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我們討厭被干擾,但卻自己成癮地分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是這樣:想要專注做一件事情或學習一個知識時,很不喜歡有人一直來找你講話、周圍有莫名的干擾噪音、或是臨時被什麼事情打斷?

有趣的是,當我們真的有充分時間可以全心專注時,看了兩頁書自己就開始滑手機,寫了一小段字自己默默打開 YouTube,想用 Google 查資料結果不知何時開始逛起網拍。

從教育科技的角度來看,科技的發展對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衝擊,使用得當,可以顯著提升學習效率和成果成效。但同時,它可能也是雙面刃,在充斥各種娛樂、行銷活動和內容的注意力爭奪戰中,也讓我們的專注力變成正在默默流失的個人重要資產。

問題不是用不用,而是怎麼用。

需要使用科技時,只打開自己需要的工具或內容,下意識地觀察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不是又開始脫離原本要閱讀的章節、原本要練習的習題、原本要觀看的教學影片了。

我自己學教育科技、做教育科技、用教育科技,不過老實說,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這麼需要隨時使用它們。

科技是生來服務於人,不是人生來服務於科技。

(不過未來會怎麼樣......嗯嗯,那是另外一個議題,以後有機會再談 XD)

如果有點忘記全神貫注的快感,試試關掉電視、關掉影片、關掉視窗、關掉網路,短時間的斷捨離,可以讓我們有機會重溫那個變得有些奢侈的高效專注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Soonlin 的智學方舟
82會員
141內容數
學習就像一場航行,途中會遇到迷霧與暗流,但也會發現新的島嶼與可能。這裡是一個結合 AI x 教學 x 職場表達力 的學習空間,和你分享如何用更聰明的方式學習、表達與工作,從簡報提案、演講到 AI 工具應用,幫助你在職場和副業中提升影響力、創造更高價值。
2025/04/27
你是業務、講師、顧問、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自媒體、斜槓工作者,或曾經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嗎? 在職場上,只要你是需要透過與人互動交流來推廣產品服務的人,銷售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能。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一、把你的想法放到對方腦中;二、讓對方把錢放到你口袋裡。雖然確實不容易,但這也是銷售演講價值所在
2025/04/27
你是業務、講師、顧問、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自媒體、斜槓工作者,或曾經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嗎? 在職場上,只要你是需要透過與人互動交流來推廣產品服務的人,銷售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能。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一、把你的想法放到對方腦中;二、讓對方把錢放到你口袋裡。雖然確實不容易,但這也是銷售演講價值所在
2025/04/26
一週又過去了,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而在於...
2025/04/26
一週又過去了,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而在於...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但我又不當講師,有必要特別練演講或表達能力嗎?」如果你剛出社會、或是工作不太需要面對人,或是沒有想要在職場上突破自己、得到更好的升遷加薪或發展機會,那好的沒問題,也許還 OK。不過如果你是已經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的職場菁英,或是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老鳥前輩...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種說法嗎:「但我又不當講師,有必要特別練演講或表達能力嗎?」如果你剛出社會、或是工作不太需要面對人,或是沒有想要在職場上突破自己、得到更好的升遷加薪或發展機會,那好的沒問題,也許還 OK。不過如果你是已經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的職場菁英,或是在某個領域很有經驗的老鳥前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 重新思考使用科技的方式以防止被科技綁架,利用科技打造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人生。
Thumbnail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 重新思考使用科技的方式以防止被科技綁架,利用科技打造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人生。
Thumbnail
🏵️ 不論大腦或電腦,都只是你的個人助理。 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所捕捉,當人們無意識依賴3C產品而存活,當我們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與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打開手機...我們就陷入無限迴圈,失去了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我發現自己本身也有資訊超載、科技成癮的現象,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內心不
Thumbnail
🏵️ 不論大腦或電腦,都只是你的個人助理。 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所捕捉,當人們無意識依賴3C產品而存活,當我們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與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打開手機...我們就陷入無限迴圈,失去了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我發現自己本身也有資訊超載、科技成癮的現象,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內心不
Thumbnail
隨著網路、社群媒體的便利,到AI機器人的興起,讓我們正陷入了一場龐大且多角力的爭奪戰。 這場戰役各方在爭奪的資源,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寶貴卻稀缺的資源-注意力。這篇從意識、個人醒悟、重新反思、執行經驗分享,希望讓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我們可一起交流分享如何在注意力爭奪戰中持續勝出…
Thumbnail
隨著網路、社群媒體的便利,到AI機器人的興起,讓我們正陷入了一場龐大且多角力的爭奪戰。 這場戰役各方在爭奪的資源,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寶貴卻稀缺的資源-注意力。這篇從意識、個人醒悟、重新反思、執行經驗分享,希望讓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我們可一起交流分享如何在注意力爭奪戰中持續勝出…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和手機已經成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行各業都連上了網路,讓商業、醫學、教育等領域科技化、國際化,所以我們需要時時刻刻保持對網路的理解,不要在這個步調匆匆的時代掉隊⋯⋯相信你們已經聽到爛了,我也是。 所以當撇除官方想法後,你怎麼看待網路這件事? 日常生活? 生活生活,總得先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和手機已經成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行各業都連上了網路,讓商業、醫學、教育等領域科技化、國際化,所以我們需要時時刻刻保持對網路的理解,不要在這個步調匆匆的時代掉隊⋯⋯相信你們已經聽到爛了,我也是。 所以當撇除官方想法後,你怎麼看待網路這件事? 日常生活? 生活生活,總得先
Thumbnail
有了網路,讓你重複娛樂的資訊近乎無限,讓你持續進步的知識也近乎無限,這句話每個人都能懂,但能否促成任何正面轉變,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Thumbnail
有了網路,讓你重複娛樂的資訊近乎無限,讓你持續進步的知識也近乎無限,這句話每個人都能懂,但能否促成任何正面轉變,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Thumbnail
科技是生來服務於人,不是人生來服務於科技。問題不是用不用,而是怎麼用。
Thumbnail
科技是生來服務於人,不是人生來服務於科技。問題不是用不用,而是怎麼用。
Thumbnail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Thumbnail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