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直覺?思考?你的決策方式屬於哪一種?/黃志光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策略洞察力的關鍵,在於吸收外部投入、並將它們結合起來,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思考。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專家直覺,那麼還不是專家的我們,又該如何培育策略直覺,以便應用在日常和商業世界裡呢?

raw-image


我們每天都會做出大約35,000個有意識的決策。

這個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或許不夠精準,因為多數時候必須取決於「決策」的定義、以及如何衡量;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說,每天都在做出許多重要的決定。

決策是個人、組織、和整個社會的基本技能;決策品質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決策的好壞,甚至會深刻影響組織的成功與否。

決策甚至影響到全球社會和地球生態系統。甚至有人說,在核子時代,決策會左右人類物種是否能夠繼續生存。

決策與經濟、犯罪、戰爭、飢荒、疾病、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都是息息相關的;它們會決定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

然而,許多決策都是憑直覺、而且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做出來的。在缺乏刻意思考的過程中,決策者可能會忽視更好的選擇、或是犯下常見的判斷錯誤。

大多數關於決策制定的討論,都是假設必須由高級主管來做決定,或是只有高級主管的決定才重要;這是個危險的錯誤。
……做出正確的決策,是每個層級都必須擁有的關鍵技能;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中,這一點必須能明確傳達給每一個人。
──Peter Drucker

決策的三種主要模式

關於決策的研究,可以概述為三種主要方式:

  • 直覺(Intuition):以經驗和「隱性知識」為基礎的專家判斷;
  • 啓發式(Heuristics):以「模式識別」為基礎的直觀思維捷徑;
  • 深思熟慮的推理:以緩慢、深思熟慮的思考和分析為基礎來做出決策。

這幾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各自有效,但並不見得適合其他狀況。

以分析和推理為主的決策,雖然所需時間較多,但比較有結構、也有助於做出重要而複雜的決策,但終究比較費時耗力。

需要解決的真實狀況,往往非常複雜、或是模稜兩可;因此,儘管仔細的分析和推理是必要的,但有時候仍然必須依賴某種程度的直覺。

尋找出事情的規律,利用「模式識別」來啓發思維捷徑、實現快速決策,是一種近年流行的方式,但也很容易出錯。

另一方面,專家判斷(expert judgment)雖然也多少依賴直覺,所以跟「啓發式」思考有點類似,理論上也有出錯的可能;但如果是真正的專家,在他們熟悉的專業領域中做出決定,往往判斷效果是最好的。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面對這樣的狀況:有一個行動的想法出現,但它並不是來自有意識、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和分析。

直覺往往被視為一種「感覺」或「預感」,儘管它和「有意識的分析」之間可能衝突,但人們往往會以驚人的自信做出直覺決定……

……然後再來後悔。

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內的很多心理學家,都曾經對決策的不確定性進行深入的研究。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討論如何使用直覺,做出更好的決策。

raw-image


直覺與錯覺

在下圖之中,哪個橘色圓圈比較大?

raw-image

對大多數人來說,答案不是那麼顯然易見的。這就是著名的「Ebbinghaus錯覺」。再看下一張圖:哪一條水平線看起來比較長?

raw-image

圖1中的橘色圓圈、以及圖2中的水平線段,都是完全一樣的;但在視覺上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大腦會以過往經驗、以及周圍的物體作參考,對觀察的圖像進行「加工」。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使用任何測量工具,只憑直覺做出判斷,就很容易就被自己的感官欺騙。

「直覺」是一種認知過程,它能以某種方式產生答案、解決方案、或是想法,而無需使用有意識、嚴謹的邏輯程序、以及循序漸進的過程來產生。

專家直覺

我的大姐夫是一名消防員,年紀比我大很多,一生都在從事消防工作。我小時候曾經問他,如何發覺火災現場和撲滅大火;他只簡單回答:「基於本能」,也就是來自多年消防經驗的直覺。

