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品牌,才會有五年以後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看到一篇來自於【外國倫看台灣】所寫的文章 我們台灣人把失敗的人都送去美國,內容說到因為這位台灣人,27年前在台灣因為功課不好,在補習班排到最後一名,而被同學說:「像你這種人,以後是社會的寄生蟲!」(當然心理師不會被人家這樣說)。而到了美國,卻發現與台灣的教育體制不一樣,可以在高中的時候,學習某些課程,讓自己知道是否在未來適合這個行業;沒打過網球的他,卻在學期末拿到了最佳進步獎;因為曾經考過電腦證照和在NASA的實習經驗,經過一番努力在三年後成為以前同事的長官,原本懷疑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的他,沒想到還得了部門的最佳員工獎。幫朋友介紹工作,幫朋友修改履歷表, 同輩的朋友會問他是如何找工作,如何買房子,如何挑選租客。這些在台灣的時候,不可能想像到會做的事情,他在美國的這幾十年都在做了。後來他們兄妹倆,也都在美國置產,甚至妹妹還成為公司的總經理。
多年在機構中或是在醫院裡,往往會養成某些框架的思維,就像【外國倫看台灣】作者過去小時候在台灣的想法,我們常常會養成覺得自己只是nobody (不可否認當然還是有人覺得自己是somebody,這些人可以不需要再看下去),便就這樣nobody一直下去。
圖片|來源
有這樣想法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我們不知道外頭有甚麼比裡面更精采的,可能更有趣的,值得我們投入更多時間和心血,讓我們更有熱情的事情。另一方面,會擔心自己未來的生活的收入是否足以負擔目前的花費。
其實,有這些擔憂無可厚非,反而要鼓勵這些有危機意識的心理師,因為你已經開始起心動念地想到這些可能的遭遇,你會比別人更努力地找出自己可能的路,你會為了這個原因學習更多未來需要的技術和能力,閱讀更多相關的書籍。這些在『品牌』這條路上,只會增加更多武器,讓你拓展更多的戰場,甚至讓你樹立起更高的護城河 ( 護城河意指讓別人學走你的這條路更加困難,由你所建造出來的人工藩籬,而且不斷地繼續升高)。
套一句作者的話,【因為美國,才有今天】。試著轉換一下立場,想像一下,五年以後你可以對自己說,『因為有了品牌,才有今天的你』。也再想像一下,五年以後你想要甚麼樣的生活,現在開始走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心理師剛進入職場時,腦中有的便是書上的內容,完全按照書上寫到的作事情,有如第一幕員工扮演消費者所作的所有的事情和里中課長在超商紀錄商品,擔心會落了那些重要的資訊或資料(當然事後還是會有分析),所以會把所有的資訊完全的登錄,有時還會深怕自己少問了什麼問題,因為書上寫說要問這些內容...
過去我只知道,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不需要多學些甚麼! (但現在覺得這樣的想法卻很不值得)。在醫院、機構中的心理師多數還是以培養自己的職能為導向,多去參加工作坊,學習多一點或是某些治療法更深的專研,以便能夠處理自己的個案,這是為自己打好底子的一種方式;然而出了機構醫院,專門一種技術在因應社會潮流
然而,中間的過程與學習到的只能自己使用嗎?不只如此,這些過程與學習,實際上也可以拿來成為課程,也就是『知識變現』,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市場上,有許多跟我們一樣想要增進這方面能力的人,卻沒有人可以提供,然而,在我們學習的路上,這些歷程便是我們可以提供的,所以這些經歷便可以拿來變現。
做品牌的時候,也希望依樣畫葫蘆的方法,期待能跟他有一樣的成績。然而,在產品研究上發現,往往第二名都只能遠望第一名的車尾燈,原因在於第一名早已把客群收編在自己的產品之下。第二名若要競爭,在相同的產品之下,如果沒有特別的作為勢必只能吃剩下的市場。 資深的社區心理師早已把市場佔據,無論是靠口碑,論技術.
在心理師的工作中,許多隱性知識,譬如"心流"、"觀察"、"感覺"、"情緒"等,不容易透過口述得以言傳,如何透過「工作經驗萃取」得以將這些能力教給後進,便是重要的一個方法。
本書的作者會說明、解釋的流程、步驟或方法。這部分往往是屬於書本作者的經驗精華。當我們透過主題式閱讀,就可以把不同書中所講述的流程、步驟、方法萃取出來,甚至進行分析、並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在書本與實務中的知識萃取另一個差異便在於找出方法與步驟...
當心理師剛進入職場時,腦中有的便是書上的內容,完全按照書上寫到的作事情,有如第一幕員工扮演消費者所作的所有的事情和里中課長在超商紀錄商品,擔心會落了那些重要的資訊或資料(當然事後還是會有分析),所以會把所有的資訊完全的登錄,有時還會深怕自己少問了什麼問題,因為書上寫說要問這些內容...
過去我只知道,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不需要多學些甚麼! (但現在覺得這樣的想法卻很不值得)。在醫院、機構中的心理師多數還是以培養自己的職能為導向,多去參加工作坊,學習多一點或是某些治療法更深的專研,以便能夠處理自己的個案,這是為自己打好底子的一種方式;然而出了機構醫院,專門一種技術在因應社會潮流
然而,中間的過程與學習到的只能自己使用嗎?不只如此,這些過程與學習,實際上也可以拿來成為課程,也就是『知識變現』,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市場上,有許多跟我們一樣想要增進這方面能力的人,卻沒有人可以提供,然而,在我們學習的路上,這些歷程便是我們可以提供的,所以這些經歷便可以拿來變現。
做品牌的時候,也希望依樣畫葫蘆的方法,期待能跟他有一樣的成績。然而,在產品研究上發現,往往第二名都只能遠望第一名的車尾燈,原因在於第一名早已把客群收編在自己的產品之下。第二名若要競爭,在相同的產品之下,如果沒有特別的作為勢必只能吃剩下的市場。 資深的社區心理師早已把市場佔據,無論是靠口碑,論技術.
在心理師的工作中,許多隱性知識,譬如"心流"、"觀察"、"感覺"、"情緒"等,不容易透過口述得以言傳,如何透過「工作經驗萃取」得以將這些能力教給後進,便是重要的一個方法。
本書的作者會說明、解釋的流程、步驟或方法。這部分往往是屬於書本作者的經驗精華。當我們透過主題式閱讀,就可以把不同書中所講述的流程、步驟、方法萃取出來,甚至進行分析、並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在書本與實務中的知識萃取另一個差異便在於找出方法與步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昨天在視頻上,聽到台大歷史系教授的一句話,蠻有深意的。 他在批評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件事,他的意思是,何必去管別人有沒有看見你,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去看這個世界!別人有千百種理由可以忽視你,畢竟主動權在他,但是我們有沒有資格去忽視任何人呢? 剛創業的時候,有些客戶的道德觀是我無法接受的,但是為了生意,還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昨天在視頻上,聽到台大歷史系教授的一句話,蠻有深意的。 他在批評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件事,他的意思是,何必去管別人有沒有看見你,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去看這個世界!別人有千百種理由可以忽視你,畢竟主動權在他,但是我們有沒有資格去忽視任何人呢? 剛創業的時候,有些客戶的道德觀是我無法接受的,但是為了生意,還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