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話,多做事」害慘整個警察體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傳統觀念來說,「少說話,多做事」往往是職場上被教育、被歌頌的美德,似乎閉上嘴巴、苦幹實幹的做事態度,才會讓人特別欣賞。

實際上,這句話背後所產生的蝴蝶效應,會導致一個體系的嚴重失衡。身為警職體系內的一員,單純就警察體系內的「績效管理」與「福利制度」,粗略談論一下「少說話,多做事」所帶來的影響。


績效管理

數字管理」在體系裡一直是個被高階警官用來管理績效的方法,從中央(警政署)到地方派出所,沒有人不以「數字」為唯一的目標。事實上,警察體系的數字管理方法是片面而扭曲的。這已經產生很多問題,導致許多員警踰越違法的紅線。

raw-image

2018年,新北市海山、三峽及永和等3個分局,分別有員警在「斬手專案」(警政署為了加強查緝詐騙集團車手,所訂定的專案)期間,利用偽造文書的不正當手段,騙取檢察官的信任並核發拘票,再拘提車手到案,被新北地方法院判決有罪確定。

事實上,每位警察都對刑事訴訟法有一定的基本認識,卻為何選擇忽視法律這個底限,去做違法的事情?原因就在於「數字」。

中央的警政署,會對各縣市警察局訂定斬手專案的目標值,而縣市警察局總喜歡好大喜功,老愛擅自把這個目標值提高,再分配給所屬的分局。分局再提高目標值,分配給最基層的偵查隊和派出所。

也許你會想:達成原訂的目標值不就好了嗎?為何要把目標值提高?因為「大警官」們往往好大喜功,對於達成原訂的目標值不感興趣,為了獲得上級的青睞,把績效數字弄得比別人更突出,自己才更有被看見的機會。


可想而知,在基層單位都達成100%的前提下,分局提報給警察局、警察局提報給警政署的數字,肯定是超過100%的,150%、200%甚至更高的達成率。我在這些年的警職生涯裡,看過不少這種匪夷所思的數據。

而為了數據,上級長官就會利用各種手段,迫使基層去追求績效,更甚者,會暗示下屬用有瑕疵的方法去執行。有的人被逼得失去分寸,把持不住內心的底限,自然就會踰越法律的規範。

你可能會說:長官的違法命令,公務員有不服從的義務。但是,有多少人敢這樣做?在封閉的警察體系內,敢於發聲抵抗上級長官的人,大概幾種下場:

  1. 調到機關內偏遠的單位,遠離權力中心,避免橫生枝節;
  2. 勤務上被用各種「合於內部規定」的方式百般刁難,迫使自動請調;
  3. 利用枝微末節卻訂有懲處規定的小事,從嚴認定並給予行政處分;
  4. 考績就不用說了,是絕對拿不到的;
  5. 這種違抗長官的事情,一時之間肯定滿城風雨,這個人就會馬上被貼上負面標籤,在整個職涯裡,永遠撕不掉。

說穿了,會選擇當警察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有什麼崇高的理想,而單純為了還算優渥的薪資罷了。

raw-image

福利制度

另一個例子是超勤加班費。警察的勤務時間原則是8小時,可彈性加班2至4小時。但實務上多半還是把12小時當作常態(近年來有稍微緩解這種高工時現象,但只是把部分班次從12小時下修為10小時),甚至在刑事偵查隊裡,值日當天是24時全時服勤,卻仍然只能報請4個小時的加班費,加上8小時的原則工時,那另外12小時呢?一種莫名其妙的獎勵規定就出現了:40小時嘉獎1次。

按理說,每加班1小時,就必須支付1小時的加班費,但實際上每天最多只能報支4小時的加班費,但這涉及地方政府的經費支出,因此加班的時數,若是無法支付加班費的情況,也至少應該給予補休。但值日當天,那多出來的12小時「只能」累積時數換取嘉獎,既不能報支加班費,也不能補休,這哪有道理?

加班4小時是加班,再多加12小時也是加班,為何4小時可以報支,另外12小時就不行?就算經費有限,那補休總可以吧?竟然也不行?坦白講,現在獲取嘉獎的途徑那麼多,為何我要犧牲身體健康,用40小時的生命來兌換?如果額外的12小時無法支付加班費,也不願意給予補休,那就改掉24小時值日的勤務,拆成12小時的兩班制輪值,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卻從來沒有聽過任何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對於這件事有意見,偶爾閒聊時聽見抱怨之聲,便馬上有人跳出來說:「多做一點事,才不會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勤務方式行之有年,多說無益,說了也傷感情。「少說話,多做事」的心態,間接地造就了體制內不公平卻被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制度。


