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和“做到”的本質區別:用結果說話的人,才是職場贏家

更新於 2020/07/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轉自知乎@獵頭老王
“領導臨時交代了別的事情,所以這個海報還沒做完。”
“不好意思,那個文件還沒審完,最近實在太忙了,請多理解。”
“你沒把訴求交代清楚,方案不滿意我也沒辦法。”
……
相對於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們似乎更擅長為糟糕的結果找托詞。在他們心中,“做了”就是盡責,而“沒做到”是因為外界因素,與己無關。
聚沙成塔的正負效應時時都在應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結果,最終會將人推向職場的下坡路。很多人犯這樣的錯誤,卻從不自知。
在別人眼中,諮詢者阿力是一個愛奮鬥的勵志青年。可是他這幾年職場走得併不順利。身邊的朋友都替他抱不平,並勸他時機未到,像他這麼努力的人,將來一定能得到不錯的發展。在這些勸慰中,阿力的壓力偶爾能得到短暫的釋放,他也會因此更加努力,上班時忙於工作,下班時忙於充電學習。
可人生越忙越糟,一些道理似乎在他身上發生了悖論。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一切是如此合理。
阿力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忙,可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學習上,成果卻寥寥無幾。自然沒有領導會願意栽培這樣做事毫無結果的人。
職場上,“做了”和“做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切沒有產出的努力,都是浪費資源。遺憾的是,很多人自以為是地把“做了”當成“做到”,將二者的價值畫上了等號。
有些人的忙碌,只是一場自導自演的自我感動,除了慰藉失敗,毫無意義。
老王認為,職場競技中,事實勝於努力,結果是衡量成敗的標準。它簡單、直接,也公平。
如何建立“結果導向思維”,成為用結果說話的優質職場人?老王有以下4點建議。
1、逆向思維,學會倒著做事
老王的一位高管朋友,多年來一直遵循著逆向思維方式做事。任何事情,他都會從預期的結果進行反推,尋找最簡潔、最高效的路徑。
大到幾百萬的項目,他會根據客戶期望的效果、質量、成本、完成時間等等多個維度倒推設計幾個方案,留下最優方案和備用方案,保證最終目標順利達成。
小到他要幾點參加會議,什麼時候會見客戶。他都會從結果思考,倒推計劃,最後再去執行。
老王認為,建立逆向思維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明了,也會讓人少走彎路。職場人養成“倒著做事”的思維,更易於掌控結果,達成目標。
2、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考慮好對策
達成結果需要合理的路徑,並消除路徑中的障礙。因此,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達成預期結果的必要條件。
除了在發生問題後解決問題,職場人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預判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活動執行小於就遇到了類似的事,他負責的一次活動當天出了不少麻煩,現場音響故障,備品不足等等,好在小於機靈,辦事效率高,都一一化解。活動結束後,小於還是受到了領導的批評。因為,當天的很多錯誤都可以提前預判,並做出充足準備。
老王認為,對工作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預判,是職場人不可忽視的能力。它能有效地減少工作中的障礙,增進對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穩妥地實現目標,達成預期結果。
3、合理地計劃,有效地開會,高效地執行
計劃、會議是實現結果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低質量的計劃和低效率的會議,往往會成為達成結果的最大阻礙。
莊小姐在上一家公司時,每天最大的工作任務就是開會探討方案。上層領導通過會議傳達精神,分配各個小團隊詳細地探討方案,再由各個小團隊向上匯報,領導繼續探討。可是一個項目,往往在過去一兩個月仍是進展緩慢。
半年後,莊小姐毅然離職,她無法接受這種“開會”文化,沒有任何執行和結果的會議,讓她產生了強烈的職業挫敗感。
老王認為,開會、討論、分析只能產出“計劃”和“結論”,一旦失去了執行,並沉浸於沒有盡頭的計劃和會議中,將永遠無法達成結果。合理地計劃,有效地開會,高效地執行,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4、工作失誤,首先想到彌補,而不是辯解
在任何達成結果的過程中,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不確定性,這正是展現職場人能力的地方。偏偏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將這些困難和不確定性,當成未能完成的理由和藉口。
這樣事例多如牛毛,尤其作為高管和領導,會對此深有體會。他們常常會聽到來自下屬各種各樣的解釋。
“領導,客戶臨時改變了想法,所以沒能按時完成。”
“咱們的活兒太多了,人手不夠,我已經在趕工了,進度慢也沒辦法。”
“客戶太挑刺兒了,估計誰都伺候不好他們。”
許多困境在職場人口中演化成了完不成、做不好的理由。行動者不知不覺地成為了解釋者,而那些解釋者口中的“不可抗力”往往都能找到解決方案。因為很多人還沒“盡人事”,就“聽天命”了,糟糕的結果,便會如影隨形。
老王認為,沒有一個老闆或領導願意去花費時間去評判這些無意義的是是非非,他們想要的,都是一個好的結果。就算結果是失敗的,他們想听到的也不是辯解。因為再精美的托詞,也比不上一個踏實靠譜的解決方案更有價值。

