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鼎山林 王者之香 一抹素淨秀麗的彩霞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認識鍾媽媽,工作使然。1992年,我神學院畢業,隨即到教會任職。當時教會規劃牧養體系,依據行政區,設立牧區,每個牧區配置一位長老、一位傳道,職司牧養。我在李建長老麾下,偕同牧養當時的第四牧區,包括松山、信義、南港、內湖、汐止和基隆。同工把牧區名單給我,幾百個素昧平生的尊姓大名,只能土法煉鋼,一個一個打電話,先自我介紹,然後就是要求登門拜訪。家在南港的鍾媽媽,因此接到電話。
只知道我是新來的,實在搞不清楚是哪顆蔥薑蒜,還是客客氣氣:「哎呀,那怎麼好意思,麻煩你跑一趟」。那個年代,電話詐騙還不太夯,而且鍾媽媽相信神愛世人,再怎麼無俚頭的人,都為神所愛。托神的福,我進了鍾媽媽家的門。鍾媽媽笑臉相迎、有問必答,幫我摸出頭緒、理出譜系,原來鍾媽媽一家三代,都喝林南的奶水長大,甚至兒女親家,都在教會出入往來。我恍然大悟,鍾媽媽不是孤家寡人跑單幫,而是家大業大的富甲一方。儘管在教會裡頭,德高望重、人脈豐沛,鍾媽媽無論對誰,都是和藹可親,我於公於私、隔三叉五,找鍾媽媽討教、哈啦,自然而然,受教於鍾媽媽。這些年間,鍾媽媽教我三件事,不是言教,是身教。

一. 看得見的敬畏神

那段時間,禮拜天上午的主日崇拜,每個禮拜二下午姐妹會,和禮拜五上午姐妹會禱告會,鍾媽媽都是雷打不動、固定出席。不曾張惶入席、匆忙落座,都是好整以暇、優雅入座。準時出現,就是遲到;提早就定位,不僅預備自己的心、也為聚會守望,隨時待命支援,再理所當然不過。
在教會看到鍾媽媽,不論是崇拜、聚會、禱告會,或只是到教會集合、姐妹會練詩,她都是穿戴整齊,幾乎是盛裝出席。不是珠光寶氣、沒有濃妝豔抹,不至於喧賓炫目;只是薄施脂粉,一襲旗袍、一副耳環、一串項鍊、一個提包,用心赴會的真摯誠懇,曖曖內含光。出入教會,無論任何名目,對鍾媽媽來說,都是大事,一概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因為「教會是神的家」。
每次以探訪之名,串鍾媽媽的門,看得出鍾媽媽刻意打點家裡,樣樣有條不紊,且茶水備妥,自己也是儀表端莊、氣定神閒。我不過剛出道的傳道,在教會打赤腳、趴趴走,在外頭也是短褲T恤、橫衝直撞,應對往來更是丟三落四、唐突莽撞,鍾媽媽不曾以眼神示意我的不妥,更不曾開口數落我,只有慎重其事接待我,因為「這是神的僕人」。
因為敬畏神,鍾媽媽到神的家,盛裝以赴、早早入定;因為敬畏神,鍾媽媽接待神的僕人,事之以禮、有情有義。在鍾媽媽旁邊,我自慚形穢,因為我們敬畏神的心志,有可觀的距離,我們敬畏神的水平,有巨大的落差!我用嘴巴敬畏神,傳道講道;鍾媽媽用生命敬畏神,聽道行道。

二. 因為愛 所以禱告

鍾媽媽孫女洩的底:「欸,婆每天為你禱告ㄟ」!我深信不疑。我還知道,鍾媽媽每天把她的兒女媳婿、內外孫子女,一個個帶到主的施恩寶座,也為每一位長老、傳道、宣教士,提名禱告。記念己出的兒孫,天經地義;為如過江之鯽、有如路人甲乙丙丁的教會同工,懇切代求,不免匪夷所思。鍾媽媽卻責無旁貸,數十年如一日:「因為他們是服事神的人」。
反躬自省禱告生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貼切的寫真比喻,而且禱告內容,環繞自我為中心,團團打轉,偶一為之、臨時起意,想到張三李四,隨口嘟噥兩句,言不及義、點到為止。再回到自我的強大磁場,繼續團團轉。
鍾媽媽從一而終的示範,給我做了榜樣:什麼叫愛人、什麼叫愛神、什麼是服事、什麼是洗腳、什麼叫國度的胸懷、氣度和眼光,什麼叫「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我茅塞頓開,肅然起敬!

