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之根源-扭曲的自我形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是個失敗的人!」當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

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因此可以說,擁有什麼樣子型態的「自我概念」,即是所有生活評價經驗的「製造者」,為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出自由溝通心理學家-”費德曼”所著的《談話聖經》,從中自我反省,「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傾向失敗吧」!

raw-image

(原文摘編)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在一個已經因為從環境互動下,形塑而成的自我概念後,有兩種機制使這樣的「自我概念不斷地被強化」。

第一是「逃避」

第二是「扭曲」

深入理解這兩種模型,可以使我們小心地避開那些不符合自我概念的歷史經驗,而逐漸客觀地「清理出」我們的生活樣貌。

有些經驗雖然無法避開,但是透過我的自我概念認定,可以賦予「新意」,用另外一種方式解讀,讓它們不以原有的形式出現,而是一種「適合」(=我的自我概念),我的形式再製出來。

這兩種策略(逃避和扭曲)可以用於外在經驗,也可以用於內在經驗(感覺、動機)。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兩種機制如何運作:

一、逃避

  在我們的自我概念中「我必定失敗」的觀點將導致人迴避他認為自己不佳的那一點。譬如說,我覺得自己在「技術方面沒有天份」,因此會傾向避開需要「理解」技術和「靈活」技巧的情況。我漸漸荒廢練習,幾年後我真的變成「笨手笨腳」的人;但不是因為我沒天份,而是因為缺乏練習和缺乏經驗,我初始的自我概念裡早就為此設定了避開它的弱點。自證式預言造成的惡性循環就由此形成,自我概念證明自己是人格發展的幕後操縱者。

  特別是容易氣餒的人(明顯傾向於避免失敗)會設法不斷利用規避策略來免除這種經驗,他特意去學會此策略,好讓自己能繼續往前進。他在他的「舒適圈」裡過著差不多的生活,不受失敗威脅。他們在外面多給人堅定有自信的印象。但是真正心理強大的人能夠經得起在「外地比賽」的失敗,從失敗中獲得人格上的進步。

  一旦極為負面的自我概念繼續推演擴張,後果可能會得很慘重,譬如說,「反正沒有人喜歡我!」會導致一種(懷有敵意或退縮的)行為出現,真的能挑起周遭人的反感或冷漠。對此,會建議以心理治療來中斷這種惡性循環。

二、扭曲(恣意重新解讀)

  完全排除特定經驗算是塑造自我環境的主要機制。接下來的第二種機制有此前提:「適合質疑現存自我概念的特定經驗雖然已經產生,卻是透過扭曲方式重新解讀,讓它再度符合自我概念。」

  這裡將再分成兩個次級的機制分別示範說明:「接收訊息」和「因果歸因」。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會因為我們的心理狀態而分別添加入東西。舉例來說,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低弱時,會以過度敏感的關係型耳朵去聽傳達進來的訊息,對於毫無惡意的問題或陳述,他會想像成是對他個人的批評或貶低。再舉一個倚賴自我概念來接收訊息的例子:當我們聽到別人用三言兩語來回應時會讓人以為「他累了」,卻也會讓人認為:「我知道了,他不喜歡我!」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笑了;有些人會解釋他的笑是因為他覺得笑話好笑,然而過度敏感的人越會覺得自己被取笑。

  特別是隱藏式的關係消息,通常會給接收者相當大的詮釋空間。但即使是明顯、清楚的關係消息「你是個自私的人」或「你是非常偉大的學者!」都不能決定訊息接收,因為兩個不同類型的接收者,可能會對同一個訊息在心理產生完全不同的經驗。有的人會把你的消息當作是事實而在內心反應:「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另一個接收者可能把傳達到的訊息當成是發送者的自我宣稱:「他對我產生這樣的評斷,他是怎麼了?」當然,年紀小的孩子比較無法用自我宣稱型(把訊息關聯到針對自己而來的感受)耳朵來接收你的訊息。

  還有很多擋開正面關係消息的可能性。比如說有人受到讚美。這個讚美不適於他卑微的自我概念,因此他反應:「你這樣說只是為了安慰我。」

  我們為了防護「自我概念」也會出現所謂的「因果歸因」(賦與原因)。成功與失敗可由下列四種引發因素來解釋:

