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最可怕的職人評語 !?(二) 獨立思維與思辨能力 ,不可或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職場中,「難以預見進步空間」既然是對一個職人最可怕的評語,而一個職人初進職場往往如同一張白紙,會再受一次社會化的洗禮,那為什麼某些職人到某個職涯階段,就會出現被評為「難以預見進步空間」的狀況,而另一些則可以持續進步,是很值得深思的課題。

raw-image

難以磨滅的「銘印」

在職場最初五至八年的首幾份工作,往往對每個職人往後數十年職涯有決定性影響,因為這最初幾年身處的工作環境,是讓一個職人對職場、工作是怎樣的建立具體的認知、價值觀,包括對個人在職場的能力是否可以或需要與時並進,而這種認知以及在這階段形成的工作習慣與行為模式,很容易成為一種「銘印」,伴隨職人日後就算轉換到其他公司甚至行業,除非有特別的「預習」,否則他就容易以其「銘印」中的認知與行為模式對待日後的工作環境。例如一個職人初進職場就長時間在一個很注重儀容打扮的環境下工作,那他日後不管是否行業所需,都應該會很在意自己與下屬在這方面的表現。

一早陷入「製造光環舒適圈」

有些職人在職涯之初,見識過其他人甚至是自己經驗過,在以取得某項成功並受肯定,或以專精某項技能而聞名後之後,可以藉此作為在組織內賴以生存,或取得肯定的方程式,然後不住重覆以求維持頭上光環。時間日久,這種情況其中一個常見的後果,就是當事人只在意曾獲得肯定的範疇,對於其他工作項目均以敷衍態度處之。

這種情況一旦開始,就很容易變成當事人的「製造光環舒適圈」,並樂此不疲,直至其擅長範疇在組織內變得可有可無,而當事人在其他方面能力亦可能因久未長進而變得乏善可陳,最終難免被邊緣化。

多做就是吃虧 !?

另一種情況就是在職涯之初,就被一種去上班「多做就是吃虧」的觀念所影響,而放棄了持續學習的能力。有些職人會認為工作就是勞苦的付出以換取收入,除此之外便一無所得,並因而形成凡是工作上要付出的事情,就是為薪酬所迫的痛苦負擔,而且這些付出與工作所得收入,尤其是金錢,必須是非常對等的,甚至期望可以少勞多穫。即是如果老闆給三萬塊薪資,就只做拿這三萬塊的最低要求,就算個人能力本來不止於此,在沒有額外回報的情況之下,絕不願意多做什麼。更甚的是在這種工作習慣之下,心思只會花在如何開小差而不被發現那種事情上,認為那是自己比別人聰明才可得到的好處。


raw-image

當然,那不是指職人需要不停將工作往肩上扛,以示賣力,最終讓自己疲於奔命。老實說,好逸惡勞往正向的極致,也是可以令人為著可以少做一點,而想出各式各樣有助成本效益的優化工作方法,產生本小而利大是雙贏的局面,但在工作上抱著「多做就是吃虧」的觀念,往往只有在個人付出上的「本小」,卻未見符合整體利益的「利大」。


這種觀念對職人的最大傷害,是在於這種持續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往往令其因一直缺乏深刻鍛鍊,而忘記了或根本從未學會將事情做好,或在有限資源下,把事情提昇至極致的視野與能力。在求職時,職人都必須證明自己能力物有所值,方可拿到某等級的待遇,其實升職加薪,甚或只是保持競爭力亦一樣。工作能力沒有展現提昇或有提昇之可能,工作態度又不願盡力,久而久之自然會變成欠缺競爭力,並「難以預見進步空間」。


別亂吃虧 ,將回報最大化

要遠離這種危機就先要學懂別亂吃虧,而職涯上最大的吃虧不在於是不是多做了什麼卻沒有相應實質回報,而是在付出之後,除了金錢與年資外,於工作實力以至個人成長卻沒有與日俱增,以至被大幅拋離,個人能力最終失去變現能力。人一生中會有各種投資,當中一定包括自己,其他投資回報不好,可以汰換,但人不能把自己換掉,所以要跟其他投資一樣,讓自己有持續增值,甚至成為別人心目中的優質投資,而非成為無法換走的負資產。

每個職人去工作是必須投入成本的,例如時間,既然有成本就務必將回報最大化,才是不會吃虧,回報不單是指薪酬那一類實質回報,更重要的是工作眼界與實力的提昇,前者多寡可能會受大環境影響,而後者才是任何環境下賴以生存之本。理想的職場回報是合理付出之後,可以一手拿錢,另一手累積工作實力,而且兩者在一直檢視與投資下,持續產生複利。

