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個人(自己)的心理狀態,並不存在一個「客觀事實」,心理現實更是處於一種流動的意識狀態,會受許多因素影響波動。因此連我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到底在座標圖中的哪個具體位置。最簡單的疑問是:對自己而言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又是自己的使命?
01/ 認知&邏輯思維
當我們要買鞋,是用自己的腳去試穿? 還是要用腳描繪出的紙板去挑選?
首先要釐清,「認知」與「邏輯思維」是不同的東西!
認知,是認識本身;邏輯,是經由推導而認識的過程。
認知,是你用腳直接去認知鞋子是否合腳;邏輯,是你用腳畫出的紙樣,去猜測推導出鞋子可能符合腳的尺寸。
認知自我(自我認知)就是認識自己本身,而不是通過感覺、猜測自己可能是怎樣的人。
02/ 認知自己並不容易
你是「麻將」嗎?當然不是。
沒有任何名詞,甚至你的名字,可以明確定義並表達出你的完整屬性。
「客觀事實」是一種有固定模式的認知。
就像大家都知道「麻將」是指什麼,不過前提是在亞洲。榮格心理學以同心圓形式,內圈是「個體」、中圈是「社會」、外圈是「宇宙」,三位一體,像一個標靶來參照認知個體。就像「麻將」在我們認知中,就涵蓋了社會面的文化屬性。
客觀事實基於它有可以明確對標的參照物, 所以在我們的認知中,它有具體可被理解的座標點位。但是,每個人(自己)的心理狀態,也同樣存在著客觀事實來認知自己嗎?
03/ 心理狀態的心理現實
心理現實是一種流動的意識狀態, 它應對世界的關係,並非以一種純然理性的狀態去互動。
實際夾雜著眾多情緒、量衡、認知偏誤等各種因素的波動干擾, 帶有顯意識、淺意識等各種雜音的不穩定的波動態。
心理現實在座標圖中移動的軌跡,不像飛機雷達圖那般有明確的指引航線方向。反而更像是「不明飛行物」般那種突然顯現、飄忽不定的飄移。同時,認知自我時更不能「過度自戀」,要適時自我懷疑才能糾偏,否則會造成自我認知的偏差。就像描繪腳型的紙板,與實際的腳存有差異。
𓂀 聊聊
「認知自己並不容易」,潛台詞是想表達:連自己要了解自己都這麼難了,更何況別人。因此當你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做出任何價值評判時,我們都該知道,那沒什麼意義。即使是誇獎,不要因此滿足,因為我們還會更好;即使是貶損,更無需介懷,因為我們知道真實的自己不只如此。
曾經,在某段離職前的主管回饋中,主管建議我未來更適合朝「業務」發展(特別指在前端締結關係的職務)。但我內心很清楚自己並不適合,因為真實的自己是更內向、喜歡獨處、不喜歡說服別人、也不想要特別經營關係,過多的人際往來,我自己會覺得很疲憊。
只是當年對方「認知」到的我,是我為了迎合自己對職務需求的理解所做的調整。但如果連自己都不夠認識真實的自己,反而會很容易依賴他人的建議,特別是長輩、前輩,進而可能會做出讓自己難以享受工作樂趣的選擇,與真實自己的座標所在離的更遠。
由於每個人都有多面性,因此我雖然同樣也能勝任「業務」類的工作,但可能已經不是我由衷的職業使命。每當徬徨茫然、不知方向時,請傾聽自己的聲音,藉由外在的發生的人事物,經由感受自己互動中的喜好,來識別、對標、參照自己真實的內心。
下一篇:「如何認知真實的自己?2 如何與這世界相處? 」要進入認知自己的過程了。