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來拯救我不想上班的無力感?談這個世代的職業倦怠(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工作了五年又從 MBA 畢業以後,與類似年紀和背景的朋友相聊,以及從社群網站的貼文,竟然開始有不少我認為職場表現最優秀、名校大公司升遷順利的同儕,不約而同的提到:自己從生活以及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與目標。

才三十出頭,傳統上被認為是在職場有些積累,正要大展身手的時間,卻沒有想到這種「pre中年危機」的症候群,會這麼早在我的身邊出現。

我終於正式體認到:職業倦怠潮來了。

raw-image

職場探索後的高原期

我相信在往後的人生中,職業倦怠可能還會一波一波的襲來。但在我有限的朋友圈裡面,大部分第一波的職業倦怠,普遍發生於進入職場五到七年。

在這個時間點,許多尤其是認真探索職涯的人,對於自己所在的職場已經建立的基本的認知:幾點起床、工作要加班到幾點、做什麼事情,賺多少錢,甚至連現在跳槽會經歷什麼都一清二楚。然而,這樣看似清楚敏銳的職場視野,也造成了新鮮感不足,而缺乏對未來的想望。

在初入職場時,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薪水入帳的時刻,幻想著我可以拿這筆錢去買那些,從前像是在玻璃窗外幻想的東西。從前在 101 樓下超市買蘋果的我,終於走上 101 蘋果專賣店換一台 Mac。騎腳踏車上學的我,可以憑自己的力量買一台... gogoro?第一次出差時跳上計程車,老闆帥氣地說要去桃園,我原本以為要去桃園機場,結果是去客戶在龜山工業區的工廠。但花公費去桃園也當作出差旅遊我仍樂此不疲。第一次帶實習生,第一次尾牙主持、第一次升職... 每一次都是重新體驗,給了我們在職場中平步青雲直線發展的想像。

raw-image

可惜這些第一次,在職場上升期過後都不復存在。於是我們從菜鳥變成... 如果有無限自信的人會說自己是老鳥,但我們可能在業界什麼都不是,就只是不那麼單純可愛的普通的鳥。初入職場的新進光環終於完全退去,我們開始面臨真實的挑戰。

也許公司與社會在物質上對我們更好了。掛了一個 Manager 、到全球各地出差,領著相對新鮮人優渥的薪水。但是職業上的重複,很難帶來真實的成就感。當我在五星級飯店裡加班時,想的不是那些出入的富麗堂皇與遠在他鄉的興奮,而是這次的報告跟我三年前做的究竟有什麼不一樣。而我三年後是不是也在作著一樣的 slide ,挨客戶一樣的罵?

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我猜應該有名人說過這種看起來很有道理的雞湯名言,但其實根本想不起來。所以我去 google 果然查到了。這句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裡面講的。Bingo.)

突破現狀的困難

在這個階段的職場工作者,也許初任主管職,或是成了整個專案的負責人。從前只要把自己工作範圍顧好,現在整天被說要有 overall picture 。工作突然增強,這個變化與其說帶來新的挑戰,不如說那些從前沒想過的職場阻力都來了。老闆預設在這個職位的人應該要全心奉獻,同事也意識到資源上的競爭、業界獵頭也開始覺得有幾年經驗了,怎麼什麼技能都不會呢?

工作之餘,如果過度專注職場,甚至後院也開始著火了:與父母的相處問題和健康問題、與伴侶的下一步計畫,或是沒有伴侶的求偶計畫,或是要不要決心踏入婚姻與生育這條不歸路等等。25歲專心一意幫公司賣命的心態,幾年後這把火苗也燒得差不多。還沒找到下一把火苗,反而開始厭世了。

raw-image

與負能量的加速程度相比,物質上的成長卻遠遠不足滿足我們對「成功人士」的期待。我們知道社會對於一個年輕有為的主管是怎麼期待的,還不就好聽的頭銜和名車洋房?但我們完全清楚目前的待遇,對於輕鬆負擔這些奢侈品的距離有多少。除了抱怨台灣職場,在台灣以外的地方並不好多少,帳面上的高薪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美國都各有各的困難。

為什麼來得這麼早?

