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時光是珍貴的琥珀。照顧孩子的情緒,需要的不是只有稱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hoto by Pexels

photo by Pexels


#親子時光是珍貴的琥珀

  

和父親不同。母親對於自己從女孩一夜之間蛻變成新生命的主要照顧者,又被賦予了神聖的稱號「媽媽」,很難不去忽視在這個角色裡許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整個社會都會看著你如何「育」兒,看著你如何做個「稱職」的媽媽。

  

即便你並不是在育兒的細節上斤斤計算著多一點或少一點,但只要你是孩子的媽媽,那條隨著孩子一起長出來的神經,就是不斷地會敲響你的警報而大響,時刻無法放鬆。

  

不過要求完美如硬要套在親子之間絕對是行不通的,光想著「完美」二字即代表不容出錯,還有高規格的自律,雖然對於個人的自我成長與實現或許和成功是畫上等號的,但在親子之間,這似乎是個值得關懷的問題。

  

不只我,很多人在成為媽媽後,有時會忘了自己,也可能是已過了一定要怎麼做的那個年紀?但絕對不會忘了孩子的一切,甚至是孩子出生那一日,我依然記得兒子剛日出時,天空被渲染成一片粉紅色的清晨、像是祝賀聲不斷的鳥鳴與我感動眼淚。不過,爸爸一定是「蛤?」然後努力回想那天他也很努力的陪產。

  

新生命誔生的喜悅,在父母的心中就是二種喜悅,這也是無法改變的,畢竟經歷分娩之痛的是媽媽,對於孩子是有著更特別的情感,而那份情感很難被其它取代,且身為媽媽也如同新生兒一樣脆弱、一樣需要被同理和關懷。

  

可是這個細節卻不被社會承認,因為剛成為媽媽,你就是媽媽,為母則強是你的本份,脆弱這件事是不可以發生在你身上的,如果有,你就是不稱職的媽媽。這也是為何我之前會在文章中提到「#身為母親天生就是要承擔很多責難的。」

  

女性在成為母親是一瞬間的事,那些事先備好育兒用品的不算是心理上的準備,但只要孩子一出生,你就必定要成為「完美」的母親。

  

比方換尿布、餵奶和觀察孩子的心情,這些都是孩子一出生就必須接觸學習的事,但所有人的眼光都在告訴你——你怎麼沒黏好尿布,寶寶怎麼喝不完,是不是時間沒抓好、你的頭髮要綁好、項鍊不要戴、不要做美甲、你餵母乳不要亂吃、孩子怎麼會受傷....等等。

  

所有的人都說那是關心,但只有身為母親的你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也是為何你感受不到初為人母的幸福是持續增加的,反而被疲勞轟炸得更加挫折。

  

而有趣的是,這些社會眼光只會偏心地朝向媽媽,並不會平等地也朝著爸爸,甚至我知道有些爸爸,或是已成為母親的女性,是會以這樣的眼光來批判媽媽的。

  

總之,媽媽比在公司上司的上班族,還要有更多不成文的要求需要遵守,這在無形之中也讓媽媽將之內化成「身為媽媽就該如此」的能力,於是不用一代傳一代,只要一個媽媽接著一個媽媽,這些本來是不成文的要求竟變成了「媽媽準則」在育兒的文化裡流傳著。

  

待孩子再長大了些,在吃喝拉撒睡不再是最主要的生活重心後,照顧孩子的等級就直接升等為孩子的品格和情緒。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為什麼在學校會不乖?孩子怎麼那麼瘦小,要煮營養點...等等,除了自己對孩子的困惑已讓自己夠惶惑不安了,但這個社會不會放過媽媽,反而會聯合起來期待你給出個什麼答案,讓媽媽精疲力量,有苦也不知向誰傾。

  

因為無論是社會或是社團裡也都充斥著「媽媽你應該怎麼做」的文章,然後偶爾會出理同溫層的文章讓媽媽取暖,但似乎僅此而已。不過其實媽媽們真的不需要如此,因為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了解,你需要的是理解自己和調整自己的步調。

