只有一倍,而不是1.5X,外加我每個季度要從北卡回加州一趟,所以實際工作時間相對增加不少;在州政府的工作,瑣碎重複但是大部分並不繁重,我剛去的半年其實是蠻有新鮮感的,用了一些computer programming的方法,把我要做的工作制式化之後,每次新的數據進來,我就使用我的程式,把人工進行的工作從三個星期縮短到五天,而且錯誤更少,除了一些新的研究計畫,我實際的工作量大約是30-40%的帳面工時,雖然說老闆不會管我,我可以自由觀看youtube跟論壇,還有做股票操作,但是生活實在很空虛,很多事情都重重限制,我能開發新東西的地方非常的少。我室友是覺得,聯邦政府的工作幾乎不加班,除了出差飛機的時間之外,即便真的加班,也是不會有相對應的加班費,只是算成時間讓你補假,她是感覺實際工作時數為80-90%帳面上班時間。

福利 [2] > [1] > [3],最後福利真的是沒辦法,州政府有給pension,工作三十年所得替換率大概是最高薪四年平均的55%,有些職位除了pension還會有額外401K,但是像加州財政比較吃緊的區域,是沒有pension取而代之是用較高額的401K match去構築你的退休基金。再來就是休假的部分,政府機關休假大概比州立大學每年多了五天,比我目前的私人公司多了10天。除此之外州政府員工有些福利其實不錯,譬如說小孩如果上州立大學,可以減免部分學費,還有周內特約旅館、美術館、公園是可以折價。

這三種類別的工作都做過一陣子之後,公務員真的是適合養老的職位,我們部門平均年齡52歲,我剛進去的時候37是"年輕的人"。我沒有什麼定論,什麼人適合哪個職位,但是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必須三思。

