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迎合大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的想法是可以,但是有限度的迎合,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可能是學校、職場、宗教信仰處,無論到哪裡我們總在擔憂著無法融入大家,新的朋友會不會難相處,我該怎麼去認識大家,在我看來會思考這些問題是很好的,代表你重視你的人際關係,希望跟每個人打好關係,但你是否曾為了要融入大家就一昧的跟從,最後可能也沒有得到好的效果。
  今天假設有個高富帥人緣又好的男生,他今天總是不經意的吃你豆腐,而在你多次勸說後,他表明不然你去跟大家說阿,反正也不會有人相信你說的話,很明顯的男生在大家面前做了非常多的表面功夫,總是展現出最完美的一面,今天很想融入他們這群人,那你會選擇怎麼做呢?寫了這麼多篇也許不是那麼多人觀看,但我也希望有在觀看的朋友,其實是可以根據我所描述的故事或情境給予一些回饋想法,甚至是說出自己曾經遇到的事情也都很歡迎拿出來討論唷)
  那說說我的想法,是我我就會去跟那群人訴說這個男生的行為,那結果一定是兩種,要嘛大家都相信了,可能疏遠那個男生,激烈一點譴責他辱罵她,大家站在你這一邊,那這種情況其實很好,代表大家可能有去了解狀況,並且做出判斷,但是如果大家因為相信平常男生所維持的形象,就直接認定你在說謊,那你還有必要繼續迎合這些人嗎?如果你還是選擇繼續要跟他們做朋友,那你就可能還會繼續被騷擾,且被大家排擠,這時候應該當機立斷,這群人若都沒有思考的能力,那其實也沒必要迎合他們,他們並無法成為你真正的朋友,而持續的迎合他們就只會給你自己帶來更多傷害。
  每個人身來就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僅長相不一樣、身材不一樣,更重要的是思想不一樣,當今天你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強迫你做,若你不做就排擠你,就這個行為上,就是一個幼稚的排擠行為,但我們不避去迎合他們,造成自己的不適,就思想上連這點尊重都做不到的人,根本不配做你的朋友,今天如果你不會打羽球,只會打籃球,朋友找你一起打羽球,你可以藉由參加這項活動達到親近的效果,並在下次邀約你喜歡的運動讓大家一起體驗,而不是單純每次都一直接受羽球邀約,你卻連提出自己的想法都不敢,那你就只是單純的迎合,甚至你永遠無法跟那群人達到朋友,因為你無法在這個團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就別安慰自己是屬於這團隊的誰,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自己的,所以趕快脫離任何在你付出努力後,仍然無法加入的團體,甚至已經感到不適的團體,你值得更好的交友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6內容數
你還在困惑身邊的朋友在討論什麼嗎?又或者是跟男友出去無法輕易地加入他們的話題嗎?讓大多數男生都喜歡的運動帶領你們快速的加入話題,聚會不冷場,分享討論你的小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身邊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快速地融入大家,是不是害怕又變成了班上的邊緣人,以下幾五點是身為一個大學生該注意的事情 一、班上會有很多小團體 : 大學因為不像高中一樣,每堂課都待在一起,常常會有必選修以及通識課,這時候常見面或者是約好一起修課的同學們自然會湊成一群,
  大家從小到大一定要經歷的兩場重要考試,就是國中的基測(現在叫會考歲月阿)以及高中的統測,我們在國高中階段,總是為了這兩個重大的考試拚盡全力,老師無所不用其極的說服我們現在努力是為了未來,也聽過上了大學任你玩四年這種說法,統測一結束,我的心也已經準備好修一下大學的必修課:愛情、課業、社團。   再
  到底應該選擇一間名校呢還是一個你自己偏好的科系呢?隨著大學越來越普及,幾本上大學畢業證書可說是唾手可得,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個名校的學歷感覺未來更加的有競爭力,確實實際工作後發現,公司不免俗的會參考一下學歷,最簡單的區分方式就是公立與私立,再來就是看科系是否有符合該職缺,但在我看來選系也許是一個較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較擅長的事情,找到專屬於你自己的優勢,並往這方面加強練習(當然前提你自己要有興趣),一個技能是可以提升自信的方法,因為你會了解到當你在訴說這方面的東西時,你會讓其他人感覺你整個人都在發光。   外貌和內在也是提升自信的一個方法,外貌是一出生就決定好的東西,但美這件事情是很主觀的
  不管到了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總要面對大家的批評,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永遠要第一個先審視自己,看看自己在這次的問題中哪裡做得不夠好,未來該如何去改進並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不斷的學習,會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處理起事情更加的熟練,但有時候面臨嚴厲的苛責,我們有必要檢討自己到否定自己的狀態嗎?   我
  在小的時候,因為我們還不懂事,很多東西還不夠了解,會不小心做出錯誤的決定,一路上我們學習知識,父母幫我們處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但請盡快成長,讓自己去思考每個選擇背後可能會帶來的後果,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我從小髮型就一直都是三分頭,那個髮長真的短到我懷疑跟光頭沒甚麼兩樣,在青春期的小孩其實是
  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身邊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快速地融入大家,是不是害怕又變成了班上的邊緣人,以下幾五點是身為一個大學生該注意的事情 一、班上會有很多小團體 : 大學因為不像高中一樣,每堂課都待在一起,常常會有必選修以及通識課,這時候常見面或者是約好一起修課的同學們自然會湊成一群,
  大家從小到大一定要經歷的兩場重要考試,就是國中的基測(現在叫會考歲月阿)以及高中的統測,我們在國高中階段,總是為了這兩個重大的考試拚盡全力,老師無所不用其極的說服我們現在努力是為了未來,也聽過上了大學任你玩四年這種說法,統測一結束,我的心也已經準備好修一下大學的必修課:愛情、課業、社團。   再
