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危機、以及維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3月10日,No. 69,民主、危機以及維基
今天這句話,是我自己每日猜招的第一句話,主要是針對訛傳邱吉爾的名言:The best argument against Democracy is a five-minute conversation with the average voter. (反對民主的最好論點,就是跟一般選民聊天五分鐘。)
事實上,沒有任何確切的資料顯示這句話是邱吉爾所言。
民主自治,這裡想強調的是自由地發展、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模式,有別於「華人都需要被管」的主張。
我一直覺得維基百科成果非常驚人,當然背後也有維基基金會類似管理階層,但一個非營利組織能持續經營多年,成為少數無廣告、非營利、高流量的網站,而成果鄉民。維基,是一種浪漫,一種不問「有什麼用」、「賺多少錢」的浪漫。
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科技的貢獻,不管是網路連線的基礎設施、數位相機的普及、電腦的優化,甚至是Wiki本身軟體讓自由開放,都是功不可沒,而這些科技技術,本身對民主也是一大利多——減少資訊不對稱以及交易成本,並同時給予詐欺者信譽上的懲罰。
當然,就如同民主本身有許多問題,例如混亂與騷動,維基內許多不實訊息也是必然存在。踩著這個點,大肆批評民主與維基,大概是年輕的民主危機吧。
#dailymrps #mrps20210310 #每日猜招 #維基百科 #民主 #自治 #民主危機 #假訊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272內容數
2021年,每天精選一句、一個概念、一個心得,連結你與我,連結過去與今天,一起猜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3月9日,No. 68,築夢者與大騙子 今天的每日猜招,選自這本書,描述創辦人Elizabeth Holms被譽為女版賈伯斯,為創立Theranos從史丹佛休學、到被逼宮下台的最後一刻說服董事會扭轉局勢開除反對派、最終東窗事發目前面臨民刑事訴訟(剛剛發現,美東時間的3月九日正要開庭,真是太巧了)
3月8日,No. 67,人機合一的未來 如昨天所說,今天的每日猜招又要偷懶了。 可惡,我很喜歡這句話啊!歡迎大家去看棋王卡斯帕洛夫的TED 演講,關於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合作未來願景。
3月7日,No. 66,舊筆記,新把戲——同義詞:危險與冒險 今天的每日猜招,是約莫十年前開始陸續存在Merriam Webster網路字典的同義詞筆記,未來應該每週日會上兩則同義詞的筆記。 即將離開電腦數日,又不想放棄中斷每日猜招的寫作,只好先略略帶過,下週日再解釋這十年筆記的故事。
3月6日,No. 65,隱私與監控的戰國時代(五) 言論自由與創造網路的26個字
3月5日,No. 64,人工智能與恐懼 今天的每日猜招,其實可以把醫師換成任何職業,而「電腦」指的是人工智能:任何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律師,都應該被取代、任何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廚師,都應該被取代、任何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老師,都應該被取代。
3月4日,No. 63,隱私與監控的戰國時代(四) 今天的每日猜招,引用的是今年二月Tim Cook 在「電腦、隱私與資料保護會議」(Computers, 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Conference)發表的一段話
3月9日,No. 68,築夢者與大騙子 今天的每日猜招,選自這本書,描述創辦人Elizabeth Holms被譽為女版賈伯斯,為創立Theranos從史丹佛休學、到被逼宮下台的最後一刻說服董事會扭轉局勢開除反對派、最終東窗事發目前面臨民刑事訴訟(剛剛發現,美東時間的3月九日正要開庭,真是太巧了)
3月8日,No. 67,人機合一的未來 如昨天所說,今天的每日猜招又要偷懶了。 可惡,我很喜歡這句話啊!歡迎大家去看棋王卡斯帕洛夫的TED 演講,關於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合作未來願景。
3月7日,No. 66,舊筆記,新把戲——同義詞:危險與冒險 今天的每日猜招,是約莫十年前開始陸續存在Merriam Webster網路字典的同義詞筆記,未來應該每週日會上兩則同義詞的筆記。 即將離開電腦數日,又不想放棄中斷每日猜招的寫作,只好先略略帶過,下週日再解釋這十年筆記的故事。
3月6日,No. 65,隱私與監控的戰國時代(五) 言論自由與創造網路的26個字
