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熱愛的小遊戲:地城守護者
扮演邪惡城堡的主人,豢養怪獸女巫,狩獵來犯的勇士們,多麼刺激而又有趣!
我沒有支持讓小孩看暴力血腥影片,也某種程度相信這些影片或遊戲可能有某些危害。
最近,FB常流傳類似文章,說鬼滅之刃有太多血腥畫面對於兒童有些不好的影響,應該避免讓小孩觀看。
我並不是要替<鬼滅之刃>說話,欣賞與否見仁見智。早幾年俠盜獵車手當紅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討論。我自己國高中時也頗熱衷一個名為<地城守護者>的遊戲。(扮演邪惡城堡的主人,豢養怪獸女巫,狩獵來犯的勇士們,多麼刺激而又有趣!)
有個問題值得問問,為什麼那些暴力、邪惡的字眼總是讓人容易沉迷?
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來說明這些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影響到幼童處理事情的方式。 “我要把你殺死!” “我要把你的眼珠子挖出來!” 用拳頭、咬、推打、拉頭髮來解決問題,究竟是看影片學來的,還是天生自帶的本能?甚麼樣的情況會產生想要讓敵人流血的慾望?
我的孩子沒有特別讓他們看暴力影片或玩手遊,但是似乎彼此在小時候就會拉兄弟姊妹的頭髮、咬對方做為自身力量伸張的手段。透過重重告誡、甚至以暴易暴的方式才逐漸讓他們學會不要用攻擊的方式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但這真的合理嗎?我該如何教她們宣洩怒氣以及遇到攻擊的時候就只能找老師跟大人來協助解決嗎?當你將禁止加諸於孩子身上,就真的能夠世界大同嗎?他在學校有可能遇到被家暴的孩子,習慣以拳頭解決問題,可能遇到集體的霸凌,請求師長的協助可能緩不濟急、也可能終究無法真的解決問題。難道就只能一昧容忍嗎?
有沒有可能,在那些看似暴力的影片之中,藏著解決問題的辦法?!
諸如:暴力作為一種武器,終究要看使用者的態度,是殘忍地對待無辜的人,還是為了保護心愛的人。 無止盡的暴力難道真的就可以完全掌控世界?
我認為,要從影片連結到生活終究還是有點距離的。能夠區分現實與影片之間的分際說起來很難,其實也沒有這麼難。跌倒會痛,影片中的流血卻毫無感覺,自己跌倒就已經疼的哇哇大叫,怎麼敢在別人身上施加痛苦?這種簡單的說明應該不會太困難。影片中確實有些對白容易讓人模仿,但是使用者本身究竟如何理解這些對白則有待商榷。
我們既不可能永遠只看白雪公主般幸福的童話故事。總是會有更多的好奇與疑問,反派角色究竟在想甚麼?這些疑問促使我們試圖營造、說明、扮演反派,當我們說要把對方一拳打飛、揍扁、殺死,究竟是真的,還是只是一種試圖具現的幻想?幻想的目的或許只是宣洩一口氣,或許只是用來虛張聲勢,或許只是原由不明的扮演,so what!難道你在宣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下一個動作是想管控他所有的閱讀嗎?如果你不相信他可以獨立思考、不願引導他思考,又怎麼能認為自己可以主張平權尊重呢?
以前有人說,很多爭論的觀念在google上總是可以找到正反的立論。不過,關於暴力影片對孩童的影響,現在倒是幾乎一面倒地找到大量支持壞影響的論述。或許這也可以作為一個觀察:當媒體風向越來越容易被操控的時候,我們還有可能找到多元的聲音嗎?
那些暴力遊戲之所以被提倡禁止,說不定只是因為它們的出現採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痛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