警察是個封閉的體系,流傳甚廣的一句話(或說一種現象),就是一個人的單位異動時,「人還沒報到,名聲就先傳到了。」當你被定義成一個「會違抗長官命令、質疑既有制度」的人,這種「人設」就會跟著你一輩子,哪怕它對你是不公平的。

因此,「少說話,多做事」這種傳統上被歌頌的美德,也是警界裡前輩對晚輩的教育方針。反正只要做好份內事,或者更多事,不要質疑長官的命令,不要懷疑制度,就會討長官喜愛,年底可以拿到考績。你也許能夠稍微理解:這種寧可務實而放棄思辨的心態,造就現在的畸形制度。

任何想在體制裡順風順水或得過且過的人,沒有動機和力氣去質疑「數字管理」和「不合理制度」。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制度的不合理之處,甚至某些少數的決策高層,都有改變現狀的管理新思維,卻所有人都有三緘其口的默契,沒有追求改變的一點意願。

說得更危言聳聽一些:體制內的不合理管理制度,其實是體制內的所有人共同默許的,正是因為秉持著「少說話」心態的人佔絕大多數,才會有人肆無忌憚地去創造這種扭曲的制度。制度不一定是好的,但只要沒有人發聲說「不好」,它就是「好」的。在特別要求服從規定和紀律的警察體系裡,只要制度沒有改變,管理層只會一再壓榨基層;而基層做得半死,卻沒有良好的福利制度來給予實質的支持。付出和獲得兩者之間的嚴重失衡,不正是「少說話,多做事」而導致的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律羲和的沙龍
127會員
54內容數
這個專題裡收錄了筆者自己的職場經驗,以及整體的職場觀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對警察不熟悉的你,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對警察很熟悉的你,能發自內心地微笑一下。
律羲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22
以「行政協助」來說,警察「協助」衛生機關處理流行傳染病沒什麼大問題,問題在於資源。面對高傳染性的疾病,如果警察只會像以前一樣(目前看來還真的是如此),什麼防護都沒有,光憑一身是膽,絕對有人會成為破口,然後開始淪陷,新北蘆洲分局員警確診,恐怕只是個開端。
Thumbnail
2021/05/22
以「行政協助」來說,警察「協助」衛生機關處理流行傳染病沒什麼大問題,問題在於資源。面對高傳染性的疾病,如果警察只會像以前一樣(目前看來還真的是如此),什麼防護都沒有,光憑一身是膽,絕對有人會成為破口,然後開始淪陷,新北蘆洲分局員警確診,恐怕只是個開端。
Thumbnail
2021/04/14
「偵查隊」早期稱作「刑事組」,在2005年正式改制,基層刑警從「刑事偵查員」改職稱為「偵查佐」,並提升薪資待遇。然而數十年下來,待遇福利提升之後,反而越來越少人願意投入刑警工作,甚至資深幹練刑警自願改調制服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原因嗎?
Thumbnail
2021/04/14
「偵查隊」早期稱作「刑事組」,在2005年正式改制,基層刑警從「刑事偵查員」改職稱為「偵查佐」,並提升薪資待遇。然而數十年下來,待遇福利提升之後,反而越來越少人願意投入刑警工作,甚至資深幹練刑警自願改調制服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什麼不為人所知的原因嗎?
Thumbnail
2021/03/19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2021/03/19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管理方式正悄悄地蔓延,它就像是一道看似美味但實際上充滿陷阱的「職場毒雞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這種管理方法乍看之下似乎能夠快速提升效率,但實際上卻可能成為扼殺團隊創造力和員工熱情的最大殺手。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有一種管理方式正悄悄地蔓延,它就像是一道看似美味但實際上充滿陷阱的「職場毒雞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這種管理方法乍看之下似乎能夠快速提升效率,但實際上卻可能成為扼殺團隊創造力和員工熱情的最大殺手。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在職場你是否曾經遇到本來是個小問題, 但恩為沒有及時處理, 最後變成大麻煩? 那麼是誰該負責提出問題? 又是誰該負責解決問題? 如果你發現了, 你會勇敢舉手說出來嗎? 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及我們當時的解決方式
Thumbnail
在職場你是否曾經遇到本來是個小問題, 但恩為沒有及時處理, 最後變成大麻煩? 那麼是誰該負責提出問題? 又是誰該負責解決問題? 如果你發現了, 你會勇敢舉手說出來嗎? 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及我們當時的解決方式