3月5日,No. 64,人工智能與恐懼 今天的每日猜招,其實可以把醫師換成任何職業,而「電腦」指的是人工智能:任何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律師,都應該被取代、任何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廚師,都應該被取代、任何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老師,都應該被取代。
3月4日,No. 63,隱私與監控的戰國時代(四) 今天的每日猜招,引用的是今年二月Tim Cook 在「電腦、隱私與資料保護會議」(Computers, 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Conference)發表的一段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近年來,日本地方選舉中「無投票當選」的現象愈發普遍,這種情況不僅引發對民主制度運作的質疑,也讓人開始思考地方政治的未來走向。無投票當選究竟是效率的體現,還是民主價值的流失?以下我們深入探討其背後原因與引發的爭議。    
Thumbnail
德國國會通過基民盟提出的「五項計畫」,要求政府收緊移民庇護政策,包括邊境控管、拘留非法移民及加強遣返。議案獲另類選擇黨及自民黨支持,引發爭議。
Thumbnail
科技執法會造成人民守法道德感的下降 隨著人工智慧(AI)的迅速發展,許多領域開始大幅應用科技來提升效率,法律執法領域也不例外。從交通管理的自動違規辨識,到刑事案件中預測再犯率的AI分析,科技執法似乎為社會帶來了更高效、公正的未來。然而,過度依賴AI執法卻可能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削弱公民的道德
Thumbnail
「給了選擇權,卻成了被責怪的對象?」 你是否在職場上為了讓團隊滿意,試著討好每個人,卻意外成為「背鍋俠」?決策時的「假民主」讓你疲於應對、壓力倍增。這篇文章將透過實際主管案例,深度剖析責任模糊的本質,告訴你如何做出堅定決策、擺脫討好型領導的困境,並用金句與實用解方,幫助你在關鍵時刻找回領導力!
近期,南韓總統尹錫悅引發國內外重大關注,他在2024年12月3日宣布戒嚴令,這是南韓自1980年光州事件以來首次實施戒嚴,也是自1987年南韓民主化後的首例。此次戒嚴的背景是國會反對黨持續否決政府法案、批評執政無效,並對尹錫悅提出彈劾動議,加上其支持率屢創新低,這些壓力使他祭出此極端措施以維持政局
  反過來說,在確定不得不給出答案的那個死線來臨之前,代議士們就應該一直討論,直到最接近共識為止。如果時間足夠充裕,甚至當共識出現後,仍應該繼續討論更好的解法或細節,來讓它盡可能地完善、盡可能地不讓任何人的權益受到這部法律的侵害、盡可能地減少未來需要再次調整的情況。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本文充斥贊同「毀憲亂政」之政治內容,敬請多加注意。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近年來,日本地方選舉中「無投票當選」的現象愈發普遍,這種情況不僅引發對民主制度運作的質疑,也讓人開始思考地方政治的未來走向。無投票當選究竟是效率的體現,還是民主價值的流失?以下我們深入探討其背後原因與引發的爭議。    
Thumbnail
德國國會通過基民盟提出的「五項計畫」,要求政府收緊移民庇護政策,包括邊境控管、拘留非法移民及加強遣返。議案獲另類選擇黨及自民黨支持,引發爭議。
Thumbnail
科技執法會造成人民守法道德感的下降 隨著人工智慧(AI)的迅速發展,許多領域開始大幅應用科技來提升效率,法律執法領域也不例外。從交通管理的自動違規辨識,到刑事案件中預測再犯率的AI分析,科技執法似乎為社會帶來了更高效、公正的未來。然而,過度依賴AI執法卻可能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削弱公民的道德
Thumbnail
「給了選擇權,卻成了被責怪的對象?」 你是否在職場上為了讓團隊滿意,試著討好每個人,卻意外成為「背鍋俠」?決策時的「假民主」讓你疲於應對、壓力倍增。這篇文章將透過實際主管案例,深度剖析責任模糊的本質,告訴你如何做出堅定決策、擺脫討好型領導的困境,並用金句與實用解方,幫助你在關鍵時刻找回領導力!
近期,南韓總統尹錫悅引發國內外重大關注,他在2024年12月3日宣布戒嚴令,這是南韓自1980年光州事件以來首次實施戒嚴,也是自1987年南韓民主化後的首例。此次戒嚴的背景是國會反對黨持續否決政府法案、批評執政無效,並對尹錫悅提出彈劾動議,加上其支持率屢創新低,這些壓力使他祭出此極端措施以維持政局
  反過來說,在確定不得不給出答案的那個死線來臨之前,代議士們就應該一直討論,直到最接近共識為止。如果時間足夠充裕,甚至當共識出現後,仍應該繼續討論更好的解法或細節,來讓它盡可能地完善、盡可能地不讓任何人的權益受到這部法律的侵害、盡可能地減少未來需要再次調整的情況。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本文充斥贊同「毀憲亂政」之政治內容,敬請多加注意。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