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情緒的三個人性 ,從《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學著重新認識情緒(中)

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篇,還沒看情緒機制的,請來看唷!
儘管我學習了那麼多書本,每每遇到不同的境,還是會陷入相似的情緒,但不同的是我可以更快察覺到我的情緒,並盡快調整回來,我困惑著「我不是跨過了嗎?我不是想通了嗎?怎麼還會心痛或是感覺悲傷呢?」,我的理智認知判斷,這件事情不是壞事情,是件平常的事情,但我的情緒還是低潮了,是為什麼呢?
在熊仁謙書中提到,為什麼人為什麼那麼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呢?因為我們容易焦距失去的事物?
這種不斷焦距失去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匱乏感」,這種匱乏感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我們會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會去彌補自己的匱乏感或是找到一個大魔王去責怪。
匱乏感源自於人類生存的三個天性:一、預期感、二、悲觀天性、三、愛講故事。
(1)預期感
就是「期待或是理想」,但為什麼我們會期待呢?因為我們會去關注未來,對未來有個預設,就像我們對未來會先寫一個計畫書,我們根據計畫書去執行,投注越多計畫,當然就會期待成果符合預期,但我們往往忽略,我們自己是無知的事實,我們沒辦法完全掌握所有的風險,以及無法控制的事物
這是「稟賦效應」,意思就是我們對於失去的東西容易感到難過,也是沉沒成本謬論,對已經損失的事物抱著非理性的執著。
在人際關係中,這種天性,反而容易造成情緒界線的模糊,因為我們更容易對於我們投注的事物有一種執著感。
其實也呼應我們社會一直告訴我們「努力就能夠得到成功」的價值觀,反面來說「你沒有成功,是你不夠努力」,這種「因為…所以」,這種一因論的思考偏誤,熊仁謙稱為大魔王思維,《真確》羅斯林稱之直線型直覺和怪罪型直覺,就是呼應印度哲學的一因論,也強化了我們對錯誤的解讀有了更深的執著、更強的誤解。
因為期待,我們錯把我們期待的事物是為自己的所有物,你喜歡的女生不是你的,你朋友也不是你的、你的女朋友也不是你的,就是這種錯誤的執念,希望世界照著自己的期許旋轉,讓我們更加痛苦。
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的課題分離,讓我們釐清這個事實,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誰都不是誰的,所以,正如熊仁謙在書中所說的:情緒勒索你的,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正是你的期待把你困住了。
(2)悲觀
悲觀是種天性、也是種我們活下來的策略,悲觀或是說保守謹慎,他其實是直接聯想到我們的存活,是一種危機意識,
悲觀的天性,其實是種節能的習性,我們對於失去會特別有感,因為失去資源往往也是減少了資源,無論是自己的食物、夥伴、親人等,我們會因為失去而害怕前進,這是「稟賦效應」,意思就是我們對於失去的東西容易感到難過,也是沉沒成本謬論,對已經損失的事物抱著非理性的執著。
其實不是件壞事情,而是人類之所以生存下來的人性 ,但過度悲觀,反而會讓我們錯估形勢,營造出末日感,這種不理性的悲觀,造就了強烈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會讓我們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但這種從悲觀延伸的恐懼,其實已經脫離了現實,更會把我們推往危險。
或許可以問問我們自己,我們對損失感特別強烈,但我們的損失感真的損失了什麼嗎?
熊仁謙:「我們對損失感太過敏銳,降低敏銳的方式就是提高它的對手的程度,也就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產生更多關注。當我們對擁有的理所當然時,才會對於損失感令人無法忍受。所以,要降低損失感與悲觀天性帶來的影響就是要自己本就擁有的東西抱著感恩的態度。」
(3)愛講故事
就是所謂的「小劇場」,小劇場的危險就是在真相拼圖尚未完成前,我們擅自的想像故事的全貌,並認定想像就是真相,往往就容易踏進自己創造的迷霧,要馬掉下懸崖,要馬被車撞,都是搞得自己苦不堪言的下場,小劇場的危險可以參考我的上篇敘述,我們人天生具有創造力,而經過學習,我們可以重組物質使其成為工具、也可以重新排設事件使其成為故事,而如果我們再理解他人,總是用片面的角度,一句話、一個表現,去定斷一個人,我們就很容易誤解他人。
書中提到「我們是一種求生的生物,並非求真」,一遇到「攻擊」,就容易進入直覺腦,就是我們的邊緣系統,產生戰或逃的二元選擇,但也因為我們這個「敵人」是我們所誤解出來的,往往當我們真的誤解後的攻擊,會把原本不是敵人的人變成敵人,當別人受傷害或受壓迫時,對方的求生本能也會被喚起,衝突或是戰爭就被點燃,正是一種末日感,認為自己身處的世界滿是敵人錯覺。
人際關係中,往往產生誤解後,進而產生攻擊性,讓人與人之件更難溝通,這事件荒謬的事情,因為我們根本就是創造錯誤的事實來假定事實。我們錯把別人當作敵人,甚至是把自己錯當敵人。
當我們越是逃避溝通時、越是用小劇場去解讀他人的意思,我們的行為也不斷地侵占別人的課題,為別人講他的故事,那我們就會越遠離真相。 (延伸閱讀:坐下來聊聊)
預期感+悲觀+愛講故事,其實都是人的天性,沒有好壞,但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認識自己擁有的工具,就很容易讓工具變成傷害自己或別人的武器。大腦的天性就是為了求生,但如果受一味地濫用工具,求生的本能卻會把自己推向火坑,所以,我們要經過後天的覺察和思考,進而轉變成「求真」。或是說,在求生的本質下,加入求真的習性,讓求生真的能夠在不同環境生存。
期許每個人都可以如實的看待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不再誤會,學會臣服於真相。