Thumbnail
行政能力無法帶來利潤?錯!行政做得好,工作就順利,錢就賺得多。把行政能力當成一門專業吧,求您了~
Thumbnail
行政能力無法帶來利潤?錯!行政做得好,工作就順利,錢就賺得多。把行政能力當成一門專業吧,求您了~
Thumbnail
〔團體聚會〕、〔團隊開會〕說太多、話很多、意見多是討拍還是覺得會被認可,或是為了刷存在感而說。 開會時聽到很多抱怨,當成抒發情緒,不對!越來越偏。 l 也不說明要甚麼?到底要如何做? OS:從年初就一直跟你說要如何執行,你聽了嗎。 l 已做很久的計畫為什麼要改? OS:成效不好當然邊做邊修正阿。
Thumbnail
〔團體聚會〕、〔團隊開會〕說太多、話很多、意見多是討拍還是覺得會被認可,或是為了刷存在感而說。 開會時聽到很多抱怨,當成抒發情緒,不對!越來越偏。 l 也不說明要甚麼?到底要如何做? OS:從年初就一直跟你說要如何執行,你聽了嗎。 l 已做很久的計畫為什麼要改? OS:成效不好當然邊做邊修正阿。
Thumbnail
完成工作不只有一條路,你的完美,不見得是最完美 達到目標有很多種方式跟方法,不同的過程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好。甚至,有可能比當初成功的結果更好,真的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沒嘗試過,就不會有答案。或許有更好的結果,只是我們未曾達到過,也許以前的成果已足夠,但未來卻不一定能持續
Thumbnail
完成工作不只有一條路,你的完美,不見得是最完美 達到目標有很多種方式跟方法,不同的過程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好。甚至,有可能比當初成功的結果更好,真的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沒嘗試過,就不會有答案。或許有更好的結果,只是我們未曾達到過,也許以前的成果已足夠,但未來卻不一定能持續
Thumbnail
職務交接基本的流程大概可以歸納成:承受 〉內化 〉修正 〉傳承 承受既有模式,讓自己快速上手,成為基本的合格工作者,再來根據學習的結果建立自己的工作方式,然後修正與調整不合時宜或需要精進的流程,再傳承下去,就跟戀愛一樣,時時需要因應變化而修正彼此。
Thumbnail
職務交接基本的流程大概可以歸納成:承受 〉內化 〉修正 〉傳承 承受既有模式,讓自己快速上手,成為基本的合格工作者,再來根據學習的結果建立自己的工作方式,然後修正與調整不合時宜或需要精進的流程,再傳承下去,就跟戀愛一樣,時時需要因應變化而修正彼此。
Thumbnail
體制內的不合理管理制度,其實是體制內的所有人共同默許的,正是因為持著「少說話」心態的人佔大多數,才會有人肆無忌憚地去創造這種扭曲的制度。只要制度沒有改變,管理層只會一再壓榨基層;而基層做得半死,卻沒有良好的福利制度來給予實質的支持。付出和獲得兩者之間的嚴重失衡,不正是「少說話,多做事」而導致的嗎?
Thumbnail
體制內的不合理管理制度,其實是體制內的所有人共同默許的,正是因為持著「少說話」心態的人佔大多數,才會有人肆無忌憚地去創造這種扭曲的制度。只要制度沒有改變,管理層只會一再壓榨基層;而基層做得半死,卻沒有良好的福利制度來給予實質的支持。付出和獲得兩者之間的嚴重失衡,不正是「少說話,多做事」而導致的嗎?
Thumbnail
職場中,不僅有“做得越多,死得越快”,還有“做得越多,錯得越多”。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職場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環境,每個人都不是獨行俠,首先工作需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和認可,其次需要同事的幫助和其他部門的協助;最後對於工作的評價標準也不統一,有可能隨著時間和問題的發展....
Thumbnail
職場中,不僅有“做得越多,死得越快”,還有“做得越多,錯得越多”。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職場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環境,每個人都不是獨行俠,首先工作需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和認可,其次需要同事的幫助和其他部門的協助;最後對於工作的評價標準也不統一,有可能隨著時間和問題的發展....
Thumbnail
「職場如叢林,猛虎常出沒。此虎在他處,此虎亦在你心中。」相信大多數人對職場生活都充滿了陰影,或者說都持有偏見。 什麼職場潛規則,什麼沒有朋友只有利益,什麼同事都是勾心鬥角……儼然把職場活脫脫描述成一部宮鬥劇。事實上,並非如此......
Thumbnail
「職場如叢林,猛虎常出沒。此虎在他處,此虎亦在你心中。」相信大多數人對職場生活都充滿了陰影,或者說都持有偏見。 什麼職場潛規則,什麼沒有朋友只有利益,什麼同事都是勾心鬥角……儼然把職場活脫脫描述成一部宮鬥劇。事實上,並非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