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不是我,那是誰?職場新鮮人不翻船求生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又接近畢業生邁入職場的時間,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除了學生就學的狀況多少受到影響之外,隨著景氣緊縮,市場需求不明的狀況下,許多企業紛紛縮減原來要招聘的員額或是乾脆停招,讓今年即將畢業的職場新鮮人面臨了更嚴峻的求職挑戰。
當然,要邁入職場被視為專業人士看待,再怎麼說都是令人開心的事情。許多在學校成績優異、社團經歷漂亮的畢業生,更是摩拳擦掌希望能夠在工作上好好表現。在用對的那隻腳踏入職場前,或許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有可能會因為什麼原因離開職場?除了企業文化不如想像、工時太長、工作內容與期待不符,或許很常聽到的還有一個是覺得自己被虧待或不被重用?
如果我們試著回顧自己人生每個階段的菜鳥時期,無論是剛進入新的學校、新的年級、新的科系或新的環境,幸運的話,我們可以很快摸索出當下環境的生存之道(明示、暗示的規則),建立說得上話甚至可提供具體建議的人脈,甚至是開始做出些自己的代表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或對團體產生貢獻)。如果萬一不幸,讀的科系沒興趣、對社團活動興趣缺缺,也沒交到幾個說得上話的朋友,摸摸鼻子即便混到畢業,只要拿得到學位證書,也沒人會過問你的過去。
但進入職場,當自己的表現就是用金錢衡量的等式時,不免想要一直去試探自己身上的標價,是不是真的符合自己認為的價值?職場沒有既定的課表,也沒有人會告訴你修完這個學分,你就可以進入下個關卡。更多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你看著前輩或身邊的同事在公司混得如何,默默地去揣摩自己該累積的技能、經驗,也盤點自己缺少的部分。
對於公司來說,訓練新人需要一些沈沒成本,特別是針對剛出社會志趣不明顯,也不確定會在公司待多久的新鮮人更是。如果幸運的公司有體系完整的教育訓練,還有明訂的訓練時期,新人可以減少一些自己學習碰撞的學習成本。但如果是老師傅帶著學,師傅有時間能教多少,新人能吸收多少,真的就看個人運氣和功力了。
碰到沒人教或者是被指派團隊內最吃力不討好事情的人,也是最有可能萌生離職念頭的人。無論是幫忙打電話、影印、跑腿、訂便當,或是聯繫廠商還是做報表,看來平凡無奇卻一直重複的事情,往往會讓許多職場新鮮人萌生不如求去的念頭。
職場上也多的勵志文章,鼓勵頭腦裡不時冒出自己在打雜想法的新鮮人,多去探究自己手邊的雜事,在整個公司的業務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例如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答案很有可能是「以前就是這樣做」、「因為前輩沒空做」、「做這件事情太花時間沒人想做」,或是「這是必要但花時間的工作」、「我們都是這樣訓練新人熟悉業務」等等。
或許,我們也可以多問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是我做這件事?」這時候的答案可能就很多元了,最直觀的可能是「你最菜跟時間最便宜」、「新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或「這是給你的訓練」。我們也可以試想另一個問題,「如果不是我,這件事會是誰來做?」、「其他人比我多會了什麼,他們現在在做什麼事,所以才不用做這件事呢?
後面的問題,反而能夠清楚地指引現實跟可努力目標的差距。無論是看得到的業績目標、成交比例、議價能力、簡報能力,或是相對隱形的人脈網絡、對於事件與政治判斷的敏感度與向上或平行管理能力。找到那些背在前輩身上的勳章或關鍵字,試著往那個目標更靠近一點,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一點(讓公司覺得讓你做雜事是浪費錢),或許可以讓職涯路上更有方向感,也可以從更客觀的視角,檢核自己達到的小小里程碑,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Photo by Vasily Koloda on Unsplash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在Netflix上看到了《百樣人生》(100 Humans)的實驗節目,每一集都會針對特定主題如「吸引力」、「人生黃金時期」、「性別」、「偏見」等,邀請100位來自美國各地、各種族裔與社經背景的人參與實驗,以驗證某些假設是否為真。 
大智從小天資聰穎、數理能力過人,沒考過前三名的次數,10隻手指頭都數的出來,他也一路從數理資優班進入了頂大就讀。畢業後頂著優異畢業成績和名校光環,進入了科技業屬一屬二的本土大公司的業務部門。進入公司快三個月,他卻總是覺得在職場有種施展不開的感覺,特別是跟主管的溝通上,好像隔了層氣密窗一樣...
無論是「成長思維」或是「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等概念,強調定義人生成就往往不是取決於當下的成果,而是如何持續學習、持續進步,就像是專業運動員一樣,沒有人會滿足於當下的勝利,往往是持續累積、持續挑戰。但除了找到好的教練之外,我們還需要的是足夠的「受教力」(Coachability)...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的關係,有許多公司不是延後開工,就是發佈員工可先在家工作的通知,特別是在科技業更是常見的狀況。 遠距辦公可行嗎?你在意的是什麼,老闆在意的又是什麼?
繼上一篇談到撰寫履歷常見的一些基礎題,這次來談談比較被問到的問題,跟一些求職的思維釐清,也非常歡迎有相關經驗的朋友給予回饋。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一定要有管理經驗才能持續維持職場競爭力?面試官問有沒有「管理」、「帶領」人的經驗,到底是想要問什麼呢?