我身邊許多在台灣或鄰近國家,努力工作幾年終於累積資歷與儲蓄才出國的同學,在歐美找到工作後,終於開始出現職場高原期。也明白如果少了「出國」這個目標,也許這份倦怠會出現得更早。

我嘗試理解這些平常用來形容中年危機的敘述,為什麼才 30 歲,早十幾年就開始出現了?以下有些自己的臆測:

第一是婚姻與生育的普遍缺席:中年危機是踏入了深淵以後無法自拔的無力,而 Pre 中年危機是看到這些危機,決定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採用預防性治療的人們提早面臨的問題。傳統 30-40 歲正是一個個寶寶接連誕生,導致工作 + 換尿布夾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刻,而如今選擇回頭專注在個人的生活時,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的倦怠就更為強烈。

raw-image

第二是產業的機會不足。目前社會留給 30 歲出頭的機會本來不多。尤其是如今許多產業趨於穩定的狀況下,如果連老闆都沒有戰場,何況交付什麼重要任務給五年經驗的要熟不熟的年輕人。除了自己創業打拼出來的青年領袖以外,在一般的企業上班工作,突破自己的職級而創造價值並不容易。

第三是資訊與物質的富庶。只要不要想買房生小孩,現在的薪水也足以出國玩吃大餐買名牌包,過得也挺滋潤的?要真的有什麼工作上有趣的挑戰, google 一下我也變得全知了,順便把這份工作這個產業做五年會遇到什麼都查過了。看起來似乎也挺無聊的?

有趣的是,國外 MBA 普遍就是給工作三到六年的人念的。這代表也許全世界的這個世代都面臨著一樣的挑戰。因此每個學校聚集了幾百個平均 28 歲,為自己的職涯尋求下一份出路的人。

MBA 是個解藥嗎?以我的經驗來說,經過第一年的實習轉換角色,包括我的許多同學終於了解轉行面臨隔行如隔山的困境。而 MBA 確實提供了一劑藥方,但這帖藥有沒有效,大多還是取決於服藥的我們,是不是對於職場仍然有信仰,相不相信這個世界仍然有值得我們賣命的工作。

raw-image

所以有沒有標準解法?

在外國職場其實常常聽到 Burnout 這個字,把這件事情視為稀鬆平常。甚至也有同事跟老闆承認自己 burnout 需要休息,一點也不擔心別人認為自己「抗壓性不足」。但是我感覺身邊的朋友面臨的困境,與俗稱的 burnout 似乎有點不同。

Burnout 聽起來像是暫時性的症狀,好似蠟燭一時燒完了還是電池沒電了,放個長假、換個老闆、換個工作、甚至換個想法充個電就可以解決了。也許是民族文化不一樣,職業倦怠反而比較接近大前研一所說的「低慾望社會」,是一個長期性對於自己人生「卡住」的無力感,對於不管是升官發財還是擴大影響力,世俗或不世俗的追求都失去了動力。

我很想像那些刊在職場雜誌或是HBR的文章一樣,輕鬆自若的談論那些公司人資會提供的標準答案。然而這些事不關己的解法,大部分人看了應該只會更無力。但我還是努力想找尋一個可能的答案與解法。下一篇,我們再來討論我認為可能有助於舒緩職業倦怠,自己的小偏方。

