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謎題#4|《我想好好理解你》同理孩子的關鍵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我帶女兒回娘家的時候,經常和家人玩Swicth,放女兒在一旁玩耍,然而我的目光若是一直專注在螢幕上,她就會用哭鬧抗議,直到我把我的目光都放在她身上。那陣子,使我更加意識到,子女多麼重視父母的眼光。

《我好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對同理心進行討論及分析。

作者提及同理心的七個關鍵元素,第一個就是四目交接(Eye Contact)。從研究上可以發現,母親的凝視對於嬰幼兒心智發展非常重要,如果從小就剝奪了四目交接的經驗,對孩子會有嚴重的影響。

所以,對孩子來說,若要讓他感受到,我們理解他,要提醒自己先看著他!
raw-image

除了四目交接之外,也很重要的六個元素

《我好想好好理解你》這本書的副標是:「發揮神經科學的七個關鍵,你的同理心也可以很走心」。除了四目交接之外,其他的六個元素如下:

一、臉部表情(Muscles of Facial Expression)
我們的腦子會自動模仿別人的臉部表情,而丹麥研究顯示,同理能力較高的人,對臉部反應和表求更為敏感,也有更高的同理正確性。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越能夠辨識人臉上的表情,就越有機會更準確地了解對方的情緒或狀態。

二、姿勢(Posture)
身體的姿勢與情緒狀態有關,設計來協助我們辨認情緒狀態。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透過對方的姿勢,來理解與猜測對方的狀態如何。

三、情感(Affect)
情緒是對話的核心,我們需要透過辨識情緒,去理解別人腦子和心理發生了什麼事情。

四、音調(Tone of Voice)
音調往往比實際說出口的字更重要,而透過鏡向反應,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音調,來影響他人。。

五、傾聽全人(Hearing the Whole Person)
注意對方、辨認他的情緒,懷著持悲、不帶批判地做出回應。

六、你的反應(Your Response)
你的反應不是來自於你說了什麼,而是來自於你的感覺如何,也許你的感覺就是四周其他人的感覺。


閱讀行動:如何讓你對孩子的同理,也可以很走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越了解孩子,那就越能找到彼此合作的互動方式。我結合此書的內容,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觀察孩子,幫助對孩子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給大家參考。

一、注視臉部與留意音調
孩子在還不太會表達卻有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很難猜到孩子的想法,但我們可以透過注視臉部表情,能協助孩子發現,我們正試著理解他,而留意孩子的音調,可以瞭解他有多在乎正在表達的這件事情。

二、觀察行為舉止
平時多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並試著說出來與孩子確認是否正確,例如,想睡覺時會揉眼睛,緊張時會咬手指頭、害羞時會抱著你的大腿...等等。這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每個動作背後的身心狀態如何。

三、自我覺察
這是十分關鍵,但也要用得十分小心。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感覺與感受如何,得透過我們自身覺察,來告訴孩子,並與孩子做確認,讓孩子有機會更了解自己,可是也要小心別過度誤導孩子了。


書籍資訊
書名:《我想好好理解你:發揮神經科學的七個關鍵,你的同理也可以很走心
作者:海倫‧萊斯
出版社:時報出版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7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4/08/28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同的育兒理念是常見的挑戰。夫妻間的理念可能因傳統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分歧需要透過理解與驗證來解決。本文引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內容,分享達成共識的三個心法。
Thumbnail
2024/08/28
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同的育兒理念是常見的挑戰。夫妻間的理念可能因傳統家庭背景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分歧需要透過理解與驗證來解決。本文引用《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內容,分享達成共識的三個心法。
Thumbnail
2024/05/13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2024/05/13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2024/03/07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2024/03/07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電視新聞中,不乏能看到大人情緒失控的案例,更何況對於還不了解「情緒」是什麼的孩子而言,情緒控管更是困難。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會遇上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刻,例如哭鬧、尖叫刻。而面對這樣的場景,照顧者可能會慌了手腳,或因為帶著疲憊的狀態而克制不住脾氣,卻又在事後感到滿滿自責。 這樣的錯誤處理,很
Thumbnail
在電視新聞中,不乏能看到大人情緒失控的案例,更何況對於還不了解「情緒」是什麼的孩子而言,情緒控管更是困難。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會遇上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刻,例如哭鬧、尖叫刻。而面對這樣的場景,照顧者可能會慌了手腳,或因為帶著疲憊的狀態而克制不住脾氣,卻又在事後感到滿滿自責。 這樣的錯誤處理,很
Thumbnail
親愛的父母,當您抱著您的新生兒,您可能會問自己:這個小小的生命怎麼可能已經準備好與我溝通了呢?事實上,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嬰兒就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與世界交流。在與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專家討論後,我將與您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與新生兒建立有效情感交流的專業技巧。
Thumbnail
親愛的父母,當您抱著您的新生兒,您可能會問自己:這個小小的生命怎麼可能已經準備好與我溝通了呢?事實上,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嬰兒就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與世界交流。在與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專家討論後,我將與您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與新生兒建立有效情感交流的專業技巧。
Thumbnail
親子間的真正溝通不僅是表面的對話,而是深入的理解和情感交流。透過五大對話技巧,我們可以更有效地與孩子交流,並加深彼此的情感連結。每次的對話都是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並充分利用這些時刻,創建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環境。
Thumbnail
親子間的真正溝通不僅是表面的對話,而是深入的理解和情感交流。透過五大對話技巧,我們可以更有效地與孩子交流,並加深彼此的情感連結。每次的對話都是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並充分利用這些時刻,創建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環境。
Thumbnail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Thumbnail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Thumbnail
每位父母都曾面對孩子的固執、情緒化和挑剔,這些表現讓我們感到困惑,有時甚至感到挫折。但是,讓我們想一想,這些行為是否只是表面現象?是否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情感訴求?我來分享一下,孩子的行為,揭示它們背後的真正含義。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許將成為改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Thumbnail
每位父母都曾面對孩子的固執、情緒化和挑剔,這些表現讓我們感到困惑,有時甚至感到挫折。但是,讓我們想一想,這些行為是否只是表面現象?是否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情感訴求?我來分享一下,孩子的行為,揭示它們背後的真正含義。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許將成為改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我明明就很想要好好愛孩子,可是總會不知道為什麼就火山爆發、情緒潰堤?」、「孩子講都講不聽,大哭大鬧的行為總是惹得我更容易崩潰…」 各式各樣的教養書總在指導著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和孩子應對與互動,才能夠增進與孩子的親密感、也協助孩子在情緒
Thumbnail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我明明就很想要好好愛孩子,可是總會不知道為什麼就火山爆發、情緒潰堤?」、「孩子講都講不聽,大哭大鬧的行為總是惹得我更容易崩潰…」 各式各樣的教養書總在指導著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和孩子應對與互動,才能夠增進與孩子的親密感、也協助孩子在情緒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該如何育兒教養、親子之間該如何正確的相處溝通…,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是父母雙方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Thumbnail
該如何育兒教養、親子之間該如何正確的相處溝通…,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是父母雙方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