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潟傳統的竹葉糰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提到日本端午的習俗,東日本吃柏餅,西日本吃粽子(ちまき)。之前介紹過部分地區吃鹹粽(鹿兒島的灰汁巻與山形的笹巻),而在新潟有吃笹糰子(笹だんご)的習慣。所謂的「笹糰子」是使用將包餡的糰子使用被稱作熊笹(クマザサ)的白山竹葉包裹著。運用竹葉防腐的特性,除了笹糰子外,新潟也有笹壽司,富山的鱒壽司也是用此葉子包裹著。

圖片來源: 上越特産市場

raw-image

笹糰子的起源的有諸種說法。一為「北越風土記」中提到,天元23年上杉謙信出陣時,奉祀柿崎城主的果子司參考中國粽子做製作的戰爭攜帶食物。二是當時平民運用生活的智慧,使用米、野草、竹葉等物,所製作的食物。然而,笹糰子如何變成現今端午的傳統食物原因不明。

笹糰子的製作使用將米粉(梗米與糯米混合)與艾草(ヨモギ)混合做成糰子,再將糰子中加入內餡。使用三片竹葉將糰子包裹並用藺草(イグサ)綁好,經蒸熟後即完成。

影響笹糰子的口感與米粉的性質有關。使用米粉的孔徑大小中,孔徑越大米份所製作的糰子口感越硬,反之越黏。也許混合梗米與糯米粉有關,糯米粉與糰子中的黏性與彈性有關,而梗米較無關係。

