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何謂居家運動?不能不知道的潛規則:熱身、主運動、緩和伸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疫』軍突起的居家運動,但你/妳動對了嗎?

 台灣於 2021 年 5 月中爆發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後,健身房和工作室皆強迫暫停營業。對於習慣在健身房運動的人來說,無法透過器材鍛鍊肌肉與跳舞減脂是非常痛苦。雖然疫情關上健身房的門,但居家運動卻是現在運動愛好者在疫情肆掠下的小確幸。

居家運動是甚麼呢?字面上意思就是家中運動!
 由於家中有許多的限制,沒有多樣器材的選擇和專業教練陪同都會降低運動效果與增加運動風險,可是為了維持肌肉量和良好體態我們還是要找到成功的居家方程式。其實居家運動可分兩種大方向鍛鍊,可以徒手肌力體外負荷方式來進行運動。

raw-image


1. 徒手肌力:利用自身體重去做動作設計。例如循環式的徒手肌力與間歇有氧運動等。

2. 體外負荷:屬於比較高階的運動玩家,會運用體外重量去加入自己運動課表。例如壺鈴、彈力帶,甚至會用家中隨手可得器材。

 【對於運動初學者同學可從線上付費教練課或免費健身網紅影片學習喔】

家中運動是不是卡關了,運動潛規則告訴你:熱身、主運動、緩和伸展
raw-image


 雖說家中看運動影片能享受流汗和肌肉的酸感。但是,遠距相較實體運動還是有落差,因為沒人在旁邊提醒動作好壞與判別運動強度是否符合你的身體素質。如沒考慮上述問題,日久後可能有幾個問題跑出來。

1. 運動後肌肉拉傷,膝關節和肩頸怪怪的?

2. 自己透過影片運動後發現體重沒降,肌肉量沒維持?

3. 怎麼越練肌肉越緊繃?身體越僵硬?

 運動前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是否有做足熱身?有漸進性暖肌肉嗎?

2. 主運動的設計是否符合運動目標

3. 是否正確伸展緊繃僵硬的肌肉呢?

藉由這三個問題能讓你安全穩定的進步,因為它是【一堂運動課程的原型】。三個問題是對應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中的「主運動」、運動後的「緩和伸展」。
 上述流程很簡單也很重要,為甚麼呢?我就舉汽車的例子:

1 . 開車前會先做 2~3 分鐘熱車。「熱身

2. 熱車完後才會正式開車上路。「主運動

3. 最後到目的時會先停車讓引擎緩和一下再熄火拔鑰匙。「緩和伸展

汽車如人體,開車如訓練。熱身、主運動與伸展緩和不能少。
熱身、主運動、緩和伸展的基礎概念
步驟一、熱身 (Warm-up):身體溫度的提高可預防肌肉肌腱拉傷和韌帶扭傷,並且增進肌肉彼此間協調能力。為了讓運動能安全有效完成。


raw-image

熱身模式可分為兩種方式:

1. 一般熱身(General Warm-up)
例如慢跑學校操場5~10 分鐘或開合跳搭配抬腿跑做交叉熱身。藉由簡單不複雜的動作,來「提高身體溫度」

2. 專項熱身(Specific Warm-up)
例如排球的攻擊手在扣球時需要較大範圍的肩關節活動度,就會加入肩關節熱身或田徑選手的馬克操,來「提升運動表現」。

步驟二、主運動:依目標去放入自己的主課表中,一般大眾會分肌力與心肺耐力。
raw-image

主運動可分兩大方向:

1. 肌肉能力發展:如想提升肌肉量就會做肌力訓練,動作就會做深蹲、伏地挺身等。

2. 能量系統訓練:如想增進心肺耐力就會做有氧運動,模式就可選有氧間歇、長時間低強度有氧等。

步驟三、緩和活動(Cool down):人體運動後的高速運轉狀態,透過低強度運動 (跑步5-10 分鐘左右) 與搭配伸展能讓身體機能回到初始狀態。
raw-image

緩和運動所帶來的益處:

1. 有助睡眠:運動後產生高皮質醇的量進而影響睡眠,如沒降低皮質醇,會延遲恢復和訓練的適應狀況(jezova et al. 1985),透過緩和活動能降低皮質醇的量。