活成像有目標的「海綿」

要持續透過工作累積實力,職人需要將自己活成像海綿一般的思考與生活方式,海綿既可吸收亦可釋出水份,每個人都具備學習吸收事物的能力,從兒時學用筷子吃飯,以至長大後上學,都需要學習,職人只須要將這種學習的習慣持續,並強化當中的目標性而已。學習即如海綿會吸收的特性,而目標性則是指為個人增值這個目標而學習,並且因明白自己吸收容量有限,所以要有所篩選,讓所吸收的都是養分充足,讓自己進步壯大。

新鮮人初進職場,未必一開始有清晰目標,而且可以選擇的工作環境或內容有限,新環境又讓人眼花撩亂,但只要習慣一種思考方式,就是學會了的事情,可以怎樣讓自己變更好,可以怎樣爭取更好的條件,慢慢就會明白持續學習的價值所在,而且學會篩選。新鮮人在入職初期,職務相對簡單,有時不是掌握了一、兩個職務就會有所成,但盡快上手,將目前職務做好,往往是學更進階職務的先決條件。

比同輩學得快、做得好已經是一種優勢,亦更易獲得被培訓的資源,當越學越多,就會懂得每個職務如何互相影響,甚至整個營運如何操作。這時,因為懂得自己職務如何影響營運,工作思慮更周詳,質量自然會更佳,但最重要是工作視野與判斷力的提昇。

把握最易最快的上昇期,及早增大職場複利

可能有些職人會覺得多學幾樣事情就是多勞,其實是多學會幾個職務之後才可有所選擇與談條件,職人亦自然會將時間投放於回報更好的職務上。年輕人初入職場,職務相對簡單,容錯空間最多,加上體力與記憶力俱佳,時間負擔亦較少,其實就是職涯學習上昇期最易最快的時候,如職人能好好把握,縮短這階段的時間,薪酬又比年資長的人員易滿足,就很容易獲安排至更佳位置。

大部分人的職涯大概三、四十年,假設每個上昇階段都可縮短最少一年,其及早開始獲得的薪酬升幅及所產生複利,於整個職涯累計起來是相當可觀的更重要是透過職級攀升所獲的視野、人脈與鍛鍊機會,例如上百人銷售團隊是如何運作與管理,再多理論與紙上談兵都不如親身實戰,這些並非單以金錢可衡量,同時是工作實力的資本。

職涯如長途旅行,需要規劃

職涯已至掌握了基本功階段,工作與持續學習並行,時間就變得更矜貴,此時就要盤算什麼是值得花時間學習,而且可以為自己創造最大優勢,情況就如計劃出國自助旅遊,明白時間與預算有限,就會想清楚想去哪個地方、先了解當地天氣、所選景點開放時間等等,而非碰到什麼看什麼,或到時有問題才再作打算。

raw-image

職涯其實是一種很長途的旅行,而有否好好規劃,當中所得的回報往往差天共地。職人如能有目標性並如海綿般持續吸收學習,不但可以如海綿般產出驚人,而當這種習慣更可以讓自己,對任何新環境都保持高度彈性與適應力,習慣形成了就不會覺辛苦,像學會用筷子一樣,也自然不用為自己競爭力擔心。否則,職人則如久未吸水的海綿,會因長期乾涸而失去吸收與釋出的能力,以至須被汰換。

職涯既是很長途的旅行,也就代表要前往的地方往往不只一處,有時由一處往另一處的過程未必好受,尤其已經走過了吃力一段後,才得以站上山峰享受美景與被仰望,就不願卸下光環,再次經歷兩個山峰之間,那個寂寂無聞的幽谷,以及另一段吃力的上坡路,如此這般,也會讓職人在不願轉變與吸收下漸被淘汰。

在職場,提點並非必然

每個人小時候總不免被鼓勵,作為學生都應該向好成績這個目標進發,好像大家的目標、要走的路也就應該是一樣的,慢慢就很容易變成理所當然相信跟隨大伙一樣就好,「從眾」就是最安全。只是學校老師是有義務對學生就學業成長給予合適指引及輔導,而在職場卻沒有人,對另一個人的職涯發展有必然義務作正確提點,只有可供參考的個人經驗或看法,但未必是指路明燈,尤其是沒有成功的人,未必會告訴別人自己沒有成功,反而習慣以另一種包裝與姿態掩人耳目。