你身邊的朋友也有這些 pre 中年危機的徵兆嗎?歡迎留言討論!而寫作不免俗的也會有倦怠,所以什麼時候會有下一篇也開始佛系了起來,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也歡迎留言敲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謝你,看你的留言也被治癒了(暫時)(笑)
沒錯 HBR上盡是事不關己的說法
Joanne Lee-avatar-img
2020/11/03
最近常常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尤其三月中以來一直 WFH,兩百多天的日子,像是只過了一天的錯覺。 讀完你帶有溫度的雞湯文後 (歐~我絕不是說 HBR 的文章沒有溫度),覺得我似乎只是需要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同樣感受 我對某些科技富豪沒有好感,但我時常好奇:到底是甚麼驅動著甚麼也不缺,很多救贖人類的大事都有能力做的他們~擁有無上的金錢、權力、跟名望,難道驅動他們的,只是區區華爾街嗎 (也許答案就是這麼膚淺吧?)。 反思自己的狀態,我還沒想清楚,我是否願意做出具體犧牲,來換取有意義的人生,還是純粹在平淡生活上需要新刺激 雖然我沒有發明便利貼,也沒有像吳宗憲一樣,帶歡樂給數千萬人,但把自己照顧好、善良的生活也算是很大的成就解除吧。 也許我可以放寬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即便在事業或人生上慢慢被同儕超車,我已經很棒了 (給自己拍拍!!) (給作者拍拍!!) 喝完雞湯,該等我處理的工作沒有減少,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1/04
善良的生活是很大的成就!我覺得在世上只要用心無愧,吃得下飯睡得著覺就是很大的成功了!謝謝你喜歡這篇文章和用心的回覆!明天繼續加油呀~
有(下)嗎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1/04
正在努力中:)謝謝支持喔!
DTBar 喝吧!-avatar-img
2020/11/03
我覺得陷入無力感是因為對生活的無法掌握吧!就是覺得再怎麼做就是如此,永遠是幫襯著別人做事。 大部分的人應該或多或少事情做久了都會有這種感覺,思考為什麼要不斷著做著類似的事情,卻又覺得只能這樣。畢竟人生真的要嘛自己面對危機或者是不斷變化才有機會脫離這種無力感吧!
avatar-img
MBA 的在美學習筆記的沙龍
539會員
26內容數
2022/01/06
2021 年疫情全年在家工作,許多朋友都和我提及生產力下滑,我自己卻進度停滯,因而深有同感。總結原因,是在做需要專注任務的時候,容易注意力分散。尋尋覓覓,終於讓我找到救命良方:多巴胺戒斷 Dopamine Detox 科學家告訴我們,要提升專注力,你可連沒事刷一下,看一眼手機都不行!
Thumbnail
2022/01/06
2021 年疫情全年在家工作,許多朋友都和我提及生產力下滑,我自己卻進度停滯,因而深有同感。總結原因,是在做需要專注任務的時候,容易注意力分散。尋尋覓覓,終於讓我找到救命良方:多巴胺戒斷 Dopamine Detox 科學家告訴我們,要提升專注力,你可連沒事刷一下,看一眼手機都不行!
Thumbnail
2021/12/03
Twitter 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 是矽谷商業神童裡面,相當傳奇的一個。Jack Dorsey 的股權帶給他的財富,使他身價達到 $11B —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的 1.5 倍,是張忠謀的四倍。這篇來聊聊這個厲害的 Jack 以及他辭去 CEO 後 Twitter 的前世今生與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1/12/03
Twitter 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 是矽谷商業神童裡面,相當傳奇的一個。Jack Dorsey 的股權帶給他的財富,使他身價達到 $11B —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的 1.5 倍,是張忠謀的四倍。這篇來聊聊這個厲害的 Jack 以及他辭去 CEO 後 Twitter 的前世今生與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1/12/02
2021 年的最大目標達成:為這個世界帶來一個新生命! 「學習」是我寫作的一大目的,也因此將發表帳號取名為「在美學習筆記」,生小孩卻造就另一段全新學習旅程的開始,可以說是比 MBA 更大的 On-the-job training !這篇文章是紀錄照顧寶寶幾個月以來,體會生了才知道的五件事情。
Thumbnail
2021/12/02
2021 年的最大目標達成:為這個世界帶來一個新生命! 「學習」是我寫作的一大目的,也因此將發表帳號取名為「在美學習筆記」,生小孩卻造就另一段全新學習旅程的開始,可以說是比 MBA 更大的 On-the-job training !這篇文章是紀錄照顧寶寶幾個月以來,體會生了才知道的五件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 十年來,我從未真正休息過。 ”這是一篇給上班族面對工作的無力倦怠感,卻脫離不了公司職場保障的牢籠的毒雞湯,考驗你的心理承受度。
Thumbnail
“ 十年來,我從未真正休息過。 ”這是一篇給上班族面對工作的無力倦怠感,卻脫離不了公司職場保障的牢籠的毒雞湯,考驗你的心理承受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大家最近職業倦怠了嗎? 6 月即將邁入畢業季,讓我想到我在新加坡實習回台畢業之後,就正式加入日企,從菜鳥時期一路走來也有 2,555 天,好不想承認自己已是公司資深老鳥,但事實卻擺在眼前。 當在職場上歷經了新手期、低潮期、高峰期到穩定期,伴隨而來的就是職業倦怠,比起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大家最近職業倦怠了嗎? 6 月即將邁入畢業季,讓我想到我在新加坡實習回台畢業之後,就正式加入日企,從菜鳥時期一路走來也有 2,555 天,好不想承認自己已是公司資深老鳥,但事實卻擺在眼前。 當在職場上歷經了新手期、低潮期、高峰期到穩定期,伴隨而來的就是職業倦怠,比起重
Thumbnail