寫在最後

職場不是劇場,沒有結果的努力並不感人,一切都需要靠結果說話。
想要努力有意義,就要先讓努力有結果、有價值。只有尊重結果的人,才能獲得職場的尊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如叢林,猛虎常出沒。此虎在他處,此虎亦在你心中。」相信大多數人對職場生活都充滿了陰影,或者說都持有偏見。 什麼職場潛規則,什麼沒有朋友只有利益,什麼同事都是勾心鬥角……儼然把職場活脫脫描述成一部宮鬥劇。事實上,並非如此......
    「職場如叢林,猛虎常出沒。此虎在他處,此虎亦在你心中。」相信大多數人對職場生活都充滿了陰影,或者說都持有偏見。 什麼職場潛規則,什麼沒有朋友只有利益,什麼同事都是勾心鬥角……儼然把職場活脫脫描述成一部宮鬥劇。事實上,並非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46.山怪   (李舟:人跟獸區別,不知道兒!   大秦抽中了山怪,上場的是李梓東跟溫瞳彤。   山怪長得很醜,渾身噁心的綠色腥臭,一被放出來就一拳摜破了場地,隨著牠的重拳落地,砂石飛揚,平整的地面被牠打得亂石突起,直到邊緣被結界師擋下。   「運氣真差。」慕容蘭晃著扇子,皺眉,「山怪是防禦
    素養這詞最近跟著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火燙到不行,可以說是取代能力的論述用高級辭彙中的五月天(這樣會不會得罪五迷?)。實際範疇上,大家還是遇到同樣的問題:跟能力有什麼不一樣?素養導向真的比較符合學生需求嗎?許久以前,我就主張,這是個教學認識論的改變,但看執行面,似乎跟我的想法不太一樣。於是,看到這本書之
    Thumbnail
    我用藝放券買了兩本,一本放在辦公室,一本放在家裡,哈哈,我一定是瘋了。這本書提到滿多思維模型與底層邏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遷移思考中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 在企管中的應用;....
    Thumbnail
    您認為的富裕生活是什麼樣子?該如何做才能踏上「富裕」這個階層?該如何計算出自己的富裕拐點,以無限的思維去面對有限的環境…,然後一步步踏上財富自由的終極目標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擁有富足的經濟能力,用錢買到想要的東西、換取許多有形無形的服務,進而讓生活更從容美好,而有些人卻只能用無價又寶貴的時間去換取金錢
    Thumbnail
    人類在富裕和貧窮的狀況下,對於生活、理想、思維、目標…等,所差生的極大差距,不論身處何種收入等級,該如何才能達到財務真正自由的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46.山怪   (李舟:人跟獸區別,不知道兒!   大秦抽中了山怪,上場的是李梓東跟溫瞳彤。   山怪長得很醜,渾身噁心的綠色腥臭,一被放出來就一拳摜破了場地,隨著牠的重拳落地,砂石飛揚,平整的地面被牠打得亂石突起,直到邊緣被結界師擋下。   「運氣真差。」慕容蘭晃著扇子,皺眉,「山怪是防禦
    素養這詞最近跟著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火燙到不行,可以說是取代能力的論述用高級辭彙中的五月天(這樣會不會得罪五迷?)。實際範疇上,大家還是遇到同樣的問題:跟能力有什麼不一樣?素養導向真的比較符合學生需求嗎?許久以前,我就主張,這是個教學認識論的改變,但看執行面,似乎跟我的想法不太一樣。於是,看到這本書之
    Thumbnail
    我用藝放券買了兩本,一本放在辦公室,一本放在家裡,哈哈,我一定是瘋了。這本書提到滿多思維模型與底層邏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遷移思考中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 在企管中的應用;....
    Thumbnail
    您認為的富裕生活是什麼樣子?該如何做才能踏上「富裕」這個階層?該如何計算出自己的富裕拐點,以無限的思維去面對有限的環境…,然後一步步踏上財富自由的終極目標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擁有富足的經濟能力,用錢買到想要的東西、換取許多有形無形的服務,進而讓生活更從容美好,而有些人卻只能用無價又寶貴的時間去換取金錢
    Thumbnail
    人類在富裕和貧窮的狀況下,對於生活、理想、思維、目標…等,所差生的極大差距,不論身處何種收入等級,該如何才能達到財務真正自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