  (1) 能力
  (2) 努力程度
  (3) 任務難度
  (4) 偶發性

  所以,自我概念較低落的人對於成功,可能會歸因於「偶發事件」、「運氣好」(瞎貓碰到死耗子),如此一來的外人眼中的成功,並無法修正他的體驗,反而只要一遭遇失敗,就立即被歸咎是自己的無能。根據這樣的想法,身為學生成績評論員的老師與家長即可通過建構性的因果歸因,使學生的自我概念逐步產生正面影響。

【推薦閱讀】《談話聖經》作者:費德曼 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
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說明影響訊息發送者與接收者的四個面向(事實、關係、自我宣稱、訴求)。基於這四個面向,發送者與接收者像是運用了「四張嘴」與「四隻耳」在溝通。第二部分深入觀察這四個面向,以及在心理學上的相關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根緣療癒室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2020/10/21
本篇文章來自於 吉祥尊者(馬來西亞)此篇〈佛陀有没有关于人权的开示?〉佛法討論後的讀後感,我以此為基礎對台灣青年對追求「正義」浪潮的淺碟現象進行反思。文章後末附上尊者開示的重點摘錄。
Thumbnail
2020/10/21
本篇文章來自於 吉祥尊者(馬來西亞)此篇〈佛陀有没有关于人权的开示?〉佛法討論後的讀後感,我以此為基礎對台灣青年對追求「正義」浪潮的淺碟現象進行反思。文章後末附上尊者開示的重點摘錄。
Thumbnail
2020/10/17
家裡有沒有喜歡搞破壞的小孩?帶小孩出門都要提心吊膽,因為一個不注意,他就又闖大禍了!有這樣教養問題的爸媽,可以學習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治療風格,在生活中學習如何接納、引導、改變自己的熊孩子吧!〈翻天覆地的露絲〉摘錄自密爾頓·艾瑞克森《催眠之聲伴隨你》
Thumbnail
2020/10/17
家裡有沒有喜歡搞破壞的小孩?帶小孩出門都要提心吊膽,因為一個不注意,他就又闖大禍了!有這樣教養問題的爸媽,可以學習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治療風格,在生活中學習如何接納、引導、改變自己的熊孩子吧!〈翻天覆地的露絲〉摘錄自密爾頓·艾瑞克森《催眠之聲伴隨你》
Thumbnail
2020/10/17
【自己的錯】有的人面對自己曾經很離譜的錯誤,就不能夠接受自己。你不想接受自己的錯,難道你以為這個世界上別人沒有犯過這樣的錯嗎?佛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就是佛,所有的佛、菩薩、阿羅漢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都是無始以來圓滿自己的波羅蜜而成佛,成菩薩...
Thumbnail
2020/10/17
【自己的錯】有的人面對自己曾經很離譜的錯誤,就不能夠接受自己。你不想接受自己的錯,難道你以為這個世界上別人沒有犯過這樣的錯嗎?佛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就是佛,所有的佛、菩薩、阿羅漢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都是無始以來圓滿自己的波羅蜜而成佛,成菩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某個領域上沒有太花力氣,只要稍微認真一點,就拿到不錯的成績,也成功獲取他人的眼光及讚賞? 可是,當一個人已經習慣「成功」的樣子,而身邊的人也早已認為「這個人表現好」就是常態的時候,其實默默地就讓他/她站到一個不容失敗的位置。 那麼,當厲害的人表現不如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在某個領域上沒有太花力氣,只要稍微認真一點,就拿到不錯的成績,也成功獲取他人的眼光及讚賞? 可是,當一個人已經習慣「成功」的樣子,而身邊的人也早已認為「這個人表現好」就是常態的時候,其實默默地就讓他/她站到一個不容失敗的位置。 那麼,當厲害的人表現不如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雖然一直有聽說這本書,但不知為何都沒有買、也沒有借到,可能是沒有緣分吧?直至今日我才因緣際會借到這本書拜讀(可以看看它的外觀,顯然在圖書館歷經風霜,翻閱時很害怕書皮被我撕下來⋯⋯),從第一章「否定心理創傷」就給了我一個震撼彈。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Thumbnail
雖然一直有聽說這本書,但不知為何都沒有買、也沒有借到,可能是沒有緣分吧?直至今日我才因緣際會借到這本書拜讀(可以看看它的外觀,顯然在圖書館歷經風霜,翻閱時很害怕書皮被我撕下來⋯⋯),從第一章「否定心理創傷」就給了我一個震撼彈。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Thumbnail
