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並接納自己不認同的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A說出我不認同這樣的決策!B只告訴A,但你無法保證決策者的想法會和你一樣。面對這樣的狀況,除了遵照上級指示外,難道什麼都不能做嗎?如果有機會可以改變決策的結果,你是否會想方設法去達成你要的結果?當你嘗試了之後,如果迎來的還是不如你意的結果,認不認同都無關對錯,但請嘗試尊重並接納自己不認同的存在。
「我不認同!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A說。B說:「但你無法保證決策者和你的想法一樣。」A沈默點點頭,B說:「我也不完全認同這樣決策,但我想決策者有其考量才是。」A說:「難道要像C一樣,每次遇到問題就說上級指示帶過?」
B說:「雖然我不是每次都認同決策,但C的做法是一種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在職場上的生存之道,當你沒有決策權時,你確實得遵從上級指示,不是嗎?但我並不甘願在沒有嘗試前,就全然放棄,對我來說,如果想要改變最終的決策,就樣想方設法地去達成這樣的目的,這樣就算最終結果,仍然不是我所能認同的,我也甘願尊重上級指示。」
A點點頭,B問:「所以,這件案子你有什麼想法?」
A手上的案子的供應商N在前一次的合作上,雙方有些不愉快,但卻偏偏在這個案子中,有個技術是N最擅長的,在業界評價也相當好,先前N送出的打樣,也讓該案子的客戶很滿意,但先卻與N合作的另一個案子是由E負責的,因為雙方在某些技術點上有些爭執誤解,導致該案進度延遲落後,這件事情讓上層很介意,於是讓A去試著找其他相同技術的供應商,但找了之後才發現,N在該方面的技術純熟的幾乎壟斷市場,比N更好的供應商價格相對高,對A來說,陷入進退兩難,客戶方很滿意,成交的機會很高,如果抽換其他價格高的供應商,客戶就會抽單了,而且找不出理由說服客戶,另一方面,其實還有和N之間有不少互相幫忙的案子,我們需要N,N在另一個技術也需要我們。
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參與決策過程,每一次嘗試都是替自己找出日後可以借力使力的施力點,同時也是找出避免踩雷的界線點,如果想要擁有更大的決策能力,那麼可以往這樣的方向前進,對某些職場工作者來說,這是其中一種成功者的樣貌。

A說:「我就是告訴主管,找不到其他供應商。」B說:「然後呢?」A露出一臉疑惑的臉,B說:「你希望這份報告達成什麼目的?還是就只是單純的報告你做完這項工作的結果?」
A說:「我希望主管知道這個案子成功機率高,所以要一碼歸一碼來看,還是要和N合作。」B說:「那就對了,你是希望主管協助你完成這個案子,所以你的報告不能只有告訴主管,找不到供應商,如果只有這麼說,如果你是主管,你作何感想?會不會只有覺得好像被別人掐著脖子的不悅?」
A點點頭說:「哪你的意思是說,我要告訴主管我的想法?」B說:「當然,你除要報告完成的結果,還要讓主管知道這個案子成功對公司的好處是什麼,以及你現在陷入怎樣的困境,而這個困境不是你能解開的,接下來就主管去做最後的決策,做與不做讓主管來下指令。」
A帶點無奈地點頭說:「就只能等。」
B說:「這就是我剛剛告訴你的,雖然自己不是決策者,但只要有任何機會可能改變決策,就必須去嘗試,這不是去挑戰決策者,而是有可能他們忽略某些思考點,而我一方面提醒,一方面也是表達我自己的看法,我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決策,如果真讓我扭轉結果,那我就達成目的,如果換來是個不認同的結果,我也願意接受去收拾殘局,當你丟出你的想法,主管不管認同或是反駁,你都會從他的回覆中找到蛛絲馬跡,都會抓到他的思考脈絡,這樣你以後就會更清楚,如何藉主管的力來完成你的工作。」

A說:「但萬一他沒有給我任何結果,就只有不同意呢?」B說:「對外,你得好好安撫客戶,避免你說的流失客戶,處理得好,也相對證明你的能力,對內,回頭看看先前不愉快的點在哪,雖然不是你經手的案子,但可以推敲出來,到底N是踩到了哪個界線,讓主管甘願犧牲利益也不願合作,這樣你就更清楚界線在哪裡。所以很多時候,你可以不認同,但必須學著去尊重與接受。」