從公務員辭職一年後的我,檢視這段時間的狀態,發現自己其實處在極端焦慮的壓力下,這股壓力迫使我前進,但也刺激我反思。
Thumbnail
從公務員辭職一年後的我,檢視這段時間的狀態,發現自己其實處在極端焦慮的壓力下,這股壓力迫使我前進,但也刺激我反思。
Thumbnail
工作倦怠(Burnout)又被稱為職業倦怠,在一九七四年被提出,用來描述專業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現象。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Thumbnail
工作倦怠(Burnout)又被稱為職業倦怠,在一九七四年被提出,用來描述專業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現象。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Thumbnail
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好逸惡勞,在一個工作久了,因熟悉或習慣讓我無成長害怕改變,明知道沒有發展性的工作,毫無(錢)(前)景可言,等退休還要10幾年,難道我要被自己的安逸困綁嗎? 您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每天花8小時上班找事做?做到毫無意義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下一站在哪?或是人生沒有最後站.....?
Thumbnail
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好逸惡勞,在一個工作久了,因熟悉或習慣讓我無成長害怕改變,明知道沒有發展性的工作,毫無(錢)(前)景可言,等退休還要10幾年,難道我要被自己的安逸困綁嗎? 您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每天花8小時上班找事做?做到毫無意義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下一站在哪?或是人生沒有最後站.....?
Thumbnail
你想過每個階段的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嗎? 30歲以後的工作心境跟20多歲的心境完全不同,慢慢的失去了為目標奮鬥的衝勁,即使我努力讓自己為了目標要熱血沸騰,但常常被潑冷水以及每天光是要擔心何時被人挖洞推進去埋就夠疲憊了,什麼工作上的成就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Thumbnail
你想過每個階段的自己該活成什麼樣子嗎? 30歲以後的工作心境跟20多歲的心境完全不同,慢慢的失去了為目標奮鬥的衝勁,即使我努力讓自己為了目標要熱血沸騰,但常常被潑冷水以及每天光是要擔心何時被人挖洞推進去埋就夠疲憊了,什麼工作上的成就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Thumbnail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不知怎麼搞的,好像年紀越大,總覺得時間過好快。 時間都沒有在等人的,真的! 每每到這個時候,都想了許多的新年願望,例:希望可以加薪、中樂透啊,職場上可以遇到好同事、好夥伴啊,今年工作可以少一點啊(老闆會不會很想揍我呢!),最後再來個希望遇見好男人吧!  唉,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吧,
Thumbnail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不知怎麼搞的,好像年紀越大,總覺得時間過好快。 時間都沒有在等人的,真的! 每每到這個時候,都想了許多的新年願望,例:希望可以加薪、中樂透啊,職場上可以遇到好同事、好夥伴啊,今年工作可以少一點啊(老闆會不會很想揍我呢!),最後再來個希望遇見好男人吧!  唉,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吧,
Thumbnail
工作了幾年後,有不少我認為職場表現最優秀、名校大公司升遷順利的人才,卻說自己從生活以及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與目標。 才三十出頭,傳統上被認為是在職場有些積累,正要大展身手的時間,我卻沒有想到這種「pre中年危機」的症候群會這麼早出現。我才終於正式體認到:職業倦怠潮正悄悄襲來。
Thumbnail
工作了幾年後,有不少我認為職場表現最優秀、名校大公司升遷順利的人才,卻說自己從生活以及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與目標。 才三十出頭,傳統上被認為是在職場有些積累,正要大展身手的時間,我卻沒有想到這種「pre中年危機」的症候群會這麼早出現。我才終於正式體認到:職業倦怠潮正悄悄襲來。
Thumbnail
工作兩年似乎是個門檻,最近身邊離職的朋友變多了,有的想要轉換環境、有的想轉職換跑道、有的想逃離現在的公司,有的選擇和我一樣做自由工作者。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也有人正在躊躇不前……
Thumbnail
工作兩年似乎是個門檻,最近身邊離職的朋友變多了,有的想要轉換環境、有的想轉職換跑道、有的想逃離現在的公司,有的選擇和我一樣做自由工作者。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也有人正在躊躇不前……
Thumbnail
鬧鐘響起,又是不自覺的把鬧鐘給關了,曾幾何時,開始失去對工作的熱情,不想上班? 曾經那個讓我被夢想叫醒的你,不知道去了哪裡? 對於早上塞著車,朝九晚五在公司的生活感到厭倦,滿腦子只被不想上班的跑馬燈跑滿,這時候你可能要自我健康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職業倦怠了。
Thumbnail
鬧鐘響起,又是不自覺的把鬧鐘給關了,曾幾何時,開始失去對工作的熱情,不想上班? 曾經那個讓我被夢想叫醒的你,不知道去了哪裡? 對於早上塞著車,朝九晚五在公司的生活感到厭倦,滿腦子只被不想上班的跑馬燈跑滿,這時候你可能要自我健康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職業倦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