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點不一樣的5G - part 2 3GPP的會議是怎麼開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上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了3GPP以及5G標準是怎麼制定出來的。今天我們繼續來聊3GPP的標準制定會議到底是怎麼開的?
會議的流程是如何?
幾百人、上千篇的contribution的會議是要怎麼運作?
聽說會在會議上吵起來,有這回事?
可以常常到國外出差真令人羨慕,真的是這樣嗎?


3GPP會議的流程?要做甚麼準備?

以我參加過的RAN1會議來說:

1. 會議前要寫contribution

 會議前會把這次想要提出討論的意見,以書面contribution的方式先上傳。

2. 會議前一周把contribution瀏覽過一次,擬定會議策略

會議前一周所有contribution就要上傳,遲交的就看主席要怎麼處理,像RAN1因為contribution太多了,之前有位主席就規定遲交的不保證可以在會議上討論。所以會議前一周就是埋頭讀contribution,要把各公司的立場做個整理,並擬定自己公司的策略,例如要支持某個提案,或某個提案因為會增加公司成本,所以要想辦法把它擋下來。

3. 搭機出發前往會議地點

因為3GPP的會議都是各會員公司掏錢出來辦理,參加會議的人不需要付費。所以通常都選在小城市,場地費用較便宜。所以到歐美的話基本上至少要轉機3次,通常需要提前2天出發,抵達之後,隔天就要開始邊開會邊跟時差奮戰了。

4. 開始為期一周的會議

第一天(周一)早上所有的人都會集中在一起,所以前一天就要先去會場佔位置,以免沒有座位。這情況在5G標準會議更為嚴重,因為參與的人大約有400多人,很少有旅館內部會有這麼大的室內空間,所以就會出現連站位都沒有的情況。


raw-image


第一天下午之後,就會分散到不同的會議室開會,也就是所謂的parallel session,每個session會討論不同的議題,通常每個公司的標準會議代表都會同時負責好幾個議題,這些人就只好在會議室之間跑來跑去。一直到最後一天(週五)下午,大家才又會再次集中在一起結束為期一周的會議。

以RAN1會議為例,通常每天就是9點開始開會,中間會有一次20分鐘左右的coffee break,中午通常是從1點休息到2點半,下午也會有一次coffee break,會議通常一直到9點甚至更晚結束,中間也不會有晚餐時間。唯一會準時在下午5點結束會議的只有禮拜五。這種恐怖的工時再加上時差,大家只好在coffee break的時候猛灌咖啡提神。


raw-image



3GPP用語:

Chairman: 每個WG都會有一位主席,以公開投票選舉的方式產生,任期為兩年可連任一次。因為主席可掌控會議進行的方式、決定會議上誰可以發言、指定parallel session的主持人等,因此每次選舉都非常競爭,尤其RAN1、RAN2通常都要經過兩到三輪投票才會選出。

Rapporteur: 這個從法文來的英文字,字典的翻譯是報告人,但是在3GPP的情境中,翻譯成報告人並不是非常合適。3GPP的rapporteur指的是各個工作項目(WI; Working Item)正式的聯絡人,通常是提出該WI公司的標準議題代表,有時也會擔任parallel session的主席。

Editor: 真正寫spec的人,負責將會議結論寫進spec中


5. 會議結束後

回來後要再次跟時差奮戰外,也要向公司回報此次會議的進展及具體結論,並針對下次會議擬定規劃,例如下次會議要針對某些提案提出更多支持(或否定)的論點。

有些議題在會議上已取得基本的共識但有些細節還待討論,或有些公司要求多一些時間就會議結論進行評估或確認,主席會在禮拜五會議結束前裁示在會議後進行email discussion,所以一場實體會議結束後,接著又要追蹤email討論串。曾聽某強國公司的代表說,他會半夜起來收email,看看有沒有人反對他的提案,要是有的話他等不及隔天上班再回覆,會馬上就反駁,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狼性吧。

聽說在會議上吵起來了,真的嗎?

