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如何改變自己|頓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認知要真正的改變,需要的是理解的累積,但關鍵是體驗。這兩者的總和,我稱為頓悟。

一、填充再多的知識,卻沒有真正升等的感覺

有沒有一種感覺,你拼命地去上課、你用力的讀書,像是每年都有績效一樣去拼命,一年過去了,你秀出你努力的痕跡,一條條代辦事項的完成,看著年計畫表的完成度,你感到心滿意足。


你卻一直都是別人的學生,在上別人的課,卻鮮少真的慢下來思考人生,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人生大哉問般的問題,答案當然在你的心中。

上頭是我在學生時期的心路歷程,從大學的勁舞社,從編舞到編劇,大三的學生議會到研究生,我一直在「往上爬」,當個看起來很認真的學生,但說實話,我不過是一直被出社會的恐懼壓在心頭,不斷的看書、參與活動、不斷地想要學習知識,與其說好學,不如說我不過是知識焦慮症,不如說我只是想要證明自己很厲害,深怕被別人看不起,所以讓知識流水般的滑過自己的意識,就被下一個進度給淡忘掉了。


《穩》書中提到:當自卑感和自戀糾纏在一起,就會讓人想成為「其他人更優秀、更閃亮的人」,而這也是他們理想的自我形象。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必須更辛苦地與現實生活奮鬥。

正是我那時候的狀態。

raw-image



直到我出社會,經濟獨立後,下班躺在床上,想起許多學生時期風框的人們,再想想現在的樣子,我想以前在多風光的人們,也不過要個吃飯跟快樂的生活而已。


全身髒髒地(筆者以前是做園藝的)但慵懶的躺在地上:「不用努力了欸,好爽喔」,原來只是想要沒有罪惡感的耍廢。


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因為我想要做而已,這一刻,我才明白我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一個可以睡飽、可以買我喜歡的東西、做一切任性的事情,然後買更多書本,繼續囤著。


raw-image



一切的驅動的需求不再是恐懼,而是我渴望的擁有,如果你想要讓一切累積真正深化,首先可以問問自己,這些行動是否有罪惡感。


你必須不再為了恐懼而行動。






二、全心體驗的條件—需要慢下來

心流,你需要心流。我的文章提到心流的概念,在一個活動中,需要

1. 高度的專注、2.強烈的動機、3.感受回饋,可以幫助你的意識進入心流。


不過在文章沒有提及到的是,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進入心流,就是我上段提到的-恐懼,恐懼不見的會呈現出恐懼,我們會用超理智來掩蓋恐懼,讓他看起來像是焦慮。


讓自己的心情和狀態慢下來,沉浸在當下,如果你是個常常關注在未來或是過去的人,先將意識拉到當下,專注在你眼前的事情上,或是想你正在想的事情,讓意識與活動一致性。


raw-image



面對易焦慮者,改變當下的狀態是很重要的,我分享兩個方法:

一、 深呼吸,專注的深呼吸,回到你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如果還是沒有很有效,第二個辦法。

二、 重新開機:把雙手摀住你的臉,全部罩住,你會感受到全黑,一片沉靜,淡淡的呼吸,很自然不用刻意,或許你感覺會有點想哭,如果想哭想哭就哭出來,哭完再開機,不開也沒關係。


這樣的過程,就是關掉你大腦的聲音,你的大腦很吵,吵到你的感受都出不來,活在當下,把自動化的思考關掉。


讓你的身體說說話。


三、策略、行動、感受、整理

閱讀後的行動是至關重要,新的觀點、新的認知,藉由你理解後,你相信後,並放入你的策略中,細想關鍵。


行動,是身體的事情,頭腦閉嘴,專注於身體,並感受行動的回饋,回饋會告訴你策略與行動的差異,不同在哪裡,新的體悟是什麼?最後,很重要的是去整理下來,正如我所做的事情。


我們要如何改變自己,其實要達到一個境界就是-不刻意。

我在生活中,都有一些煩惱,而這些煩惱,很自然推動我去找答案,我研讀了很多心理學、也很喜歡寫作整理思緒,這些都是累積,就像經驗條一樣,是讓我們可以升等的能量。


不刻意,就是不追求目的的探尋答案,有些答案其實都在你的自己身上,從你過往的體驗、生活細節、過去的回憶,答案都埋藏於心底,或是潛意識層。


過去的回憶,那些種種,可能是種遺憾,讓你在無意識中,踏入了你現在走的方向,你的努力、你的用力都像是在探尋那個答案,而頭腦累積的理解,會讓你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也讓你自己可以改造經驗,重新定義和詮釋你的過往,同一件事情,有了不同的感受與情緒,舊有的認知就會慢慢鬆動,重新結構成新的認知,新的價值觀。


我過去都以為認知先於體驗,最近才體悟到,有這個「體悟」才會真正的改變認知,進而改變人生軌道。


或許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找到自己,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成為完整的人。

