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有效面對求職時,帶來的壓力與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論是剛從大學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又或是準備換跑道的社會新鮮人或職場前輩們,總會在面對求職時,所產生的壓力感到焦慮又無力。更別說,現在因為疫情關係,整體失業率提高,職缺明顯相對減少的時期。因為壓力與不安的緣故,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的同時,自信心下降,難免會導致面試或履歷上的表現。

Photo by Michael Dziedzic on Unsplash

Photo by Michael Dziedzic on Unsplash

求職者的壓力來源於哪呢?

主要壓力來源區分三個: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最常見的社會因素,來自於大環境的產業發展與人力需求,以及不可預測環境變化,如疫情爆發是不可控事件。再來是面試時,企業裡的面試官素質,曾經聽過比較誇張的例子是,面試官EQ不穩定而當面用不恰當的語氣/字詞,直接否定求職者的經驗,讓求職者心態受挫。

再來是最直接關係的家庭因素,受到父母或是親戚的期待與對待方式,還有兄弟姊妹們的就業狀況,容易形成比較心態的關係,甚至有可能因為家庭經濟的關係,成為更多壓力的來源。最後,則是個人因素,很多時候我們會為自己貼上標籤,容易失去自我。更多壓力是來自於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可能是生活上的不如意、不好的求職與工作經驗、個人學經歷條件,甚至是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我們不小心放在心上了。

如何察覺與感受所謂的壓力?

很多時候我們比較難察覺到壓力,又或者其實大腦選擇性逃避感受,一旦超過自己所能承擔的臨界點,便無法忍受逐漸累積的壓力,身體便會發出求救訊號,如肩膀僵硬、腰痛、頭痛等症狀,甚至是情緒、心智症狀,更嚴重會導致行為症狀(攻擊)。

你也是一位行動力、凡事追求完美的人嗎?因為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是這類型的人,越有越感受不到壓力。也就是說,滿腦子只想要認真、努力工作、競爭意識較強的人,比較不容易察覺自己其實承受著不少壓力。其實你可以透過一般適應症候群-壓力三階段來看看自己目前是處於哪個時期?

當

當覺知到的壓力來源會分別由警覺反應到抵抗期再到耗竭期,以下詳細分析每個時期可能有的狀況:

  1. 警覺反應:
    身體被動員起來,以保衛自己抵抗壓力源。
  2. 抵抗期:
    身體嘗試抵抗壓力源,自己並作調適,此時身體保持在高度的累動狀態。
  3. 消耗期:
    資源已相當有限,抵抗的能力呈耗竭狀態。
如何有效管理個人的求職壓力?

首先,先透過情緒察覺的練習,看似有點抽象的實踐方式,卻是最能先照顧好自己心情的方式之一。那要如何開始?先感受自己目前情緒是否跟先前不同?把情緒不同的感受都寫下來,透過描述過程的練習從1.做了什麼事2.過程發生什麼3.寫下感受4.鼓勵自己。比如說:我今天去面試一間自己很喜歡的公司,但在面試過程中因為太緊張回答的不是很好,我感覺非常的挫敗難過!我相信透過這次的挫折我會再繼續改進變得更好!加油自己!

另外,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協助管理求職壓力:

  1. 思維轉換:找一位完全不認識的人聊聊狀況,可以是諮詢師、活動上認識的新朋友等等。
  2. 人際支持:找到身邊朋友或家人最能夠成為支持你的後盾。
  3. 心力提升:多看正面書籍或勵志影片,以及透過模擬練習持續提升求職自信。
  4. 專業協助:尋找專業心理諮商師。
自我效能的高低,影響一個人的目標完成程度

什麼是自我效能?其實跟自信程度相似,但是以更廣範的概念來包含「自信」這件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是否運用自身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些事情、達成目標的程度。 而自我效能高的者,比較容易完成任務、達成目標;而自我效能較低的者,任務完成機會較低,也比較不容易完成交付事情。那要如何讓自己的自我效能更促進呢?

