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東亞史第二講:近代秩序在遠東的輸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東亞走向近代化的契機乃在歐洲社會自十五、十六世紀以來的殖民運動,並在十八世紀以後走向帝國主義運動,然而不論是殖民主義還是帝國主義,西方向全球的擴張都都不是哪個強權打從一開始就對全世界所進行的「擘劃」。「殖民」與「帝國」並非西方世界獨有之產物,而是自人類有歷史以來,就不斷循環出現的一種人群組織與征服自然之模式。從原始社會的觀察研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在某個時空之下的一個或數個部落,透過不斷遷徙以及人口在與環境鬥爭中順利成長為一個巨大的聯盟,這樣的聯盟仍舊需要為了生存或過上好日子而不斷向外界征服,於是有的聯盟部落透過戰爭征服或外交合作殖民了原先非聯盟之部落或人群,而有些聯盟部落則在遠方某個物資充沛的角落選擇建立殖民據點,一方面將據點的剩餘物資送往聯盟所到之處以換取更多利益,另一方面也管理起了這塊「人跡」未至的新天地。從古至今,不論在世界的哪個有人群存在的角落,這樣的從部落到聯盟到帝國,不斷向外殖民的歷史事件時不時地上演,即便是現今的社會,那被我們稱之為「全球化」的經濟貿易與國際政治之活動,也依然依循著這一模式發展,只不過是將原本的部落聯盟改稱為「西方」、「文明」與「現(近)代」,而將非聯盟的人群或自然環境稱為「新大陸」、「野蠻」、「落後」與「第三世界」。
西方社會向世界各地的擴散與殖民過程可以視為是一個名為「西方」的部落聯盟在經歷了將近一千年從混亂到組織成熟,並從盤踞在亞洲的另一巨大部落聯盟中掙脫出來,透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的路徑,找到了尚未被任何強大的部落聯盟或具有頑強抵抗力的人群所佔領的諸多新天地。於是全球各地的資源經由貿易或戰爭開始引入西方社會,同時也改變了西方社會從中世紀以來維持的組織型態:中央集權國家出現、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興起以及工業化–民族主義–帝國主義三位一體的現代多國體系出現,成為了我們現今所熟知的「現代性」條件之基礎,也就是「近代秩序」的開端。
東亞社會的近代化不外也是西方近代秩序向外擴張發展的一個環節。在台灣,近代秩序的輸入首先由近代早期向海洋開拓的荷蘭與西班牙等國帶來,透過對殖民地的經營,將台灣帶進了歐洲的全球貿易網絡之中,即使在鄭成功殖民統治的時代,這條貿易線仍舊經由與日本及英國商隊公司的軍火貿易而維繫著,直到盤踞在東亞大陸上的大清帝國壟斷了台灣一切政治與經濟統治權為止,約有兩百年的時間被隔離於近代秩序之外。大清帝國在東亞大陸上的統治是另一種部落聯盟向外擴張進而形成帝國秩序的過程,徘徊在東亞大陸周邊的各民族部落聯盟透過佔領早在公元元年左右就已為秦、漢帝國所打造完成的中央集權國家官僚制度,來統治整個東亞社會及其周邊民族。十九世紀前半葉英國藉由一系列貿易戰爭將東亞大陸拉近近代秩序後,原先的東亞秩序連同清帝國也逐漸走向衰弱,同時台灣重新回到了近代秩序之中。日本社會則是在德川幕府作為部落聯盟共主所主宰的秩序中度過了兩、三百年的時光(僅留有部分藩國作為與近代秩序交流的窗口)後,隨著原本的東亞秩序開始崩解而有了「多藩」爭相加入近代秩序當中以擴張或保護其原先統治權力,最後才由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秩序聯盟打倒了以德川家族為首的舊秩序聯盟,並走向了現代民主國家式的編戶齊名集權統治以及與西方帝國主義聯盟看齊的帝國主義運動,透過戰爭將朝鮮與台灣從清帝國秩序中抽離,納入到日本帝國的秩序之中,並開始了新一輪的殖民運動。
在東亞社會進入近代秩序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是,不論是清帝國還是日本,由西方擴張而來的近代秩序總是凌駕在她們之上,不論她們本身透過直接統治發揮了如何的「次秩序」統治,永遠也都逃離不了近代秩序的統治,近代秩序與全球其所能及的各地秩序都是「共時性」的。因此,在我們考察近代東亞社會時,如果膚淺的認為某一強權是能夠純粹地對其領地進行秩序輸出而不受近代秩序的影響,那就容易造成我們對東亞各方勢力所才取的博弈策略有錯誤的歸因,進而導致我們陷入了「只有『東亞』而無『近代』」的觀點,如「台灣只有殖民鬥爭」、「東亞大陸總是受近代帝國壓迫從沒與之和諧的可能」以及「日本只是近代帝國的成功仿效者」這種破碎而無法順利鑲嵌入「近代敘事體系」的歷史思維而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於近代史的定義,我們往往因循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知,認為「近代」的源自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這樣的認知雖然因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而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對於非西方地區的人來說,這套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有時差性,甚至在近代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有別於西方地區的發展模式。
1.課程核心目標:使學員理解近代東亞政治局勢的變動,並且進一步說明有關帝國主義、東亞地緣政治戰略、台灣民族主義之崛起、中國在冷戰前後戰略佈局之發展以及當代視角下要如何重新認識圍繞於台灣公民周遭之歷史世界。
對於近代史的定義,我們往往因循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知,認為「近代」的源自英國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這樣的認知雖然因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而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對於非西方地區的人來說,這套歷史發展的過程不僅有時差性,甚至在近代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有別於西方地區的發展模式。
1.課程核心目標:使學員理解近代東亞政治局勢的變動,並且進一步說明有關帝國主義、東亞地緣政治戰略、台灣民族主義之崛起、中國在冷戰前後戰略佈局之發展以及當代視角下要如何重新認識圍繞於台灣公民周遭之歷史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西方世界的文化和价值观,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加起来就等于两个字:野蛮。为什么说西方世界是野蛮的?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先回顾一下西方历史中的黑暗部分之一——大西洋奴隶贸易。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西洋贸易是西方历史中,不可否认的一段黑暗历史。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西方世界的文化和价值观,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加起来就等于两个字:野蛮。为什么说西方世界是野蛮的?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先回顾一下西方历史中的黑暗部分之一——大西洋奴隶贸易。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西洋贸易是西方历史中,不可否认的一段黑暗历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