因為spec怎麼制定牽涉到產品上市的時間(time-to-market)、成本(cost)以及標準必要專利(SEP)等,因此各公司無不積極地捍衛自己的立場。在會議上你來我往的論戰是必然的,有時候當然也難免會有點火氣,語氣會比較激動,但還不至於到開罵的程度。

會議主席有相當大的權力,可以決定議程與會議進行的方式,尤其是所有的發言都需要主席許可。通常會場的頂多就4支麥克風,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堆人圍在麥克風旁邊舉手要發言的情況。在3G的時代,因為大廠的勢力很龐大,所以我曾聽某公司的代表說他在台下舉手舉了整整一年,來自某大廠的主席才給他發言的機會。不過這個狀況在4G以後,因為加入的公司越來越多,所以改善很多了。


raw-image


3GPP的會議雖然有投票的機制,但幾乎不曾用投票來決定要採用那個技術選項,主席會在遇到僵持的情況時請各公司表達立場並做統計,但這些數字只是讓大家了解目前各公司的態度,也讓少數堅持不退讓的公司有壓力,並不會真正用票數來決勝負。尤其大家都有共識,提案都必需要有合理有據的技術論點來爭取支持,而不是一昧地堅持立場,因此3GPP很自豪它的標準是所有會員公司經過不斷的技術論戰後達成的一致共識,這點與用投票來決定要採用哪個提案的WiFi標準(由IEEE制定)很不同。

這麼大型的會議,要怎麼討論?

這個問題是3GPP自4G開始就有的,當時一場會議有200多人參加,contribution大約600篇,到5G時代因為參與會議的公司與代表比4G時代更多,會議人數與contribution都成長約兩倍,因此問題更嚴峻。

通常主席會在會議前就挑出幾篇具代表性的contribution,在會議上只會先討論這些contribution。但怎麼挑就需要很有經驗的主席,主席除了要對所有的技術選項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之外,也要對於會議進度有相當程度的規劃及掌握,除此之外也會有一些其它考量,比如偶爾也要讓中小型的公司有發言的機會等。

有時候主席也會利用會議以外的時間,讓立場相左的公司進行off-line discussion,白話一點就是讓這些公司去自行喬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再回到會議上討論,以縮短會議時間。甚至主席也必須自己擔任中間人,私下去了解各公司的立場,並試著提出妥協方案。

可以出國開會真令人羨慕,真的是這樣嗎?

我想大家看了前面開會的過程以及恐怖的工時之後,大約有一半的人不會這麼想了。

對於另外一半覺得調時差跟工時不是甚麼大問題的讀者,我要請大家想像一下在幾百個人面前用英文present自己公司的contribution,present完之後馬上有公司起來(當然也是用英文)批評你的提案,然後問了一堆問題,喔對了,不要忘了會場的人是來自全世界,所以先不提問題本身你有沒有辦法回答,光是各種英文口音及口語表達方式就可能讓你連問題都聽不懂了。所以不要再羨慕出國開標準會議的同仁了。

前面好像講得太負面了,最後來平衡一下,講點正面的。

通常大公司的分工會比較細,每次會議都會有約10個人的團隊,每個議題會有一個主要的發言人還有幾位成員負責,主要發言人代表發言,其他成員的任務包括: 當場跑一些模擬數據來提供佐證、發言來支援主要發言人等,這樣的話該團隊就只需要參與自己負責議題的會議,不需要整天都在會場。

各公司發言代表的任務就是要執行公司擬訂的會議策略,所以主要工作就是在會議上捍衛自己公司的立場、挑戰其它公司的提案,常常也需要與其它公司合縱連橫,因此除了專業的技術能力以及對於3GPP spec的熟悉程度這些硬技能(hard skills)要很強之外,所謂的軟技能(soft skills),例如溝通、協調、談判、社交的能力也很重要,此外還要帶領技術團隊,因此是很難得的人才,薪水非常高,也常常會被挖角。

