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月底,每個階段有各自不同心境,但好似……痛苦居多?
六月的月末,是我自線上課以來最忙碌一天。不僅要返校拿東西,還要繳交各科功課,個人報告、小組作業更不在話下,一拖拉庫通通聚集在這一天。好不容易趕完一個報告,群組又有同學提醒某某功課今日截止,高中生的生涯就是這麼淒慘……(但主要還是因為我習慣拖延到最後一刻
今日時間不多,分享前陣子針對疫情寫的一篇小短文。
憂傷減半,快樂加倍
一個人。走路。散步。
恐怕是近期最快樂的事情。
五月初台灣疫情升溫,各縣市陸續提高至三級警戒,到了五月十八號,政府宣布全國停課十天。這個消息對沒經歷過上網課的我來說著實新鮮,天真的以為小假期來臨了,殊不知,連續不出門,不跟他人接觸的日子實在折磨人。網絡,電線,房子,病毒,各種有線無線、有形無形的東西,無形之中將人們團團包住,壓的喘不過氣來。自從整日待在家,與家人間的吵架越漸頻繁,人人都渴望有個私人空間喘口氣,無奈哪兒有不能去。
有天,突然發現對面鄰居在庭院散步,看他愜意的神情,我頓時也想去外面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待鄰居進門後,我便走出前門,距離上一次開門已是一週之久,我開始在社區院子走路、散步,從來沒有發現走路是何等舒暢。就這樣走著,走著。沒有踏過大街小巷,也沒有翻山越嶺,只是在社區到處走,漫無目的但卻有意識地走。在這樣的走路過程中,煩惱、壓力、焦慮、皆拋諸腦後,整個人宛如煥然一新,心情也在不知不覺恢復平靜。
一個人。走路。散步。或許我們所渴望的不僅是走路,而是一段獨處空間,尤在這紛亂的時期,能夠靜下心來獲得傾聽,何嘗不是大家希望的。培根的論友誼、我的散步經驗,無疑圍繞在傾聽,對談,溝通三者之間。面對疫情不能出門的日子,或許這才是人們真正要學習的課題。若能保持耐心傾聽、平靜對談、善意溝通,即使身處蝸居,仍舊可以怡然自得,達到憂傷減半,快樂加倍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