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越內向,越成功》-內向者也可以有效經營人際關係、發展人脈的方法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經營人脈是外向者的特權,認為內向者似乎對於社交、人際關係開發會有先天的排斥與抗拒,但真是如此嗎?難道內向者在經營人脈永遠是吃虧的嗎?《越內向、越成功》要告訴你不必這麼想,內向者也可以把人脈經營得很好。
先岔題講個最近的小事:兩、三個星期前一位正在經營獵頭公司的朋友跟我聯絡,說手頭上的一個case有間公司需要找行銷的主管,不知道是否有適合的人選可推薦?在他說明業主公司的屬性與該職務需要具備的資歷與能力時,我在腦海中搜尋可能推薦的人選,立刻想到一位到現在都還保持聯絡的前同事,聯絡了那位前同事,徵詢他有沒有興趣之後,就幫他們牽線了。
我常常有類似的經驗,當某位朋友有需求,我正好想到另一個朋友能夠滿足這個需求,就能引薦他們給彼此,成為其中的橋樑。如果這當中朋友們的需求能夠互相滿足,除了促成了一件好事,朋友與我的關係無形中也會加深。藉由這樣的「隱性經營」,透過互惠加深關係、達到多贏結果,是我認為不愛交際的內向者如我非常適合的經營人脈方式。

內向與外向是個性偏好,不是能力的差異

《越內向、越成功》作者凱倫維克爾本身也是內向者,他的朋友們卻都覺得他非常的善於交際,交遊廣闊,好像與「內向者」的性格特質有些矛盾,在《越內向、越成功》中,凱倫維克爾要告訴你,他是如何善用內向者的特質,以「無壓力社交法」經營出具有深度與廣度的人脈關係。
在這裏要先確立一個觀念:外向的人善於社交,但不代表內向的人就全然沒有社交能力。內向的人也可以很擅長公開演講、與人交流,只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內向者更喜歡跟自己獨處罷了,作者引用了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分類,將人分成兩個類型:
  1. 偏向由外傾世界獲取能量的人:喜歡與人相處、交流、互動。--外向者
  2. 偏向由內傾世界獲取能量的人:喜歡自己獨處、思考、沈澱。--內向者
因此,內向或外向應該視為是一種選擇/偏好,並不是一種能力差異。而根據自己的個性找到適合自己的人脈經營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內向者適合的人脈經營法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經營人脈比較像是耕作,並非狩獵,對於想要發展的人脈關係,你需要去播種,在這個過程當中,要灌溉、施肥。一段關係並不是馬上可以有很緊密的連結的,人際關係是需要長久耕耘。
從這個角度來看,內向者反而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例如:
  • 內向者通常善於傾聽,對方說得越多,就能獲得更多日後耕耘關係的資訊。
  • 內向者擅長以局外人的角度默默觀察,有時不需要透過對話,就可以獲得一些線索。
  • 內向者通常富有對人的好奇心,喜歡去挖掘「為什麼?」,可以藉此更用心地了解對方。
除了觀察與傾聽,內向者還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去拉起你與對方的關係
  1. 多問問題—從對方的回答中獲取資訊,藉此獲得更多與其加深關係的線索
  2. 分享故事—藉由一些故事話題此替對方做球,讓對話話題可以延續
  3. 找到未來共同的待辦事項-- 可以運用對話中獲得的資訊,找到與對方未來可以再碰面的機會,像是:「你是社群編輯,下禮拜剛好有個社群行銷的講座蠻適合你聽的,你有報名嗎?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參加」。

無壓力社交法

書中列舉了11條作者歸納的「無壓力社交法」,是一些不需要太用力刻意,適合內向者的做法:
  1. 敞開心胸:不試,你永遠不會知道
  2.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足以構成認識的理由
  3. 樂於助人:不要吝嗇舉手之勞
  4. 打耐力賽:是長期累積的過程,要有耐心
  5. 別侷限在背景上:不要預設限制,有時機會來自於你意想不到的人
  6. 做好推薦:確實了解雙方的需求與特質,引介符合雙方的對象
  7. 說到做到:幫不上忙時不妨直說,答應了就要切實做到
  8. 循正確的介紹步驟:做好情況說明與徵得雙方的意願才進行
  9. 避免缺乏溝通:積極深刻地讓對方能瞭解情況與進度
  10. 建立真實世界的一對一關係
  11. 列出人脈待辦清單:每週都要計畫與執行一些幫助你與不同對象維繫關係的事
我把上面這11項歸納成三個要點:
  • 用開放的心態交朋友,不要預設交友限制。例如:,不要預先設定「我需要什麼背景的人脈?我需要在哪個領域的朋友?」,以開放的態度與人連結反而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 用「給予」、「幫助」的方式經營人脈。當你知道某些資源(活動、文章、資訊....),適合你某位朋友的需要、喜好,就可以分享給他們,對方也會對你有良好的印象,產生最強的連結力。
  • 透過持續的行動,建立「鬆散連結」。維繫人脈就有點像減肥,說起來、做起來很簡單,難在持之以恆,如果沒有保持,那麼前面的努力都是枉然。善用社交平台,傳訊息、電子郵件等等...因為不需要立即回覆,所以可以減少內向者社交上的壓力。
要特別注意的是,並非有需要時才急於建立人脈連結,而是平時有餘力時就持續維繫關係,才不會令對方覺得這個你的舉動帶著很強烈的目的,產生不好的誤解。