2. 減輕壓力:研究顯示緩和運動後能減少運動員緊張情緒,有益於心理層面恢復(jezova et al. 1985)。

3. 恢復疲勞:運動造成的肌肉緊繃、僵硬與乳酸,透過緩和運動能加速恢復上述問題。


清楚了解後,可以開始用下方三步驟練習看看喔!
raw-image


步驟一、先找你喜歡的運動教學影片。

步驟二、分別把影片拆解三架構:熱身、主運動、緩和伸展。

步驟三、再去進行深度了解,每個動作間的安排是否環環相扣且符合邏輯。

〔如果喜歡且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留言、按讚,我是源始人,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Ni砸惑舖-avatar-img
2021/08/01
好重要的知識!!!
源始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8/04
謝謝你的鼓勵!
avatar-img
源始人的沙龍
11會員
72內容數
紀錄我每天發生的點點滴滴。 回憶過去、觀察當下、接受變化。 讓生活過得很不一樣。
源始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13
安全運動的標準 ●安全的動作模式 ●避免戶外環境 ●避免動態碰撞運動
Thumbnail
2022/02/13
安全運動的標準 ●安全的動作模式 ●避免戶外環境 ●避免動態碰撞運動
Thumbnail
2022/01/16
《2022.01.16-老化運動篇》  現今控制老化的方式百百種,但其中「運動」是亙古至今不滅的的方式,因為低成本、無副作用和禁忌症。但要開始執行運動醫療前先瞭解醫學治療和運動之間的差異,能更清楚使用運動醫療和醫學治療的時機。
Thumbnail
2022/01/16
《2022.01.16-老化運動篇》  現今控制老化的方式百百種,但其中「運動」是亙古至今不滅的的方式,因為低成本、無副作用和禁忌症。但要開始執行運動醫療前先瞭解醫學治療和運動之間的差異,能更清楚使用運動醫療和醫學治療的時機。
Thumbnail
2022/01/08
《2022.01.08-老化運動篇》   運動最直接影響肌肉組織和骨骼系統的健康程度。根據研究顯示,『負重運動』能改善骨質密度、關節功能、肌腱彈性與強度、活動度和整體身體功能。
Thumbnail
2022/01/08
《2022.01.08-老化運動篇》   運動最直接影響肌肉組織和骨骼系統的健康程度。根據研究顯示,『負重運動』能改善骨質密度、關節功能、肌腱彈性與強度、活動度和整體身體功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想運動,但沒有想法的你 提供你一些我自己常常使用的運動方案。 內容超級多,希望你可以挑選一部份出來,做做看在說。
Thumbnail
想運動,但沒有想法的你 提供你一些我自己常常使用的運動方案。 內容超級多,希望你可以挑選一部份出來,做做看在說。
Thumbnail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Thumbnail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Thumbnail
身體是一連串動作組合在一起,很少是單獨運作的,所以練習今天的動作有地方做起來會有疼痛感,建議可以做停留不急著馬上做下一步,有時候停留就是讓身體適應這個姿勢或著動作放慢,因為身體還不是很協調 ⭐️誰適合這些動作? 久坐族群:上班族 運動時需要大動作範圍 任何人維持日常活動度 ⭐️影片一 ⭐️影片二
Thumbnail
身體是一連串動作組合在一起,很少是單獨運作的,所以練習今天的動作有地方做起來會有疼痛感,建議可以做停留不急著馬上做下一步,有時候停留就是讓身體適應這個姿勢或著動作放慢,因為身體還不是很協調 ⭐️誰適合這些動作? 久坐族群:上班族 運動時需要大動作範圍 任何人維持日常活動度 ⭐️影片一 ⭐️影片二
Thumbnail
「慢跑操場兩圈當暖身後,再回來運動喔。」這是從小體育課常聽到的一句話,日後成為心中根深蒂固的運動前暖身標準。不過只把慢跑當成暖身,是不足夠的喔!
Thumbnail
「慢跑操場兩圈當暖身後,再回來運動喔。」這是從小體育課常聽到的一句話,日後成為心中根深蒂固的運動前暖身標準。不過只把慢跑當成暖身,是不足夠的喔!
Thumbnail
《2021.07.17-運動概念》運動新手三步驟:熱身、運動、緩和動作。
Thumbnail
《2021.07.17-運動概念》運動新手三步驟:熱身、運動、緩和動作。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展開你人生中的第一場改變 ?但很多人一進到健身房後,看著一堆沒看過的器材、陌生的環境及大聲嘶吼的聲音,就像畢業進入職場時既害怕又期待的心情。其實每個人都有當過健身新手,當時那種不知該如何下手?該從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展開你人生中的第一場改變 ?但很多人一進到健身房後,看著一堆沒看過的器材、陌生的環境及大聲嘶吼的聲音,就像畢業進入職場時既害怕又期待的心情。其實每個人都有當過健身新手,當時那種不知該如何下手?該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