同樣的回應,可以從西洋棋大師、運動員、或是成功創業者的口中聽到。曾經也有人說,「真正的高手都是憑直覺做出選擇」。

這些專家受過精準的訓練,對事情的發展有神秘的直覺;我們欽佩這些人,因為他們有驚人的膽量、創造力、以及遠見。

新手只看到眼前的東西,專家卻能看到未知的未來。

所以,企業家丁世忠曾說:「不能用過去的思維來思考今天,要站在未來的格局來看今天。」

創業家擁有一種前瞻的視角,往往不同於顧問公司研究報告的結論。如果你問他如何作出決策,他可能先回答「運氣」,然後回頭加上「商業直覺」。

這種「特異功能」對我們來說很神秘,但對某些人來說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這一點我們稱之為「專家直覺」。正如Malcolm Gladwell在《決斷兩秒間》一書中所描述的:這種直覺來自深刻的經驗,讓擁有者可以迅速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專家直覺」會意識到,目前面對的問題跟從前的另一個問題相似,因而更快找到解決方案。這種直覺通常不會遵循結構化的決策過程、也不需要計算效用和概率評估,就能夠找到解法。

自然決策模型

Gary KleinRobert Hoffmann教授為代表的很多研究,都提出了多種自然決策模型(NDM,Naturalistic Decision-Making),來試圖解釋這個過程。

例如,Klein的認知啓動模型(recognition-primed model)就指出,決策者是根據先前的經驗進行模式匹配、然後進行心理模擬,以預測當前情況下的行動過程可能會如何進行。

raw-image

現在,「認知引導決策」受到消防人員、搜救隊、警察和其他緊急服務等機構的高度重視;同時,航空和太空飛行等需要快速應變的機構,也紛紛建立自己的NDM模型。

此外,這個模型也被應用在組織建構上,用於研究重要決策如何影響攸關生命的救援行動;因為無論人員有沒有經驗,都可以用於管理自己的決策過程。而商學院也開始教授NDM課程,以訓練高階管理者做出更好的決策。

raw-image

直覺的本質與錯誤

讓我們回到直覺的本質。

大腦是透過「模式識別」和「心理模式建構」來獲得直覺的。也就是說,當大腦試圖比對「眼前的情景」與「記憶中的類似情景」時,直覺就會出現;但如果沒有先前的記憶,大腦就不會產生直覺來改變我們的感官。

回顧我們之前做的兩個測試:令人驚訝的是,根據實際研究,生活在偏遠農村的人能輕易識別出兩個圓圈大小是相同的,而不會受到周邊圖案的影響。

這說明了一件事:

經驗往往也是決策的敵人。

如同前面提到的,許多消防員都會說是「憑直覺」行事,但也有還是許多經驗豐富的消防員不幸殉職;同樣的,許多成功的投資者,也曾經在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

「直覺決策」適合對熟悉的問題做出選擇;但在面對陌生的挑戰時,經驗可能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讓我們更有可能陷入認知偏差的陷阱。

結語

Daniel Kahneman將「友善的學習環境」(kind learning environment)稱為「高度有效的學習環境」;雖然「高有效性環境」有著不確定性,但專家的判斷更有機會獲勝。

例如象棋、撲克之類的遊戲,就是高有效性環境,而股市或政治舞台等複雜多變的環境就不是;而基金經理人無法持續跑贏大盤,就說明了這個論點。

在《策略直覺》一書中,作者William Duggan區分了三種類型的直覺:

  • 普通直覺:由感官和情緒主導;
  • 專家直覺:以經驗為基礎的快速判斷;
  • 策略直覺:由緩慢的深思熟慮、以及無意識思考產生的頓悟。

Duggan認為,策略洞察力的關鍵,在於吸收外部投入、並以具有創造力的方式將它們結合起來,而且策略思維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思考。

