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069】讓策略思考產生成效的關鍵與工具書單

【書選閱讀#069】讓策略思考產生成效的關鍵與工具書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多數人的策略思考,著眼於「計算」上。

​透過數據的搜集與分析,找出看似理性的答案,並試圖對未來做出某種程度的預測。然而,多數的預測結果其實只是過往經驗的重現:我們知道「這樣」做,大概率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raw-image

但是對於精確發現可能的重大變遷?很抱歉,多數人都做不到。

但就如同黑天鵝一般,後見之明這件事,我們倒是做得不差。如何在策略思考上找到先見之明?這件事是有侷限的,不論是用假設或推斷等方法來思索未來的導向,都是不可靠的。

...​

既然不可靠,為什麼還要進行策略思考?


我認為策略思考的目的,是為了「過濾」選項、提出「選擇」並做出「承諾」才算是完成。重點不在選擇,而在於承諾;也唯有經由承諾所產生的策略,才會是他人難以複製的策略

比起理性的計算,策略更需要ㄧ種承諾的力量。

​承諾比你我想像的要難。做出承諾,代表破釜沉舟的決心與處境,也代表承受可能帶來徹底失敗的風險。然而為了規避風險或是抓住短期機會,有些人會選擇平庸的混用策略,結果反倒是成為溫水裡的青蛙而不自覺

​做出承諾是必要的,但策略的成功與否卻不在於承諾,而在於實踐策略的過程中的兩個行動:

一、對外在環境的「不可預測」與「不確定性」如何做好風險管理?
二、如何對推進的階段性結果做好覆盤,藉此來修正策略?

​有一個簡單的工具可以幫你:PDCA。

​如果你面對的決策環境,不確定高、應變速度要更快,那麼我會建議你採用另一項工具:OODA。

這兩個工具是相輔相成、互補的關係,而不是相互取代;可別誤解了,以為學了其中一個就可以丟掉另一個。

​穩定型高、再現性強的情況下,使用PDCA來優化你的決策過程。而不確定性高、應變性大的強況下,則運用OODA來提高直覺決斷的勝算。

​回想一下,你的策略思考著重在計算?承諾?還是風險管理或行動上呢?​

...

​運用PDCA做好策略思考的參考書單


關於PDCA與OODA運用在策略思考、風險管理與覆盤上的技術,我有一些書單供你參考:

01.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書中有一個章節,探討如何運用數據思維來思考做對決策、做好覆盤的問題,以及結合數據思維與PDCA工具,展開深度覆盤的具體做法。

一個具備數據思維的決策管理者,不會倚靠腦中的經驗與直覺,而是將歷程與經驗轉化為具體的紀錄,以便相關人員基於相同的認知下展開覆盤或經驗總結。結合數據思維的深度覆盤,能將專業經驗遷移到更多領域的應用上。

02.數值化之鬼: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這本書著重在數據素養的最後一哩:如何更友善地使用數據來溝通?

以往我們會認為能從數據分析中找出洞察或發現就已經足夠;但事實上,還需要用好理解、合邏輯的方式說給對方懂,這本書中的內容給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與提醒。相較於談論數據分析的書,近年來更多了些從數據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的這類書籍,他們不一定擅長分析或洞察,但是在工作上仍需要頻繁使用到數據來完成說服或取得共識的任務,這時候數據素養對他們來說,遠比數據分析來得重要許多。

在這本書的第一章提到:數值化就是一種「PDCA」循環。

03.零意志力也OK!懶人PDCA工作術:擺脫瞎忙、無紀律、沒毅力,軟爛魯蛇也能精準實踐的行動心法

懶人PDCA是不違反人性的高效工作術,想落實PDCA循環,就要懂得運用「機制」的力量取代意志力!