  

以前,我聽人說孩子長大了就好了,不!孩子長大了才沒有好了,也沒有總算輕鬆這回事。孩子長大了才更需要我們,因為孩子的生理需求變成了生理需求,是更需要大人的同理和理解的。而這裡說的大人並不是只有父母,還有師長。

  

養育孩子不是短短幾年就能解決的,老實說它是一場長達二十年以上的時光,我形容 #親子時光是珍貴的琥珀,但我們往往忽略這樣漫長的時光,需要的不是在一開始就全力衝刺,而是要以更長遠、更柔軟的心和眼光去看待,也調整自己的節奏。

  

「媽媽」是個高度需要研究的物種,也許是社會的期待,讓「媽媽」很難鬆懈,進而導致走向完美主義的媽媽,而在這樣氛圍下,許多還找不到真相的表象,就變成了是真理。

  

因此,不知怎麼地只要一成為媽媽,我們的思路就變得越來越狹隘,也容易批判自己,但是你知道嗎?不論是孩子的或是媽媽的人生,都是一樣重要的,因為只有媽媽能夠放下執著的完美主義,孩子才有機會活出內在寬闊的人生。

  

你和我一定聽過「知識就是力量」,但這句話在親子、師生關係中不那麼完全正確,因為與孩子的相處之間,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而知識育兒,也沒有錯,只是不論是哪一種過與不及,通常會變成硬綁綁的教條,拉開與孩子的距離。

  

孩子的好與不好,通常媽媽會自動納入是自己的成敗,我覺得你完全沒有必要去責怪自己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你是母親,而身為母親,很自然會有這樣的想法產生。

  

只是我們要如何更有彈性自由切換「自我」、「母親」之間的角色,才不會因此被打擊自信心而萎縮自己。而「彈性」需要慢慢養成。

  

我記得佛洛伊德曾說過「正常人」也是帶點強迫傾向、歇斯底里和偏執的,所以正常人並非永遠都在平穩的河流之中不會遇見驚濤駭浪。與其我們拼命追求凡事要做到精準,不如放下執著去看見那些被隱藏住的真正想法。

  

而榮格也強調在個體化的過程中,#陰影即是我們否定的人格,但只要是人,我們都有這個陰影,榮格曾說:「要盡量將自身和我們避諱不談的陰影達成和解才能不被陰影籠罩。」

  

在意他人眼光而嚴格要求自己是完美母親的你,在任何事情上要力求完美,也確實做的讓人無可挑剔,但我相信無論是你與自己或和他人之間,必定存在某種衡突。

  

我所指的衝突並不一定是吵架,而是相處上或心靈上的交流,讓你感到痛苦不堪或挫折無力,只是礙於「完美」,你傾向全然接受,然後說服自己。

  

為何我只談論媽媽?明明爸爸也是孩子重要的人,但就如同我之前說的,孩子對於情感也有不同的需求,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只想找媽媽,媽媽就是必須承擔的多很多,完全無法以量計量。

  

媽媽的情緒和感受,會原封不動地傳達給孩子感受,與其在完美的步驟中要避免出錯,不如就放慢「媽媽」的步調,讓「自我」有更充足的心理空間去休息和準備。

  

偶爾接受亂中且無序的視野空間,也是一種屬於媽媽的心靈藝術時光,同樣要花時間整理,不如將時間變成是你和孩子最喜歡的樣子。

  

  

  

  

。。。

昨晚被抓來住院治療了,現在發燒不適中,只能寫作抒發痛苦......,所以這幾天,有可能會頻繁發文,請接受我任性的要求吧!