不可或缺的獨立思維與思辨能力

人長大了就更明白各人有各自的能力與際遇,人家吃飯,自己肚子又不會飽,自己的日子是自己過的,所以職涯上最需要的,是自己盡早培養出獨立思維與思辨能力,而活成像海綿般既可吸收又能產出的生活模式,透過日積月累的吸收與累積,視野與判斷力與日俱增,自然練出獨立思維與思辨能力,從此成為自己的職場「銘印」。從眾與自成一格其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好壞是差在自己有沒有先好好過濾,抑或只是盲從而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利佳亮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利佳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0
每到聖誕年末,很多時在辦公室內也會趁年末舉辦派對與交換禮物節目,而交換禮物亦成為各同事另一種展現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禮物選得有心思而且受歡迎,可以讓自己於同事間留有好印象,否則,可以整年都被以為是待人敷衍,有損人緣
Thumbnail
2020/12/10
每到聖誕年末,很多時在辦公室內也會趁年末舉辦派對與交換禮物節目,而交換禮物亦成為各同事另一種展現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禮物選得有心思而且受歡迎,可以讓自己於同事間留有好印象,否則,可以整年都被以為是待人敷衍,有損人緣
Thumbnail
2020/12/03
假使恐龍沒有絕種,而假設你只能當恐龍或蟑螂其中一種,你會怎麼選 ? 很多人基於對蟑螂的厭惡,如果是非選不可,只會選當恐龍。 現實是可以活下來的是蟑螂,不是恐龍,蟑螂雖然微小,但牠們一直示範著自然界內各種優秀的生活法則,讓我們看到微小中的強大
Thumbnail
2020/12/03
假使恐龍沒有絕種,而假設你只能當恐龍或蟑螂其中一種,你會怎麼選 ? 很多人基於對蟑螂的厭惡,如果是非選不可,只會選當恐龍。 現實是可以活下來的是蟑螂,不是恐龍,蟑螂雖然微小,但牠們一直示範著自然界內各種優秀的生活法則,讓我們看到微小中的強大
Thumbnail
2020/11/26
上月香港最大的一宗新聞,應該是國泰航空即並大幅裁員全球八千五百人,當中涉及五千三百名駐港員工,國泰員工的沮喪可想而知。 作為管理人,惡劣大環境未必憑一己之力改變,但如果在日常可以培養出員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單提昇團隊及個人的競爭力,更會練出另一種「抗逆力」.....
Thumbnail
2020/11/26
上月香港最大的一宗新聞,應該是國泰航空即並大幅裁員全球八千五百人,當中涉及五千三百名駐港員工,國泰員工的沮喪可想而知。 作為管理人,惡劣大環境未必憑一己之力改變,但如果在日常可以培養出員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單提昇團隊及個人的競爭力,更會練出另一種「抗逆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有時候覺得 職場的生活跟學生時期的模式 是截然不同 但其實就是不同 也不用覺得奇怪 學生讀書是家長付錢給學校 上班族是老闆付錢給自己 職場的真相 就是 一場戰爭 對手就是自己 不會是同事或是AI 因為早在AI取代工作之前 我們會知道 知道AI會取代自己工作的位置 好像 很沉重 但工作這樣朝九晚五的
Thumbnail
我有時候覺得 職場的生活跟學生時期的模式 是截然不同 但其實就是不同 也不用覺得奇怪 學生讀書是家長付錢給學校 上班族是老闆付錢給自己 職場的真相 就是 一場戰爭 對手就是自己 不會是同事或是AI 因為早在AI取代工作之前 我們會知道 知道AI會取代自己工作的位置 好像 很沉重 但工作這樣朝九晚五的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你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別再抱著美好幻想看待職場—出社會工作了數年,越來越了解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但是又鼓不起勇氣離開,為什麼人一但習慣了環境、習慣了安逸、習慣了每個月有固定薪水入帳的日子,一切就該這樣安定下來,似乎每天都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你知道自己是該離開了,但是又被現實給打敗,也許你該重新思
Thumbnail
