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追尋—《哲學家的學佛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可愛的封面

可愛的封面

先相信還是先懷疑?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每到一個地方,又結合當地傳統宗教習俗文化、生成新模樣。隨時代的變動,原初的東西可能消失或變樣,矛盾也存在於不同說法間,要抽絲剝繭理清脈絡,像瞎子摸象,真的很難。

追尋的過程,有人從信仰切入,也有人從思辯切入,各有優劣。信仰先行者的動力較強,也較有機會遵守戒律、堅持修行,缺點是容易盲信。即便不盲信,也傾向自圓其說。以思辯為起手式,雖不易被某些「師父」騙,卻可能變成知識的追尋而缺乏最重要的實踐。如何在兩者間尋得平衡,著實不易。

動機與態度

我屬於後者。最初讓我折服、引發我日後深入佛法的是「空」的思想以及對於「苦」的解析與消除的方法。這涵蓋了一切現象的解釋追尋快樂的方法,讚嘆之餘,我以為真理就在佛法中了。不過,不時出現的矛盾卻讓人困惑,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了解不夠?所以,帶著開放的追尋之心,我慢慢地爬梳佛教思想史,也或深或淺個別探入不同領域。這探索尚在進行式,但這幾年有了大致輪廓,對於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不知道什麼,應該有個譜了。

其實,我一直想好好整理一些關於佛教、佛法的思索,甚至連書名都想過—《一個懷疑論者的學佛之路》,會有這念頭,是因為我有種感慨,很多信仰的人沒有認真了解就亂信;更多人不曾深入理解就心存成見。當我在書店看到冀劍制《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時又驚又喜。驚訝的是,寫過《邏輯謬誤鑑識班》、《是思考還是想太多》等書的他對佛法也有興趣,歡喜的是,透過哲學家的思辨力來討論佛法,可以與我的想法做對照。

冀劍制除了是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還兼任佛學院院長!這身分實在很妙。他的同儕與學生中有許多佛教學者、出家人與資深修行者,讓他有機會接觸各法門,加上他所言:

因為我個人並不是把佛學當宗教在信仰,所以嚴格來說也不算是一個佛教徒。探討佛學的動機,是因為感覺裡面有著深刻的智慧。所以,可以說是用哲學的態度在汲取佛學的智慧

可以說,這本書是一個佛教大學的佛學院院長,用哲學家的懷疑態度來闡釋佛學。

反思

關於佛學的書,一般都是在「相信」的前提下闡述道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在解釋佛學同時,也會提出反思。本書分為離苦得樂的「思索」與離苦得樂的「修行」兩篇,從理論與方法分別切入。因為哲學家背景,書中不時會提出與佛學對照的哲學家與理論。例如,「三毒」中的貪 vs. 斯多葛主義;無我 vs. 休謨;發心 vs. 康德的道德實踐。

書中提出的一些反思也常在我心底浮現,只是沒有深入去分析,比如:

  • 何謂「無我」?既然無我,為誰學佛?
  • 如果培養慈悲心是一種成就菩薩境界的修行,背後真正的起心動念是利己,還算是慈悲心嗎?
  • 何謂「悟道」?有什麼用?怎麼確認悟道了沒?

冀劍制對這些問題的思索與解釋算是清楚沒有閃避,蠻值得思考。不過,我覺得本書的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中,有些部分比較表面。如〈靜坐修行〉一章就把靜坐講述得太單薄,真正內含應遠超過於此。另一個問題是,書中探討的佛學偏大乘佛教,某些部分不見得適用於南傳或藏傳佛教。

