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冰山的隱喻(二)

2020/12/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我們對人的看法會影響我們的理解與行動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看一個人、一個孩子、一個學生,只關心他的行為表現,如:他做得好不好?他有沒有遵守社會規範?他的學業成績如何?或是有沒有考上一個好學校?而不認為或是並不好奇他有其他重要的部份,那我們就容易把一個人看扁了,簡化了一個人的狀態。這樣子不知不覺的用他的行為表現,決定了他這個人的價值,也同時會使用獎懲的方式或制度,來糾正、激勵或改變這個人的行為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被這樣看待和對待,尤其是我們的孩子或學生,他們就會不知不覺的,把他的行為表現和他的自我價值感看成同一件事了!換句話說,他們會很容易認定:「我得不好」就等於「我這個人不好」!因此就很容易感覺到有壓力和焦慮,若是常常表現不好,就會容易感到沮喪、無力,甚至放棄。即使你做得好,好像才剛證明自己夠好了,卻會焦慮之後能不能做得一樣好或更好?
我們不也是這樣長大的嗎?當我們在自己所在乎的領域中,表現得不好時,也會很快的感覺到自己很糟糕,因而覺得沮喪、低落...,不是嗎?在這個時候,我們更加忽略了自己這個人複雜而豐富的面向,僅僅聚焦在行為表現上。
薩提爾模式了解到,大部分的人容易注意到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而常常忽略了他的「內在」發生了甚麼?對我們的家人、對自己都是這樣。有時,我們以為我們很瞭解朝夕相處的家人,其實,我們所了解的是他面對某些情境會出現特定的行為反應,但可能並不清楚他內心真正的考慮和感覺的是什麼,也沒有習慣去進行核對。
薩提爾模式提供「冰山」的隱喻做為一個框架,讓我們完整的看見一個人的不同層面,提醒我們看到「整個人」,除了外在的「行為」外,還有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與「渴望」…。
上一篇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冰山的隱喻(一)描述「生命力」進入到受孕的胎兒,開始形成身體、擁有行為的能力,在子宮內體驗到人類的渴望(安全感、歸屬感),出生後表達單純的情緒(哭、笑)、體驗被愛的渴望,後來開始有了觀察與詮釋,開始形成觀點與期待,衍生出更多複雜的感受以及對待感受的方式,形成感受的感受。
這一篇我將會用另一個角度說明冰山:

