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之我想: 個體在活動上所表現的狀況不一定是真的結果

2021/03/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個體在活動上所表現的狀況不一定是真的結果,例如:
個體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與情緒,或無法順利表達,問題有可能是
  1. 是記不住還是不想記⁉️
  2. 是記憶長度問題或本身動機⁉️
  3. 是不喜歡或不會⁉️
  4. 是動機還是聽覺接受問題⁉️
或還有其他可能性呢?像是: 為了瞭解存在的問題,自己會用不同方式評測與比較,以找出問題方向。
#圖片擺放在旋律鐘前的圖卡即是個例子,比較
1. 單一旋律鐘
2. 單一顏色圖卡
3. 單一動物
4. 單一交通工具
3與4是個體喜歡的物體
5. 旋律鐘前擺放動物
6. 旋律鐘前擺放交通工具
7. 旋律鐘前擺放交通工具
不管是特殊需求者或有學習困難者,總被誤會不乖、不專心或故意等,我們都需要多用不同角度思考、我們認為的答案就是答案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
蕭瑞玲音樂治療隨想
一位工作多年的小小音樂治療師,走過醫療,教育與社福不同系統。因為走過與觀察到不同層面的狀況下,一直想要把音樂與樂器活動更多元的融入不同理論構思目標性音樂活動,在互動過程中能有不同角度觀察、評估與蒐集資料,協助動作、認知、社會互動、情緒與行為、感官與感覺處理及溝通等領域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