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世界》(Hævnen):面對暴力、霸凌,真有什麼非暴力的復仇選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丹麥語: Hævnen) 是一部2010年由丹麥女導演蘇珊娜·比爾(Susanne Bier)執導的電影。原始名 Hævnen 的意思為復仇,故事著重刻畫了成熟的大人與幼稚的孩子在分別面對暴力的不公時所選擇的態度。它獲得了第68屆金球獎和第83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維基百科

日前聽了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董事長劉鎭鯤醫師(Chiels)上寰宇漫遊與KK Show,​又想起這部十年前的電影,片中兩個少年之一的父親是大多時間在蘇丹難民營工作的醫生。聽劉醫師說起選擇做一個無國界醫生,是選擇一種生活型態。因著這句話又重新想了想,這個生活型態的選擇對電影故事的推進。

~~~雖然是十年以上的老電影了, 根據自己的爬文習慣還是鋪個防雷線吧~~~


raw-image


重新想著先生選擇這個工作,對獨自育兒妻子的影響,想著父親選擇這個工作,對兩個學齡孩子的影響。順著這個生活型態,想著醫生的孩子在學校被霸凌時的情形。從不認為報復與暴力是任何事的解方,但片中醫生應對暴力相向的人,與之後對明顯嚇到的孩子們的回應,卻深深讓我懷疑起自己只是幸運只是單純,沒見過惡意沒遇過壞人。

故事中另一個少年,因為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的他,在母親癌故後,只能離開原來的家,搬到父親與祖母在另一個國度的家。很明顯跟著父親有個優渥的家,但,他只選了最小最不優的房間,忍耐著覺得父親放棄了母親的治療、沒有全力救母親的憤怒,被迫開始新學校的生活。那個母親死去等於全世界都崩塌的少年,好不容易在對父親說出「祖母死掉後你需要搬離這個你從小長大的家嗎?」的沉痛。沒有人能回應他的呼救,沒有人能接住他,看著一如正常世界中合理運行,沒有超能力沒有童話精靈,故事合情合理的往爆炸崩壞而一步步走去。

因為這個聰明的少年,他知道校園的生態,知道自己轉學生的立場,因為他沒有要惹任何的麻煩,知道只能靠自己解決被霸凌的困境,因為現實情理之內最好的應對就是如此了。少年的思考與行動並不是缺乏理智也並不失控,故事至此,作為一個觀眾知道一個好的故事如果不走向引爆少年專心組裝的黑火藥炸彈,就是偽善、突兀與自以為是了,同時知道作為一個觀眾默默在心中為少年呼救:「誰呀誰呀救救他」,這才明白我、一個中年婦女能同理少年與他的困境了。

而這個同理對我其實不易,活在被要求要體諒父母的社會文化中,長大過程受長輩老師不斷耳提面命:要感恩要乖不能惹麻煩,爸媽養你已經很辛苦了。我其實一直很難同理同情,那些美國電影中一直出各式麻煩的孩子角色,甚至不管劇本設定這些孩子是幾歲,因為我自己不管幾歲都會被教訓:你已經都幾歲了應該要懂事。

這一個同理與回過頭看到「明白」同理別人的困難,對我個人還有另一層的集體性。即使我總是提醒自己多幸運,身為幸運的人至少可以透過故事不管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還是虛構,透過小說詩歌戲劇,去擴大眼界與理解關心人。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感受到許多來自惡鄰的霸凌與世界的忽視,這種集體潛意識看出去的受害者視角,讓我無力接受兩個少年無論如何必須為自己的暴力復仇計畫負起屬於他們的責任,即使是意外,即使沒有傷害人的意圖。


raw-image


這部得獎的厲害電影談的並不是以上這些,屬於我小小的個人的情感與原生家庭的思考,丹麥導演用一個似乎小品的角度,在短短的電影呈現遠近高低不同視野,帶觀眾去看去想全球範圍與國家、校園、個人範圍的暴力,談法律、正義是不是另一種暴力復仇,乃至何為公平的人性難題。不是說教地告訴觀眾,把自己活好就是最大的報復這種雞湯;選擇暴力還擊的少年也在電影中被同學平等對待。所有對觀眾的叩問沒有單一解答。

電影有種我會形容為歐洲節奏的舒緩氛圍,卻看得比槍戰電影緊張。說來非常感謝導演給了一個相當好的收尾,在這個復仇的世界仍然給了一個更好的慈悲。如果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推薦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挑高健身房的沙龍
13會員
44內容數
認識自己 原生家庭課題 情緒勒索 禍福相倚 命運與自由意志 量子宇宙 觀察者效應
2021/10/09
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認定,時尚穿搭與我無關了,很早就覺得,穿衣是一種哲學,而我選擇的是可以穿很久好的質料、適合場合、乾淨平整。加上快時尚常有的環保問題,而我又是一直很在意這個部分,就更少買衣服更不穿搭了。 所以這本《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完全不在我的閱讀範圍內。
Thumbnail
2021/10/09
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認定,時尚穿搭與我無關了,很早就覺得,穿衣是一種哲學,而我選擇的是可以穿很久好的質料、適合場合、乾淨平整。加上快時尚常有的環保問題,而我又是一直很在意這個部分,就更少買衣服更不穿搭了。 所以這本《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完全不在我的閱讀範圍內。
Thumbnail
2021/10/01
很早之前就聽說過《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也看過作者非常級的極簡的家居照,有震撼有印象深刻,但沒有打算過著家徒四壁的日子,也就一直沒找來看。前陣子看到一篇《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主婦版》的書摘,覺得很神奇,極簡的作者為何想出本寫給主婦的版本?
