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職場心得分享聽後感想

Podcast 職場心得分享聽後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zQFFANdHLxDkJgRbAZGMB?si=EXKwodbbRIWLzG52uxTGN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EP15 德國尾牙年終檢討:什麼!?顛覆德國刻板印象,在德國公司做事不能太認真!?德文在德國職場中很重要嗎? by 30+ 職行力

這集真的是滿滿的乾貨,提到的點對我而言真的是心有戚戚焉,與我在職場上所學習到的完全相同的。以下為純聽後感想整理,做個記錄。

  1. 工作抓大方向執行。這句所能代表的含義真的只能用盡在不言中來說明,這也是我擔任PM職務後學到的大重點之一。
  2. 以成果輸出為先決,以最終客戶端的結果為目標,設定工作處理優先及資源分配,而不是要把每件事做到水準之上為工作努力的目標。
  3. 在工作上有與併購的德國公司同仁一起共事,出乎意料大家一致感覺德國人對工作並不會非常嚴謹,podcast中的說明也是如此。認真懷疑德國人天性嚴謹是台灣人對德國的誤會,否則不會在不同的背景卻有這麼一致的感想。
  4. 拼命三郎並不是好的工作態度,短期或許輸出較多但品質是個? 長期必定維持不了,對公司長期發展及個人人生職涯都是沒有幫助的。
  5.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休假就應當好好休息,當然,上工時也要專心工作,專注於成果及輸出品質。 換句話說,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就做好什麼事。
  6. 善用公司教育訓練資源,增進專業技能。學到的技能是自己的,同時增加自身優勢。
  7. 在國外工作,在地化的語言能力能提供無可比擬的優勢,給予他人更好的觀感,間接造成好的影響及更多的機會。
  8. 待在舒適圈內太久,結果好壞立判。
  9. 對上管理,以成果為重點,即便主管上司有很多天馬行為的主意想法,最終也要能與結果有所連結,且ROI是合理的,這些點子才有實現的價值,否則不如不做,甚至要跟主管溝通取得共識,對不切實際的工作要求說不。
  10. 跟老闆溝通時,請善用灰階思考。例如一份資料是否要做,不是只有要做(Must have) 或不需做(Not necessary)二個選項,中間還有其他選擇比如Nice to have,可以用來跟老闆達成共識。畢竟,Nice久了很可能等同於不用做。
  11. 在工作上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創造出自身能貢獻職場的價值,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員。
  12. 球(工作)來了,想清楚怎麼打這個球(處理好這個工作),跟隊友有默契(跟主管有共識),才能把這球打好且有結果。
  13. 讓數據說話。數字,數據,實證。
  14. 學習,要用像空茶杯般的心態,去理解吸收成自已的東西。 滿杯的心態是無法經由學習進步。
  15. 路遙知馬力,努力累在主管同仁心目中的 credit。
  16. 善用圖像化的手法來做溝通,事半功倍。
  17. 阻礙自身成長的人往往是自己,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無法勝任,或是其他逃避的心態來阻止自己走出舒適圈或做新的嚐試。 要克服,首先自己要有覺醒到這樣自我設限是不好的,接下來加上對應的準備,抓住機會踏出第一步,做中學學中做,自然水到渠成。
  18. 敏捷開發應用在學習是個好主意,邊做邊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心法,需再加上以「最小可行性產品」為產出原則,取得回饋後整理成plan,在接下來的sprint調整及實現。
  19. 自我反省,不但是職場核心能力,更是能持續自我學習提昇的核心價值觀。
avatar-img
Tseng Wame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學習,實踐,並整理成文字記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seng Wa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夠了 John Bogle, Founder of Vanguard Fund 如何的人生,才是”夠了”的人生,讓人”滿足”的人生? 讀了這本書,最後這個問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近期看書讀到這段文章,結果偏見─避免錯誤歸因,看清事物本質,有所省思 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結果,常會誤把結果當成原因,忽略了其他造成結果真正的原因,例如,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 字面上看上去,易讓人直覺地這麼想: 巴菲特被稱為股神,其投資很成功。 其使用的價值投資法必定能帶來很好的投資收益。
以下說明為個人心得記錄,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及身體狀況皆有所不同,建議依狀況需求做足評估規劃及醫學諮詢服務,再付諸行動. 【緣起,接觸了解168斷食及211飲食法】 20201/5/20時偶然看到這個YouTube的節目,開始對168飲食法有比較具體的了解,之前有朋友也是使用此法控制體重...
夠了 John Bogle, Founder of Vanguard Fund 如何的人生,才是”夠了”的人生,讓人”滿足”的人生? 讀了這本書,最後這個問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近期看書讀到這段文章,結果偏見─避免錯誤歸因,看清事物本質,有所省思 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結果,常會誤把結果當成原因,忽略了其他造成結果真正的原因,例如,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 字面上看上去,易讓人直覺地這麼想: 巴菲特被稱為股神,其投資很成功。 其使用的價值投資法必定能帶來很好的投資收益。
以下說明為個人心得記錄,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及身體狀況皆有所不同,建議依狀況需求做足評估規劃及醫學諮詢服務,再付諸行動. 【緣起,接觸了解168斷食及211飲食法】 20201/5/20時偶然看到這個YouTube的節目,開始對168飲食法有比較具體的了解,之前有朋友也是使用此法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