對「我的」冰山的描述

1.行為(行動、故事內容)
當我悶聲不響、什麼都沒說、低頭、兩眼直視地面,整個身體似乎也縮了起來時,你看到了,我也觀察到了自己的行為反應。
當你看見我這個人時,會先看到冰山水面上的「行為」、「身體」與「肢體語言」,聽得到的是我所敍說的「故事」或「事件」,以及說話時的語調、語速、聲音大小。而冰山下面有百分之九十的猜測與想像,必須透過我顯現在外在的「行為」、「身體」的表達,以及對於事件的「敍說」來「推測」與「核對」。
2.應對姿態
若隱若現的,我覺察到自己似乎處在一種退縮、打岔的姿態裡。這是我的冰山在海面交界處的「求生存姿態」,那像是身體的姿勢,又像是一個立場或位置,又或是一個保護自己的防衛姿態。如果這姿態被你和我所覺察,會將我帶入一個更深的認識之中。
3.感受
透過這打岔姿態的線索,覺察到胸口悶悶的、鼻子酸酸的,感受到對自己的生氣、悲傷和無力感。當我連結到我身體的感覺,像是心跳加速、胃收縮、肌肉無力或緊繃...,尋找適合的字眼表達,可能稱之為生氣、緊張或難過...,但過往的成長經驗可能會讓我無意識的忽略或壓抑這樣的脆弱感受。
4.感受的感受(對感受的評價、決定)
此刻,當我意識到自己的悲傷和無力時,突然升起了沮喪、挫敗的感受,想到小時候父親總較我要堅強,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很多方法去改變自己,卻沒有明顯效果。
對於「感受」,尤其是負向的感受,我通常會有「評價」,那是我過去生命經驗帶來的連結,於是我對於自己有這樣的感受,又有了另一層次的感受,被稱為「感受的感受」,覺察到這一層次的感受,使我更加了解我長久以來對待自己的方式。
5.觀點(想法、信念、家庭規條)
於是,我看見自己因為被你氣呼呼的指出沒有做好的事情,覺得自己真的很糟糕,而感受到難過。同時,因為已經很努力在做了,卻仍達不到你的期待而感覺到無力、想要放棄。也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質疑自己為何沒想到更好的做法而對自己生氣。
我開始看見這些感受後面的「觀點」,也許是一些習慣性的想法(做不好就等於我這個人不好),也許是過去父母對我的評價(「你就是這樣丟三落四的!」),也許也已經是我對自己的觀點(「我就是缺乏行動力,執行任務的能力很弱。」),然後我也常用這樣的觀點(標準)去評價別人、想像別人。我發現,自己長期以為是真理、真實的信念,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學習,像是成長經驗的歸納,或是原生家庭中的規條。於是,我發現可以有新的學習、新的想法、新的視框,於是增加了更多的自由與選擇。
5.期待
我可以理解你期待我能負起責任、把事情做好,我對自己也有同樣的期待,這樣我就可以得到你的認可,也會對自己感覺到滿意。同時,我也希望你跟我說話的態度可以更平和、更和顏悅色,這樣我會更喜歡,感覺到被接納。當然,不管你是如何的對待,如果我可以更坦然、更面對,我會更欣賞自己
我發現自己對自己、他人以及某些情境有所「期待」,常常因期待的落空而感到失落、哀傷,有時太過難以承受,我選擇以憤怒去表達。然後我開始澄清這些「期待」所產生的想法與感受,我發現了過去許多的「未滿足期待」,一如未了的情結般常常困擾我,扭曲我對事情的看法與感受。
對於某些不合理、不實際的期待,我可以選擇「放下」,也許會帶來一些哀傷,因為那是過去的堅持與渴求。
也許我願意為這個期待付出更多、更加落實,可以努力的做、去達成。
或許我可以有新的選擇,尤其當我更加瞭解我真正的「渴望」時,我可以選擇一個更適當的期待或目標去實踐。
又或許,就讓我抓著一個難以達成的期待,像個奶嘴一樣,再吸一段時間,只要我自己清楚那會得到什麼好處、要付出什麼代價。
7.渴望
當我越來越明白自己的期待和需要時,我可以想像我想要的場景:你剛剛是用心平氣和的方式,跟我談到你的看法,而我也可以坦然的接納與面對。當我的期待就在此刻發生的話,我會感受到被支持、被認可,以及和你之間更美好的連結,這時...我體驗到了自己的「渴望」。這渴望是全人類共有的部份,當我接觸到時,你彷佛也接觸到了,從你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深層的理解與連結,我發現讓我們相連結的部份,帶來了一股新的安定與力量。
8.生命力/本質/自己(SELF)
這時,體驗到渴望的同時,感覺到自己的能量升高,感覺到滿足和穩定,我的身體也感覺到更放鬆、更腳踏實地。重要的是,我感覺到自己值得擁有這樣的美好感受。我似乎也可以感覺到,我的那個「我」與你的那個「我」在一個更大的「我」之中。
結語
以上試著用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去描述冰山,這冰山的八個層面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相互關連、相互引發,經常是同時發生的。這樣個人的內在歷程像是一個自動化的導航系統,但我們的注意力、覺察力僅能捕捉到其中比較明顯的部分,但即使如此,只要我們時時保持覺察,就會更加的明白自己內在是如何運作的,並且可以嘗試做出自己想要的改變。
張天安
張天安
心理教育的獨立工作者 薩提爾模式工作坊講師 諮商心理師認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