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冰山的結構

2023/03/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學習薩提爾模式一陣子的朋友,在探索自己的內在歷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冰山」隱喻時,常會在過程中失去方向感而不知所措。若能對於冰山的結構有更深入的了解,將會形成一個參考的地圖,在探索和轉化的歷程中更清楚前進的方向。
在我自己運用冰山的過程中,逐漸地感覺到,將冰山分成三個層面去看,會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薩提爾模式內在歷程的架構。

可見的與不可見

圖:冰山的三層結構
首先,更清楚的意識到冰山「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的兩部分(如圖所示,水面/曲折線是兩者的分界線)。我們常常糾結於可見的行為,卻忽略了不可見的部分,其實它才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原因。
我們習慣聚焦在「可見的」、「眼見為憑」的事物上,也經常用這樣的方式評價他人。例如,父母和老師常常以孩子的行為表現為主要依據,如學業成績、守規矩、聽話...等。這些表現可以被看見,而對於人內心複雜的狀態,例如情緒上的痛苦、疑惑和否定,以及真正想要的願望,很容易被忽略。這些「看不見」的部分是生命的重要元素,但我們卻不知該如何理解它們,因為自己也是在這樣被忽略的情況下長大的。
於是我們更容易被「結果」所吸引,因為它可以被看見,可以產生被看見的影響力(獎賞、升級、錄取等)。這樣的主流價值盛行千年不墜,歷史上「成王敗寇」的評價是很典型的例子。
常在課程中聽到參與者的一些領悟:一輩子努力工作賺錢、追求成就,沒太多時間觀照自己內在需求,也就更容易忽略家人和孩子的內心需要,甚至要求他們也如此用功讀書、努力做事,等到功成名就之時,卻發現家人關係日漸疏離,內心也感到空虛,不知一生辛勞所為何來。
人面對世界的確必須採取行動,而「行為」是人主動求生存的必要途徑,也是內在力量/生命力的展現。只是,若只注重求生存而忽略了心理/精神層面,那麼生存的動力也會逐漸消磨。
如同之前「你想怎麼活?兩種選擇!」的這篇文章,提出人生面對自己生活與生命的兩種選擇:「求生存狀態」和「成長狀態」。而「行為」和「結果」容易被看見,形成人們判定自身價值的標準,這樣「求生存」的動力,就更容易讓「生而為人」的我們被「窄化」、「簡化」和「物化」。
即使學習薩提爾模式一段時間後,仍然不容易聚焦在內在歷程。要接觸內在的感受和渴望,需要一定程度的覺醒與勇氣。有些人因為害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困惑和痛苦,選擇逃避或掩蓋自己的真實情感,衍生種種心理困境。只有意識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願意勇敢地去面對內心的痛苦和渴望,才能真正地深入冰山中「不可見」的部分。
因此,要穿越「可見的」行為與結果,需要練習更加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和心理狀態,深入探索與瞭解「不可見」的部分,也就是冰山水面下方的區域,包含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與生命力。

相同與不同

這「不可見的」部分,又可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每個人都不同」,另一個是「所有人都相同」(如圖所示,紫色粗線兩者的分界)。
「每個人都不同」的部分,指的是內在的「感受」(包含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這三大層面。它們都深受「成年之前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會經常出現什麼樣的感受、會如何看待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根據成長經驗形成的家庭規條與信念,以及早年形成的未滿足期待,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強大資源,同時也是我們內在主要困難所在。
「感受」、「觀點」、「期待」衍生出求生存能力,同時又是內在糾結的來源,這樣一體兩面又交錯顯現的生命歷程,呈現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內在與外在同時進行的劇場,更是一部史詩般的故事!此處,人的「特殊性」、「唯一性」被凸顯出來,我們可以用「獨特的美」的眼光與價值標準,來看待所有的生命歷程,每個人都是獨特而美好的存在!
「所有人都相同」的部分,是更深層的「渴望」與「生命力」,這是人類共有的層面以及核心的本質,也是我們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信念與依據,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的價值」。它們是我們生命力量與能量的所在之處,每個人的出身或原生家庭的「特殊性」,不會影響這兩個層面。
「被愛」、「被接納」、「有意義、有價值」、「自由、做自己」...更接近看似抽象的能量狀態,但又可以透過身體知覺與情緒被具體的體驗到。當「渴望」被體驗到時,就會更加流暢地連結「生命力」,整個人的狀態變得更積極正向而有活力。當我們進入到這樣的狀態,就彷彿進入到內心的「天堂/天國」,可以帶著這樣的能量回到「人間」(感受、觀點和期待層面),進而轉化被卡住的能量。
從上述冰山水面下的「相同」與「不同」,體現了薩提爾的信念「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生命力的獨特展現」,同時,在面對伴侶/親子等關係時,我們可以「在相同之處連結,在差異之處成長」。

過渡的關卡

從上述三個層面的結構,讓我們在探索自己的冰山時,有更加清楚的方向,也就是説,需要通過兩個重要的關卡,才能使冰山的各個層面更加流動。
第一個關卡是從可見的「行為」進入並探索不可見的「感受」、「觀點」、「期待」,而「溝通姿態」是很好的「覺察工具」,是一個比較容易的入口,是進入「不可見」的部分的橋樑。(如圖所示,第一個藍色向下的箭頭。)
比如,從自己的行為覺察到溝通姿態是「指責」時,容易覺察到比較明顯的情緒,可能是「生氣」、「不滿」、「煩躁」,而比較隱晦的感受可能是「受傷」、「無力」、「悲傷」、「害怕」...,觀點上容易聚焦在他人的錯誤上,而比較緊抓著自己的期待和標準。在「你是怎樣面對他人的?體會四個姿態!」一文中,對四種姿態都有相關的描述,讓我們更容易進入到自己的內在,覺察並體驗自己的感受,從而了解觀點和期待。
第二個關卡是從「每個人都不同」的部分去接觸、連結「所有人都相同」的部分(如圖所示,第二個藍色向下的箭頭),彷彿從內在的「人間」進入「天堂/天國」,也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上)-從期待到渴望!」一文所分享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探索冰山最關鍵的部分,沒有通過這一關卡,很難鬆動我們固著、受限制的冰山狀態。若是在這個關卡受到阻礙,請記得,這樣的阻礙往往是成長路上相當重要的墊腳石,這部分可以參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下)-你值得嗎?」一文。

生命力的展現

在探索冰山的歷程中,「探索」與「轉化」是同步發生的,實用而重要的「轉化」方法,是透過期待進入渴望、提升生命力。這個方法是根植於我們從出生到今天的內在歷程,尤其是感受、觀點和期待,以及由內在歷程推動自身面對現實時的行為,以及此一行為挑戰現實後所產生的回饋。
當連結渴望、生命力提升之後,就會開始由下而上滋養與鬆動冰山中的期待、觀點和感受(如上圖中下方綠色箭頭),當冰山水面下的區域開始流動、進入動態平衡之後,就會更自然而然的展現出適當、平衡而有力量的行為(如上圖中上方綠色箭頭)。這就是探索冰山(二)--個人的基礎練習(下)一文中所分享的演練程序背後的主要想法,也是符合「我們每個人是宇宙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一信念,所衍生出來的具體方法。
生命力是整個冰山的核心,而冰山的每個層面,包括: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也都是生命力所顯化出來的獨特型態!
張天安
張天安
心理教育的獨立工作者 薩提爾模式工作坊講師 諮商心理師認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