  1. 想想過去成功(成就感)的經驗,提升自信。
  2. 從成功的練習經驗提升,創造更多可能性。
  3. 觀摩他人成功的經驗,來促進產生動力。
  4. 他人的正向鼓勵支持(語言或動作)

除了求職時帶給我們的壓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的,除此之外,人生也有更多需要面對與挑戰的問題,那我們要如何看待與面對它,這也是每個人都必須去正視的課題。先照顧好自己真實的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喔!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拍手按愛心,或是自由贊助我一杯咖啡:)

           粉絲專頁:脆鹽-走在生涯實踐之路上

粉絲專頁:脆鹽-走在生涯實踐之路上

毅然決然開始透過不同的方式來紀錄我自己,反思每個時期的我。更勇於嘗試追夢,憑著一股傻勁,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藉由發散影響力,來引起他人的迴響、產生共鳴,以及實踐自己使命,協助他人。

你好,我是脆鹽|生涯探索、職涯規劃諮詢師😁

更多關於脆鹽|官網粉絲專頁Instagram

斜槓人生|Podcaster|海歸小人物:收聽點這邊
歡迎聯繫合作,請寄信至:crispyen.n22@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脆鹽的沙龍
73會員
52內容數
一個moment的人生體悟/看法紀錄分享
脆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1
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能,在平時與人相處中是,在職場中更是! 和不同的人互動是我們在工作中常常要做的事情,很多職場新人對於如何維護人際關係會感到很頭痛,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溝通? 快跟著我們的腳步,學習職場所需的溝通技巧吧!
Thumbnail
2022/06/01
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能,在平時與人相處中是,在職場中更是! 和不同的人互動是我們在工作中常常要做的事情,很多職場新人對於如何維護人際關係會感到很頭痛,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溝通? 快跟著我們的腳步,學習職場所需的溝通技巧吧!
Thumbnail
2022/05/18
你一定很常聽到一些上班族說:我這季的KPI是多少多少,也一定看過公司主管一直在強調OKR,網路上也常常看到相關文章提到MBO、SMART等等,這些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是不是只能用在公司或團隊呢?學會目標管理對我又有什麼好處? 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2022/05/18
你一定很常聽到一些上班族說:我這季的KPI是多少多少,也一定看過公司主管一直在強調OKR,網路上也常常看到相關文章提到MBO、SMART等等,這些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是不是只能用在公司或團隊呢?學會目標管理對我又有什麼好處? 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2022/05/11
你是否有過在求職面試期間,透過Google搜尋過「面試必問問題」、「面試陷阱題」等等的關鍵字,而放眼望去都是類似「這樣回答,讓你面試輕鬆過關。」、「掌握X原則,讓你成功打動面試官」的標題。 那今天就來攻略大公開-面試時必問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5/11
你是否有過在求職面試期間,透過Google搜尋過「面試必問問題」、「面試陷阱題」等等的關鍵字,而放眼望去都是類似「這樣回答,讓你面試輕鬆過關。」、「掌握X原則,讓你成功打動面試官」的標題。 那今天就來攻略大公開-面試時必問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言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管理能力。調整心態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情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以下將探討幾個方法和舉例,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觀和情緒認知。 自我接納 覺察跟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之處,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和過程中的挑戰,是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Thumbnail
前言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管理能力。調整心態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情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以下將探討幾個方法和舉例,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觀和情緒認知。 自我接納 覺察跟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之處,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和過程中的挑戰,是成長和發展的基礎。
Thumbnail
前些陣子跟一個大學學妹聊天,發現了職涯不順的一種狀況-不願意示弱,或是陷入困境卻不敢或不願意跟同事求助。我想部落格有約30%的讀者是學生和剛出社會不久的職場新鮮人,這是個值得聊聊的議題。 深掘這種心理的背後,大概有幾種原因...
Thumbnail
