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自宅烘焙|2020Final送走這一年,23度夜晚溼度79%的哥倫比亞小飛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是12/31,就是2020最後一天,這幾天的溫度直直落,前幾天的23度已經算是令人懷念的最舒適的氣溫了,昨天晚上看了一下溼度計,挖賽!竟然只有40%,沒想到這一波冷氣團是既乾又冷,但至少沒有下雨,那種又濕又冷才是最令人厭世的情境啊,這2020的最後一天,就分享自己前幾天第一次烘焙的豆子-「哥倫比亞小飛象」,說實在,它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呢(像「花神」也是非常美麗浪漫!)對了,最後一天你有想去哪裡跨年嗎?我覺得...在家烘咖啡兼防疫應該是不錯啦!

raw-image

挑小飛象時其實蠻辛苦的,花了不少眼力(累),蟲蛀豆比例算是偏高因而耗費了挺多的時間,三公斤的生豆來來回回挑了快要兩個小時吧...。最近也特別拜讀許多烘豆前輩的烘焙方式,當然其中各有巧妙不同,或許咖啡就是一種展現個性的「藝術品」,而所謂「藝術」自然就是沒有一定的規格套路,100位藝術家可能就會有100種創作方式,而每種創作方式都是藝術家自我淬鍊的結果,都值得尊重。

這次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烘焙歷程,特別是「風門」與「溫度火力」的部分,這些當然也不一定是對的,就是我自己的烘焙步調。我通常是以150度與170度作為一個控制區間,然後在130度的時候也會有一個我自己的習慣。雖然烘焙前的考量其實超多的(處理法、豆子的密度、海拔、豆體大小、溫度、溼度、氣壓...很多很多)我自己也尚未有儀器可以測量豆子的密度與水分,我僅能簡略的用日曬、水洗或是蜜處理的三分法來大略的進行烘焙計畫評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喔!

溫度控制參考

好喔,我就分享一下這次烘焙小飛象在「風門」與「溫度火力」的幾個關鍵點,前面說過我自己的「150與170」度的區間,只要是水洗豆,我習慣會讓脫水期長一點(通常會讓它儘量接近7分鐘)因此升溫率就會趨緩一些,150度以前約莫是15度/分、150-170度之間約莫是10度/分、170度至一爆前約莫是7-9度之間。

風門控制參考

風門控制是150度以前右3、150至170度之間是左3、170度至一爆前回到右3,聽到一爆音的時候左4,下豆前15-20秒風門全開排風。

我的小習慣

然後還有一個我自己的小習慣,就是溫度接近130度的時候我會把火力升溫約20秒的時間,讓豆子吸收一些熱能膨脹後,再恢復成原定的火力,我覺得有助於後期熱能的維持,我常把自己想像成咖啡生豆,好像每次在烘焙時,接近130度時候總會有一點熱量不足的感覺,當然可能還有其他的處裡方法,只是我習慣這樣做。

以上是烘焙這次小飛象的重點大概,再次強調這些不一定全是對的(更不適用所有人)就像電腦畫出來的Artisan烘焙曲線圖,都是僅供參考,基本上我都還是用自己繪製的手繪曲線表來記錄的。