參與標準會議可以跟全世界頂尖的工程師在一起交流討論,絕對可以讓你的硬技能與軟技能快速成長,尤其如果你想要出國工作,把你參與3GPP標準會議的經歷放到LinkedIn上面,絕對會讓你成為國際獵人頭(head-hunter)的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ghtFeast的沙龍
4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沒有效率的開會,是件痛苦的事情 開會是件技術活 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走跳,開會總是避不可了的事情,小至中午要吃什麼,大到跨好多部門一起討論議題,總是需要開會。 會開會,做事有效率,會議總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受人感激。 懂開會,會議上進退有度,懂禮貌,讓你走跳有風,令人喜歡。 但今天,我是來講講怎麼有
Thumbnail
沒有效率的開會,是件痛苦的事情 開會是件技術活 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走跳,開會總是避不可了的事情,小至中午要吃什麼,大到跨好多部門一起討論議題,總是需要開會。 會開會,做事有效率,會議總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受人感激。 懂開會,會議上進退有度,懂禮貌,讓你走跳有風,令人喜歡。 但今天,我是來講講怎麼有
Thumbnail
這篇主要會是將工作上的開會經驗做一個覆盤的整理。以專案管理來說,必定會經過專案的啟動、規劃、執行到最後的驗收。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會有它潛在的問題,而一個成功的專案管理在過去可能會被定義為如期、如質、如預算的完成任務,但現在環境多變,依據現狀隨時調整,逐步朝目標前進,或許才是更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篇主要會是將工作上的開會經驗做一個覆盤的整理。以專案管理來說,必定會經過專案的啟動、規劃、執行到最後的驗收。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會有它潛在的問題,而一個成功的專案管理在過去可能會被定義為如期、如質、如預算的完成任務,但現在環境多變,依據現狀隨時調整,逐步朝目標前進,或許才是更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還記得專案啟動的前兩步驟嗎? 專案立項審查 以及 專案拆分 Single-line及 Multi-line 專案會議怎麼開 時間、預算、品質爆炸啦 資源篇(甘特圖軟體)
Thumbnail
還記得專案啟動的前兩步驟嗎? 專案立項審查 以及 專案拆分 Single-line及 Multi-line 專案會議怎麼開 時間、預算、品質爆炸啦 資源篇(甘特圖軟體)
Thumbnail
固定會議的目的甚少有人點明,以至於團隊成員跟主管總是抱持著不同期待,約好在固定時間、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醞釀著、適應著...
Thumbnail
固定會議的目的甚少有人點明,以至於團隊成員跟主管總是抱持著不同期待,約好在固定時間、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醞釀著、適應著...
Thumbnail
我當時當後輩時、有一次聽到前輩主管對我整理出來的資訊回憶起來:「當初會議中是討論到什麼?為什麼要整理這份資料啊?」
Thumbnail
我當時當後輩時、有一次聽到前輩主管對我整理出來的資訊回憶起來:「當初會議中是討論到什麼?為什麼要整理這份資料啊?」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機會擔任會議召集人的角色,可能你上司是專案負責人,他將邀請的會議事務指派給你,或是你本身就是會議召集人。對於工作經驗不多的菜鳥而言,當必須聯繫、召集一群職位比自己高,或是比自己資深的前輩參與會議,或多或少會有點壓力,光是寄封Email可能就要猶豫再三。這篇文章就是要針對這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機會擔任會議召集人的角色,可能你上司是專案負責人,他將邀請的會議事務指派給你,或是你本身就是會議召集人。對於工作經驗不多的菜鳥而言,當必須聯繫、召集一群職位比自己高,或是比自己資深的前輩參與會議,或多或少會有點壓力,光是寄封Email可能就要猶豫再三。這篇文章就是要針對這
Thumbnail
為了使工作流程清晰明瞭,人們會召開政策會議或團隊會議。根據你所設定的會議形式,會議內容可以是政策決策或治理決策兩者取一,或是營運決策和政策決策兩者混合。 這種會議形式並不難理解/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 — — 但是一個可靠的、標準化的、認可決式的會議,有助於讓所有人都能在會議中做出貢獻。當流程明
Thumbnail
為了使工作流程清晰明瞭,人們會召開政策會議或團隊會議。根據你所設定的會議形式,會議內容可以是政策決策或治理決策兩者取一,或是營運決策和政策決策兩者混合。 這種會議形式並不難理解/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 — — 但是一個可靠的、標準化的、認可決式的會議,有助於讓所有人都能在會議中做出貢獻。當流程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