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怎麼這麼小就愛說謊、黑白講!我是不是養到天生壞胚子!【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讀書會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事發過程等等。

raw-image

一對年輕的夫妻,在開車回家的路上,目睹一樁暴力傷害事件,於是他們在車上打電話報警,電話接通後,太太開始描述她看見的事發經過,她描述兇嫌穿著牛仔褲,但是正在開車的先生插嘴說兇嫌是穿休閒褲!他們意見不同的還包括兇嫌穿哪一種襯衫、身材高度,甚至爭執兇嫌是黑人還是拉丁美洲裔。

即使他們都在車上,共同目睹了事發過程,在報案的瞬間離事發不超過30分鐘,兩人的記憶卻如此的不同!

事後他們也很驚訝彼此的記憶竟然相差如此之大,先生事後回想,他們在經歷完這場可怕的事件之後,才明白「目擊證人有多不可靠」!

既然目擊證人有多不可靠,是不是在遇到小孩之間的衝突時,不需要過度糾結於「雙方說詞」、甚至是「目擊者證詞」,反而把焦點集中在,未來如何避免這件事再度發生。

除了記憶的不可靠以外,『改變盲』也是一個很嚴重的情況!

在大猩猩的實驗靈感下,研究往下一個階段進行,測試當一個陌生人手中拿著地圖向你問路,你接過地圖,一邊指著方向告訴他該往哪走,這時候有一組搬著木門的人,從你和問路的陌生人中間穿過,穿過之後,原本問路的陌生人被替換了,換成一個穿著不同衣服,身高相差大約7, 8公分,身材也不同,聲音也有顯著的差異。

95%的人都相信自己能夠分辨這個陌生人被調包了!但實際上,他們全都錯了,將近有一半50%的受測者都沒有注意到陌生人已經換人了!

在真實世界的實驗裡,受測者即便注意到換人,但是要他們從一堆照片中挑出原本的那名問路的人,成績還是很不理想。

人的記憶其實是非常不可靠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們只看見他們準備看見的事實,人們通常也比較容易記得他們準備記憶的事物。他們會詮釋所看到的場景,而那份詮釋會影響,甚至決定他們對該場景的記憶。

每當我們回想某段記憶,我們會把「記得的細節」與「期待自己應該記得的項目」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記憶」。

你所記得的那些豐富的細節,常常都是錯誤的——但是他們感覺起來很對。

在研究重要人生經驗記憶的正確性實驗時,邀請受測者將前一天發生的重要事件(太空梭升空後不久就爆炸)寫下,等到幾個月、或過了幾年後,再回頭測試同一批受測者。這些研究部斷地發現到,這些重要的回憶,雖然比其他記憶鮮明,但卻和一般記憶一樣容易扭曲。

受測者會將收集到的新的資訊、情報、想法等等,無意識的加入重要事件的記憶裡,於是過一段時間後,再次分享這個記憶時,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很多「感覺起來很對」,但是事實上真的不存在的細節。而如果不透過錄影回放,當事人通常會堅持後來的記憶版本才是最真實的。

科學家幫我們殘酷的發現,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記憶能力

也因此,當你認爲你眼睜睜在看著孩子說謊的同時,或許,孩子只是看見他們準備好看見的事實,並解將他們記得的細節,與期待他們應該記得的項目,整合在一起。

如果,你不會急著立即想要『糾正孩子說謊不誠實』的偏差行為,而是先停一下,想一下他可能真心相信他所說出來的情況,即使和你的不同,而除非你們有辦法將事件用錄影回放的方式重新呈現,連你,也可能不完全真的記得真正的事實是什麼。

作者也強調,愈是記憶鮮明的回憶,與那些記憶是否受到情緒影響息息相關。情緒化的記憶,比較可能引發強烈鮮活的回憶——不論他們是否正確。我們都需要特別小心那些伴隨著強烈感情與鮮明細節的記憶——其實他們和日常記憶同樣不可靠,但是你卻比較不能體認這一點。