最近在Netflix上看到了《百樣人生》(100 Humans)的實驗節目,每一集都會針對特定主題如「吸引力」、「人生黃金時期」、「性別」、「偏見」等,邀請100位來自美國各地、各種族裔與社經背景的人參與實驗,以驗證某些假設是否為真。 
大智從小天資聰穎、數理能力過人,沒考過前三名的次數,10隻手指頭都數的出來,他也一路從數理資優班進入了頂大就讀。畢業後頂著優異畢業成績和名校光環,進入了科技業屬一屬二的本土大公司的業務部門。進入公司快三個月,他卻總是覺得在職場有種施展不開的感覺,特別是跟主管的溝通上,好像隔了層氣密窗一樣...
無論是「成長思維」或是「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等概念,強調定義人生成就往往不是取決於當下的成果,而是如何持續學習、持續進步,就像是專業運動員一樣,沒有人會滿足於當下的勝利,往往是持續累積、持續挑戰。但除了找到好的教練之外,我們還需要的是足夠的「受教力」(Coachability)...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的關係,有許多公司不是延後開工,就是發佈員工可先在家工作的通知,特別是在科技業更是常見的狀況。 遠距辦公可行嗎?你在意的是什麼,老闆在意的又是什麼?
繼上一篇談到撰寫履歷常見的一些基礎題,這次來談談比較被問到的問題,跟一些求職的思維釐清,也非常歡迎有相關經驗的朋友給予回饋。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一定要有管理經驗才能持續維持職場競爭力?面試官問有沒有「管理」、「帶領」人的經驗,到底是想要問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在職場上,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並不存在「沒有了誰活不下去」的。 做一份工作,年資久也好;崗位是核心也好;職位只有一個也好,但絕不代表沒有人可以取替你。 我遇過一些年輕人,有一個是去年的暑期實習生,其實做事就不過一般,在快將完結時竟然「認為」我們公司很想要他留下,自己走到人事部門說可以轉兼職.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職場新鮮人面對從學校到職場的轉變時,可能會出現不適應和迷茫的情況。本文介紹了三個職場新人常犯的禁忌,包括事情先後順序分不清、不懂團隊合作、只表現自己不懂傾聽。並提供了相應的職場案例分享和應對解法。最後,鼓勵新人們不斷學習和成長,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分享瞭如何從應屆生進軍職場的關鍵之處,以及在職場中取得成功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畢業後,許多人無法立即找到工作,這段待業期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和焦慮。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那些正在尋找工作的畢業生,包括開放探索機會、尋求幫助、充電時間、展現熱忱等。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時刻調整和嘗試新機會。
Thumbnail
跨入2024年後陸續接到不少應屆畢業生提出的諮詢需求。從討論中我發現, 這些準職場新鮮人雖然展現了提前開始做就業準備的積極心態, 但卻不太清楚在履歷和自傳之外還需要哪些求職準備。在6月正式畢業之前, 我會建議利用接下來的幾個月進行這5個求職準備, 做一次市場、個人優勢、興趣、價值觀的全盤考量。
Thumbnail
如果你連唯一可以拿出來的武器都不好好善用,別人又何必給你機會。 出社會十幾年,芮內從菜鳥蛻變成老鳥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也執行了不少次部門的新人教育訓練,尤其是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每次看到他們,除了羨慕年輕真好外,也覺得這些璞玉好好經過雕琢後,想必個個將來前途無可限量。 在芮內眼裡,職場新鮮人雖然缺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在職場上,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並不存在「沒有了誰活不下去」的。 做一份工作,年資久也好;崗位是核心也好;職位只有一個也好,但絕不代表沒有人可以取替你。 我遇過一些年輕人,有一個是去年的暑期實習生,其實做事就不過一般,在快將完結時竟然「認為」我們公司很想要他留下,自己走到人事部門說可以轉兼職.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職場新鮮人面對從學校到職場的轉變時,可能會出現不適應和迷茫的情況。本文介紹了三個職場新人常犯的禁忌,包括事情先後順序分不清、不懂團隊合作、只表現自己不懂傾聽。並提供了相應的職場案例分享和應對解法。最後,鼓勵新人們不斷學習和成長,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分享瞭如何從應屆生進軍職場的關鍵之處,以及在職場中取得成功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畢業後,許多人無法立即找到工作,這段待業期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和焦慮。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那些正在尋找工作的畢業生,包括開放探索機會、尋求幫助、充電時間、展現熱忱等。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時刻調整和嘗試新機會。
Thumbnail
跨入2024年後陸續接到不少應屆畢業生提出的諮詢需求。從討論中我發現, 這些準職場新鮮人雖然展現了提前開始做就業準備的積極心態, 但卻不太清楚在履歷和自傳之外還需要哪些求職準備。在6月正式畢業之前, 我會建議利用接下來的幾個月進行這5個求職準備, 做一次市場、個人優勢、興趣、價值觀的全盤考量。
Thumbnail
如果你連唯一可以拿出來的武器都不好好善用,別人又何必給你機會。 出社會十幾年,芮內從菜鳥蛻變成老鳥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也執行了不少次部門的新人教育訓練,尤其是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每次看到他們,除了羨慕年輕真好外,也覺得這些璞玉好好經過雕琢後,想必個個將來前途無可限量。 在芮內眼裡,職場新鮮人雖然缺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