所有的決策都同時承擔結果與風險,當我們沒有決策的權力時,不代表不能去做任何的嘗試與努力,當然如果想要擁有更強大的影響力,那麼就奮力的往可以做決策的目標前進,對某些職場工作者來說,擁有權力就是一種成功的面貌。而每個工作者都有自己像要追求的成功,就像每個工作者都有其生存之道,認不認同都無關對錯,但請尊重並接納這樣的存在。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不是所有的決策都被認同
#做你能做的但必須學著去接受任何的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0會員
392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就讓在海邊工作的女子說給你聽。雖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海邊小鎮發生,但面對職場海波浪,千萬別讓自己變成消波塊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ma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年台灣成為抗疫模範生,很多人說因為台灣經歷過2003年的SARS,這個寶貴的經驗保護了我們,今年模範生跌了一跤,很多人說我們的抗疫經驗不夠,所以手忙腳亂,為什麼同樣是經驗,但卻完全不同?經驗不是時間的流逝,經驗不只要有價值,而且還要不斷地增值。
「不安的世界,有彼此相伴,感謝生命的每一個啟程。」by 志玲姊姊。兩年前,甫進入燠熱的夏天,被稱為第一名模的志玲姊姊宣布嫁給日本明星AKIRA,一眨眼兩年過去,夫妻倆的一舉一動依舊是鎂光燈的焦點,在疫情嚴峻下,看到志玲姊姊低調曬著恩愛,也是疫情嚴峻下的一種幸福。
職場中最多人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跟老闆或主管相處,先前提過和老闆的相處,有的網友認為我是在宣揚慣老闆,但我個人認為,適度的慣老闆,不是要你承受所有的委屈,而是要你在艱困的職場找出一條求生存的道路。慣老闆就從習「慣」你老闆的做事風格開始,別輕易挑戰老闆的「慣」例,偶爾慣老闆,有機會讓老闆慣你。
A忍不住跟M抱怨,C主管的工作配合度很低,每次溝通都很不愉快,總是埋怨其他單位造成他的作業困擾,每次遇到這種情況,A都覺得難道只能默默承受這些鳥氣嗎?M說,你就跟我一樣,下次遇到這種狀況,在心中大喊SOS就可以啦!
隨著三級警戒的延長,社群媒體上出現越來越多的訂購頁面,看著這些琳瑯滿目的文宣,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店家,但市場永遠是殘忍而現實,這點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仔細觀察,看到幾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找出自己獨特的賣點,永遠是銷售的第一步,戰場上,孤軍奮戰不如尋找盟友。
H看著辦公室內空著的座位,昨天C還坐在這個位置,今天就離開了,H想起昨天和主管跟C一起做離職洽談,想起昨天看著C離去的背影,H很想上前去跟C說些什麼,但H終究沒說什麼,這場對C來說的職涯挫折,對C的意義與價值何在,不是H能定義的,也許幾年後,當C回頭來看,就會清楚這場被離職對自己的意義。
去年台灣成為抗疫模範生,很多人說因為台灣經歷過2003年的SARS,這個寶貴的經驗保護了我們,今年模範生跌了一跤,很多人說我們的抗疫經驗不夠,所以手忙腳亂,為什麼同樣是經驗,但卻完全不同?經驗不是時間的流逝,經驗不只要有價值,而且還要不斷地增值。
「不安的世界,有彼此相伴,感謝生命的每一個啟程。」by 志玲姊姊。兩年前,甫進入燠熱的夏天,被稱為第一名模的志玲姊姊宣布嫁給日本明星AKIRA,一眨眼兩年過去,夫妻倆的一舉一動依舊是鎂光燈的焦點,在疫情嚴峻下,看到志玲姊姊低調曬著恩愛,也是疫情嚴峻下的一種幸福。
職場中最多人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跟老闆或主管相處,先前提過和老闆的相處,有的網友認為我是在宣揚慣老闆,但我個人認為,適度的慣老闆,不是要你承受所有的委屈,而是要你在艱困的職場找出一條求生存的道路。慣老闆就從習「慣」你老闆的做事風格開始,別輕易挑戰老闆的「慣」例,偶爾慣老闆,有機會讓老闆慣你。
A忍不住跟M抱怨,C主管的工作配合度很低,每次溝通都很不愉快,總是埋怨其他單位造成他的作業困擾,每次遇到這種情況,A都覺得難道只能默默承受這些鳥氣嗎?M說,你就跟我一樣,下次遇到這種狀況,在心中大喊SOS就可以啦!
