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冰山的結構

更新於 2023/03/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學習薩提爾模式一陣子的朋友,在探索自己的內在歷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冰山」隱喻時,常會在過程中失去方向感而不知所措。若能對於冰山的結構有更深入的了解,將會形成一個參考的地圖,在探索和轉化的歷程中更清楚前進的方向。
在我自己運用冰山的過程中,逐漸地感覺到,將冰山分成三個層面去看,會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薩提爾模式內在歷程的架構。

可見的與不可見

圖:冰山的三層結構
首先,更清楚的意識到冰山「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的兩部分(如圖所示,水面/曲折線是兩者的分界線)。我們常常糾結於可見的行為,卻忽略了不可見的部分,其實它才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原因。
我們習慣聚焦在「可見的」、「眼見為憑」的事物上,也經常用這樣的方式評價他人。例如,父母和老師常常以孩子的行為表現為主要依據,如學業成績、守規矩、聽話...等。這些表現可以被看見,而對於人內心複雜的狀態,例如情緒上的痛苦、疑惑和否定,以及真正想要的願望,很容易被忽略。這些「看不見」的部分是生命的重要元素,但我們卻不知該如何理解它們,因為自己也是在這樣被忽略的情況下長大的。
於是我們更容易被「結果」所吸引,因為它可以被看見,可以產生被看見的影響力(獎賞、升級、錄取等)。這樣的主流價值盛行千年不墜,歷史上「成王敗寇」的評價是很典型的例子。
常在課程中聽到參與者的一些領悟:一輩子努力工作賺錢、追求成就,沒太多時間觀照自己內在需求,也就更容易忽略家人和孩子的內心需要,甚至要求他們也如此用功讀書、努力做事,等到功成名就之時,卻發現家人關係日漸疏離,內心也感到空虛,不知一生辛勞所為何來。
人面對世界的確必須採取行動,而「行為」是人主動求生存的必要途徑,也是內在力量/生命力的展現。只是,若只注重求生存而忽略了心理/精神層面,那麼生存的動力也會逐漸消磨。
如同之前「你想怎麼活?兩種選擇!」的這篇文章,提出人生面對自己生活與生命的兩種選擇:「求生存狀態」和「成長狀態」。而「行為」和「結果」容易被看見,形成人們判定自身價值的標準,這樣「求生存」的動力,就更容易讓「生而為人」的我們被「窄化」、「簡化」和「物化」。
即使學習薩提爾模式一段時間後,仍然不容易聚焦在內在歷程。要接觸內在的感受和渴望,需要一定程度的覺醒與勇氣。有些人因為害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困惑和痛苦,選擇逃避或掩蓋自己的真實情感,衍生種種心理困境。只有意識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願意勇敢地去面對內心的痛苦和渴望,才能真正地深入冰山中「不可見」的部分。
因此,要穿越「可見的」行為與結果,需要練習更加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和心理狀態,深入探索與瞭解「不可見」的部分,也就是冰山水面下方的區域,包含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與生命力。

相同與不同

這「不可見的」部分,又可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每個人都不同」,另一個是「所有人都相同」(如圖所示,紫色粗線兩者的分界)。
「每個人都不同」的部分,指的是內在的「感受」(包含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這三大層面。它們都深受「成年之前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會經常出現什麼樣的感受、會如何看待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根據成長經驗形成的家庭規條與信念,以及早年形成的未滿足期待,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強大資源,同時也是我們內在主要困難所在。
「感受」、「觀點」、「期待」衍生出求生存能力,同時又是內在糾結的來源,這樣一體兩面又交錯顯現的生命歷程,呈現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內在與外在同時進行的劇場,更是一部史詩般的故事!此處,人的「特殊性」、「唯一性」被凸顯出來,我們可以用「獨特的美」的眼光與價值標準,來看待所有的生命歷程,每個人都是獨特而美好的存在!
「所有人都相同」的部分,是更深層的「渴望」與「生命力」,這是人類共有的層面以及核心的本質,也是我們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信念與依據,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的價值」。它們是我們生命力量與能量的所在之處,每個人的出身或原生家庭的「特殊性」,不會影響這兩個層面。
「被愛」、「被接納」、「有意義、有價值」、「自由、做自己」...更接近看似抽象的能量狀態,但又可以透過身體知覺與情緒被具體的體驗到。當「渴望」被體驗到時,就會更加流暢地連結「生命力」,整個人的狀態變得更積極正向而有活力。當我們進入到這樣的狀態,就彷彿進入到內心的「天堂/天國」,可以帶著這樣的能量回到「人間」(感受、觀點和期待層面),進而轉化被卡住的能量。
從上述冰山水面下的「相同」與「不同」,體現了薩提爾的信念「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生命力的獨特展現」,同時,在面對伴侶/親子等關係時,我們可以「在相同之處連結,在差異之處成長」。