Thumbnail
2021/10/01
很早之前就聽說過《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也看過作者非常級的極簡的家居照,有震撼有印象深刻,但沒有打算過著家徒四壁的日子,也就一直沒找來看。前陣子看到一篇《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主婦版》的書摘,覺得很神奇,極簡的作者為何想出本寫給主婦的版本?
Thumbnail
2021/09/24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之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我其實已經疲乏於「愛自己」的標題,受不了動輒「愛自己」的消費催敗,也不明白為何類似的雞湯文總是愛如潮水。
Thumbnail
2021/09/24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之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我其實已經疲乏於「愛自己」的標題,受不了動輒「愛自己」的消費催敗,也不明白為何類似的雞湯文總是愛如潮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你把腳跨上窗台上,你是真的想去死,還是想叫大人閉嘴?」
Thumbnail
「當你把腳跨上窗台上,你是真的想去死,還是想叫大人閉嘴?」
Thumbnail
#有些劇透,請斟酌閱讀 受害者在那一刻開始,就堅決不再信神,因為她曾經希望有神存在,能挽救她,能將那些惡人的殘忍和暴力挪走,然後呢?什麼拯救和懲罰都沒發生,對於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而言,她注定是永遠的「弱勢」。而因為貧窮,就連自己的媽媽也合夥成為加害者,拿了錢要主角退學、息事寧人,大事化無。
Thumbnail
#有些劇透,請斟酌閱讀 受害者在那一刻開始,就堅決不再信神,因為她曾經希望有神存在,能挽救她,能將那些惡人的殘忍和暴力挪走,然後呢?什麼拯救和懲罰都沒發生,對於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而言,她注定是永遠的「弱勢」。而因為貧窮,就連自己的媽媽也合夥成為加害者,拿了錢要主角退學、息事寧人,大事化無。
Thumbnail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最難過的人笑得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想接受別人的自信和共同點。
Thumbnail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最難過的人笑得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想接受別人的自信和共同點。
Thumbnail
16歲的孩子在做什麼?他們可能享有國民義務教育,他們可能假日會和同學相約出遊,他們也可能已經在為大學生活努力、替未來奠基基礎。「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老調重彈的俗諺,在家庭功能失序的場域,反倒成了一種反諷。
Thumbnail
16歲的孩子在做什麼?他們可能享有國民義務教育,他們可能假日會和同學相約出遊,他們也可能已經在為大學生活努力、替未來奠基基礎。「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老調重彈的俗諺,在家庭功能失序的場域,反倒成了一種反諷。
Thumbnail
我讀這本小說時,強烈感受到這些事件離我們好近好近,沈浸於每個人物(的掙扎),後座力很強。
Thumbnail
我讀這本小說時,強烈感受到這些事件離我們好近好近,沈浸於每個人物(的掙扎),後座力很強。
Thumbnail
對我個人還有另一層的集體性。即使我總是提醒自己多幸運,身為幸運的人至少可以透過故事不管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還是虛構,透過小說詩歌戲劇,去擴大眼界與理解關心人。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感受到許多來自惡鄰的霸凌與世界的忽視,這種集體潛意識看出去的受害者視角,讓我無力接受少年必須為所作所為負責
Thumbnail
對我個人還有另一層的集體性。即使我總是提醒自己多幸運,身為幸運的人至少可以透過故事不管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還是虛構,透過小說詩歌戲劇,去擴大眼界與理解關心人。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感受到許多來自惡鄰的霸凌與世界的忽視,這種集體潛意識看出去的受害者視角,讓我無力接受少年必須為所作所為負責
Thumbnail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還有第三方媒體,儘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事件過後,又該如何去面對並避免下一個悲劇呢?
Thumbnail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還有第三方媒體,儘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事件過後,又該如何去面對並避免下一個悲劇呢?
Thumbnail
      少年時,欺負過人嗎,懂事後理解了嗎;年少時,被欺負過嗎,長大後學會保護自己了嗎。霸凌只在校園發生嗎,家庭、社區、公司,甚至是消費的同時。當霸凌成為生活的日常,誰還敢輕易動念去信任呢。
Thumbnail
      少年時,欺負過人嗎,懂事後理解了嗎;年少時,被欺負過嗎,長大後學會保護自己了嗎。霸凌只在校園發生嗎,家庭、社區、公司,甚至是消費的同時。當霸凌成為生活的日常,誰還敢輕易動念去信任呢。
Thumbnail
「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少年的你如果曾經幻想過未來是什麼樣的遊樂園,有沒有一刻是誰向你伸出了那雙擁抱的手,擁抱你所有的無助徬徨、恐懼焦慮,好讓你不會是那個加害者也不會是被害者,存在於你的少年?
Thumbnail
「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少年的你如果曾經幻想過未來是什麼樣的遊樂園,有沒有一刻是誰向你伸出了那雙擁抱的手,擁抱你所有的無助徬徨、恐懼焦慮,好讓你不會是那個加害者也不會是被害者,存在於你的少年?
Thumbnail
她拾起了刀,刺穿了她隱藏起來的恐懼對象、刺穿她宣告痊癒的堅強表象,這,才是屬於她的「復仇」。對於罪行,每個人終究要面對自己的債,這與規範、律法無關,值得被原諒的原諒,不是真的原諒,然而被害者根本不必去迎合來自他者高道德標準的期待,也無須企求處之泰然的那種復原。「復仇過後」,男女主角砸毀了兩人....
Thumbnail
她拾起了刀,刺穿了她隱藏起來的恐懼對象、刺穿她宣告痊癒的堅強表象,這,才是屬於她的「復仇」。對於罪行,每個人終究要面對自己的債,這與規範、律法無關,值得被原諒的原諒,不是真的原諒,然而被害者根本不必去迎合來自他者高道德標準的期待,也無須企求處之泰然的那種復原。「復仇過後」,男女主角砸毀了兩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