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容易嗎我?!—談家長自我照顧

2021/06/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邊的人都說我們沒有把孩子教好,但我們已經試過千百種方法了,他還是一樣…...唉~」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你們應該把孩子教好」
「你們不應該讓孩子餓到」
「你們應該要順著(或不要順著)孩子」
然而,這些「應該」與「不應該」來自哪裡呢?答案是我們的父母、親朋好友或社會文化期待的價值觀。我們總覺得只要順應這些「應該」的規範,孩子就會如我們所期待的樣子發展,但事情總不如我們想的簡單,一部份是這些「應該」來源不一致,常會搞的自己在教養上無所適從,另一部份是是孩子根本沒辦法受我們所控制,不斷地出狀況或有很多自己的意見,而這些似乎都成了作父母「應該」要攬下的責任。日子久了,家長累積的壓力、挫折與無力感等情緒,可能反過來影響親子關係,而形成一個我們都不樂見的惡性循環。
因此,在跟家長面談,我很常告誡家長(真的是告誡!),請記得好好休息。因為我所相信的是,當家長有足夠的能量時,才能夠好好地陪伴孩子成長。曾經有一位爸爸跟我分享一個例子,他想要嘗試跟他對立反抗的孩子溝通,所以他開始關心他的學校生活,但因為孩子愛理不理的態度,最後反而打了他,使他們的關係又降回冰點。我相信沒有家長會要故意打壞與自己孩子的關係,往往我們只是缺乏一些有效的策略跟方向。最後我請爸爸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在沒有工作的假日天,陪孩子做一些孩子想做的事。雖然孩子對他的態度沒有好轉,但因為爸爸有養足精神與能量,而能有更高的容忍度,維持住他們的關係,沒有讓他繼續惡化下去。我想雖然他們的親子關係仍未改善,但眼前這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所以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當家長的狀態穩定,才有可能能好好地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同時,請放棄認為只用「單一招式」就可以制止孩子問題行為發生的念頭,因為人的問題總是複雜的,我們或許壓的住一時,但孩子負向的能量或內在匱乏所牽引的狀態,若沒能夠有足夠的理解與釋放,便有可能在其他事件中又冒出來。
現在,邀請你一起來做個簡單練習,這個練習活動叫做「角色覺察」
  1. 請你拿出一張白紙,然後拿不一樣顏色的筆在上面畫圈,每一個圓圈就代表一個角色,角色可能是兒女、兄弟父母、媳婦、職員、主任、司機、老師等。
  2. 寫完角色之後,在角色旁寫上這個角色「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3. 在寫完之後,回頭看看寫的內容,在你身上背負多少的責任跟角色呢?你可能會發現,在你身上不只有一種角色,而這些角色無形中附加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應該,有多少的角色及應該,就代表你每天背負的責任有多重。
透過這個練習,主要是想讓我們覺察你身上所背負的壓力與責任,以及你生活中可能的壓力源。當我們開始對自己有些看見與覺察,你需要的就是好好地照顧與安頓自己。過往我在帶家長做這個活動的時候,多數人都會忘記寫上「自己」,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成為了某個角色(例如:父母),就習慣背負著該角色的責任(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將所有的心力付諸於孩子身上,卻忘了我們還有「自己」。
將心力投注在這些角色的同時,也請記得好好的照顧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理師當專輔
心理師當專輔
你好,我們是諮商心理師,在國小擔任專任輔導教師。 想透過這個平台來紀錄在國小實務工作的點點滴滴,並分享兒童、親職、教師的相關輔導知能。 演講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IG粉專:@counselinginschool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