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皇帝大,身為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三餐,讓孩子乖乖吃飯更是父母的大挑戰。但是你家的餐桌常上演跑、跳、追、吼、逼……等等餐桌攻防戰嗎?當你用心準備了滿桌營養豐富又色彩多變的佳餚時,孩子卻看著食物發呆?!或是隨意應付吃一、二口就離開餐桌,常常一口飯吞半天? 父母們常又哄又騙的軟硬兼施、好說歹說就是希望孩子把營養吃下肚,希望孩子吃光碗裡的食物,生氣的同時也擔心著孩子吃得不夠、營養不夠。
您是否正為了每天上演的餐桌大戰而頭痛的不知該如何是好呢?
兒童期是建立飲食行為的關鍵期,父母若帶領孩子從小認識、愛上健康食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成為孩子一生健康的無價寶藏!
這邊要提出幾個觀點讓父母們做參考!
一、並非一定要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三餐定時定量是工業化革命造成的結果,但是大家都被這個觀念綁架了!而忽略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環境、心態及作息……等等原因,所以很多孩子的身體消化吸收速度是不同的。
古代有一句諺語:饑則食,睏則眠。古代的農村社會就是按照這樣的節奏,今天五點早起忙農事,十點就餓了,不須看表,餓了就吃,然後中午過後就累了,再去睡個午覺。順著身體的節奏而調整作息,也是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飲食,所以孩子不想吃時就不要硬塞,有些孩子外表看起來雖然非常瘦,但其實體質並沒有特別變糟糕。
當然有些是吃零食導致偏食問題,這個就需要慢慢改掉。我們要學習把零食慢慢斷掉,現在的孩子吃的太好,口味重的多,清淡的少,又喜歡喝冷飲以及吃油、炸食物,造成很多孩子身體偏寒,加上孩子們的運動量不夠,沒有運動的習慣更容易造成過敏的體質。
二、觀察孩子的選擇 選擇食物是一種內心的習慣
我們還要多觀察孩子的其他面向,從孩子的其他面向來看,他在選擇與什麼樣的同學和朋友相處,或者是選擇物品時,是不是也比較單一呢?這些我們都是要學習去掌握及觀察的。
當然,對孩子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用特別緊張或焦急。
重點是爸媽如果吃東西很開心,孩子就會覺得吃東西很開心,吃飯時不要太嚴肅,放鬆了心情的吃飯比準備食物的巧思來得重要。準備餐點的量沒吃完,也不打緊,也不要強迫餵食。
常常看見年輕父母常以強迫餵食方式試圖改善問題,造成緊張與對立,但老一輩的照顧者只會採放任態度,讓孩子任意吃零食,導致營養不均衡,這都是太過偏頗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有營養均衡呢?國民健康署會公布最新版男孩女孩正常的生長曲線圖,其實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是正常的就可以了。父母親可以替孩子生長曲線做紀錄也可預測孩子生長的趨勢,不過,位於百分之三的孩子到六歲都還是百分之三,不可能跳到百分之九十七,自己跟自己比就好,而且一歲以下寶寶可以長的很快,一歲以上有時候一年只會增加兩公斤,甚至三到四個月體重都沒有增加,這都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三、善用小訣竅
可以給孩子一個很大的盤子,把他的食物放在餐盤上,讓孩子自己拿盤子裡的食物吃吧,吃多吃少,由他自己決定。也可以讓孩子決定吃什麼,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寶寶,將食物放在盤子裡讓寶寶自己拿,不但會讓寶寶覺得有趣,又可以促進手眼協調,也不一定用湯匙(用手抓也沒關係,飯前洗手飯後洗手就好了!別執著!) 只要讓孩子吃飯沒有壓力,弄得滿地也無所謂。有些孩子吃飯就是會不專心,對周遭的興趣會大於食物,這時候父母要扮演引導的角色,除了讓寶寶找回吃飯的樂趣,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訓練孩子的飢餓感,如果孩子隨時可以吃牛奶、吃點心果汁,那麼他根本不會有飢餓感,自然對正餐興趣缺缺了。因此,父母要訂下規矩,告訴孩子,一天除了三次正餐與下午茶的點心時刻,兩餐之間不能吃東西,只能喝白開水,讓孩子了解跟經驗什麼是飢餓。
孩子如果吃飯跑來跑去吃,吃一口就跑去玩,玩一玩又回來吃,媽媽只需要堅持一個原則:食物吞下才可以離開餐桌,以免噎到。這時媽媽要設定用餐時間,用餐時間超過後,請媽媽要面帶微笑的把食物收起來不催促,也不發出最後通牒。
如果孩子沒吃什麼東西,就讓他餓肚子,沒關係,你必須尊重他的選擇。事實上,一天少吃一、兩餐,不會有什麼傷害的,真的下一餐就會吃回來了。
四、放鬆不焦慮 享受用餐時光
如果你的心態像偵察機一樣,每一個飲食喜好資料都要蒐集,每一個生長曲線目標都要達到,那也就是一種控制了,華人父母總是太過小心,會擔心孩子生病怎麼辦?如果你一直持續擔心,覺得孩子吃的不好、營養不夠或身體不夠健康的話,那這樣等於你對孩子做了一個設定:我的孩子很弱、小,很容易出問題,很容易生病。
當你內在有了這種設定,就會直接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也就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能改變。
關於食物,關於飲食的愛好、習慣,給自己和孩子都大一點的空間和彈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