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SAP實施顧問來談談數位轉型專案(下)

2021/04/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ource: unsplash

數位轉型之創新 - 創新需要架構,不是單純天馬行空

要達到創新需要開放性的思維,而開放性的思維需要透過從既有事物向外做聯想與延伸,聯想的過程最好有一個架構來做輔助,需要針對性地去想,不然很容易演變成天馬行空,胡思亂想。
有幾個企業界常用的創新思考工具也很適合個人來使用。首先是商業模型圖(Business Model Canvas)。當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創業想法,但不知道要如何具體實施時,這個模型圖提供了很好的架構,幫助個人做思考。一旦把這個模型的各個區塊都思考一遍之後,這個商業想法已經足夠去執行。
這個模型圖在開始新創企業之前很廣泛地被採用,對於個人也是很好的思考訓練,幫助創業想法趨於完善。
business model canvas
另一個方法也是企業界常使用的方法叫做Design Thinking。
企業軟體巨頭SAP所使用的Design Thinking主要有幾個大步驟。在Discover的階段去了解目前現在要解決的痛點是什麼,在這個階段需要去深度與用戶做訪談,找出在每日流程會遇到的痛點是什麼,針對每個用戶(Persona)來寫出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相關的描述會是“身為一個XXX,我希望在做YYY的時候,能夠有到ZZZ的功能”之類的。
SAP Design Thinking
接下來就是針對這些使用者故事來做解決方案的發想。這個時候鼓勵工作坊的成員天馬行空的發想,最後再收斂出幾個可行的方案並做出簡單的模型(Prototype)來試錯,再來透過不斷地迭代來改善方案到最後上線實施。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流程不會是單向性的,而是一個反覆來回修正的過程,如果方向錯誤,在驗證(Validate)的階段就可以回溯修正,避免進一步無謂的投入與損失。
創新並不是數位轉型的其中一個步驟而已,它不是checklist裡頭一個可供勾選完成的要素,它是一個需要不斷被實踐的action item。所以很多企業都會設有innovation lab之類的創新研發中心來協助企業做創新,同時企業也會與系統軟體廠商一起合作,針對現有的流程來做創新,將最新的科技例如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區塊鏈、工業4.0等最新科技導入現有的解決方案,期望能透過流程再造讓企業搶先一步,創造競爭優勢。

數位轉型之專案流程 - 專案

再來說到數位轉型上專案的流程,如果用SAP軟體的專案導入流程來做例子,主要可分為幾個大階段。
SAP Activate methodology
1. Prepare: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軟體的整體設置階段,將基本的新系統設定好為下一個階段打好基礎,同時這個階段也是讓專案成員與客戶的公司組織文化更加熟悉的階段,並且舉辦專案kickoff會議,讓大家做好準備提振士氣,真正開始專案的工作。
2. Explore:這個階段主要是與客戶開各種的工作坊,除了展示新系統的功能,同時也透過展示標準流程來搜集客戶的需求,了解新舊流程的差異。在這個階段溝通與累積信任感相當重要,因為客戶對於新系統不夠熟悉,會有相當多的疑慮,再加上對於外部顧問的不信任感比較重,所以在開工作坊時不論在合作上以及溝通上會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另外客戶習慣在這個階段漫天喊價,提出各式各樣的需求,顧問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去驗證真正核心的需求是什麼,在這個時期問“Why”遠比“How”更重要。因為從一個舊系統轉換到新系統非常不容易,一個習以為常的簡單功能在新系統可能需要非常多的開發才能完成,所以在這個階段要特別留意在需求的“表象”之下,是否有更省力且標準的方式來達到客戶的需要。
3. Realize:這個階段就是要開始做開發了,也是客戶“最有感”的階段,是從想像到具體呈現的階段。傳統的方法是採取所謂的瀑布式開發(Waterfall),亦即每一個階段都嚴格做先期計畫與把關,次序分明,上一個階段未完成很難走到下一個階段。這個傳統的開發方式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太僵化,不夠彈性,很難對變化做調整。
目前最流行的方式是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顧名思義有點像是打帶跑的策略。前期會先做個初步計畫,抓好方向後就開工,重點在開發出一個最簡可行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並透過不斷的迭代修改(Iteration)來完善產品。這種開發方式的好處是可以提早讓用戶熟悉產品,得到反饋並隨時針對不足來做修正。
incremental vs. iterative
上圖是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傳統做開發主要是一步一步漸進式的把拼圖完成(incremental),這種程序需要非常多的時間,並且保證不能出錯,每個拼圖都要能接的完美無缺,然而這種方式風險極大,如果一個地方拼錯(畫錯了),那要修改的成本會非常高;而現在流行的是iterative的方式,就像畫家畫畫一樣,一定是先把草稿都勾勒出來,邊畫邊修,如果有哪個地方不對可以及時修正,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大差錯,增加成功率。
4. Deploy:這個階段是新系統正式上線前的最後準備,在這個階段會做cutover plan,把所有開發好、測試好的東西以及設定通通都移到準備運行的系統,在新系統準備就位的同時,人員的訓練也需要完成到位,在一切東西都交給客戶之後,做好交接,外部的專案成員就可以準備下線了。
5. Run: 新系統開始運行,標誌著專案正式結束。有時候客戶在新系統上線初期會需要所謂的hyper care的服務,主要目的是確保系統在初期運作時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如果發生任何疑難雜症,系統軟體商會即時派人援助。
雖然一個數位轉型的專案正式結束,但不代表整個數位轉型已經結束。每個系統軟體都有其生命週期,且本身也會不斷地去做更新,就像大家手中的iPhone一樣,每過一陣子,就有新的功能與新的介面出現。同樣的,系統軟體功能的更新會更細微、更全面,所以一個數位轉型專案的結束不代表真正的結束,它反而標誌著開始,讓企業組織擁抱變動的文化,持續透過新科技來達到更長遠的目標。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持續訂閱與追蹤,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原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Dave Huang
Dave Huang
2010年初次造訪德國,2012年開始我在德國的留學與職涯生活。這一條路,回想起來很有意思,不論是在求學還是工作上面。 一路上我向很多人分享了求學經驗與工作歷程,現在,我想分享給你們。 聯絡請寄:[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