  到底應該選擇一間名校呢還是一個你自己偏好的科系呢?隨著大學越來越普及,幾本上大學畢業證書可說是唾手可得,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個名校的學歷感覺未來更加的有競爭力,確實實際工作後發現,公司不免俗的會參考一下學歷,最簡單的區分方式就是公立與私立,再來就是看科系是否有符合該職缺,但在我看來選系也許是一個較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較擅長的事情,找到專屬於你自己的優勢,並往這方面加強練習(當然前提你自己要有興趣),一個技能是可以提升自信的方法,因為你會了解到當你在訴說這方面的東西時,你會讓其他人感覺你整個人都在發光。   外貌和內在也是提升自信的一個方法,外貌是一出生就決定好的東西,但美這件事情是很主觀的
  不管到了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總要面對大家的批評,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永遠要第一個先審視自己,看看自己在這次的問題中哪裡做得不夠好,未來該如何去改進並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不斷的學習,會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處理起事情更加的熟練,但有時候面臨嚴厲的苛責,我們有必要檢討自己到否定自己的狀態嗎?   我
  在小的時候,因為我們還不懂事,很多東西還不夠了解,會不小心做出錯誤的決定,一路上我們學習知識,父母幫我們處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但請盡快成長,讓自己去思考每個選擇背後可能會帶來的後果,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我從小髮型就一直都是三分頭,那個髮長真的短到我懷疑跟光頭沒甚麼兩樣,在青春期的小孩其實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個買的保單就是投資型保單,屬於「變額萬能壽險」,擁有壽險保障,也可以投資基金,當初會想買這個保單的出發點很單純也很愚蠢,因為每年綜合所得稅有2萬4千元保險抵稅額,為了用到這個額度而去買保險,但又不想保險費白白浪費掉,所以選了投資型保單,希望自己繳出去的錢還可以到基金裡做投資,累積更多
Thumbnail
  在我的職涯中,基本上是沒有回鍋前東家的經驗,但是直到現在,不管是在工作場合或是網路上,都持續地會看到這個話題,在過往的幾個前公司中,也有遇過幾個回鍋的同事,說真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所以就想寫一些個人的想法與各位朋友們分享。
Thumbnail
最近兒子生病,讓我再次覺察到自己為人母後才被激發出來的潛能。很多人在生小孩前可能都會有一些考量,可能考量經濟能力、有沒有房子、會不會失去自己⋯⋯或擔心自己和另一半的能力,而有所顧忌,導致不敢生小孩。我想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正在考慮要不要生小孩的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其實這陣子也時常看到一些與我年紀差不多的中年工程師,從35~45歲這個區間,有些還是單身,有些已經組成家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長輩病痛、去世的狀況,在人生當中處在這種階段,常要思考不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時還要煩惱身邊其他親友的問題。
Thumbnail
我注意到,許多人都在關注是否該跳出舒適圈。更具體地說,個人的成長似乎常被與離開舒適圈相提並論。然而,與其只討論是否該跳出,我更想探討兩個關鍵問題:「舒適圈的定義及其優缺點究竟是什麼?」與「在什麼情況下,跳脫舒適圈才是必要的選擇?」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所有的人際關係、情場與職場關係,有時就是會出現「風水輪流轉」的局勢,敵人變朋友、朋友又變敵人,簡直是尋常,不是無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個買的保單就是投資型保單,屬於「變額萬能壽險」,擁有壽險保障,也可以投資基金,當初會想買這個保單的出發點很單純也很愚蠢,因為每年綜合所得稅有2萬4千元保險抵稅額,為了用到這個額度而去買保險,但又不想保險費白白浪費掉,所以選了投資型保單,希望自己繳出去的錢還可以到基金裡做投資,累積更多
Thumbnail
  在我的職涯中,基本上是沒有回鍋前東家的經驗,但是直到現在,不管是在工作場合或是網路上,都持續地會看到這個話題,在過往的幾個前公司中,也有遇過幾個回鍋的同事,說真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所以就想寫一些個人的想法與各位朋友們分享。
Thumbnail
最近兒子生病,讓我再次覺察到自己為人母後才被激發出來的潛能。很多人在生小孩前可能都會有一些考量,可能考量經濟能力、有沒有房子、會不會失去自己⋯⋯或擔心自己和另一半的能力,而有所顧忌,導致不敢生小孩。我想分享自己的經驗給正在考慮要不要生小孩的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其實這陣子也時常看到一些與我年紀差不多的中年工程師,從35~45歲這個區間,有些還是單身,有些已經組成家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長輩病痛、去世的狀況,在人生當中處在這種階段,常要思考不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時還要煩惱身邊其他親友的問題。
Thumbnail
我注意到,許多人都在關注是否該跳出舒適圈。更具體地說,個人的成長似乎常被與離開舒適圈相提並論。然而,與其只討論是否該跳出,我更想探討兩個關鍵問題:「舒適圈的定義及其優缺點究竟是什麼?」與「在什麼情況下,跳脫舒適圈才是必要的選擇?」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對於交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條件及要求。當你遇到想在一起的人,多少會投以期待。但也許你並不是對方最想要的選擇。 我們都有自由選擇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也有拒絕的權利。收到別人的拒絕時,要明白對方拒絕的是這個選項,而不是你這個人。 不用因為對方的選擇而否定自己、而你因此升起的難過、情緒,都只是因為沒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所有的人際關係、情場與職場關係,有時就是會出現「風水輪流轉」的局勢,敵人變朋友、朋友又變敵人,簡直是尋常,不是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