人脈經營是藝術

要巧妙的經營人脈,必須要能拿捏以下幾件事--
  • 給予的藝術:心態像是宗教奉獻的概念一樣,不要想著回報,專注在給予的動作。
  • 接受的藝術:接納別人對自己的稱讚、示好,對方也會有好的感受。
  • 互惠:雖然前面提到不需要想著回報,但當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對方正在佔便宜,甚至把自己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或許就需要作一些調整。
  • 耐心:經營人脈就像是馬拉松比賽,是一種長期抗戰,不能速成。

走出同溫層,建立「弱連結」

賈伯斯曾經談到優秀人才具備的特質是「資訊與知識的雜食動物」--會吸收各方的訊息,而不是總在一個領域深耕,因而造就他們能夠用更全能的角度看待事情。
不只是知識方面,人脈也需要「雜食攝取」,通常人脈就是資訊的來源,唯有認識更多的人,才能吸收更廣泛的資訊。之前介紹過的書《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作者嶋浩一郎每週安排自己跟三位陌生人吃飯,想辦法增加不同領域的人脈,也是一種經營「弱連結」的做法。

妥善運用社交工具

或許有些人還是很抗拒把自己的社群動態與工作身份產生連結,但在社群網路服務普遍的此際,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有57%的人資經理表示,不會發面試通知給他在網路上找不到社群帳號的人,可見經營社群網路是非常重要的。
就社交平台而言,作者凱倫維克爾比較推薦便於「發現」與「連結」新關係的平台,像是LinkedIn、Twitter、Instagram。Facebook則因為演算法的效應,讓人們比較像是在「同溫層」之中。
書中建議,運用社交工具時的心態,著重在「保持社交真實性」,合宜的揭露自己的個人生活、資訊、看法、特質,可以建立信任感。重點要拿捏「個人化」與「私人化」的差異--「個人化」不代表你要將所有私事都攤開在陽光底下,但可以透露能夠展現個人特色的資訊,讓人建立印象。
以及,偶爾透露一些更加「私人」的資訊,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是有所助益的。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一位高階主管離職的原因是「因個人因素」,通常讓人不免誤會他是因為績效不好或無法揭露的原因離開,因此在社群網站上透露他的姊姊得了癌症,因為要照顧姊姊的病況所以離開現職,雖然這是一件似乎不需要公諸於世的私事,但經過這樣的揭露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對職涯造成負面影響。
用我自己來舉例,在2005年時,我在Yahoo!奇摩拍賣負責社群經營,當時大部分人對於社群都持一個保守的心態,並不想在網路上公開太多的個人資訊,當時我發現自己的角色需要讓平台的使用者(買、賣家)對我產生信任,似乎不能夠只是取一個綽號而已,因此我就將自己身份與個人動態、愛好公開在平台上,雖然這與我平常內向的行事風格不同,但反而幫助我在工作上與社群建立很良好的信任感,獲得很不錯的效果。
《越內向、越成功》的內容並不只適用在內向者,如果你是外向者,同樣也可以參考這些方法,精進自己的社交技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K會員
169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大腦的「原廠設定值」不斷設法簡化複雜的環境建立出模式與習慣,專業分工訓練更加讓我們習於從特定角度思考問題,這都只會讓我們產生「退而求其次」的取捨決策,但通常這樣的心態做出的決策,會因而錯失很重要的發展機會而不自知。要如何改變你我傳統的思考方式,轉型成為能謀求更好解決方案的決策者?讓本書告訴你方法
許多探討「領導力」的書嘗試歸納領導者的想法、特質、模式,提供給有志成為領導者的人依循參考,但這種「由內而外」的做法有兩個問題:1.光是仿效領導者的行為,不能掌握「領導者為何會這麼做」的思考脈絡 2. 藉由改變想法進而改變行為難度相當高。 《破框能力》則藉由三個步驟,引領讀者由外而內展開領導力的修煉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要告訴你兩件很重要的事: 1. 說故事是最好達到溝通效果的方法,因為你的受眾在聽故事的時候,很自然會進入跟你一起「共同創作」的過程,進而影響他。 2.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在適當的場合說出好的故事,只要你知道故事該有的三段架構、四大元素以及四種關鍵故事類型。
只要是零售業相關的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對亞馬遜的經營模式與市場地位有強烈印象,身邊也經常可以聽見亞馬遜的顧客跟你分享他的神奇體驗。到底亞馬遜是如何做到持續走在產業趨勢的前端,成功跨足不同領域?目前已經具有的巨大影響力,會如何影響將來機會發展?在《貝佐斯經濟學》裡,為你整理跟總結了到目前為止的最新發展。
《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作者嶋浩一郎是資深的廣告人,1993年加入日本規模第二大的廣告公司博報堂至今。另外,他在2004年創辦「本屋大賞」,以及經營「B&B」(Book & Beer)書店,是一位跨領域創意人。《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用隨筆的方式記下自己搜集點子的27個做法,本文分享我覺得對我有啟發的部分。‘