祝大家找工作順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iaoyan Huang的沙龍
15會員
33內容數
小黃在美國生活十幾年,累積累積一堆生活上,研究所修課,找工作,工作上相關的資訊,我盡我所能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聽見大家的反饋,Little Yellow in USA (LYUSA)
Jiaoyan Hu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12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單講環境科學,應該適用於大部分學術界Research Scientist的職位,之前魯叔有寫了兩篇相關的文章大致討論Research Scientist在幹嘛,但是在這裡我想詳細講一下Research Scientist週間的生活是怎樣,會分成學術界,政府機關,跟工程顧問界
Thumbnail
2020/10/12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單講環境科學,應該適用於大部分學術界Research Scientist的職位,之前魯叔有寫了兩篇相關的文章大致討論Research Scientist在幹嘛,但是在這裡我想詳細講一下Research Scientist週間的生活是怎樣,會分成學術界,政府機關,跟工程顧問界
Thumbnail
2020/09/29
魯叔之前大略談過幾個買房子之前要注意的事情,那個主題還沒講完,只是最近爆幹忙,本來想把那個部分寫完再來寫買車的事情,雖然說今年好像台灣來米國的人變少了工作讀書的人變少了,但是還是在PTT上面看到不少發文詢問美國買車建議的文章,這個主題跟買房子相比我是有相對比較多經驗的,所以在文章撰寫的過程比較輕
Thumbnail
2020/09/29
魯叔之前大略談過幾個買房子之前要注意的事情,那個主題還沒講完,只是最近爆幹忙,本來想把那個部分寫完再來寫買車的事情,雖然說今年好像台灣來米國的人變少了工作讀書的人變少了,但是還是在PTT上面看到不少發文詢問美國買車建議的文章,這個主題跟買房子相比我是有相對比較多經驗的,所以在文章撰寫的過程比較輕
Thumbnail
2020/08/12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
Thumbnail
2020/08/12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有幸跟目前一起職訓的同學分享 職能跟求職間的議題 上半年參加職能課程時 都是以人資的角度跟立場 在看待職能這件事 今天因為時間地點不同 改以求職者的角度來看職能 我想最關切的應該就三件事 一、薪資 二、工作內容 三、未來發展
Thumbnail
今天有幸跟目前一起職訓的同學分享 職能跟求職間的議題 上半年參加職能課程時 都是以人資的角度跟立場 在看待職能這件事 今天因為時間地點不同 改以求職者的角度來看職能 我想最關切的應該就三件事 一、薪資 二、工作內容 三、未來發展
Thumbnail
在被雇用的人中,大部分人普遍認為自己的薪資過低 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比他們更多的報酬,無論他們是否在工作中感到被賞識。但是你知道嗎,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他們實際上工資過低?這個情形在台灣就更不用說了!   在被雇用的人中,大部分人普遍認為自己的薪資過低!   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比他們更多的報酬,
Thumbnail
在被雇用的人中,大部分人普遍認為自己的薪資過低 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比他們更多的報酬,無論他們是否在工作中感到被賞識。但是你知道嗎,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他們實際上工資過低?這個情形在台灣就更不用說了!   在被雇用的人中,大部分人普遍認為自己的薪資過低!   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比他們更多的報酬,
Thumbnail
薪水卡住,在於職涯卡住 其實會聊這個題目,源自於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朋友談到了薪水卡住的狀況,目前處在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情形,由於比朋友年長幾歲、職涯也比較豐富一些,所以向我請教這個問題。 仔細了解問題,去追本溯源的往上查看,是職涯卡住的狀況。 因為職涯卡住,所以薪水也卡住了。
Thumbnail
薪水卡住,在於職涯卡住 其實會聊這個題目,源自於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朋友談到了薪水卡住的狀況,目前處在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情形,由於比朋友年長幾歲、職涯也比較豐富一些,所以向我請教這個問題。 仔細了解問題,去追本溯源的往上查看,是職涯卡住的狀況。 因為職涯卡住,所以薪水也卡住了。
Thumbnail
工作媒合,就像擇偶相親,除了考量個人條件,也須瞭解對方的身家狀況,遇到對的工作,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反之,上錯船並可能錯過當時不錯的機會,而好時機已過了。
Thumbnail
工作媒合,就像擇偶相親,除了考量個人條件,也須瞭解對方的身家狀況,遇到對的工作,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反之,上錯船並可能錯過當時不錯的機會,而好時機已過了。
Thumbnail
我從大學畢業直到2022年辭職為止,當了13年的公務員,沒有任何在民間企業求職的經驗。離開公部門之後,我在把公務履歷轉化為民間企業的履歷過程中,有三個基本的重點,提醒有類似需要的人注意。
Thumbnail
我從大學畢業直到2022年辭職為止,當了13年的公務員,沒有任何在民間企業求職的經驗。離開公部門之後,我在把公務履歷轉化為民間企業的履歷過程中,有三個基本的重點,提醒有類似需要的人注意。
Thumbnail
前言 最近在整理私人信箱時,發現有一些有趣email,其中一個吸引我的標題是104的職涯診所,點開信是104整理了近期在他們職涯診所這個功能中,幾個比較熱門的問答。 剛好有幾個問題,我也頗感興趣的,打算來嘗試回答一下,同時我可能也會就這些回覆,回覆在其問題底下,提供一些建議。 我的看法如下: 後語
Thumbnail
前言 最近在整理私人信箱時,發現有一些有趣email,其中一個吸引我的標題是104的職涯診所,點開信是104整理了近期在他們職涯診所這個功能中,幾個比較熱門的問答。 剛好有幾個問題,我也頗感興趣的,打算來嘗試回答一下,同時我可能也會就這些回覆,回覆在其問題底下,提供一些建議。 我的看法如下: 後語
Thumbnail
在你往後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怎麼做才能累積你,取得升遷跟爭取好工作的籌碼,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墊高你個人的身價。
Thumbnail
在你往後漫長的職場生涯中,怎麼做才能累積你,取得升遷跟爭取好工作的籌碼,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墊高你個人的身價。
Thumbnail
年後轉職嗎?該領的年終獎金到手了,不少朋友在討論轉職,頻繁轉職,是我近幾年的寫照,但今年我沒有離開,從臨時人員的不定期契約,到受長官青睞而成為編制內人員,不過兩年時間,回顧這些日子的作為有些「特別」的眉角想與讀者分享。想獲得長官們的信賴,讓自己在職場工作中步步高升,這5件事缺一不可。
Thumbnail
年後轉職嗎?該領的年終獎金到手了,不少朋友在討論轉職,頻繁轉職,是我近幾年的寫照,但今年我沒有離開,從臨時人員的不定期契約,到受長官青睞而成為編制內人員,不過兩年時間,回顧這些日子的作為有些「特別」的眉角想與讀者分享。想獲得長官們的信賴,讓自己在職場工作中步步高升,這5件事缺一不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