你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別再抱著美好幻想看待職場—出社會工作了數年,越來越了解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但是又鼓不起勇氣離開,為什麼人一但習慣了環境、習慣了安逸、習慣了每個月有固定薪水入帳的日子,一切就該這樣安定下來,似乎每天都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你知道自己是該離開了,但是又被現實給打敗,也許你該重新思
Thumbnail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Thumbnail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Thumbnail
在職場中,「難以預見進步空間」既然是對一個職人最可怕的評語,而一個職人初進職場往往如同一張白紙,會再受一次社會化的洗禮,那為什麼某些職人到某個職涯階段,就會出現被評為「難以預見進步空間」的狀況,而另一些則可以持續進步…
Thumbnail
在職場中,「難以預見進步空間」既然是對一個職人最可怕的評語,而一個職人初進職場往往如同一張白紙,會再受一次社會化的洗禮,那為什麼某些職人到某個職涯階段,就會出現被評為「難以預見進步空間」的狀況,而另一些則可以持續進步…
Thumbnail
職場上對一個職人最可怕的評語,不是工作表現欠佳,因為不管哪方面,所謂的表現欠佳是可以改進的,「難以預見進步空間」這種才是最恐怖的,更恐怖的是作為員工,通常是不會收到這種赤裸裸的評語。在職場上一旦被歸類為沒有發展潛力的時候,就往往會被分配更多欠缺發展性職務,以至慢慢被邊緣化 ……
Thumbnail
職場上對一個職人最可怕的評語,不是工作表現欠佳,因為不管哪方面,所謂的表現欠佳是可以改進的,「難以預見進步空間」這種才是最恐怖的,更恐怖的是作為員工,通常是不會收到這種赤裸裸的評語。在職場上一旦被歸類為沒有發展潛力的時候,就往往會被分配更多欠缺發展性職務,以至慢慢被邊緣化 ……
Thumbnail
隨著暑期實習開始,或是畢業生初入職場,有很多人找工作的方式跟找餐廳一樣,往往太過看重網路上的評價,或是過度在意工作職缺的品牌、薪水或福利,而忽略很重要的一件事──一開始一起工作的主管、同儕、工作環境所形塑的習慣,往往會跟著自己走上之後的職涯路,而成為個人職場品味的一部分。
Thumbnail
隨著暑期實習開始,或是畢業生初入職場,有很多人找工作的方式跟找餐廳一樣,往往太過看重網路上的評價,或是過度在意工作職缺的品牌、薪水或福利,而忽略很重要的一件事──一開始一起工作的主管、同儕、工作環境所形塑的習慣,往往會跟著自己走上之後的職涯路,而成為個人職場品味的一部分。
Thumbnail
做工的人,創造點閱也催化討論,讓不同的人得以投射理想與情感,不管白日夢多可笑,所帶來也不僅失序,更多是樂趣與意義,生活目標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載浮載沉。另外,開播後的討論象徵工人文化對社會標籤的碰撞,藉此擺脫刻板印象帶來的限制。猶如馬斯洛所述,生理安全需要被滿足後,工人們邁向下一個族群需求,尊嚴。
Thumbnail
做工的人,創造點閱也催化討論,讓不同的人得以投射理想與情感,不管白日夢多可笑,所帶來也不僅失序,更多是樂趣與意義,生活目標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載浮載沉。另外,開播後的討論象徵工人文化對社會標籤的碰撞,藉此擺脫刻板印象帶來的限制。猶如馬斯洛所述,生理安全需要被滿足後,工人們邁向下一個族群需求,尊嚴。
Thumbnail
     這個主題是我常在mobile01網站討論版上時常看到的,其實也就是一般是職場新人和一些工作多年面臨到公司、個人問題,不得已要切換職涯會問到的。   我本身是技職體系出身的,也主要是在傳產公司工作。   經我多年來的實務和觀察,台灣現在的傳產大部份所謂的“技術“,仍是經由試錯法所累積而來的,
Thumbnail
     這個主題是我常在mobile01網站討論版上時常看到的,其實也就是一般是職場新人和一些工作多年面臨到公司、個人問題,不得已要切換職涯會問到的。   我本身是技職體系出身的,也主要是在傳產公司工作。   經我多年來的實務和觀察,台灣現在的傳產大部份所謂的“技術“,仍是經由試錯法所累積而來的,
Thumbnail
脫去學生身份,邁入了職場,剛開始正式工作幾週 立刻就遇上了衝擊,前三天工作更是迷惘到不行,一回家真的只想睡覺而已 (ps:大公司一開始可能有教育訓練,第一週還可以輕鬆一點,但新創第一天報到就真的真槍實
Thumbnail
脫去學生身份,邁入了職場,剛開始正式工作幾週 立刻就遇上了衝擊,前三天工作更是迷惘到不行,一回家真的只想睡覺而已 (ps:大公司一開始可能有教育訓練,第一週還可以輕鬆一點,但新創第一天報到就真的真槍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