個人創作,請勿抄襲

參考資料

  1. 田中屋本店 https://www.dangoya.com/
  2. 渋谷歌子「団子の物理性について (第 1 報) 粳米粉と糯米粉の配合比と団子の粘弾性との関係」家政学雑誌(1968),19巻4号,253-257
  3. 渋谷歌子「笹だんご」調理科学(1974),7巻4号,214-216
  4. 勝田啓子 「団子の粘弾性に及ぼす調製条件の影響 笹団子のレオロジー的性質に関する研究 (第2報) 」日本家政学会誌(1987),38巻4号,275-281
  5. 勝田啓子 「団子の粘弾性に及ぼす米粉粒度の影響粘弾性測定値と官能評価との相関分析」日本家政学会誌(1987),38巻4号,283-291
  6. 勝田啓子 「団子の食味特性に及ぼす米粉粒度と米粉配合比 (糯 : 粳) の影響」日本家政学会誌(1987),38巻8号,711-718
  7. 佐藤恵美子「特別研究「調理文化の地域性と調理科学:行事食・儀礼食」 ―関東支部:新潟県の地域性と食材を中心に」日本調理科学会誌(2012),45巻2号,164-16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ng dixson的沙龍
43會員
106內容數
塩辛是日本的傳統的發酵食物,將魚類加上食鹽醃漬而成。在魚類使用河裡的香魚,也運用到海洋中的青花魚、魷魚等,此外也運用到魚類的內臟等。由於使用食鹽醃漬關係,因此在口感上偏鹹。
wang dixs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10
凍餅(凍み餅、しみもち)是將麻糬泡水後,經由寒冷的天氣反覆凍解、寒風乾燥而成的傳統保存食物,主要是在東北地區與長野縣。凍餅有許多種稱法如干し餅(ほしもち)、凍み氷(しみごおり)、氷餅(こおりもち)等。 圖片來源: 福島県観光物産交流協会 ​ 在福島利用天氣寒冷製作了凍餅、凍豆腐、凍蘿蔔乾等食品。
Thumbnail
2021/11/10
凍餅(凍み餅、しみもち)是將麻糬泡水後,經由寒冷的天氣反覆凍解、寒風乾燥而成的傳統保存食物,主要是在東北地區與長野縣。凍餅有許多種稱法如干し餅(ほしもち)、凍み氷(しみごおり)、氷餅(こおりもち)等。 圖片來源: 福島県観光物産交流協会 ​ 在福島利用天氣寒冷製作了凍餅、凍豆腐、凍蘿蔔乾等食品。
Thumbnail
2021/11/03
提到京都的和果子,必定有人會提到蕨餅。蕨餅僅使用蕨粉、砂糖、水為材料製作而成,最後撒上黃豆粉與黑蜜食用。蕨餅的歷史相當古老,據說醍醐天皇(885-930)相當喜愛吃蕨餅,並給予太夫的爵位,因而有「岡大夫」之稱。因此在平安時代以前就有蕨餅的存在。奈良是蕨粉的名產地,因此蕨餅愛好主要是以奈良、京都為中心
Thumbnail
2021/11/03
提到京都的和果子,必定有人會提到蕨餅。蕨餅僅使用蕨粉、砂糖、水為材料製作而成,最後撒上黃豆粉與黑蜜食用。蕨餅的歷史相當古老,據說醍醐天皇(885-930)相當喜愛吃蕨餅,並給予太夫的爵位,因而有「岡大夫」之稱。因此在平安時代以前就有蕨餅的存在。奈良是蕨粉的名產地,因此蕨餅愛好主要是以奈良、京都為中心
Thumbnail
2021/10/30
道明寺糒是一種乾燥後的米,與其磨得更細的道明寺粉常用在許多日本的傳統的和果子中。所謂的「糒(ほしい)」,也稱作「干し飯」(ほしめし・ほしいい),是自古以來作為攜帶食物、防災食品使用。而道明寺糒起源於現在大阪府藤井寺市的道明寺。在菅原道真被貶到大宰府時,道真的伯母-覺壽尼為道明寺的住職,每天準備陰膳為
Thumbnail
2021/10/30
道明寺糒是一種乾燥後的米,與其磨得更細的道明寺粉常用在許多日本的傳統的和果子中。所謂的「糒(ほしい)」,也稱作「干し飯」(ほしめし・ほしいい),是自古以來作為攜帶食物、防災食品使用。而道明寺糒起源於現在大阪府藤井寺市的道明寺。在菅原道真被貶到大宰府時,道真的伯母-覺壽尼為道明寺的住職,每天準備陰膳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一到端午節,便能看到南北粽的擁護者再度掀戰(不累咩?),有時還把湖州粽、客家粄粽、原住民的小米粽等牽扯到這場混戰之中。
Thumbnail
每年一到端午節,便能看到南北粽的擁護者再度掀戰(不累咩?),有時還把湖州粽、客家粄粽、原住民的小米粽等牽扯到這場混戰之中。
Thumbnail
台灣包粽子有分南部和北部的包法,各有各的特色,在影片中展示的是,台灣南部粽子的傳統製法,從處理粽葉、米的處理、炒料、包粽子、煮粽子…等
Thumbnail
台灣包粽子有分南部和北部的包法,各有各的特色,在影片中展示的是,台灣南部粽子的傳統製法,從處理粽葉、米的處理、炒料、包粽子、煮粽子…等
Thumbnail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內餡、南煮北蒸各有千秋,台灣各族群也有用不同葉子包的「粽子」,多是就地取材,顯現各族群的飲食文化~ 你喜歡哪些葉包粽?有沒有我不知道的?請補充~
Thumbnail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內餡、南煮北蒸各有千秋,台灣各族群也有用不同葉子包的「粽子」,多是就地取材,顯現各族群的飲食文化~ 你喜歡哪些葉包粽?有沒有我不知道的?請補充~
Thumbnail
北野天滿宮門前名物,澤屋從江戶時代創業三百多年老字號店舖,提供參拜人們休憩的茶點處。
Thumbnail
北野天滿宮門前名物,澤屋從江戶時代創業三百多年老字號店舖,提供參拜人們休憩的茶點處。
Thumbnail
提到京都的和果子,必定有人會提到蕨餅。蕨餅僅使用蕨粉、砂糖、水為材料製作而成,最後撒上黃豆粉與黑蜜食用。蕨餅的歷史相當古老,據說醍醐天皇(885-930)相當喜愛吃蕨餅,並給予太夫的爵位,因而有「岡大夫」之稱。因此在平安時代以前就有蕨餅的存在。奈良是蕨粉的名產地,因此蕨餅愛好主要是以奈良、京都為中心
Thumbnail
提到京都的和果子,必定有人會提到蕨餅。蕨餅僅使用蕨粉、砂糖、水為材料製作而成,最後撒上黃豆粉與黑蜜食用。蕨餅的歷史相當古老,據說醍醐天皇(885-930)相當喜愛吃蕨餅,並給予太夫的爵位,因而有「岡大夫」之稱。因此在平安時代以前就有蕨餅的存在。奈良是蕨粉的名產地,因此蕨餅愛好主要是以奈良、京都為中心
Thumbnail
道明寺糒是一種乾燥後的米,與其磨得更細的道明寺粉常用在許多日本的傳統的和果子中。所謂的「糒(ほしい)」,也稱作「干し飯」(ほしめし・ほしいい),是自古以來作為攜帶食物、防災食品使用。而道明寺糒起源於現在大阪府藤井寺市的道明寺。在菅原道真被貶到大宰府時,道真的伯母-覺壽尼為道明寺的住職,每天準備陰膳為
Thumbnail
道明寺糒是一種乾燥後的米,與其磨得更細的道明寺粉常用在許多日本的傳統的和果子中。所謂的「糒(ほしい)」,也稱作「干し飯」(ほしめし・ほしいい),是自古以來作為攜帶食物、防災食品使用。而道明寺糒起源於現在大阪府藤井寺市的道明寺。在菅原道真被貶到大宰府時,道真的伯母-覺壽尼為道明寺的住職,每天準備陰膳為
Thumbnail
提到日本端午的習俗,東日本吃柏餅,西日本吃粽子(ちまき)。之前介紹過部分地區吃鹹粽(鹿兒島的灰汁巻與山形的笹巻),而在新潟有吃笹糰子(笹だんご)的習慣。所謂的「笹糰子」是使用將包餡的糰子使用被稱作熊笹(クマザサ)的白山竹葉包裹著。運用竹葉防腐的特性,除了笹糰子外,新潟也有笹壽司,富山的鱒壽司也是用此
Thumbnail
提到日本端午的習俗,東日本吃柏餅,西日本吃粽子(ちまき)。之前介紹過部分地區吃鹹粽(鹿兒島的灰汁巻與山形的笹巻),而在新潟有吃笹糰子(笹だんご)的習慣。所謂的「笹糰子」是使用將包餡的糰子使用被稱作熊笹(クマザサ)的白山竹葉包裹著。運用竹葉防腐的特性,除了笹糰子外,新潟也有笹壽司,富山的鱒壽司也是用此
Thumbnail
下鴨神社司宮以口述製法,請和菓子店睽違百年重現申餅,紅豆煮汁揉入餅皮,外觀呈現柔美的「朱華色」破曉時瞬間染紅天空的晨曦明亮,日出新生的色彩。
Thumbnail
下鴨神社司宮以口述製法,請和菓子店睽違百年重現申餅,紅豆煮汁揉入餅皮,外觀呈現柔美的「朱華色」破曉時瞬間染紅天空的晨曦明亮,日出新生的色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