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烘焙》教曉我的

2020/08/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賦閒在家多月,人人都變一個半個「料理達人」。
無可避免地我這個煮食白痴叫外賣叫得多了,都得下手做點吃的。雖然沒有天份又沒有太大興趣,但閒逛書店時竟隨緣遇上白崎裕子的烘焙書:笨拙烘培。不就是大師寫給我此等笨人讀的聖經?帶回家細讀,發覺入面的食譜果真給笨拙如豬的我看的:字眼顯淺易明,要訣精簡,構圖簡單。連我女兒看幾眼都跟我說:「媽媽這本書真的很淺白,作者很聰明地運用四格漫畫般的方法去表達做食物的過程。」
白崎裕子是料理專家,在她居處開有一所茶室,會定期開班分享她自己研究的料理。能感動我的是她食譜的後記:「笨拙有哪裏不好呢?因為是笨拙,不擅長是理所當然的,做得完美才反而讓人驚訝。」她鼓勵讀者以此心態開始走入烘焙之路。這個不應該是後記而應放在前言,因為在烹飪在沒有信心的人始終較多,而烘焙更需要有基礎料理技巧,加上家人有食物敏感,烘焙方面就更對食材有忌諱。難得的是緣分令我遇上此小書,白崎裕子的隨心和彈性正好給了笨拙新手如我等不少鼓勵和方法,書中每每有類似的句子:「若果沒有這個,就試試用那個吧。雖然口感不會一樣,但也可以一試。」;「若果做不到這個效果,可能是因為XXX,那下次可以注意多點這個,再試一下。」;「對XX過敏的人,就用XXX代替A;XXX代替B;XXX代替C好了。」彷彿在這個料理家的世界裏,沒有人會因為過敏而犧牲了味蕾的半點福份。
而事實上,她做的料理食譜:
真。的。很。美。味。
食物賣相方面,我想她和攝影設計等人也是嚴謹的日本人,做到一百零一分也是當然。但吃進口裏,你要明白若果有食物敏感的人吃尚可,像我女兒般從少沒有吃過有雞蛋或小麥的蛋糕和甜點,她不會知道那雞蛋和麫粉給予了甜點甚麼質感。味道她是聞得到的,可要嚐試還得靠我這個甚麼都能吃的人才分辨得出來。白崎裕子的食譜之所以感動我,是因為她設計食譜時沒有因用料代替了大路的材料而犧牲口感和味道,相反她努力把食材中的原味提升,令到進食的人都自然而然拋開了「原本這個甜點」中固有的食材原先「應該有」的本味。
要感動人,也許首先要令人跟你在同温層,也是要有「同路人」之感才能達到。
之後又找來她另一本食譜,那個後記更是當頭棒喝:
「不能吃的原因五花百門,其中有許多人對此都感到困擾。但是不能吃特定食物真的是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嗎?」
「畢竟我們在遠古時代應該有更多不能吃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權利創作新曲。」
「吃了某種食物會頭痛或背部發癢,都不是當事者有問題。單純是基於某種理由而『不能吃』罷了。」
別以為食物敏感、塵蟎敏感、貓毛敏感很煩人。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有所喜惡嗎?其實敏感症,只是身體對環境或外在的事物的一種喜惡罷?既然天下間有這麼多美食,為甚麼因為敏感就得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或避免了別人能享受的甜點?白崎裕子的茶会,很隨性也很堅持。隨性是她那顆實驗的心,總在不同食材中打轉,找出好吃的秘訣,而不局限於「你小麥敏感,不能吃蛋糕。」或者「你果仁敏感不能吃巧克力撻」;堅持是她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以至外觀的執着,她不會顧此失彼,而且食譜都是她反復實驗後的紀錄,就算笨拙的人只要小心跟着做也不會大變樣大變味 。
做人,若果能如白崎裕子的食譜般,那有多好?這陣子,聽得太多如「若果不這麼做,那我們就不能XXX。」;「政府要管理社會,必須要XXX才能達到效果。」; 「XX法是必然存在的,因為別國也有,而且那是令所有國家城市更穩定的一種好方法。」......
和女兒在悠閒的下午細嚼着親手做外型不甚吸引(是我自己的問題,和白崎女士無關)但味道出色的點心時,我悟出了簡單的道理:「既然蛋糕不一定要有蛋和麪粉都能好吃得停不了口,為甚麼世上有些法例一定要存在而方便所謂國家或政府去管理?唯一我能夠想到的是因為某些機構,對某些言論或行為『過敏』了,才會製造更多所謂必須的『法律』去控制他們想控制的人事吧?這麼多年來,沒有甚麼欠缺甚麼,香港這個社會不就也好好的運作?」
吃着甜點,胡思亂想出這一堆廢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Teresa Ho
Teresa Ho
一個普通人,居香港,喜歡文字但討厭煩悶,以文字記下自己的感受來反思,逼迫自己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