過渡的關卡

從上述三個層面的結構,讓我們在探索自己的冰山時,有更加清楚的方向,也就是説,需要通過兩個重要的關卡,才能使冰山的各個層面更加流動。
第一個關卡是從可見的「行為」進入並探索不可見的「感受」、「觀點」、「期待」,而「溝通姿態」是很好的「覺察工具」,是一個比較容易的入口,是進入「不可見」的部分的橋樑。(如圖所示,第一個藍色向下的箭頭。)
比如,從自己的行為覺察到溝通姿態是「指責」時,容易覺察到比較明顯的情緒,可能是「生氣」、「不滿」、「煩躁」,而比較隱晦的感受可能是「受傷」、「無力」、「悲傷」、「害怕」...,觀點上容易聚焦在他人的錯誤上,而比較緊抓著自己的期待和標準。在「你是怎樣面對他人的?體會四個姿態!」一文中,對四種姿態都有相關的描述,讓我們更容易進入到自己的內在,覺察並體驗自己的感受,從而了解觀點和期待。
第二個關卡是從「每個人都不同」的部分去接觸、連結「所有人都相同」的部分(如圖所示,第二個藍色向下的箭頭),彷彿從內在的「人間」進入「天堂/天國」,也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上)-從期待到渴望!」一文所分享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探索冰山最關鍵的部分,沒有通過這一關卡,很難鬆動我們固著、受限制的冰山狀態。若是在這個關卡受到阻礙,請記得,這樣的阻礙往往是成長路上相當重要的墊腳石,這部分可以參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下)-你值得嗎?」一文。

