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新鮮人,你還存著學生心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朋友的孩子來找我聊:即將畢業,進入職場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可以讓自己可以順利一點。

職場文化,是學校沒有教的事,許多大學生一進入職場,適應不良的人越來越多,成了「職場快閃族」。拿著學生時代的行事作風到職場,你想不陣亡都很難啊!

一、停看聽

大學的生活多采多姿,自由度也高,學校教育也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入職場也以為勇於表達是一種表現的機會,殊不知誤踩了地雷,最後還不知道原因為何。

我建議初入職場先做到「停看聽」,觀察、了解該企業的文化、制度、同事的特質與作風,如果期間有些疑問或想法,最好先私下詢問資深同事,瞭解原因後再決定要不要提出異議。另外多聽、少批評、少質疑、少八卦,都是職場新人要格外注意的事。

二、學校翹課、職場滾蛋

大學四年的生活是挺自由的,學業只要求60分低空飛過,老師們也不會去要求你,甚至許多大學生之間流行一句話「沒翹過課就不像大學生」,翹課的原因千奇百怪,我就曾在某所大學兼任一門課,一位學生第一節下課後問我說,老師我等一下能先走嗎?因為打工的店裡有些事需要處理(原來現在的學生事業做的真大),電動打太晚,老師講課很無聊,搞社團……都可以成為翹課的理由,反正只要不點名、考試前借到筆記,考試 All Pass 也行了。

不好意思,職場的考試是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除了工作本身外,直屬主管、同事、客戶對你的評價也很重要,從專業表現、服務態度到人際關係,每個面向都會影響到你整體的考績。如果身為職場新鮮人的你誤以為績效考核制度只是做做樣子,像學校考試一樣,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現在不少企業都有考核機制,甚者最後的3%~5%,都成為了淘汰的對象。

除此我還看過不少帶著學生作風的職場新人,請假不依規定事前請,用 Line 直接告訴主管要請假的事,甚者還有用 Line 辭職的。

因此,新鮮人進入職場,就請忘記在學校的作風吧,盡早融入企業的文化,以免落入淘汰的窘境。

三、吃虧當進補

學校生活你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但職場是一個團隊,除了自己負責的工作,還需要倚賴眾人一起完成,在職場免不了有許多的臨時狀況需要協助或支援,有許多新人心裡免不了嘀咕這又不是我份內事;就算接了也像在學校做作業一樣,搜尋、複製、貼上,草草了事,甚至還叫不動。

對新鮮人來說,臨時任務其實是多學一項能力的機會。我曾帶過一些優秀的新人,很認真的處理臨時任務,期間還會與我討論方案。

其實職場是另一個永不畢業的社會大學,如果你能把它當作是一種輔修的心態,相信假以時日,你會超越與你同時期進入職場的同輩,甚至前輩。

四、別白目,顧好職場倫理

現在的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師長通常不太會擺出架子,為了跟學生打成一片,有些大學生也會跟老師會針對研討內容提出挑戰。

不過在職場中不是每個主管都可以跟你打成一片,甚至有那個雅量接受你當眾質疑他,所以職場新人最好一開始還是收斂點,在不瞭解主管的個性與容忍度之前,隨便放砲的風險極高。

五、在職場沒有挑工作的權利

職場中誰不想挑輕鬆一點的工作呢?不過任何的工作都會有繁瑣的一面,對於工作,主管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考量與盤算,職場新人如果願意以開放的心接受各種任務,短期看來好像吃了悶虧,但長遠來看,因為能見度的增長,反而拓寬了自己的路。

相反地,那些愛抱怨、對工作挑三揀四的人,將會沒有主管敢找他合作。相對地,就算有升遷機會,主管對他的工作表現一點印象都沒有,想要升遷將會是難上加難。
這讓我想到在美國打職棒的紅襪隊林子偉,林子偉站過二壘、三壘、游擊、外野,甚至蹲捕,為什麼,因為他好用

