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對於上課舉手發言的看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成績總是一直比較的我們,如何來看待社會學對教育的不同觀點,我會用社會學很經典的三個理論功能論、衝突論、結構功能論來解釋
墨頓 (Merton)社會學家
莫頓提出顯性,隱性功能對教育的看法,顯性功能是為了生存,學習知識,而隱性功能則是社會特殊階級對人的分類,除了他還對教育的看法,功能論、衝突論、結構功能論也提出解釋。
而我想探討有關於上課發言的情形,用功能論、衝突論、結構功能論提出解釋。,跟我探討這個問題的人是我的舅舅、,我所獲得的樣本首先介紹的是舅舅,舅舅在英國教書,是一名大學講師,透過討論了解到英國學生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如此踴躍發言,其情形跟台灣普遍大學相同,但或許是舅舅教的大學不一定代表整個國家也不一定。
ㄟˊ不是大家都說英美國家的人比較會舉手發言嗎?這裡產生了疑問,而我繼續的觀察,以及思考得出結論
我認為上課舉手發言不單單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影響下產生的結果,社會結構下的組織結構、以及階層化結構所帶來主要影響,而權力的使用,文化的建構想像,使得踴躍發言的產生與否?
階層化結構說明人會制定各種名目,例如:(種族、性別、年紀、經濟能力、成績…等)來區分你在社會上的例子,在課堂上發言的情形,我比較能發現成績好的同學較有勇氣舉手。
而權力的使用能用衝突論來解釋,特權階級利用經濟優勢來維持自身優勢,舉例來說,有錢人家能透過先學,在課堂上取得自信,或老師的讚賞而有勇氣舉手提問。
透過符號的產生,對成績好、有經濟能力的學生加以推崇,產生了文化背後的意義,而建構此種想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 隱居者對於現代社會的思考隱居札記,非常適合最近疫情下的我們居家閱讀的書。 這本書是一個日記體裁的書,其實就是作者席爾凡・戴松在貝加爾湖畔的小木屋隱居半年的日記。裡面有大量的山林生活、動植物的描寫,貝加爾湖畔自然景色的變化,以及隱居者的心境描寫。可以讓我們這些心靈枯萎的都市人一探隱居山林的真實樣貌。
    Thumbnail
    avatar
    Miso
    2021-05-30
    線上課程與終身學習浪潮將改變社會對於學習的期待!不知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感覺,最近這幾年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文化已經深深的烙入了我們的生活,線上課程一個一個開啟,很多人也在下班後研修第二專長,這樣的現象為何會興起?是否意味著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完全不夠用?亦或是資訊氾濫時代下造成的資訊焦慮,以至於我們被迫下班後還不停的吸收專業與知識,深怕自己跟
    avatar
    喃喃字嶼
    2021-03-24
    【職場讀書人選書】關於這個社會上 付出與社會地位最不相稱的族群-《做工的人》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9-17
    什麼是社會學:從柏拉圖到現象學(上)主要是集中在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論(也就是對存在的假設不同),柏拉圖對世界的看法是,任何事情背後有一個絕對真的東西,而我們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追求一個標準答案(真理)。   但亞里士多德不同,他肯定經驗性的世界(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世界),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找到各自的答案。
    Thumbnail
    avatar
    哲社
    2020-06-10
    不負責任書評:《不只是消費:解構產品設計美學與消費社會的心理分析》對於消費文化的深度思考現代人幾乎沒有機會對現狀感到厭倦,有別於上一代的知識份子,人們再也不必逃遁到過去或未來裡。我們因此得以透過分析與反思來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更能認同它。然而,想要以同樣的方式指出並理解無數的類似發展,卻也是緣木求魚的事。想要反省自己的時代的人,總是只能在時代過去以後才能回顧它。
    Thumbnail
    avatar
    斯瑪特之不斯瑪特
    2020-05-23
    歐洲社會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是否已影響到公共安全?-以德翼9525號機事件為例2015年3月24日,一架載有150人、從西班牙巴塞羅那出發前往德國杜塞道夫的班機高速撞上法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谷,並旋即墜毀於此地。這起悲劇最初判定為意外事故,但在多日的調查後,法國官方最後發布的報告給出一個從未被納入可能原因的結論—這是一起人為的惡意墜毀事件。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10-02
    一次對於主流二戰史的挑戰—《鄰人:面對集體憎恨、社會癱瘓的公民抉擇》要想清楚認識極權主義真正的毀滅性,光用已經發生的事去衡量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看見那些未發生的事情,用一位作家的說法便是:「未被寫出的書的數目」。除此以外,還有未被想到的想法、未被感受到的感覺、未被完成的作品、未能自然終結的生命。
    Thumbnail
    avatar
    木馬文化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