2020年結束了,希望這一年的紛擾就結束在這一天(但...當然不可能),希望2021年,自己至少在烘焙學習的成長上有一些進程,知識的分享就是世界進步的動能。

raw-image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任何的幫助或是啟發,非常歡迎你持續追蹤這裡的專題,或是分享給你的朋友,也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機森林咖啡沙龍
49會員
39內容數
平凡上班族,咖啡烘焙師。
2022/05/23
最近熱衷於勤練拉花,雖然還沒能有甚麼出色的表現,但至少花型可以粗略的呈現在咖啡杯的表面了,拉花是一種看似不簡單,練起來...更是不簡單,必須要手眼肌肉都能協調的多工技能,更有甚者還必須了解一些流體力學與慣性定律的科學知識呢!所以說,咖啡要能不談到「科學」...還真的是不簡單...
Thumbnail
2022/05/23
最近熱衷於勤練拉花,雖然還沒能有甚麼出色的表現,但至少花型可以粗略的呈現在咖啡杯的表面了,拉花是一種看似不簡單,練起來...更是不簡單,必須要手眼肌肉都能協調的多工技能,更有甚者還必須了解一些流體力學與慣性定律的科學知識呢!所以說,咖啡要能不談到「科學」...還真的是不簡單...
Thumbnail
2021/09/24
咖啡對我的影響還蠻重要的,各方面都是。
Thumbnail
2021/09/24
咖啡對我的影響還蠻重要的,各方面都是。
Thumbnail
2021/08/20
「這次的咖啡有一點草味跟躁熱喔。」這是今天早上去對面鄰居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的女兒跟我的第一句對話。
Thumbnail
2021/08/20
「這次的咖啡有一點草味跟躁熱喔。」這是今天早上去對面鄰居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的女兒跟我的第一句對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能有意識,感謝覺知 能有覺知,感謝自我 能有自我,感謝接納自己
Thumbnail
能有意識,感謝覺知 能有覺知,感謝自我 能有自我,感謝接納自己
Thumbnail
熱與濕,還好下雨了,豆子受熱之後好好地膨脹了
Thumbnail
熱與濕,還好下雨了,豆子受熱之後好好地膨脹了
Thumbnail
「這次的咖啡有一點草味跟躁熱喔。」這是今天早上去對面鄰居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的女兒跟我的第一句對話。
Thumbnail
「這次的咖啡有一點草味跟躁熱喔。」這是今天早上去對面鄰居早餐店買早餐,老闆娘的女兒跟我的第一句對話。
Thumbnail
這次烘焙的參數也很感謝朋友的建議,我這位朋友是咖啡店的烘焙師(自己就是老闆),源自於幾天前我跟它購買一包西達摩回家喝,喝了第一口就驚為天人,於是馬上請教他如何烘的這麼美味,我這位朋友也完全不藏私,把他烘焙的經驗全數的告訴我...
Thumbnail
這次烘焙的參數也很感謝朋友的建議,我這位朋友是咖啡店的烘焙師(自己就是老闆),源自於幾天前我跟它購買一包西達摩回家喝,喝了第一口就驚為天人,於是馬上請教他如何烘的這麼美味,我這位朋友也完全不藏私,把他烘焙的經驗全數的告訴我...
Thumbnail
今天是12/31,就是2020最後一天,這幾天的溫度直直落,前幾天的23度已經算是令人懷念的最舒適的氣溫了,昨天晚上看了一下溼度計,挖賽!竟然只有40%,沒想到這一波冷氣團是既乾又冷,但至少沒有下雨,那種又濕又冷才是最令人厭世的情境啊...
Thumbnail
今天是12/31,就是2020最後一天,這幾天的溫度直直落,前幾天的23度已經算是令人懷念的最舒適的氣溫了,昨天晚上看了一下溼度計,挖賽!竟然只有40%,沒想到這一波冷氣團是既乾又冷,但至少沒有下雨,那種又濕又冷才是最令人厭世的情境啊...
Thumbnail
這次自己試著把烘焙時間拉長(我平常習慣在10-12分鐘之間下豆)特別是脫水時間比以前多了1分鐘左右,本來想拉長到7分半到達150度,但由於溫控尚須努力,結果是提早半分鐘就「達標」,不過沒關係,就拿去辦公室讓同事們試看看這次的風味就知道風味如何,因為有時候自己喝不太準,同事們的反饋還是最真實的...
Thumbnail
這次自己試著把烘焙時間拉長(我平常習慣在10-12分鐘之間下豆)特別是脫水時間比以前多了1分鐘左右,本來想拉長到7分半到達150度,但由於溫控尚須努力,結果是提早半分鐘就「達標」,不過沒關係,就拿去辦公室讓同事們試看看這次的風味就知道風味如何,因為有時候自己喝不太準,同事們的反饋還是最真實的...
Thumbnail
下雨天到底能不能烘咖啡豆?只要烘豆機是自己的有何不可呢?但就各種文獻與技術上的大數據觀察來看,下雨天的潮濕環境確實會增加烘焙的變數,但是要烘當然還是可以的,網路上也可以找到許多烘焙前輩們下雨天烘豆的妙招,透過校正火力、壓差、風門、入豆溫這些變項,就如同攝影的光圈、快門、感光度互相配搭取得正確曝光。
Thumbnail
下雨天到底能不能烘咖啡豆?只要烘豆機是自己的有何不可呢?但就各種文獻與技術上的大數據觀察來看,下雨天的潮濕環境確實會增加烘焙的變數,但是要烘當然還是可以的,網路上也可以找到許多烘焙前輩們下雨天烘豆的妙招,透過校正火力、壓差、風門、入豆溫這些變項,就如同攝影的光圈、快門、感光度互相配搭取得正確曝光。
Thumbnail
  小寒十二月,陽明山上的溫度比平地更冷了一些,陰雨時節正適合烤火了。烘豆新道具剛到手,我們就立即把玩起來。     所有的工具都準備齊全,同樣還是得試試上回的陶鍋炒豆,知道火候控制是成敗的關鍵後,我們這次特別找了紅外線溫度計來做幫手! 測量鍋子側邊、鍋子底部和咖啡豆溫度都不同哦!
Thumbnail
  小寒十二月,陽明山上的溫度比平地更冷了一些,陰雨時節正適合烤火了。烘豆新道具剛到手,我們就立即把玩起來。     所有的工具都準備齊全,同樣還是得試試上回的陶鍋炒豆,知道火候控制是成敗的關鍵後,我們這次特別找了紅外線溫度計來做幫手! 測量鍋子側邊、鍋子底部和咖啡豆溫度都不同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