何昆陽 2020.10.25 PEAC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所謂的覺醒開悟其實並非那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本質挺簡單的,只是都把它說得太難了,或是像瓶中小人那般,其實看過真理卻遲遲不願意覺醒,兩人在看到真理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一直覺得能夠善盡自己人生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周遭的朋友開心,我可以在我的生命最後一刻,滿足幸福的微笑,就足矣
儘管外在的環境每個人都不同,但自己仍然有選擇權的,那他可能會開始找到讓自己復原的方式,就像我,我就是開始寫文章,試圖將自己在這段心路歷程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好讓未來的自己或是路過的讀者感覺到這篇文章的價值。而這個過程,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悲傷是一輩子的事情,他無關於痊癒,只是我們能夠學會怎麼看待悲傷。我們一輩子都在失去與得到之間來回,但也因此更加強大、柔軟和更加具有韌性。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所謂的覺醒開悟其實並非那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本質挺簡單的,只是都把它說得太難了,或是像瓶中小人那般,其實看過真理卻遲遲不願意覺醒,兩人在看到真理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一直覺得能夠善盡自己人生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周遭的朋友開心,我可以在我的生命最後一刻,滿足幸福的微笑,就足矣
儘管外在的環境每個人都不同,但自己仍然有選擇權的,那他可能會開始找到讓自己復原的方式,就像我,我就是開始寫文章,試圖將自己在這段心路歷程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好讓未來的自己或是路過的讀者感覺到這篇文章的價值。而這個過程,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悲傷是一輩子的事情,他無關於痊癒,只是我們能夠學會怎麼看待悲傷。我們一輩子都在失去與得到之間來回,但也因此更加強大、柔軟和更加具有韌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章指出在面對情緒時,需辨認過去、現在與未來影響下的情緒,並理解情緒反應背後的心理狀態。透過分析個人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揭示當情緒無法適時表達時的心理遊戲與負面影響,為讀者提供情緒管理的思考工具。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情報操作 - 扭曲動機(以沈伯洋提難民法為例) 觀察到一個網路現象:沈伯洋因為提難民法而受到輿論批評,批評中說沈伯洋開國安漏洞,認為通過難民法的結果,將會方便中國滲透。 以此案例分析,講一下先前觀察到的某種網路風向的模式: 當民進黨提了某種兩岸交流(錢、人、貨)的可能相關法案時......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Thumbnail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本文原為吳忻穎(2021),《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作者序,收錄於該書第29-39頁。 這本書只是一扇引領讀者進入司法議題的門,試著指出問題,並希望大家讀完後,能試著以深入思辨的角度,看所有與刑事司法有關的時事。依循書中所說的概念與一些眉角,就會發現讓過去三年九個月
Thumbnail
過去這幾年,許多人過度渲染和扭曲老師對學生的「權力不對等」,導致許多老師在導正學生偏差行為上動輒得咎,讓老師越來越不敢管教行為偏差學生,進而導致校園內絕大多數的老師和學生被行為偏差生綁架,生活在恐懼中。因此,重新釐清「權力」的定義,讓校園回歸秩序,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讓老師有效教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章指出在面對情緒時,需辨認過去、現在與未來影響下的情緒,並理解情緒反應背後的心理狀態。透過分析個人與朋友之間的互動,揭示當情緒無法適時表達時的心理遊戲與負面影響,為讀者提供情緒管理的思考工具。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情報操作 - 扭曲動機(以沈伯洋提難民法為例) 觀察到一個網路現象:沈伯洋因為提難民法而受到輿論批評,批評中說沈伯洋開國安漏洞,認為通過難民法的結果,將會方便中國滲透。 以此案例分析,講一下先前觀察到的某種網路風向的模式: 當民進黨提了某種兩岸交流(錢、人、貨)的可能相關法案時......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Thumbnail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本文原為吳忻穎(2021),《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作者序,收錄於該書第29-39頁。 這本書只是一扇引領讀者進入司法議題的門,試著指出問題,並希望大家讀完後,能試著以深入思辨的角度,看所有與刑事司法有關的時事。依循書中所說的概念與一些眉角,就會發現讓過去三年九個月
Thumbnail
過去這幾年,許多人過度渲染和扭曲老師對學生的「權力不對等」,導致許多老師在導正學生偏差行為上動輒得咎,讓老師越來越不敢管教行為偏差學生,進而導致校園內絕大多數的老師和學生被行為偏差生綁架,生活在恐懼中。因此,重新釐清「權力」的定義,讓校園回歸秩序,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讓老師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