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自己身邊的人是如何連結或不連結的?你是通過何種方法保持這種連結或不連結的?
SAM
我和自己身邊的人,會是以“主動聯絡”、”親自見面”這兩種方式保持連結的關係;不連結的話,連電話都不會主動慰問,甚至連目前生活最基本的社交媒體帳號,能不加就不加。
我個人是保持著:no news is good news. 的原則。
以家人來說,在台灣的時候,就沒有習慣打電話報平安,從18歲到外地讀書之後,就是自已過一個人的生活。家人打電話過來,通常沒有時間多聊,也只是簡單的問候就結束了。
反倒是朋友還主動聯絡多一點。
但在”朋友”的定義上,我與常人不同,我比較傾向那種可能久久沒見,但一見如故的朋友;對於新朋友,甚至在澳洲認識的朋友,要熟識起來,少說也要一年半載之類的,不然也都算是”生命中的過客”
>>你在親密關係中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你是如何設法滿足這種需要的?
我想要得到屬於彼此的安全感以及未來藍圖
暫時還沒有想到要如何滿足這種需求,如果真的要以傳統的“組織家庭”,才能達到我所想要的安全感以及未來藍圖,那麼我會再努力想想有沒有其他辦法!我還在思考到底有沒有其他方法,可能的話,要到處去走走,在旅行的途中,應該會找到的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本質品性,你為它建立了怎樣的確認?
之於“愛”,我選擇了”純真”的本質品性,而要如何為它建立屬於自己的確認,我的想法是:多互動,多接觸。但說的容易做的難,這是需要自己養成的一個習慣!
至少在這邊,我已經可以明確的說出,我想要的是什麼:”純真的愛”,而我該如何做:”多與有好感的人互動接觸”。
之後再慢慢的添加啟動條件吧!
>>分享你生活中,”愛”得到滿足的願景
在澳洲的生活歷史當中,當我收到從台灣買來的布袋戲偶時,我真心覺得當下很開心,很有愛,但可惜沒太多人可以分享。
看著這邊生活的朋友,以”愛”為名的現實生活,唯一可以讓我羨慕的,大概只有美麗的自然環境和自在的生活空間吧?!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雖然少了在台灣的”緊密社交”模式,但至少相比之下,簡單一點了。
而現在,假設我有了定居在澳洲的門票,我會準備一棟獨棟的房子,旁邊可以的話會希望有大倉庫,裡面我可以放工具以及設立一個攝影棚,專門來拍布袋戲或是布袋戲教學之類的!哈哈,或是弄個倉庫比較快,房子的事晚點說!科科
以上是中期目標啦,長期目標的話,還是希望可以到各國去走走看看,目前還是最想走”朝聖者之路”!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帶著布袋戲偶去走!
>>這一週你做出了哪些具體的改變為愛留出空間?
第一。在澳洲的生活歷史中,我的木偶除了我放到朋友的倉庫以外,其他時候,基本上都是安放在我房間,在我的視線範內;但最近表演結束後,我開始試著把他們放到我房間以外的空間,我還挺不習慣的……,但是為了迎接未來的另一半,我不得不隨時準備好我的小房間,要有第二位人進來的可能…
第二。在澳洲的開車歷史上,我的副駕駛座,除了提前得知要載人以外,不然其餘時間,都是會被我拿來亂放東西或是丟垃圾之類,最近換到一台工具車,情況更為嚴重,但已經慢慢養成習慣,在停好車之後,一定要立馬把副駕駛座清理乾淨,不要拖到要載人的時候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