  



  


  

photo by Pexels




歡迎你贊助與支持我的文字書寫。感謝你的停留與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或追蹤、分享喔!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的沙龍
23會員
70內容數
慢下來,才能看見與理解孩子,而我們也能在「慢」裡找回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育兒的困境不難解,只要放棄完美主義」 和父親不同。母親對於自己從女孩一夜之間蛻變成某個新生命的主要照顧者,又被賦予了神聖的稱號「媽媽」,很難不去忽視在這個角色裡許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整個社會都會看著你如何「育」兒,看著你如何做個「稱職」的媽媽。    即便你並不是在育兒的細節上斤斤計算著
Thumbnail
「育兒的困境不難解,只要放棄完美主義」 和父親不同。母親對於自己從女孩一夜之間蛻變成某個新生命的主要照顧者,又被賦予了神聖的稱號「媽媽」,很難不去忽視在這個角色裡許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整個社會都會看著你如何「育」兒,看著你如何做個「稱職」的媽媽。    即便你並不是在育兒的細節上斤斤計算著
Thumbnail
以前還沒有當媽媽的時候 覺得媽媽這個角色似乎深具挑戰,甚至想嘗試 直到當了媽媽以後 漸漸發現 這個角色 除了是各種訓練的綜合 也真的是會拓展自己許多的境界! 從懷孕的那刻起 我的生命就開始有了改變 從零開始 一步步學習直到如今 即使睡眠不足 身心狀態也不斷改變中 看見孩子從肚
Thumbnail
以前還沒有當媽媽的時候 覺得媽媽這個角色似乎深具挑戰,甚至想嘗試 直到當了媽媽以後 漸漸發現 這個角色 除了是各種訓練的綜合 也真的是會拓展自己許多的境界! 從懷孕的那刻起 我的生命就開始有了改變 從零開始 一步步學習直到如今 即使睡眠不足 身心狀態也不斷改變中 看見孩子從肚
Thumbnail
如果有一位女性的結婚的對象是挑媽媽喜歡的,需要呵護的時候仍渴望媽媽輕撫自己的頭,甚至希望媽媽是第一個看見自己孩子出生的人,這種凡事以媽媽為主的女兒,是美麗家庭的其中一個幸福角色,抑或是無法脫離母親羽翼之下的悲慘人物? 為何母女關係良好很可能招致不幸?我想原因就在於彼此之間的愛必須是要沒有條件的
Thumbnail
如果有一位女性的結婚的對象是挑媽媽喜歡的,需要呵護的時候仍渴望媽媽輕撫自己的頭,甚至希望媽媽是第一個看見自己孩子出生的人,這種凡事以媽媽為主的女兒,是美麗家庭的其中一個幸福角色,抑或是無法脫離母親羽翼之下的悲慘人物? 為何母女關係良好很可能招致不幸?我想原因就在於彼此之間的愛必須是要沒有條件的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一場場抓周慶典,都是以孩子為焦點的祈福儀式,也是為這不容易的育兒第一年做慶祝,可是爸爸與媽媽的角色呢?他們不也是剛滿周歲的爸爸與媽媽嗎?尤其身為母親,太明白從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起,女人是全身心靈的大改版,於是我決定,我要為這些媽媽做些什麼才行。
Thumbnail
一場場抓周慶典,都是以孩子為焦點的祈福儀式,也是為這不容易的育兒第一年做慶祝,可是爸爸與媽媽的角色呢?他們不也是剛滿周歲的爸爸與媽媽嗎?尤其身為母親,太明白從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起,女人是全身心靈的大改版,於是我決定,我要為這些媽媽做些什麼才行。
Thumbnail
想到「母親」 那就是個既優雅又有愛的形象 。 7年前頭一次躺在產房 把雙腳打開任人處置的那一刻 才知道,優雅有愛 其實是用看似高貴實則廉價的尊嚴換來的。 順利產子後, 我以為人生中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結果出了月中、 帶著軟嫩的嬰兒回到家後才知道, 天真可愛的孩子, 是「媽媽人生」的考驗。 育兒的日子
Thumbnail
想到「母親」 那就是個既優雅又有愛的形象 。 7年前頭一次躺在產房 把雙腳打開任人處置的那一刻 才知道,優雅有愛 其實是用看似高貴實則廉價的尊嚴換來的。 順利產子後, 我以為人生中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結果出了月中、 帶著軟嫩的嬰兒回到家後才知道, 天真可愛的孩子, 是「媽媽人生」的考驗。 育兒的日子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