既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專家直覺;那麼還不是專家的我們,又該如何培育策略直覺,以便應用在日常和商業世界裡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1.決策的困境 決策偏差 人們多數決定,都是靠反射思維, 並且無法精確,偏好用比較原則, 加上資訊是不完整、不透明的,導致決策結果不良。 擁抱不確定性 結果論,犯了後見之明偏誤, 事後諸葛,把決策品質與結果相提並論, 即使是對的選擇,結果可能不好, 思考承認不確定性,需要擁抱運
Thumbnail
1.決策的困境 決策偏差 人們多數決定,都是靠反射思維, 並且無法精確,偏好用比較原則, 加上資訊是不完整、不透明的,導致決策結果不良。 擁抱不確定性 結果論,犯了後見之明偏誤, 事後諸葛,把決策品質與結果相提並論, 即使是對的選擇,結果可能不好, 思考承認不確定性,需要擁抱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還要進行策略思考?我認為是為了「過濾」選項、提出「選擇」並做出「承諾」才算是完成一個策略思考。重點不在選擇,而在於承諾;也唯有經由承諾所產生的策略,才會是他人難以複製的策略。比起理性的計算,策略更需要一種承諾的力量。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還要進行策略思考?我認為是為了「過濾」選項、提出「選擇」並做出「承諾」才算是完成一個策略思考。重點不在選擇,而在於承諾;也唯有經由承諾所產生的策略,才會是他人難以複製的策略。比起理性的計算,策略更需要一種承諾的力量。
Thumbnail
如何提高決策的品質?從數據思維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拆解脈絡?我們可以將決策過程的脈絡,簡略的拆解為三個階段:產生選項、做出判斷、看待結果。因此,提升決策品質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產出更多的選項?如何做出更合適的判斷?如何正確看待結果,並從中獲得反饋?
Thumbnail
如何提高決策的品質?從數據思維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拆解脈絡?我們可以將決策過程的脈絡,簡略的拆解為三個階段:產生選項、做出判斷、看待結果。因此,提升決策品質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產出更多的選項?如何做出更合適的判斷?如何正確看待結果,並從中獲得反饋?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我非常推薦有質量的書之一,本書提到許多很有意思的社會科學內容,本心得無法依序分享,挑一些我認為有意思,以及認為是重點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直覺思維:運動員接球:一般提到直覺,可以想到跟邏輯呈現相反的決策過程...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我非常推薦有質量的書之一,本書提到許多很有意思的社會科學內容,本心得無法依序分享,挑一些我認為有意思,以及認為是重點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直覺思維:運動員接球:一般提到直覺,可以想到跟邏輯呈現相反的決策過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幾乎都是時時刻刻在做決定,食衣住行育樂,基本上就是各種不同的決策,有的決策可以憑感覺,但是能夠所有決策都憑感覺嗎?這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本次閱讀的「高勝算決策2」主要的目標是要能夠讓你的決策能夠具體且有章法,透過決策流程的實體化,才能夠提高決策的品質。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幾乎都是時時刻刻在做決定,食衣住行育樂,基本上就是各種不同的決策,有的決策可以憑感覺,但是能夠所有決策都憑感覺嗎?這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本次閱讀的「高勝算決策2」主要的目標是要能夠讓你的決策能夠具體且有章法,透過決策流程的實體化,才能夠提高決策的品質。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把「策略」兩個字掛在嘴上?​你可能聽過一種說法:策略是決定不做哪些事。而​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你是不是常把「策略」兩個字掛在嘴上?​你可能聽過一種說法:策略是決定不做哪些事。而​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如何透過學習,提升我們的決策品質,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高勝算決策》告訴我的三件事。
Thumbnail
如何透過學習,提升我們的決策品質,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高勝算決策》告訴我的三件事。
Thumbnail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Thumbnail
前一篇,我們談過了前提為「理性」的賽局理論、在各種賽局當中適用的均衡策略,但是顯然在我上文中提及的「理性條件」與「非理性條件」共同構成一個情境時,賽局理論是不適用的,因為我們只能夠針對理性條件,且大多以量化的模式來計算。
Thumbnail
你認為你是一個好的決策者嗎?在猶豫不決的時候,你會怎麼幫自己做出好決定? 長期研究人類行為科學的希斯兄弟在《零偏見決斷法》中指出:影響我們做出好決策的四大迷思:偏狹的框架、確認偏誤、受短期情緒影響以及過度自信是拉低我們的決策品質的元兇,該如何突破?讓《零偏見決斷法》告訴你可以如何用對方法做出好決策。
Thumbnail
你認為你是一個好的決策者嗎?在猶豫不決的時候,你會怎麼幫自己做出好決定? 長期研究人類行為科學的希斯兄弟在《零偏見決斷法》中指出:影響我們做出好決策的四大迷思:偏狹的框架、確認偏誤、受短期情緒影響以及過度自信是拉低我們的決策品質的元兇,該如何突破?讓《零偏見決斷法》告訴你可以如何用對方法做出好決策。
Thumbnail
本篇要來介紹適合經營管理類的一本書: 《精準決策 》。 這本書著重在拆解我們做決策當中的各項盲點。一一清點出來,並且分享做出正確決策的的步驟, 也提供如何改善決策的7種策略。
Thumbnail
本篇要來介紹適合經營管理類的一本書: 《精準決策 》。 這本書著重在拆解我們做決策當中的各項盲點。一一清點出來,並且分享做出正確決策的的步驟, 也提供如何改善決策的7種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