當然我不是說你的小孩每次犯錯都只是一種認知錯覺的操縱,而只是,如果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記憶力,稍微有點質疑、不那麼肯定,因此願意多接受一點孩子陳述的情境、不同的詮釋,或許,我們不會太快對於孩子的行為,產生負面的感覺,也可以稍稍的減緩一點衝突的機會。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3會員
251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我為了孩子無傷大雅的謊話傷透腦筋 也許有人會說:誰不說謊 也有人說:聽聽看他為什麼說謊 當然也有人說:孩子會說謊是因為怕被修理 但真的只有我們想的這樣嗎? 我的兩個寶貝擁有完全不同的個性 我和我老公常在說: 根本就是一個小劉聰達和一個小黃雨欣🤣 一個總希望做到人人滿意人人好 然後總寧可委屈自己
Thumbnail
最近我為了孩子無傷大雅的謊話傷透腦筋 也許有人會說:誰不說謊 也有人說:聽聽看他為什麼說謊 當然也有人說:孩子會說謊是因為怕被修理 但真的只有我們想的這樣嗎? 我的兩個寶貝擁有完全不同的個性 我和我老公常在說: 根本就是一個小劉聰達和一個小黃雨欣🤣 一個總希望做到人人滿意人人好 然後總寧可委屈自己
Thumbnail
我小小聲地跟他說:兒子,快樂就好,我愛你。 你是你,我是我,你永遠都是你自己的,而我永遠會在你身邊陪伴聆聽你。 這是吳姍儒,生產後,在她的粉專,寫下的其中一段話。 觸擊了,我原生家庭,植入的木馬,我要移除,並自我生成。
Thumbnail
我小小聲地跟他說:兒子,快樂就好,我愛你。 你是你,我是我,你永遠都是你自己的,而我永遠會在你身邊陪伴聆聽你。 這是吳姍儒,生產後,在她的粉專,寫下的其中一段話。 觸擊了,我原生家庭,植入的木馬,我要移除,並自我生成。
Thumbnail
阿崴閱讀-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資深臨床心理師 陳品皓著 是人,就都有說謊的可能。就連自然界的動物也會有為求生存而有欺瞞的行為。既然如此常見,但為何古今中外都有強調誠實的相關故事,放羊的孩子,華盛頓砍櫻桃樹,金銀斧頭。只是因為誠實是種美德嗎?
Thumbnail
阿崴閱讀-如果可以誠實,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資深臨床心理師 陳品皓著 是人,就都有說謊的可能。就連自然界的動物也會有為求生存而有欺瞞的行為。既然如此常見,但為何古今中外都有強調誠實的相關故事,放羊的孩子,華盛頓砍櫻桃樹,金銀斧頭。只是因為誠實是種美德嗎?
Thumbnail
很常聽到人說:「唉唷他還小,不懂啦!」其實小孩都懂,只是沒有說出來。正在育兒的你,千萬不要抱有這樣的心態。
Thumbnail
很常聽到人說:「唉唷他還小,不懂啦!」其實小孩都懂,只是沒有說出來。正在育兒的你,千萬不要抱有這樣的心態。
Thumbnail
對於孩子說謊,家長會有怎樣的反應?還是覺得自家的孩子很乖,很誠實,絕對不會說謊的。 基本上,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說謊的時候,只是看早或遲。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孩子說謊這件事呢? 例如最近天氣冷,我兒子一起床什麼都不會穿,就衝去玩,每天我要提著衣服給哥哥穿,再叫他刷牙洗臉。 然而,這麼乖巧的女兒也會說謊。
Thumbnail
對於孩子說謊,家長會有怎樣的反應?還是覺得自家的孩子很乖,很誠實,絕對不會說謊的。 基本上,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說謊的時候,只是看早或遲。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孩子說謊這件事呢? 例如最近天氣冷,我兒子一起床什麼都不會穿,就衝去玩,每天我要提著衣服給哥哥穿,再叫他刷牙洗臉。 然而,這麼乖巧的女兒也會說謊。
Thumbnail
哈囉哈囉~大家好,我是主揪小P 上週我們提了我們如何 開放。 我們會先看接受到的訊息是否符合舊有的認知, 如果是,就吸收。 如果不是,我們會先排斥,接著看看他的邏輯脈絡。 人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能被道理說服的。 這個世界是講理的。 但我們不是每件事都一定會經過邏輯推演,這樣太費事了。
Thumbnail
哈囉哈囉~大家好,我是主揪小P 上週我們提了我們如何 開放。 我們會先看接受到的訊息是否符合舊有的認知, 如果是,就吸收。 如果不是,我們會先排斥,接著看看他的邏輯脈絡。 人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能被道理說服的。 這個世界是講理的。 但我們不是每件事都一定會經過邏輯推演,這樣太費事了。
Thumbnail
世上哪有問題兒童!解決厭世爸媽最想知道的73個難題:說謊、亂生氣、講不聽……其實都是大腦發展的重要訊號,腦科學博士傳授育兒新觀念!
Thumbnail
世上哪有問題兒童!解決厭世爸媽最想知道的73個難題:說謊、亂生氣、講不聽……其實都是大腦發展的重要訊號,腦科學博士傳授育兒新觀念!
Thumbnail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
Thumbnail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
Thumbnail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 相較於老老實實的真相,令人覺得生澀無趣,謊言似乎有一種魅力,就像一個橫衝直撞、未經世事的小孩,擄獲眾人的心,大家接受得更快,傳播的更廣。為什麼謊言總是比真相更有魅力呢?
Thumbnail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城。」 相較於老老實實的真相,令人覺得生澀無趣,謊言似乎有一種魅力,就像一個橫衝直撞、未經世事的小孩,擄獲眾人的心,大家接受得更快,傳播的更廣。為什麼謊言總是比真相更有魅力呢?
Thumbnail
在諮詢的過程中,一直都是提供生活化的建議與改善方式。因為不相信有改運這回事,需有意識的思考才有辦法突破我們自身的慣性。 有星性善於察言觀色;但,不經意會帶著評價。就蠻建議這樣的朋友多觀察生活中的大小
Thumbnail
在諮詢的過程中,一直都是提供生活化的建議與改善方式。因為不相信有改運這回事,需有意識的思考才有辦法突破我們自身的慣性。 有星性善於察言觀色;但,不經意會帶著評價。就蠻建議這樣的朋友多觀察生活中的大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