《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有關職涯建議裡最好的一本,是一位身為成功商務人士的父親,寫給大學即將畢業的女兒的「職涯教戰守策」。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職涯相關書籍裡內容相當棒的一本,我自己把它分為兩個部分: 1. 如何幫自己的職涯創造有利的條件? 2. 如何在職涯克服困難與痛苦
人類大腦的「原廠設定值」不斷設法簡化複雜的環境建立出模式與習慣,專業分工訓練更加讓我們習於從特定角度思考問題,這都只會讓我們產生「退而求其次」的取捨決策,但通常這樣的心態做出的決策,會因而錯失很重要的發展機會而不自知。要如何改變你我傳統的思考方式,轉型成為能謀求更好解決方案的決策者?讓本書告訴你方法
許多探討「領導力」的書嘗試歸納領導者的想法、特質、模式,提供給有志成為領導者的人依循參考,但這種「由內而外」的做法有兩個問題:1.光是仿效領導者的行為,不能掌握「領導者為何會這麼做」的思考脈絡 2. 藉由改變想法進而改變行為難度相當高。 《破框能力》則藉由三個步驟,引領讀者由外而內展開領導力的修煉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要告訴你兩件很重要的事: 1. 說故事是最好達到溝通效果的方法,因為你的受眾在聽故事的時候,很自然會進入跟你一起「共同創作」的過程,進而影響他。 2.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在適當的場合說出好的故事,只要你知道故事該有的三段架構、四大元素以及四種關鍵故事類型。
只要是零售業相關的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對亞馬遜的經營模式與市場地位有強烈印象,身邊也經常可以聽見亞馬遜的顧客跟你分享他的神奇體驗。到底亞馬遜是如何做到持續走在產業趨勢的前端,成功跨足不同領域?目前已經具有的巨大影響力,會如何影響將來機會發展?在《貝佐斯經濟學》裡,為你整理跟總結了到目前為止的最新發展。
《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作者嶋浩一郎是資深的廣告人,1993年加入日本規模第二大的廣告公司博報堂至今。另外,他在2004年創辦「本屋大賞」,以及經營「B&B」(Book & Beer)書店,是一位跨領域創意人。《點子總是來自不相干的地方》用隨筆的方式記下自己搜集點子的27個做法,本文分享我覺得對我有啟發的部分。‘
《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有關職涯建議裡最好的一本,是一位身為成功商務人士的父親,寫給大學即將畢業的女兒的「職涯教戰守策」。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職涯相關書籍裡內容相當棒的一本,我自己把它分為兩個部分: 1. 如何幫自己的職涯創造有利的條件? 2. 如何在職涯克服困難與痛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Thumbnail
(含劇情,慎入)以下對白節錄來自HMVOD的日中翻譯。 雨宮準備開店時,在門外碰上先前替洋酒堂裝修的書店老闆和木先生。和木先生尬尬尷尷地請雨宮幫忙 — — 他想雨宮他們協助他為花店東主石黑女士辦生日驚喜派對...
Thumbnail
根據估計,全世界有將近50%的人都屬於內向者,在高階主管中,這個比例則占了40%。從以上兩段敘述可以明白,擁有內向性格的人,絕對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只是要找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Thumbnail
小時候和親戚聚會時,家長是否曾提醒你,要活潑一點,嘴甜一點?而到了求學跟工作階段,性格外向的朋友似乎格外討人喜歡、人面交際廣,好機會也較為容易掌握,這世界對內向者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Thumbnail
《壞教育》編自美國最大宗校園盜用公款事件,主角法蘭克塔松是個友善溫和、熱心教育、極富魅力的學區總監,電影一開始法蘭克塔松即使面對不理智的恐龍家長也還是耐心微笑,並且願意給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去實現自己,但他卻盜用公款數十年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Thumbnail
(含劇情,慎入)以下對白節錄來自HMVOD的日中翻譯。 雨宮準備開店時,在門外碰上先前替洋酒堂裝修的書店老闆和木先生。和木先生尬尬尷尷地請雨宮幫忙 — — 他想雨宮他們協助他為花店東主石黑女士辦生日驚喜派對...
Thumbnail
根據估計,全世界有將近50%的人都屬於內向者,在高階主管中,這個比例則占了40%。從以上兩段敘述可以明白,擁有內向性格的人,絕對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只是要找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Thumbnail
小時候和親戚聚會時,家長是否曾提醒你,要活潑一點,嘴甜一點?而到了求學跟工作階段,性格外向的朋友似乎格外討人喜歡、人面交際廣,好機會也較為容易掌握,這世界對內向者是否太不公平了呢?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Thumbnail
《壞教育》編自美國最大宗校園盜用公款事件,主角法蘭克塔松是個友善溫和、熱心教育、極富魅力的學區總監,電影一開始法蘭克塔松即使面對不理智的恐龍家長也還是耐心微笑,並且願意給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去實現自己,但他卻盜用公款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