你有沒有擔心你可能會成為失敗者?別擔心,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候覺得自己是。 然而,失敗者擁有一些你可能會或不會意識到的特質。 什麼是失敗者? 在我深入探討失敗者的共同特徵之前,讓我們先談談失敗者的真正含義。 媒體和社會給我們一個非常具體的“失敗者”形象,讓我們不免擔心自己是否屬於其中。 2)總是放棄
Thumbnail
你有沒有擔心你可能會成為失敗者?別擔心,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候覺得自己是。 然而,失敗者擁有一些你可能會或不會意識到的特質。 什麼是失敗者? 在我深入探討失敗者的共同特徵之前,讓我們先談談失敗者的真正含義。 媒體和社會給我們一個非常具體的“失敗者”形象,讓我們不免擔心自己是否屬於其中。 2)總是放棄
Thumbnail
我們人的腦會一直透過情緒與感覺做記憶, 會一直不斷的去連結過往產生那些情緒與感覺的人事物, 就像是小時候一直被逼著吃飯, 讓自己對於食物與吃飯場景有著負面的情緒與感受, 長大後看到食物,和與他人吃飯時,容易連結過去的經驗, 容易體驗不到食物的美味, 取而代之的是過往的負面情緒與感受。
Thumbnail
我們人的腦會一直透過情緒與感覺做記憶, 會一直不斷的去連結過往產生那些情緒與感覺的人事物, 就像是小時候一直被逼著吃飯, 讓自己對於食物與吃飯場景有著負面的情緒與感受, 長大後看到食物,和與他人吃飯時,容易連結過去的經驗, 容易體驗不到食物的美味, 取而代之的是過往的負面情緒與感受。
Thumbnail
在關係中感受到受指責時,我們很容易立刻豎起防衛的城牆,以逃離內心不舒服的感覺。 會使用的防衛機制之一便是,「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你原先就知道,怎麼還可以拿來攻擊我?」 可曾想過,你在潛意識中為自己下了什麼樣的定義嗎? 而且深信不疑,絲毫沒懷疑過,自己只是穿上了某件戲服在生命中遊走。
Thumbnail
在關係中感受到受指責時,我們很容易立刻豎起防衛的城牆,以逃離內心不舒服的感覺。 會使用的防衛機制之一便是,「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你原先就知道,怎麼還可以拿來攻擊我?」 可曾想過,你在潛意識中為自己下了什麼樣的定義嗎? 而且深信不疑,絲毫沒懷疑過,自己只是穿上了某件戲服在生命中遊走。
Thumbnail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
Thumbnail
「原來我是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累積下來以後,成就了我們的自我概念的產物。如果我們要去追溯失敗經驗的歷程,那麼可以發現,長期遭遇挫折的人進而缺乏自信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是因為由扭曲的「自我概念」,累積、循環而來的。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之前聽自我價值課時,主題是要如何接受自己,成為更自在的自已。一開始,在場的學員們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眼中散發出希望得到真知的光彩;但是隨著講師拆解每一個現象背後的信念與邏輯是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因此要由內而外地一步步改變對自我、外在的認知與看法,從他們的反應看得出來,是趟不容易的旅程。
Thumbnail
之前聽自我價值課時,主題是要如何接受自己,成為更自在的自已。一開始,在場的學員們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眼中散發出希望得到真知的光彩;但是隨著講師拆解每一個現象背後的信念與邏輯是如何影響外在行為,因此要由內而外地一步步改變對自我、外在的認知與看法,從他們的反應看得出來,是趟不容易的旅程。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會記得自己的失敗或弱點,但卻很少在意自己的成功與強處。某方面來說,失敗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令我們注意到自己成長時必須去改正的部分。可是,時常會發生太過沈溺情況發生.....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會記得自己的失敗或弱點,但卻很少在意自己的成功與強處。某方面來說,失敗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令我們注意到自己成長時必須去改正的部分。可是,時常會發生太過沈溺情況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