這也正是探討佛教的難處。但瑕不掩瑜,我還是從書中獲得很多。不管你對佛學有沒有概念,都值得讀一讀、想一想,不要輕易就相信或不相信。最後,就以聖嚴法師的話來做結尾: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思哈學的沙龍
20會員
42內容數
書本是通往過去未來、通往世界宇宙、通往現實虛幻的任意門。 關於書的種種。儘可能每週介紹一本我有感覺、對我有啟發的書。
樂思哈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1
瑞典年輕人對人生意義感到懷疑後選擇在泰國出家,十七年後還俗。這段期間的精神修練讓他學到一種「超能力」: 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Thumbnail
2023/03/21
瑞典年輕人對人生意義感到懷疑後選擇在泰國出家,十七年後還俗。這段期間的精神修練讓他學到一種「超能力」: 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Thumbnail
2023/03/10
不管翻譯成用心學習或正念學習,Mindful Learning指的是不受限於單一觀點、脈絡,不被困在某種固定框架、類別,學習過程中不會變成自動導航般不知不覺的狀態。態度上保持開放、好奇,以「不知道的心」享受過程而非以結果為導向;實踐上則是不斷發現新東西,即使面對熟悉的人、事、物,甚至是痛苦。
Thumbnail
2023/03/10
不管翻譯成用心學習或正念學習,Mindful Learning指的是不受限於單一觀點、脈絡,不被困在某種固定框架、類別,學習過程中不會變成自動導航般不知不覺的狀態。態度上保持開放、好奇,以「不知道的心」享受過程而非以結果為導向;實踐上則是不斷發現新東西,即使面對熟悉的人、事、物,甚至是痛苦。
Thumbnail
2023/02/15
雖然書名中有「learning」,但本書和一般談學習的書並不同,它更加深入本質,探討關於學習的迷思,有些想法甚至違反一般人的直覺。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你想清楚後認同,所獲得的啟發會很巨大。書名中的「Mindful Learning」,若不是怕造成混淆,其實也能翻譯成「正念學習」。
Thumbnail
2023/02/15
雖然書名中有「learning」,但本書和一般談學習的書並不同,它更加深入本質,探討關於學習的迷思,有些想法甚至違反一般人的直覺。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你想清楚後認同,所獲得的啟發會很巨大。書名中的「Mindful Learning」,若不是怕造成混淆,其實也能翻譯成「正念學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而每一宗教皆有記載神通一事,常藉由神通或預知去宣傳創教者的神聖,但我認為神通不過只是經由不同空間維度,透過溝通去獲取資訊的能力而已,(例如神諭、通靈、或神明出籤詩辦事等等),而各創道者將自身的核心思維,講解述說替人們解惑,至今尚如此可行也有相通。那到底為什麼?   佛教有佛經、道家有道經、基督有
Thumbnail
  而每一宗教皆有記載神通一事,常藉由神通或預知去宣傳創教者的神聖,但我認為神通不過只是經由不同空間維度,透過溝通去獲取資訊的能力而已,(例如神諭、通靈、或神明出籤詩辦事等等),而各創道者將自身的核心思維,講解述說替人們解惑,至今尚如此可行也有相通。那到底為什麼?   佛教有佛經、道家有道經、基督有
Thumbnail
……「拉珍聖德—信佛」裡還提到:「真信是會生力的,因為真信是深入靈魂的,是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是用徹底的誠懇去受納,這種純淨的信,會在人內心形成一種力量」、「真信的作用效果是表現在身口意三方面,而不僅僅是意識概念大體認同這麼簡單。」如此內省,我是真不信佛,我不信 佛菩薩的醫方明,能夠看穿對治眾生……
Thumbnail
……「拉珍聖德—信佛」裡還提到:「真信是會生力的,因為真信是深入靈魂的,是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是用徹底的誠懇去受納,這種純淨的信,會在人內心形成一種力量」、「真信的作用效果是表現在身口意三方面,而不僅僅是意識概念大體認同這麼簡單。」如此內省,我是真不信佛,我不信 佛菩薩的醫方明,能夠看穿對治眾生……
Thumbnail
曾有一位健身好姐妹,在大汗淋漓的組間休息時,突然跟我說「其實我體質蠻敏感的」,我本來還想說是不是要開啟什麼深夜話題,正當我開始興奮想聽的時候,「從小我就蠻容易感覺到身邊看不見的靈體」!啊!!原來是這個方面的話題!!
Thumbnail
曾有一位健身好姐妹,在大汗淋漓的組間休息時,突然跟我說「其實我體質蠻敏感的」,我本來還想說是不是要開啟什麼深夜話題,正當我開始興奮想聽的時候,「從小我就蠻容易感覺到身邊看不見的靈體」!啊!!原來是這個方面的話題!!
Thumbnail
在提筆寫出心得的同時,腦海裡浮出了好多的思緒,細問著自己踏上這條修行路究竟為何?是一時興起嗎?是心有所求嗎?還是趕上時代對宗教嚮往的這股潮流?或者是如旁人所說的,我是一個迷信的癡人呢?點點滴滴的一問一答從心中慢慢解出。
Thumbnail
在提筆寫出心得的同時,腦海裡浮出了好多的思緒,細問著自己踏上這條修行路究竟為何?是一時興起嗎?是心有所求嗎?還是趕上時代對宗教嚮往的這股潮流?或者是如旁人所說的,我是一個迷信的癡人呢?點點滴滴的一問一答從心中慢慢解出。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Thumbnail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的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的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
Thumbnail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的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的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