六、萬丈高樓平地起,學功夫都從學蹲馬步開始

我曾在公司遇到一位職場新人抱怨說「我主管要我整理一堆通訊錄及寄發 DM,這給工讀生做就好啦。

是啊,這些瑣事是可以交給工讀生做,但這些事可磨練你的專注度與細心度,甚至讓自己思考出更棒的方式與流程。

新人自認為可以跳過這些瑣事,直接處理更進階的工作任務,但事實卻告訴我們,最好的經驗值就是做中學,一步一腳印的築起根基。

我曾因為新人向我反映過太大才小用,為了讓他明白,我刻意交付新人一項專案,結果他等到接下專案才發現本身歷練不足,專案進度及內容都出了問題。

職場上很少工作是像學校寫報告一樣,可以用書本上所學的照本宣科,甚至複製貼上直接套用。

總之,職場要學的事情太多了,多一些虛心,多一分心眼,相信終有媳婦熬成婆的一天,您說是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羽哥的職場充電站
11會員
17內容數
一個喜愛攝影的職場歐爸,不愛教條及框架,喜歡從生活及職場細微的觀察、去體驗生活的價值。 公部門、校園講座、企業內訓聯絡:chenyu777@gmail.com周宸羽
2024/02/23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2024/02/23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2023/03/15
近期幫一群大學生上課,其中一部分是了解自己、職涯及創業的認識,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許,現在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幾乎都可以上,加上在就讀高中時得到的一些資訊、以為大學就是玩四年。 這四年看似精彩的生活,你真的有得到什麼或是學到什麼
Thumbnail
2023/03/15
近期幫一群大學生上課,其中一部分是了解自己、職涯及創業的認識,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許,現在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幾乎都可以上,加上在就讀高中時得到的一些資訊、以為大學就是玩四年。 這四年看似精彩的生活,你真的有得到什麼或是學到什麼
Thumbnail
2023/03/03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2023/03/03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常說:「不要把學校的習慣帶到職場中。」但如果反過來想,是不是可以在學校的時候就建立起大人成熟的思維,這樣就可以避免用跌跌撞撞的方式來度過學生這個時期。其實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所有不公平的事情、貧富差距、外貌等等全部都會影響你在學校的生活。 在學校的時候,應該就是分組報告的時候會跟別人合作吧,應該總
Thumbnail
我常說:「不要把學校的習慣帶到職場中。」但如果反過來想,是不是可以在學校的時候就建立起大人成熟的思維,這樣就可以避免用跌跌撞撞的方式來度過學生這個時期。其實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所有不公平的事情、貧富差距、外貌等等全部都會影響你在學校的生活。 在學校的時候,應該就是分組報告的時候會跟別人合作吧,應該總
Thumbnail
我有時候覺得 職場的生活跟學生時期的模式 是截然不同 但其實就是不同 也不用覺得奇怪 學生讀書是家長付錢給學校 上班族是老闆付錢給自己 職場的真相 就是 一場戰爭 對手就是自己 不會是同事或是AI 因為早在AI取代工作之前 我們會知道 知道AI會取代自己工作的位置 好像 很沉重 但工作這樣朝九晚五的
Thumbnail
我有時候覺得 職場的生活跟學生時期的模式 是截然不同 但其實就是不同 也不用覺得奇怪 學生讀書是家長付錢給學校 上班族是老闆付錢給自己 職場的真相 就是 一場戰爭 對手就是自己 不會是同事或是AI 因為早在AI取代工作之前 我們會知道 知道AI會取代自己工作的位置 好像 很沉重 但工作這樣朝九晚五的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台北女子圖鑑》林怡姍的面試踩了哪些雷?分享後收到了一則很有意思的網友留言, 大意是社會對新鮮人的標準越來越嚴苛了, 在學生時代就得開始思考職涯, 還要實習、懂得收集一些數據成效等, 他覺得之後學生只會(被要求)做越來越多事, 而不是真正能有思考上的自由。因此這篇文章不談求職技巧, 我想分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台北女子圖鑑》林怡姍的面試踩了哪些雷?分享後收到了一則很有意思的網友留言, 大意是社會對新鮮人的標準越來越嚴苛了, 在學生時代就得開始思考職涯, 還要實習、懂得收集一些數據成效等, 他覺得之後學生只會(被要求)做越來越多事, 而不是真正能有思考上的自由。因此這篇文章不談求職技巧, 我想分
Thumbnail
等要進入職場才開始準備?勢必是錯誤的。 等到時候再準備,容易「輸在起跑點」,起跑點可能剛進公司就被上司與同事打壓覺得你沒有實力、難登大雅之堂,更慘的情況是連還沒開始面試,履歷就被刷掉了。 職場與學校的差別 得知終點其實是看得到的,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會得到! 證明是一個過程 職場處事觀念:「停看聽」
Thumbnail
等要進入職場才開始準備?勢必是錯誤的。 等到時候再準備,容易「輸在起跑點」,起跑點可能剛進公司就被上司與同事打壓覺得你沒有實力、難登大雅之堂,更慘的情況是連還沒開始面試,履歷就被刷掉了。 職場與學校的差別 得知終點其實是看得到的,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會得到! 證明是一個過程 職場處事觀念:「停看聽」
Thumbnail
朋友的孩子來找我聊:即將畢業,進入職場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可以讓自己可以順利一點。 職場文化,是學校沒有教的事,許多大學生一進入職場,適應不良的人越來越多,成了「職場快閃族」。拿著學生時代的行事作風到職場,你想不陣亡都很難啊!
Thumbnail
朋友的孩子來找我聊:即將畢業,進入職場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可以讓自己可以順利一點。 職場文化,是學校沒有教的事,許多大學生一進入職場,適應不良的人越來越多,成了「職場快閃族」。拿著學生時代的行事作風到職場,你想不陣亡都很難啊!
Thumbnail
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已經一年半,告別工讀生身分,有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又因為生涯規劃考量,捨棄安逸的工作,轉身投奔下一個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也許會每天痛哭流涕,但不趁年輕好好拚一下,我會為我的青春可惜,而在這一年中學習到很多正向價值觀,還有職場的眉眉角角,也許不盡完善,但對初入社會的朋友也許是良帖
Thumbnail
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已經一年半,告別工讀生身分,有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又因為生涯規劃考量,捨棄安逸的工作,轉身投奔下一個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也許會每天痛哭流涕,但不趁年輕好好拚一下,我會為我的青春可惜,而在這一年中學習到很多正向價值觀,還有職場的眉眉角角,也許不盡完善,但對初入社會的朋友也許是良帖
Thumbnail
職場與學校是大不相同的。 職場和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再也沒有人會理你、會管你,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爭取,交際圈也一樣。 今天主要講畢業前後需要做哪些轉變。
Thumbnail
職場與學校是大不相同的。 職場和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再也沒有人會理你、會管你,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爭取,交際圈也一樣。 今天主要講畢業前後需要做哪些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