三. 活生生的「凡事謝恩」

跟鍾媽媽一起禱告,鍾媽媽的開場白都是:「主,我感謝祢」。和鍾媽媽聊天、討論事情,「感謝主」這個字眼,持續出現,如餘音繞樑,而且頻率之高,就像唱盤跳針、錄音帶卡帶。「感謝主」是開場白、是轉結語,也是語末助詞,更是結語。
越認識鍾媽媽,越常聽鍾媽媽「感謝主」,越知道鍾媽媽不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不是脫口而出、沒經過大腦,而是她心被恩感、語出肺腑,念茲在茲、情不自禁,對神的感恩、溢於言表。曾經聽鍾媽媽分享重大傷痛的體驗、憂愁掛慮的心事,她擦乾眼淚的同時,說著「可是我感謝主...」;我大惑不解的同時,看到活生生的「凡事謝恩」。
1998年,教會差派我到柬埔寨,改行當宣教士。時間和空間,沒有拉遠我和鍾媽媽的距離。每個述職年,在台灣期間,一定會去鍾媽媽家兩次,一次跟她說:「我們回來了」;一次跟她說:「我們要走了」。回教會的第一個主日,鍾媽媽一定會過來打招呼,有時是說:「哎呀,你上次...,我好擔心」,不然就是:「那次你...,我好高興」。我的雞毛蒜皮,她如數家珍!
2018年四月,我們到鍾媽媽家說再見。那天,我們告辭前,鍾媽媽進房間,把一張我和她的合照,連同相框,拿給我,這張照片她放在床頭好多年,然後說道:「下回見不到面了」。我一怔,立刻回嘴:「四年您等不及哦」?鍾媽媽笑笑。四月二十九日,我們回柬埔寨前的最後一個主日,教會的差派禱告會前,鍾媽媽主日崇拜後,專程上樓,一臉笑意、滿臉歉然,握著我的手,摸摸拍拍:「我就不參加了。你們一路順風,上帝與你們同在。我會繼續為你們禱告」。那是我們在地上,最後一次見鍾媽媽的面。下回,2022年十一月,真是見不到了。
顯然鍾媽媽早就得到消息,知道耶穌先去為她預備的地方,接近完工,她等不及要跟她的老伴團圓,還有她摯愛的小兒子,更有她最愛的主。2021年四月二十五日,鍾媽媽妝飾整齊,照她平常的規矩,主日早晨在聖殿朝見神;這一天,會後受邀,在神的僕人面前,見證神的恩惠、數算神的恩典,她預備好了,隨即迎見神,在神的家中。鍾媽媽求仁得仁。「神看聖民之死,極其寶貴」。
顛沛離散、平安康泰的一生,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歲月,鍾媽媽在基督裡,「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沉靜學道、專心禱告,敬畏神、盡本分。素雅純淨的外表,秀緻絢麗的內裡,調和相宜,像一抹素淨秀麗的彩霞。遠觀,心曠神怡;近看,賞心悅目。直到如今,我受教於鍾媽媽「看得見的敬畏主」、受惠於她的「因為愛,所以禱告」、受益於她「活生生的凡事謝恩」,卻從來不曾跟她道謝!期待跟鍾媽媽再見,好好說聲:謝謝您,鍾媽媽。
28會員
164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宣教柬埔寨 的其他內容
栗子派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邵後七日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家美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三子 生日快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山林中的小眾設計: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AMSC+設計師洪鈺婷和翁子涵針對山難救助進行調查後,設計出相對輕便且操作簡單的自動化高山症治療艙AMSC+。他們憑藉這項作品得到桃園設計獎產品與工業設計組金獎,並表示為小眾服務,也能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Thumbnail
avatar
SyndAvant
2021-05-07
山林中,憶外公虎豹潭步道健走,回憶兒時與阿公在雜貨店的情境
Thumbnail
avatar
Alice Tai
2021-03-10
山林裡的遺產——尖石鄉泰雅族的小米和檜木不知道大家對台灣原住民有什麼印象?是想起台東的阿米斯音樂節裡,那充滿生命力的歌聲和樂音?還是想起賽德克巴萊電影裡,勇敢反抗日本政府的賽德克人?我想到的是原住民和大自然之間充滿智慧的關係。
Thumbnail
avatar
Fang(方)
2021-03-06
山林魅影~林鵰 「機車是買來騎的,不是擺著好看的!」 ~多年來為了我頑劣的拍照時不使用腳架, 惹得許多古道熱腸的鳥友委實看不下去, 頻頻給予善意的建議與比擬, 甚至以摩托車為例, 令我感動莫名!  因此我也勉力敦促自己, 將沉甸甸的相機加鏡頭等組合固定在腳架上, 試著逼迫自己養成依賴腳架的習慣
Thumbnail
avatar
詹楚卉
2020-04-29
山林間的靜心深長吸氣,想像身前多了一棵樹苗,隨著你的呼吸漸長,枝葉抽長,新生的葉片長開,老去,凋謝,再新生枝芽,長開,凋謝,成為通天大樹。過程中呼吸穿越你的胸口、胃、肚臍、身體末梢,慢慢紮根到土壤之內。腳底毛細孔張到最大,超越瓶蓋的大小,吸氣時氣流穿透,吸入大地的芬芳,向上抽高,你成為那一棵大樹。
Thumbnail
avatar
素昧平生
2019-11-16
山林裡的櫻花 假日的萬步之行,必是往郊野行去,洗滌週間的疲累,看山看樹看花,感受大自然無分別心的美與恩典,於是,三峽熊空櫻花林成為當日首選。
Thumbnail
avatar
曾箏
2019-02-20
山林裏的果 臨走之前,我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你說你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這不會麻痺嗎,麻痹的時候你怎麼辦?」 「不會吧。」他看著我的訝異的眼睛。 「會不會麻痹,要看在背後支撐著你的東西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劉頤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