昆陽 Peace 2021.6.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72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3/09/05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2023/09/05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2023/01/31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Thumbnail
2023/01/31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言 大約一兩年前,當本業工作步入正軌,也開始慢慢累積自身財富時,察覺已達成當時所設的近程目標,突然這麼問自己:「這是你要的生活嗎?」 霎那間,我知道這已經不是確切肯定的事,彷彿這問題已成了灰色地帶。 想成為怎樣的人 當你/妳離開人世後,你/妳希望自己留給世人什麼樣的印象? 以前在學階段,總想著能夠
Thumbnail
前言 大約一兩年前,當本業工作步入正軌,也開始慢慢累積自身財富時,察覺已達成當時所設的近程目標,突然這麼問自己:「這是你要的生活嗎?」 霎那間,我知道這已經不是確切肯定的事,彷彿這問題已成了灰色地帶。 想成為怎樣的人 當你/妳離開人世後,你/妳希望自己留給世人什麼樣的印象? 以前在學階段,總想著能夠
Thumbnail
心流法關鍵在於你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嗎(不尾隨或盲從世俗價值觀)?你知道自己喜歡或厭惡什麼嗎(不為短視近利蒙蔽雙眼)?你知道自己能做好什麼或想學做好何事(找到或打造能讓自己專長發光發熱的地方,才不枉此生)?你知道自己不同於他人處為何(唯有深知自己優缺點者,方能在紅海職場中,覓得自己的藍海契機)?
Thumbnail
心流法關鍵在於你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嗎(不尾隨或盲從世俗價值觀)?你知道自己喜歡或厭惡什麼嗎(不為短視近利蒙蔽雙眼)?你知道自己能做好什麼或想學做好何事(找到或打造能讓自己專長發光發熱的地方,才不枉此生)?你知道自己不同於他人處為何(唯有深知自己優缺點者,方能在紅海職場中,覓得自己的藍海契機)?
Thumbnail
你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的嗎?你認為自己就算現階段還在努力,也能達到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幫助你成長的思維,這樣看待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喔!
Thumbnail
你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的嗎?你認為自己就算現階段還在努力,也能達到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幫助你成長的思維,這樣看待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喔!
Thumbnail
已經看完本書,覺得寫得真的很好很實用,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的心得,並不一定全部照書所陳述,有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 放下 ✅ 自我認同篇 我們都習慣被外在的事物定義自己,例如你的財富,你的職稱,你的地位,你的才藝特技等等,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如果這些就是你對自己唯一的定義,有天
Thumbnail
已經看完本書,覺得寫得真的很好很實用,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的心得,並不一定全部照書所陳述,有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 放下 ✅ 自我認同篇 我們都習慣被外在的事物定義自己,例如你的財富,你的職稱,你的地位,你的才藝特技等等,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如果這些就是你對自己唯一的定義,有天
Thumbnail
前言   前陣子又迎來新一輪的"心理低潮",開啟了自我否定及頹喪的模式。這種輪迴模式持續多久了呢? 似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出了社會,直到現在快35歲了,模式仍然持續著。每次只要一但開啟這個模式,迎面而來的就是不可自控的焦慮、惶恐、絕望、失落、無望,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讓感覺變成指引。 結語
Thumbnail
前言   前陣子又迎來新一輪的"心理低潮",開啟了自我否定及頹喪的模式。這種輪迴模式持續多久了呢? 似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出了社會,直到現在快35歲了,模式仍然持續著。每次只要一但開啟這個模式,迎面而來的就是不可自控的焦慮、惶恐、絕望、失落、無望,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讓感覺變成指引。 結語
Thumbnail
修行了許久 慢慢的 心志已不被情緒所綑綁 卻又能看出情緒各種背後的意涵 它往往是比外在生活更清明的 反映著我們更真實的模樣 「情緒是靈魂的語言」一點不假 但要讀懂這靈魂的語言卻是非常困難 學習了許久,發現早些年前在基金會帶的脈輪課 其中許多跟情緒、意識地對應 至今在身心靈圈都沒有流傳開來 卻是
Thumbnail
修行了許久 慢慢的 心志已不被情緒所綑綁 卻又能看出情緒各種背後的意涵 它往往是比外在生活更清明的 反映著我們更真實的模樣 「情緒是靈魂的語言」一點不假 但要讀懂這靈魂的語言卻是非常困難 學習了許久,發現早些年前在基金會帶的脈輪課 其中許多跟情緒、意識地對應 至今在身心靈圈都沒有流傳開來 卻是
Thumbnail
 認知要真正的改變,需要的是理解的累積,但關鍵是體驗。這兩者的總和,我稱為頓悟。  
Thumbnail
 認知要真正的改變,需要的是理解的累積,但關鍵是體驗。這兩者的總和,我稱為頓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