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噗浪上轉發的話題,有很多繪師對此發表感想,看了有蠻多感觸的。
繪圖、設計這類的職業需要一定的美感,因此必會培養出自己的審美觀和個人風格。也會有和普遍大眾審美觀、商業需求不同調的時候。
不論是在公司體系下或者接案工作,多少會遇到被退件修改或重做的時候,大多是經歷過修修改改好幾回才定案,極少狀況才有可能一次到位。以前聽過很多同行的抱怨都是:圖改個沒完啊、發案的人三心二意啊、一直做自己覺得很醜的圖啦...之類的。
導致一開始入行的熱情都被磨光了,只求發案方行行好不要一直找自己麻煩。
但真的是發案方在找麻煩嗎?我很認同以下這篇的回覆,建立職業意識很重要。
建立界線很重要,如果沒有劃分清楚的話很容易迷失,很難看清真正的問題點在哪。
當興趣成為工作,因為滿足的對象不是自己,再加上對於興趣的情感,一旦遇到困難會很難抽離主觀的情感,原本只是冷靜下來就可以釐清和調整的問題,卻因為被個人情感絆住了而無法處理。(例如業主就是要B方案,但設計師認為A方案比較符合自己的審美,認為自己被否定因此感到痛苦。)
除此之外還有個狀況是太專注在自己的興趣上,而忽略了溝通也是工作的一環。
以文章裡提到的「把畫圖當天命」,正因為過度重視畫圖這件事,所以沒有詳細理解需求、改善溝通、評估自我定位,反而都把原因歸咎到自己能力不足、做不好,因此困在裡面並成了一個死循環。
以設計行業來說很常有這樣的衝突:
- 業主和設計師的審美觀不合(設計師是小清新風格,但業主想要鮮明搶眼)
- 業主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所以拿了一堆風格差異很大的參考對設計師說:我想要做出這些風格的綜合體(?????)
- 業主還是不知道要什麼,只好叫設計師做一堆版本,最後選了第一版
- 原本都做好了但是被案主否定,搞了老半天是窗口擅自決定沒跟案主說,做好的東西根本不是案主要的(這個真的完全是人和溝通問題...)
其實撇開個人執行能力不說,很多時候問題都是出在人和溝通上,也少了評估定位。以前待過的環境也看過很多都是抱著這些心態的人:
「我只要埋頭畫圖、做設計=做好工作了」
但實際上這種心態會害慘自己。
因為繪圖/設計很需要透過溝通交涉來說服業主,而不是業主說什麼就是什麼,必要的時候還得引導對方或是幫助建立觀念。除非是懶的溝通或者有社交障礙
如果遇到強勢又不容質疑的業主,那更是難上加難。除了溝通之外,若是接案也要學著過濾案件,若是非自己擅長的類型就請對方另找,硬扛下來只是讓雙方有所損失。
說白了,要就為了錢就順著對方,不然就好好引導對方,二選一。(不然還有第三個選項:放棄這個案子)
也有人想說:「繪圖/設計做什麼=業主就接受什麼」
每個人都想只要發揮自己擅長的技能賺取收入,但這是極少數...通常都是有一定名氣或是很深得業主信任,否則要做到這種做爽爽模式真的是只有作夢才會有。
承上面提到的衝突項目來說,身為執行方能做的有這些:
- 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的需求
- 藉由發案方的需求去提出相關建議和釐清想法
- 評估自己現在的能力是否符合對方的需求
- 或發案方提出的和自己的想法差異甚大,若對方願意聽取自己的想法,解釋完後再由對方做決定(畢竟這是發案方想做的東西,決定權在他身上)
- 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去說出自己能提供什麼(很重要)
這幾項讓我想到以前上攝影課的時候,老師提到以前做過的案子:
有個食品的攝影案子已經給好幾位攝影師拍過了,但最後都是業主打槍不採用告終,老師看了前面幾位攝影師的作品都覺得拍的很好、有文創氣息,但為什麼不採用呢?
直到老師親自去拜訪業主家當面對談,觀察了下業主的居住環境、身上的個人配件,又聽到業主口說前面的攝影師拍起來都不夠氣派、沒有氣勢,之後心裡就有個底了。
老師從那次對談中理解了原來那位業主想要把食品拍起來金光閃閃、有土豪之氣(?)即便業主沒有說出口,但是藉由觀察得知了業主的喜好,之後案子也順利完成了。
老師也提到在商業用途裡技術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懂得怎麼去觀察和理解需求。即便跟個人審美和喜好不同,但那終究是業主的東西,我們能做的就是建議和執行。
工作是為了賺取收入,在業主/公司的體制下能做的一定會被侷限,要怎麼從中拿捏平衡就是最大的課題了。
但很多時候業主商業需求對於有「畫圖是天命」這樣堅持的人來說,會認為這不就是要跟現實低頭、貶低自己的能力、不能證明自己了嗎?其實這算是個盲點。
若能在工作中可以滿足發案方又保有自己的特色,我認為這是該職業的專業表現。
劃清界線、建立職業意識,在工作之餘還是可以畫自己想畫的圖,或者開發、經營喜歡自己的圖的粉絲來做接案副業,如果副業做的夠大也許還有機會做到讓發案方全盤接受的可能,這也是一條路。
就跟服務業一樣,上班時必須維持良好態度、主動協助客人,下班後就是做回自己,還是有人下班後依然維持上班的樣子...?(可能有吧,但這樣會過勞啊,休息好嗎?)
關於「畫圖是天命」這樣的心態我不太認同,甚至覺得這樣的定位會迷失自我,之前寫的文章也有探討過類似這樣的心態。
過度重視但是沒有從中理解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反而只會讓興趣成為負擔。把興趣當工作,就必須要做好心態上的調整、評估與取捨,也要建立界線保護自己。
回頭想想,我其實很幸運...很早就知道工作/創作要公私分明,如果發現業主可能搞不懂自己想要什麼,就會做一些說明表達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業主想要的是不是另一種?大概這樣的處理方式,所以不太會有衝突。
雖然不知道這篇文會有多少人看到,但希望這樣的分享可以給根文章中有同樣狀況的人一些方向或是想法,重新檢視自己或者找回平衡,祝這些人不再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