生命力的展現

在探索冰山的歷程中,「探索」與「轉化」是同步發生的,實用而重要的「轉化」方法,是透過期待進入渴望、提升生命力。這個方法是根植於我們從出生到今天的內在歷程,尤其是感受、觀點和期待,以及由內在歷程推動自身面對現實時的行為,以及此一行為挑戰現實後所產生的回饋。
當連結渴望、生命力提升之後,就會開始由下而上滋養與鬆動冰山中的期待、觀點和感受(如上圖中下方綠色箭頭),當冰山水面下的區域開始流動、進入動態平衡之後,就會更自然而然的展現出適當、平衡而有力量的行為(如上圖中上方綠色箭頭)。這就是探索冰山(二)--個人的基礎練習(下)一文中所分享的演練程序背後的主要想法,也是符合「我們每個人是宇宙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一信念,所衍生出來的具體方法。
生命力是整個冰山的核心,而冰山的每個層面,包括: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也都是生命力所顯化出來的獨特型態!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7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天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中,意識到自己擁有豐富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會因此而感覺到自己是豐盛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影響輪是其中一個既簡單又美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接觸我們內心資源的捷徑,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在成長歷程中,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更加更加認可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都將是我們的資源。
家庭圖的主角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從很小的生活事件,常出現的一句話「媽媽,妳愛不愛我?」,看見自己的觀點、看見對女兒、對自己以及早年未滿足的期待,從愛的渴望中,連結三代之間的愛與失落。 在這樣的歷程中,看見成長中的自己,看見生命力在其中展現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會體驗到愛在裡面流動,領悟自己本來就擁有愛的能力,即使未曾得到足夠的母愛!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中,意識到自己擁有豐富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會因此而感覺到自己是豐盛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影響輪是其中一個既簡單又美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接觸我們內心資源的捷徑,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在成長歷程中,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更加更加認可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都將是我們的資源。
家庭圖的主角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從很小的生活事件,常出現的一句話「媽媽,妳愛不愛我?」,看見自己的觀點、看見對女兒、對自己以及早年未滿足的期待,從愛的渴望中,連結三代之間的愛與失落。 在這樣的歷程中,看見成長中的自己,看見生命力在其中展現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會體驗到愛在裡面流動,領悟自己本來就擁有愛的能力,即使未曾得到足夠的母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五年前的文章,十年前的照片 。🏃🏻‍♀️‍➡️🏃🏻‍♀️‍➡️🏃🏻‍♀️‍➡️🏃🏻‍♀️‍➡️🏃🏻‍♀️‍➡️🏃🏻‍♀️‍➡️🏃🏻‍♀️‍➡️🏃🏻‍♀️‍➡️🏃🏻‍♀️‍➡️🏃🏻‍♀️‍➡️🏃🏻‍♀️‍➡️🏃🏻‍♀️‍➡️ 年少啊~本以為45歲就進入
跑社區做田野可能會遇到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這些事件甚至影響了自己的價值觀。與看見台中城的順福哥、小梅姐互動的過程中,一些互動對我的影響相當的深遠,在感謝之餘,也記錄下來分享。另外,也註記一下相關的事件。
Thumbnail
身為教學設計師,做教學簡報就是我的日常。冰山模型反覆、頻繁、跨域的出現。例如人才晉用主題的職能冰山理論,又如系統思考術中深度思考。 一個冰山各自表述,在不同領域下展開不同的論述,但共通的觀點就是挖掘表面看不到的現象,別搶快,別怕弄濕身子,探入深海裡找尋真相。 但《快思慢想》告訴我們其實大部分
Thumbnail
常常覺得小孩子,就是愛唱反調、堅持己見、不見棺材不掉淚、沒有遠見、不會想到未來。大人「為你好」的出發點,現在常被解讀為情緒勒索、自做多情,因為孩子不領情。那孩子到底內在的冰山是什麼呢?單純「不想聽大人的話」嗎?是「孩子的自尊」。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Thumbnail
從2021年7月8日開始,在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博物館中,裘的團隊將呈現台灣的建築還有社區再造的案例,有別於比賽型的大型建築,裘選擇的案例具有更多的文化特色,例如作為宜蘭河慶和橋人行用的津梅棧道,由太平山林業作為靈感而生的羅東文化工場,台中豐原花博竹跡館等等
Thumbnail
爱就是极其艰难地意识到在自我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同样真实。爱就是对现实的发现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五年前的文章,十年前的照片 。🏃🏻‍♀️‍➡️🏃🏻‍♀️‍➡️🏃🏻‍♀️‍➡️🏃🏻‍♀️‍➡️🏃🏻‍♀️‍➡️🏃🏻‍♀️‍➡️🏃🏻‍♀️‍➡️🏃🏻‍♀️‍➡️🏃🏻‍♀️‍➡️🏃🏻‍♀️‍➡️🏃🏻‍♀️‍➡️🏃🏻‍♀️‍➡️ 年少啊~本以為45歲就進入
跑社區做田野可能會遇到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這些事件甚至影響了自己的價值觀。與看見台中城的順福哥、小梅姐互動的過程中,一些互動對我的影響相當的深遠,在感謝之餘,也記錄下來分享。另外,也註記一下相關的事件。
Thumbnail
身為教學設計師,做教學簡報就是我的日常。冰山模型反覆、頻繁、跨域的出現。例如人才晉用主題的職能冰山理論,又如系統思考術中深度思考。 一個冰山各自表述,在不同領域下展開不同的論述,但共通的觀點就是挖掘表面看不到的現象,別搶快,別怕弄濕身子,探入深海裡找尋真相。 但《快思慢想》告訴我們其實大部分
Thumbnail
常常覺得小孩子,就是愛唱反調、堅持己見、不見棺材不掉淚、沒有遠見、不會想到未來。大人「為你好」的出發點,現在常被解讀為情緒勒索、自做多情,因為孩子不領情。那孩子到底內在的冰山是什麼呢?單純「不想聽大人的話」嗎?是「孩子的自尊」。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Thumbnail
從2021年7月8日開始,在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博物館中,裘的團隊將呈現台灣的建築還有社區再造的案例,有別於比賽型的大型建築,裘選擇的案例具有更多的文化特色,例如作為宜蘭河慶和橋人行用的津梅棧道,由太平山林業作為靈感而生的羅東文化工場,台中豐原花博竹跡館等等
Thumbnail
爱就是极其艰难地意识到在自我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同样真实。爱就是对现实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