前些陣子跟一個大學學妹聊天,發現了職涯不順的一種狀況-不願意示弱,或是陷入困境卻不敢或不願意跟同事求助。我想部落格有約30%的讀者是學生和剛出社會不久的職場新鮮人,這是個值得聊聊的議題。 深掘這種心理的背後,大概有幾種原因...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比較清楚知道自己真實的樣貌,並且能夠如實接納真實的自己,在面對新的人生或職涯角色的衝擊時,是否比較能夠穩住自己、保有韌性及力量去迎接挑戰呢?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比較清楚知道自己真實的樣貌,並且能夠如實接納真實的自己,在面對新的人生或職涯角色的衝擊時,是否比較能夠穩住自己、保有韌性及力量去迎接挑戰呢?
Thumbnail
最近靈感有點薄弱,偶爾有一些想法訊息出現,但好像沒有足夠的後勁可以鋪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於是決定轉換一下文章的風格,簡單的分享一些發現跟想法,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樣比較輕鬆的風格~
Thumbnail
最近靈感有點薄弱,偶爾有一些想法訊息出現,但好像沒有足夠的後勁可以鋪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於是決定轉換一下文章的風格,簡單的分享一些發現跟想法,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樣比較輕鬆的風格~
Thumbnail
成長過程肯定會有持續的壓力及受挫感,壓力來自未知恐懼,受挫來自效果不如預期。 只要你的心態並非想要賭在一家公司上,認為公司能供你工作一輩子,反而是透過學習新技能與能力來獲得更多選擇權的男人。 更多的選擇可以是在同間公司往上爬、選擇更多公司、新的行業領域。
Thumbnail
成長過程肯定會有持續的壓力及受挫感,壓力來自未知恐懼,受挫來自效果不如預期。 只要你的心態並非想要賭在一家公司上,認為公司能供你工作一輩子,反而是透過學習新技能與能力來獲得更多選擇權的男人。 更多的選擇可以是在同間公司往上爬、選擇更多公司、新的行業領域。
Thumbnail
不論是剛從大學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又或是準備換跑道的社會新鮮人或職場前輩們,總會在面對求職時,所產生的壓力感到焦慮又無力。更別說,現在因為疫情關係,整體失業率提高,職缺明顯相對減少的時期。因為壓力與不安的緣故,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的同時,自信心下降,難免會導致面試或履歷上的表現。
Thumbnail
不論是剛從大學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又或是準備換跑道的社會新鮮人或職場前輩們,總會在面對求職時,所產生的壓力感到焦慮又無力。更別說,現在因為疫情關係,整體失業率提高,職缺明顯相對減少的時期。因為壓力與不安的緣故,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的同時,自信心下降,難免會導致面試或履歷上的表現。
Thumbnail
主講人:盧美妏 心理師  我們的痛苦來自無法掌握的改變, 在積極不確定的生涯選擇時,我們需要保持正面的態度,即使茫然也是代表有選擇的、有彈性的。  然而,我們自身知道,並覺察出自己的電力有多少嗎?像手機一樣,快要沒電時,手機會顯示沒電的狀態,而你當耗盡能量時,是否能很敏銳的感受到自己已經沒能量呢?
Thumbnail
主講人:盧美妏 心理師  我們的痛苦來自無法掌握的改變, 在積極不確定的生涯選擇時,我們需要保持正面的態度,即使茫然也是代表有選擇的、有彈性的。  然而,我們自身知道,並覺察出自己的電力有多少嗎?像手機一樣,快要沒電時,手機會顯示沒電的狀態,而你當耗盡能量時,是否能很敏銳的感受到自己已經沒能量呢?
Thumbnail
在面對轉職焦慮時,要如何調整心態保持正面思考呢?提供幾個我的方法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度過轉職焦慮,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在面對轉職焦慮時,要如何調整心態保持正面思考呢?提供幾個我的方法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度過轉職焦慮,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職涯諮詢個案有類似的背景:優秀的畢業學校,漂亮的大公司工作經歷,也有創業的經驗,現在要回到職場卻遭遇年齡及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找不到工作,灰心沮喪焦慮的神情不斷表現在諮詢言談之中。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順風順水,不怕找不到工作才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職涯諮詢個案有類似的背景:優秀的畢業學校,漂亮的大公司工作經歷,也有創業的經驗,現在要回到職場卻遭遇年齡及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找不到工作,灰心沮喪焦慮的神情不斷表現在諮詢言談之中。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順風順水,不怕找不到工作才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Thumbnail
畢業多年回頭看,發覺許多看似不重要的軟實力,往往決定著你多年後的收入與一位專業人才的社經地位。這些軟實力是靠自己的悟性摸索出來的,書本中不強調,我們父母也不一定會教,但學會了這些,在生活與職場上才會事半功倍,並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畢業多年回頭看,發覺許多看似不重要的軟實力,往往決定著你多年後的收入與一位專業人才的社經地位。這些軟實力是靠自己的悟性摸索出來的,書本中不強調,我們父母也不一定會教,但學會了這些,在生活與職場上才會事半功倍,並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