  • 計劃:一次只走一小步,只做絕不失敗的小嘗試
  • 執行:沒有排入行程的事一律不做,能交給別人的事絕不自己動手
  • 檢核:提升「可重複性」,用「說出口」來確認進度
  • 改善:從一項行動獲得多項好處,預先設定「撤退線」
04.軟銀孫正義的核心工作術PDCA

這本書談的是日本軟體銀行是如何使用PDCA在提升工作成效上,作者三木雄信曾是孫正義的幕僚,他的工作術類書籍都蠻值得閱讀的。

作者運用軟銀時代學會的高速PDCA工作術,即使同時經手多項計畫,包括自己與公司員工都幾乎能達到「零加班」狀態,秉持高度的生產力與壓倒性的速度完成工作,成功兼顧充實的工作與生活。

05.鬼速PDCA工作術

書中提供40張圖表讓你運用PDCA做好時間管理、減少錯誤、創造獲利。

06.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利用筆記落實PDCA,就能順利解決各種工作與人生的難題。

07.TOYOTA的PDCA+F:豐田模式獨步全球的致勝法則

豐田模式的PDCA,加上追蹤(Follow)

08️.高維度漫想

多數人所採用的思考模式分為三種:

  1. 效率思考:利用PDCA提高效率;
  2. 策略思考:透過制定策略追求獲利;
  3. 設計思考:強調以創造性解決問題。

本書提出第四種思考模式:漫想思考,也就是連結理性與直覺的一種思考模式,包括漫想、知覺、重組與表現四個步驟。

09️. OODA:面對突發狀況40秒迅速做出決策

PDCA沒法應對無法預測與突發事件,就使用OODA來做到臨機應變的觀察。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6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何提高決策的品質?從數據思維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拆解脈絡?我們可以將決策過程的脈絡,簡略的拆解為三個階段:產生選項、做出判斷、看待結果。因此,提升決策品質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產出更多的選項?如何做出更合適的判斷?如何正確看待結果,並從中獲得反饋?
如何讓自己有意識地成長?首先是認知到一個事實:成長的過程不全然是舒服的,甚至比例很少。讓你感到喜悅的,其實是成長帶來的提升而感受到自己能完成更多事情。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兩個建議,讓你獲得有意識的成長,多些助力、少些阻力。
破局思考,就是思考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當直覺與經驗無法解決問題,甚至讓自己走入困境時,唯有打破現有的局面,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關鍵就在於能取得多少可用的數據,看懂整個局面、找出破局的路徑?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說故事,在近年儼然成為一門顯學。但對於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多數人未必有清晰的認知;也沒有意識到,錯誤的說故事方法,不僅沒能達成預期成效,更可能因此造成反效果。在震宇老師的這本《精準敘事》中,我學到一件事:比起故事,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敘事、說出真實的故事,創造感動的力量與專業影響力。
學會爬、再學走,學會走、才會飛。有些階段可以縮短過程,但省略不了。有時候我們看到那些能運籌帷幄的人會覺得很羨慕,會產生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步到位的能力,也忽略了背後所承擔的風險與壓力。在地面上走過一根細線,遠比一萬公尺高空上走過一條鋼索來得容易。我想和你分享從解決問題、預防問題到成為造局者的三個階段。
如何提高決策的品質?從數據思維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拆解脈絡?我們可以將決策過程的脈絡,簡略的拆解為三個階段:產生選項、做出判斷、看待結果。因此,提升決策品質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產出更多的選項?如何做出更合適的判斷?如何正確看待結果,並從中獲得反饋?
如何讓自己有意識地成長?首先是認知到一個事實:成長的過程不全然是舒服的,甚至比例很少。讓你感到喜悅的,其實是成長帶來的提升而感受到自己能完成更多事情。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兩個建議,讓你獲得有意識的成長,多些助力、少些阻力。
破局思考,就是思考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當直覺與經驗無法解決問題,甚至讓自己走入困境時,唯有打破現有的局面,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關鍵就在於能取得多少可用的數據,看懂整個局面、找出破局的路徑?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說故事,在近年儼然成為一門顯學。但對於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多數人未必有清晰的認知;也沒有意識到,錯誤的說故事方法,不僅沒能達成預期成效,更可能因此造成反效果。在震宇老師的這本《精準敘事》中,我學到一件事:比起故事,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敘事、說出真實的故事,創造感動的力量與專業影響力。
學會爬、再學走,學會走、才會飛。有些階段可以縮短過程,但省略不了。有時候我們看到那些能運籌帷幄的人會覺得很羨慕,會產生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步到位的能力,也忽略了背後所承擔的風險與壓力。在地面上走過一根細線,遠比一萬公尺高空上走過一條鋼索來得容易。我想和你分享從解決問題、預防問題到成為造局者的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