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成年開始,先不說是因為青少年的嘗鮮所以身邊的人開始喝很多酒或是有些人一喝就上癮,不知不覺間也喝了不少的酒呢!上大學後接觸到所謂“咖啡”後喝到的咖啡跟酒更是不計其數(大家也常說賣咖啡的櫃子裡其實放的都是酒,笑~)在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專業的人,不管是所謂的咖啡師、品評師、品酒師、侍酒師等等,在專業的部分都能介紹出該物品該要呈現給大家的方向,亦或是說出個人的見解讓與其他人分享學習,這些經歷我其實總結只得到了2個結論:
- 不管是咖啡、酒甚至是藝術品,時間久、接觸的多了其實慢慢的就會清楚自己的喜好(所謂的專業人士其實只是幫你找到你喜歡的事物的職業而已,他們的專業訓練只是為了盡量讓彼此的評判標準盡可能地接近,盡可能的客觀,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標的物。但是同一杯飲料不同的人喝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所以......)
- 為什麼我會說任何人都可以是品味師?因為任何人都有判斷、鑒賞力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喜歡或是不喜歡什麼,而那些所謂有品味或是有眼光的人我必須說白話點,其實指是他們很會抓大眾的喜好罷了(或是他們的喜好其實剛好就是符合大眾喜愛的)。
所以在外面的市場上撇開商業操作增加其附帶價值外,所謂的本價值也不過就是如此:一個有故事的畫家、創作過程的艱辛、作品的故事再加上名氣的大小甚至咖啡師、銷售人員的口才等等因素左右消費者、收藏家心目中的價格來提高利潤。但是回歸原本,你真的喜歡它嗎?還是被這些外在條件吸引了呢?
我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都是連鎖超商的冰櫃,每個人買的品項就是會不一樣,這就是判斷、選擇。其中有些人因為電視的廣告或是超商的促銷選擇,這就是商業操作影響。每個人都懂也會做好選擇去結帳,但是我想沒什麼人會說:“我不懂冰淇淋可以跟我說明一下嗎?”店家也不會跟你說“好的讓我跟您說明,它的香草口味是最推薦的因為全部都是從馬達加斯加進口的香草莢做出來的,香味非常濃郁。另外這個巧克力口味也非常推薦,從收成的可可豆開始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序做出來的滑順口感是會讓你難以忘懷的味道......。”
事實是,大家接觸多了都知道自己喜好,也因為價格的相對便宜增加了大家嘗試、接觸的機會,所以不需要知道材料怎麼做的、它們品牌怎麼起家的、製作的工序有多少......。而對於銷售者而言銷售額則是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肯定、對於作者的肯定。題外話,商業操作如果是作為提升形象我認為可行,但若是其商品、作品本質不佳,廣告打得再大也只不過是一閃即逝,終究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