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區域暖身動作』

『四大區域暖身動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大家都知道運動前要暖身,但是暖身又分成好幾種,一種叫做一般性熱身,單純慢跑、腳踏車,目的是為了提高體溫、提高心跳、提高關節囊液的分泌,使動作不卡卡,另外一種叫專項性熱身,為了等下後續要專門做訓練而做的熱身,所以各種運動項目都有自己專項性熱身,那針對今天要示範的影片,其實都通用在各個運動項目,因為身體結構最重要就是髖關節、腳踝、胸椎和肩關節。


身體是一連串動作組合在一起,很少是單獨運作的,所以練習今天的動作有地方做起來會有疼痛感,建議可以做停留不急著馬上做下一步,有時候停留就是讓身體適應這個姿勢或著動作放慢,因為身體還不是很協調

⭐️誰適合這些動作?

  1. 久坐族群:上班族
  2. 運動時需要大動作範圍
  3. 任何人維持日常活動度

⭐️影片一

全世界最痛苦伸展:往前跨大步,雙手撐地,前腳小腿保持垂直地板,後腳盡量往後踩,但是膝蓋微彎放鬆靠近地板,同時骨盆也靠近地板,靠近小腿的那隻手往對側旋轉,身體盡量靠近地面,停留一秒後,往反方向旋轉,地板那隻手要推地板,轉動身體,另一朝向天空,一邊可以操作個五到六下

弓步轉體:維持一個弓步姿勢,雙手前身合掌一手朝前,一手往後打開,感覺是用背部的力量轉動,維持兩腳的重心,兩手互相交換,可以感覺一下骨盆其實也會稍微轉動,同時考驗平衡的感覺

以上兩個動作以髖關節、胸椎、肩關節為主


⭐️影片二

後仰:往前跨步,步伐由自己決定,以站得穩為主,將骨盆前移,肚臍往前,雙手向上,身體微微後仰,做對的話,應該會感覺到肚子被伸展以及後腳骨盆的位置,一邊可以做五到六下,這個動作也會考驗平衡

前彎:一隻腳向後踩微彎曲,重心放在後腳,骨盆向後移動,前腳伸直,腳背往上勾,身體前彎視線往兩腿中間看,雙手向後向上擺

以上兩個動作針對髖關節、胸椎、肩關節為主


⭐️影片三

交叉步:支撐腳不動,尤其是大拇指端必須踩穩,另一腳跨過另一邊,雙手向上舉高,順著骨盆的反方向延伸,這時候會活動腳踝和髖關節外側,大多數的人也會有覺得身體側邊被伸展到

跨步側蹲:一隻腳向旁邊跨,重心放在支撐腳腳掌的內側,伸直腳重心在外側,雙手舉高往伸直腳的方向延伸,會同時伸展到大腿內側

以上兩個動作會練習到髖關節、腳踝、胸椎橫向動作


如需指導,可以私訊阿茗


第一手資訊都在官方LINE
官方LINE:@250dgdbl

連結:https://lin.ee/1u08g9W

一對一教學招生中

一般民眾、教練對我的教學興趣,歡迎報名

上班時間:上午九點到下午兩點

禮拜三和日休假

=====

#茗師練法 #動作訓練 #健康 #運動 #動態暖身 #動作多樣性 #訓練







avatar-img
阿茗|健身教練|肌力與體能專家的沙龍
82會員
114內容數
阿茗師從呼吸治療師轉職健身教練七年的時間,累積許多一對一教學經驗,想傳承這些經驗給一般大眾,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希望是越練越健康,而不是越練身體越不舒服或著緊、卡卡的,這其中包含一些運動的思維、想法,還有動作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可以幫助到什麼,讓身體自在的動,才是真正的健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指引,要達到體適能所謂維持健康的程度,需要每週150分鐘中低強度運動,這其中包含走路,一天累積八千到一萬步,也能維持健康,但是阿茗的教學經驗遇到客戶或學員都是久坐族,可能一天累積的步數甚至連三千步都不到,每次來上教練課的時候都會抱怨身體卡卡緊緊的,其實是在提醒自己需要活動一下囉。
單腳訓練是許多人困擾的點,除了平常訓練深蹲硬舉之外,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每走的一步都是單腳站立,但是為什麼放在訓練上就如此的困難呢,因為要考慮到核心、骨盆和腳底是否穩定,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導致單腳訓練下困難度增加,今天會一步步介紹三個影片如何建立良好的單腳能力
練了肌肉、肌力然後呢?你有沒有轉換到人體最自然的動作呢? 也許你該試看看跑步訓練
上一部茗師練法介紹從髖的外側以及內側肌群的活化,帶入腳底足弓的動態練習,進而站立起來練習單腳穩定性
轉自由教練的兩個月,所在的健身房有大量的機械式訓練器材,已經很久沒有接觸了,重新再使用器材訓練,有非常大的體會跟感觸,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器材其實對很多人很有幫助,包含我現在也很喜歡用器材
核心旋練在肌力與體能領域裡面,佔很重要的部分,有好的軀幹穩定能力,遠端才能好好的活動,我們可以將核心看待成抗伸展,抗屈曲,抗側彎,抗旋轉,但是用另外一種角度,當我們跑步、走路時,都會串連到身體其他肌肉,這些肌肉會串連成一條線,簡單說成是動力鏈的表現。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指引,要達到體適能所謂維持健康的程度,需要每週150分鐘中低強度運動,這其中包含走路,一天累積八千到一萬步,也能維持健康,但是阿茗的教學經驗遇到客戶或學員都是久坐族,可能一天累積的步數甚至連三千步都不到,每次來上教練課的時候都會抱怨身體卡卡緊緊的,其實是在提醒自己需要活動一下囉。
單腳訓練是許多人困擾的點,除了平常訓練深蹲硬舉之外,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每走的一步都是單腳站立,但是為什麼放在訓練上就如此的困難呢,因為要考慮到核心、骨盆和腳底是否穩定,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導致單腳訓練下困難度增加,今天會一步步介紹三個影片如何建立良好的單腳能力
練了肌肉、肌力然後呢?你有沒有轉換到人體最自然的動作呢? 也許你該試看看跑步訓練
上一部茗師練法介紹從髖的外側以及內側肌群的活化,帶入腳底足弓的動態練習,進而站立起來練習單腳穩定性
轉自由教練的兩個月,所在的健身房有大量的機械式訓練器材,已經很久沒有接觸了,重新再使用器材訓練,有非常大的體會跟感觸,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器材其實對很多人很有幫助,包含我現在也很喜歡用器材
核心旋練在肌力與體能領域裡面,佔很重要的部分,有好的軀幹穩定能力,遠端才能好好的活動,我們可以將核心看待成抗伸展,抗屈曲,抗側彎,抗旋轉,但是用另外一種角度,當我們跑步、走路時,都會串連到身體其他肌肉,這些肌肉會串連成一條線,簡單說成是動力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