隨著三級警戒的延長,社群媒體上出現越來越多的訂購頁面,看著這些琳瑯滿目的文宣,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店家,但市場永遠是殘忍而現實,這點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仔細觀察,看到幾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找出自己獨特的賣點,永遠是銷售的第一步,戰場上,孤軍奮戰不如尋找盟友。
H看著辦公室內空著的座位,昨天C還坐在這個位置,今天就離開了,H想起昨天和主管跟C一起做離職洽談,想起昨天看著C離去的背影,H很想上前去跟C說些什麼,但H終究沒說什麼,這場對C來說的職涯挫折,對C的意義與價值何在,不是H能定義的,也許幾年後,當C回頭來看,就會清楚這場被離職對自己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個案例 A 老闆 B 業務主管 會議中 A 不斷在重申他的看法,告訴 B 這不是我們現在應該討論的事情,B 也是一副我講的才是對的的態度,要求 A 說明為什麼這不是現在應該討論的事情。 A 很堅持反正這件事情不是現在要討論的,是 B 你插手了並非你應該插手的領域。B 說要是這件事情不用討論
Thumbnail
有時候,面對主管的決定,我們內心會充滿掙扎,因為我們清楚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這種情境下,我們不僅要保持專業,更要懂得如何溫和而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時刻,當你想為團隊爭取更好的結果,卻又不想冒犯權威,心情真的非常微妙而複雜。 . 在工作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主管看法不一致,
協商……就是你答應別人去做你沒那麼有意願做的事情,來換取別人提供你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要是我對部門同仁說:這件事情你們討論就好。 這代表他們決定就好。 多年來我也都是這樣做事的。即使下屬的決定跟我想的不同,我也尊重他們的最終決議,因為是我授權他們做的決定。 初期有點困難,總覺得他們想的不夠透徹,但我忍住不插手。 經過這些年來我的感受是:即使處理方法不同,最終的結果有時也很好。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我們多少都有聽過主管或是老闆、業主提出聽起來不合理的要求,會覺得不合理,通常都是你比較懂得這件事的難度在哪,而如果直接拒絕要求,對方其實也不懂為什麼做不到。 因此拒絕同時,給出完成要求需要的資源、時間以及步驟,且都要有明確的數字,對方才能評估難度是否投入。 當我們認為某項要求過於艱難時,其實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個案例 A 老闆 B 業務主管 會議中 A 不斷在重申他的看法,告訴 B 這不是我們現在應該討論的事情,B 也是一副我講的才是對的的態度,要求 A 說明為什麼這不是現在應該討論的事情。 A 很堅持反正這件事情不是現在要討論的,是 B 你插手了並非你應該插手的領域。B 說要是這件事情不用討論
Thumbnail
有時候,面對主管的決定,我們內心會充滿掙扎,因為我們清楚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這種情境下,我們不僅要保持專業,更要懂得如何溫和而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時刻,當你想為團隊爭取更好的結果,卻又不想冒犯權威,心情真的非常微妙而複雜。 . 在工作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與主管看法不一致,
協商……就是你答應別人去做你沒那麼有意願做的事情,來換取別人提供你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要是我對部門同仁說:這件事情你們討論就好。 這代表他們決定就好。 多年來我也都是這樣做事的。即使下屬的決定跟我想的不同,我也尊重他們的最終決議,因為是我授權他們做的決定。 初期有點困難,總覺得他們想的不夠透徹,但我忍住不插手。 經過這些年來我的感受是:即使處理方法不同,最終的結果有時也很好。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我們多少都有聽過主管或是老闆、業主提出聽起來不合理的要求,會覺得不合理,通常都是你比較懂得這件事的難度在哪,而如果直接拒絕要求,對方其實也不懂為什麼做不到。 因此拒絕同時,給出完成要求需要的資源、時間以及步驟,且都要有明確的數字,對方才能評估難度是否投入。 當我們認為某項要求過於艱難時,其實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