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文字〉觀後感

2020/07/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筆者聲明:筆者瞭解本片與史實有些許出入,因此只討論影片內容,歡迎補充文中沒有的知識,但切勿將本文當成對歷史的詮釋。
本片講述的是韓國歷史,在走向現代民主之前的朝鮮王朝,其第四代國王朝鮮世宗編撰韓國書寫文字系統《訓民正音》的過程。
一直到15世紀,當時的韓語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更正確地來說,當時的韓國崇尚儒教孔孟之學,使用漢字,但是漢字書寫規則困難,教育水準普遍低下的民間百姓不易學習,促使國家形成上下之間的對立,知識分子掌握這項媒介,百姓多為文盲,能發出聲音卻無法記錄、無法釋義,連傳達對家人的思念也做不到。因為握有「文字」這項武器,形成知識分子對知識的壟斷,連帶掌握了「話語權」,也剝奪了人民的聲音。
當時的朝鮮王朝依附明朝,學習漢字與儒學,其文化根深蒂固地依賴明朝的思想,然而大臣們卻沒有任何的不滿,不論是為了個人權力鞏固,亦或是現實考量,對於明朝無不讚美。
朝鮮世宗對於這樣的依附關係感到疲憊,因此極力想要創造屬於朝鮮的文字,但他也深知這麼做會掀起多大的波瀾與挑戰:明朝會怎麼想先不管,眼下這些文武百官對於鞏固自己的政治勢力和身為士大夫的優越感,會露出的貪婪嘴臉,光想就讓人覺得無力。在此,顯示出了「文字」的第一道力量:掌握「話語權」的力量。
而後,透過日本和尚前來求取《八萬大藏經》初版的橋段,闡明為何不信仰佛教的世宗遲遲不給:雖然對信仰儒教的朝鮮來說,《八萬大藏經》沒什麼好紀念的,但是對當時正處於分裂的日本來說,若是能迎來《八萬大藏經》,則可以給予國家安定的力量,將人心凝聚在一起,王所擔憂的是這種舉動是否會培養出朝鮮的心腹大患,讓日本成為足以和朝鮮一爭長短的勁敵,這是身為「王」的視野,所見所聞都在擔憂「還沒發生的未來」,同時也道出「文字」的第二道力量:凝聚人心的力量。
整個創造文字的過程體現了「王的為難」:作為一國之君既不能恣意妄為,也不能彰顯個人意志,因為在王的意志之上,還有明帝國的意志,還有朝廷百官的牽制,世宗的為難如同造字的原理,以一字貫穿全理-野心。
世宗創造文字的野心在於擺脫明朝在文化上的控制、協助世宗創造文字的信眉和尚,其野心是透過創造簡單易學的文字讓百姓使用,從而將佛理貫穿其中,讓百姓也能讀懂佛教書籍,重拾對佛教的信仰,進而讓朝鮮恢復成「佛的國度」、士大夫的野心自是不言而喻-維持知識的壟斷才能鞏固權力。若進行到了這裡,便說文字也不過是權力鬥爭下的產物倒也不完全正確;在創造文字初始,世宗便對信眉和尚說:「我放棄孔子,你也放棄佛祖前來吧。」
信眉和尚卻說:「我將乘著佛祖前來,您也乘著孔子前來吧。」
創造文字初始,便是包含著相互理解。
而這一切的推手,是不握實權卻居中發揮影響力的昭憲王后。
鼓勵世宗不放棄繼續創造文字的是她、協調信眉和尚與世宗合作的是她、要求後宮妃子與宮女學習新文字的是她,就連當初把世宗拱上皇位的也是她。昭憲王后並沒有依附任何人,她一路順水推舟以致水到渠成,在在彰顯了其影響力的廣大。
而世宗與和尚的衝突在王后過世才化解:雙方各退一步,世宗會建立寺廟,而信眉和尚也為了讓新文字能普遍使用,將創造文字的功勞讓給儒官,因為他們才有權力將新文字付諸印行。
世宗在與和尚對談時便說出創造文字的真正目的:為了不讓國家滅亡。唯有讓朝鮮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才可以不靠別人的力量,將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在這裡也道出「文字」的第三道力量:傳承的力量。
沒有文字,也就無法記載文化,也就無法成就文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黃色藍調
黃色藍調
靠著登山杖一步一腳印探訪人文的菜鳥剪輯師,喜歡聊聊電影、談談書,喜歡在告訴自己辦不到之前,先去試試看。 說話前,先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